時間來到八月,一則消息轟動了整個世界。遠東進行的那場戰爭,俄國人承受不了打算議和了。


    沒錯就是這個消息讓世界矚目,因為兩者實力並不匹配。俄國可是有歐洲壓路機的美譽,雖然幾十年前在克裏米亞戰爭中俄國大輸特輸,但是那是英法兩國聯手,老大老二聯合起來打老三,這能不輸麽?


    而隨後俄國又把奧斯曼爆揍一頓,展現了自己依然是那支讓人無法忽視的毛熊。


    不過這次,俄國卻被一個新興國家給擊敗卻讓歐洲各國感到意外。而且這個新興國家日本還是在沒人直接出手幫助的情況,下擊敗了毛熊,讓各國對日本對高看一眼。


    其實讓毛熊被逼無奈求和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在之前,他們在海戰陸戰都是大輸特輸,根本就沒有取得一場像樣的勝利,由其是在旅順淪陷之後,對俄軍是更加的不利,因為被旅順牽製的日本第三軍解放了出來。


    而對於日軍而言,獲得戰略優勢,當然就必須擴大戰果,盡早讓俄國站到談判桌前。以為隨著戰爭的進行,日本政府已經耗不起了。到旅順攻克為止,日本政府已經為這場戰爭花費了15.2億日元了,國庫早已空空如也,要不是英國政府暗中支持日本在倫敦發行戰爭債券,日本早就可以宣布破產了。而根據大藏省的估算,哪怕現在和談,日本光是背負的債務,就需要大藏省每年拿出財政總收入的35%左右用於還債和支付利息。


    所以盡快擊敗俄國,結束這場戰爭已經成為日本政府上下的共識。


    而作為滿洲軍的指揮官,大山岩大將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剛剛結束了旅順攻防戰的第三軍也來不及喘口氣,就被命令趕往奉天一線,準備將俄軍趕出奉天。為此日軍在2月底,在沙河一線集結5個集團軍23.5萬人、火炮982門,並完成進攻準備。


    而在他們的對麵,則是由庫羅帕特金上將率領的俄軍29萬人,火炮1437門,在奉天以南150千米正麵上組織陣地防禦。


    從兵力以及裝備上來看,日軍處於劣勢,居然敢於率先發動攻勢。


    當然日軍敢於進攻肯定有原因的,俄軍內部腐敗無能,其官兵士氣在幾場敗仗下來之後,更是非常的低落,反觀日軍雖然兵力裝備不占據優勢,但是士氣高昂。戰爭自古以來都是兩軍實力差距不太大的情景下,士氣高漲的一方更加有優勢。所以從3月2日開始,兩方圍繞著奉天周圍展開了一場大戰。


    經過長達16天的戰鬥,俄軍落敗,在付出了9萬餘人的傷亡代價之後,被迫撤離奉天一線,一路退到了四平。


    而獲勝的日軍也不好受,傷亡7萬餘人,也無力追趕敗退的俄軍。


    造成日軍比曆史上更高傷亡的主要原因,一來是日軍訓練裝備的原因,因為日本財政比起曆史上要低一些,所以分配給陸軍的就更少了。而在經費減少了的情況下,又要為此大規模的擴軍,所以很多地方就是能省則省,訓練力度也減少了不少。甚至在戰爭後期的補充兵,訓練三四個星期槍還沒摸幾下,就拉上戰場的也不少。


    另一個方麵,則是俄軍裝備了不少機槍。鼎鼎大名的馬克沁機槍,在奉天一線的俄軍就裝備了超過三百多挺,這些充當火力支撐點的機槍,讓衝鋒的日軍嚐夠了苦頭,以至於發生操作馬克沁機槍的俄國士兵投降後,被激憤的日軍官兵殺害的情況。


    陸地上,現在日俄兩軍都打不動了,麵對這種局麵,俄國隻能將希望放在海上,因為一切都隻能指望海上,因為羅傑斯特文斯基中將率領的第二太平洋艦隊終於趕到了遠東。


    龐大的第二太平洋艦隊總噸位高達36萬噸,擁有11艘戰列艦、5艘大型裝甲巡洋艦在內的59艘作戰艦隻,其規模接近聯合艦隊的兩倍。


    雖然在這些戰艦中,有不少濫竽充數之輩,但是如此龐大的戰艦規模,讓聯合艦隊壓力山大。為此聯合艦隊指揮官東鄉平八郎,一方麵加緊催促造船工人盡快將兩艘熱那亞級戰列艦修複,補充自己聯合艦隊的實力,一方麵對俄國艦隊的路線進行判斷和分析。


    此時因為旅順港已經落入日軍的手中,所以俄國艦隊隻能駛向海參崴。而到海參崴的航道有二條:不是通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便是取道宗穀或津輕海峽,由北海道附近使入日本海。


    東鄉平八郎判斷羅傑斯特文斯基一定會取道對馬海峽,所以將聯合艦隊集中在對馬島嶼與朝鮮的鎮海灣,等待戰爭的到來。除此之外,他還派出了4艘武裝商船及2艘舊式巡洋艦在東海上偵察,以便於確定俄國艦隊的方位。


    而在東鄉平八郎等待俄國艦隊到來的時候,羅傑斯特文斯基率領了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則正在馬尼拉進行修整。


    因為俄國艦隊數量過於龐大,該港口的船塢沒辦法對所有戰艦進行維修保養。羅傑斯特文斯基隻能讓較為先進的戰艦優先進行保養維護,所以三艘熱那亞級、兩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以及三艘加裏波第級裝巡優先進行保養維護。另外早就疲憊不堪的俄國官兵也得到一個修整的機會,這些差不多已經要崩潰俄國海軍官兵,更是在酒館、妓女和賭博花費了自己的僅有精力。


    當然隨著大量俄國官兵湧入馬尼拉,一些醃讚事也不少,什麽搶劫、勒索、打架、強(和諧)奸等不少事情,都是這些俄國毛子做的,為此馬尼拉警察一天之內抓捕了30多名俄國官兵。以至於馬尼拉總督為此給羅傑斯特文斯基發來嚴重警告,如果他不製止的話,那麽就將他們趕出馬尼拉。


    麵對馬尼拉總督的威脅,羅傑斯特文斯基派出隨艦憲兵,將這些老事的水兵抓迴來處罰一頓,才好不容易讓這些鬧事的水兵們知道什麽叫收斂。


    不過在馬尼拉的美好時光沒有待多久,從聖彼得堡發來的電報就打亂了羅傑斯特文斯基的好心情。沙皇命令他們盡快趕到海參崴,以便於從海上對日本發動攻勢。


    麵對沙皇的嚴令,羅傑斯特文斯基也沒辦法隻能命令官兵迴艦,至於被警察局抓捕的官兵,在繳納了高額的保釋金之後,才被放迴了船。


    羅傑斯特文斯基隨後起程,帶著龐大艦隊向海參崴而去。不過期好歹還是有海戰常識,知道龐大的輔助船隻隻會拖累自己的腳步,所以在離開馬尼拉之後,除了留下四艘速度較快的運輸船以及兩艘醫療艦之外,其他輔助船隻都放行了讓其離開。


    而俄國艦隊從馬尼拉出發的消息,很快就被日本得知。


    聯合艦隊集中所有戰艦早已摩拳擦掌,等待東來的俄軍並給予痛擊。在這裏多說一句,兩艘熱那亞級戰列艦,終於在俄艦從馬尼拉出發前被修複了。多出兩艘戰列艦的東鄉平八郎當然是喜出望外,這下他把握更大了。


    6月12日夜,羅傑斯特文斯基帶著俄國艦隊悄悄的打算穿過對馬海峽,不過日本武裝商船卻發現了俄國艦隊中的一艘醫護船。雖然羅傑斯特文斯基下令實施燈火管製,可是這一艘帶著貴婦的醫護船卻因燈火輝煌而被日艦發現。經過一番仔細的判定後,這艘武裝商船發出了發現俄國艦隊在向東北航行的電報。


    而得到俄艦消息之後,聯合艦隊全員出動,最終在13日清晨發現了俄國艦隊。於是在對馬海峽,一場二十世紀以來最大的海戰就此展開。


    接下來東鄉平八郎在旗艦日本三笠號戰列艦上升起了z字旗,下達了那道著名的命令,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各員一同奮勵努力。


    這場海戰從上午十一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入夜。經過一番艱苦的海戰,聯合艦隊獲得的這場海戰的勝利。擊沉俘獲俄艦四十多艘,人員死亡5879人,被俘7137人。


    由諾伯加托夫少將率領俄艦鷹號(原意大利加裏波第級弗朗西斯科號)、奧斯利雅維亞號(原意大利熱那亞級博洛尼亞號)、尼古拉一世號、奧瑞爾號、阿普拉克辛號、辛亞文號、偉大的西索伊號、納瓦林號、納希莫夫將上號及巡洋艦綠寶石號向海參崴方向逃逸。


    而安克威斯特少將在入夜前早已脫離戰場,率領奧爾濟號巡洋艦、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和珍珠號航向南方,最後駛到馬尼拉被解除武裝。


    龐大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剩下的戰艦總噸位不過九萬多噸,而且基本都是一些老舊的戰艦為主。可謂大輸特輸,已經沒有了還手之力。


    當然聯合艦隊獲得這場海戰勝利也不是沒有付出代價,敷島、八雲、淺間、高千穗、鎮遠等十餘艘戰艦,在該海戰中被擊沉。日軍傷亡2741名官兵,損失噸位4萬多噸。


    造成聯合艦隊比曆史上傷亡更大,主要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是俄國艦隊因為在馬尼拉修整時間較長,所以士氣得到一定恢複。二來俄國戰艦數量較多,而且也噸位也占優,所以有一試高下的想法也純屬正常。


    而海陸兩方麵遭到重創,讓俄國已經看不到獲勝的希望。而此時俄國內部也出了問題,原本俄國國內就革命情緒高漲,俄國政府本意是想用一場戰爭的勝利緩解內部矛盾,但是接連在戰場上失利,導致國內問題更加突出。


    1903年12月,聖彼得堡發生了罷工,隨後各界認同罷工的民眾不斷增加,罷工人數攀升至八萬人。


    1904年1月12日,東正教神職人員蓋龐神父帶領為數約三萬人的工人組織,到冬宮外廣場和平示威,目的是向沙皇遞交請願書,以表達勞工階層與社會底層人民的困苦。


    尼古拉二世從1月8日起已移居在皇村,和平示威當天不在冬宮。當時負責守護宮庭的武裝士兵,列陣與示威群眾對峙,而聚集的民眾已漸漸增加到二十萬人。士兵後來對空鳴槍示警,不久之後便向群眾射擊,民眾在驚慌中逃亡而爭相推擠。保守估計當時約1,000人傷亡。此一血腥鎮壓事件,引起公眾的憤怒,俄國人民不再寄望沙皇,一連串大規模的罷工在各地發生。


    在波蘭的工業重鎮羅茲,工人以“打倒獨裁!打倒戰爭!”為口號,進行大罷工,同一時間,在華沙與其他工業中心,陸續發生罷工、示威或遊行。同年的1月28日,在波蘭社會黨與波蘭王國與立陶宛社會民主黨的策動下,唿籲大規模罷工,波蘭全境超過40萬工人加入,持續了4個星期。


    當時示威民眾同時要求改善工人環境,以及給波蘭人更多的自治,2月開始波蘭的大學生加入示威,後來甚至有中學與小學的學生加入,學生抗議俄羅斯化並要求學習波蘭語的權利。


    其國內接連發生動蕩之際,哪怕是沙皇尼古拉二世還想繼續打下去,也力不從心了。


    所以最終隻能在美國的調停之下,俄國不得不提出和談的要求。


    於是從8月19日,日俄雙方在美國樸茨茅斯正式舉行和談,於9月9日簽訂《樸茨茅斯和約》。宣告了這場進行一年多的日俄戰爭的結束。


    樸茨茅斯和約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享有政治軍事及經濟上之“卓越利益”,並且不得阻礙或幹涉日本對朝鮮的任何措置。


    另外俄國將旅順口、大連灣並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以及有關的其他特權,均移讓與日本政府。將由長春(寬城子)至旅順口之鐵路及一切支線,以及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和煤礦,均轉讓與日本政府。此外,條約還規定俄國對遼東半島的租借權以及其附近一切島嶼永遠讓與日本。


    這場戰爭的意義除了確立了日本的強國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曆史上第一次一個亞洲國家戰勝了一個歐洲國家,而且是一個大帝國。


    當然獲得這場勝利,日本也不容易。


    在這場戰爭中,兩方可謂傾力而出。


    俄國共投入兵力120萬人,傷亡、被俘27萬人,損失艦船103艘,軍費開支23億盧布;日本參戰總兵力109萬人,傷亡27.6萬人(其中戰死9.7萬人)。損失艦船96艘,軍費消耗19.3億日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意呆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油烤饅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油烤饅頭並收藏我的意呆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