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陽一歎,建木還真是人才輩出,這才多久,竟然又有一個巫羅,新老接替,良性循環。
不過建木本來就是老牌大部落,在有巢氏、墟部落存在的年代,就已經有建木了。
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這種事他不會去做。
“清點物資,送傷員迴太虛,還能戰的,隨我截殺建木的援軍。”蘇陽很快恢複過來,與建木的戰爭,這才隻是開始!
鹽場的圍牆被徹底焚燒,太虛帶走了所有物資,開采出的大鹽,自然一並帶走。
打下鹽場,放棄鹽場,從一開始他就沒想過守住這裏,放眼未來,放棄眼前利益。
兩頭斷牙的猛獁象被驅趕,載著物資,一並送到太虛。
死者在附近掩埋,俘虜一並帶走,果不其然,鹽場中有當年落日聯盟的人。
這些人知曉是太虛打下鹽場,紛紛歡唿起來,幾年了,他們終於能重見天日,被解救。
可蘇陽卻不打算一視同仁,如果當初落日、暮雲、剛果這三個部落選擇加入太虛,恐怕就不是現在的局麵了。
何況幾年過去,三部落這點人,還能再戰嗎?
如若不能成為戰士,他要這麽多人有何用?
當然,人還是要帶迴去,隻是不可能與太虛族人相同的待遇,有些時候,錯了就要付出代價。
至於具體如何安排,等他迴去後再作打算。
在他的催促下,所有人動作都很快,因為建木的支援隨時可能會到。
在王獸出山洞之前,他就有意放走了十來個建木的人,並知會帕布那邊可以撤迴來了,隻留下二十三個斥候就可。
這是故意讓人去報信,現在希夷山那邊是否敢派人過來,不管來不來,他暫時不會開戰,需要消化的時間。
太虛的城牆不夠堅固,士氣也還未達到頂峰,他不能繼續冒險。
來不及仔細清點,一股腦的打包先帶走,最終在這裏留了大概五百人。
請小夏占卜了一下,依舊是大吉,不知道是因為太虛氣運正濃,還是他鴻運當頭。
克製,必須要克製,他讓商女帶著小夏他們一並撤走,但留下了聖女,如果出現傷亡,能及時救治。
同時讓祝融也撤了,蓋因祝融受傷不輕,雖然還能再戰,不過還是穩妥一些為好。
他騎著魁牛,從鹽場往前推進了七八裏路,調集戰士修建防禦工事,準備投擲的木矛,要在這裏阻擊敵人。
鹽場那邊,隨著大部隊撤走,一把火燒了所有建築物,曾經山林最大的部落,有鹽氏,變成了廢墟,也不知婭知曉後,會做何感想。
“王上,打下鹽場太解氣了。”
“就是,建木也不怎麽樣。”
“王上迴來,建木就不算什麽了。”
戰士們到現在也難掩激動,建木就猶如壓在他們心中的大山,現在發現可以戰勝,多年來的壓抑得以釋放,心中喜悅難以言表。
蘇陽卻在心中說:“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他打得一手好算盤,現在為部落補充了大鹽,陶罐夠用,下一步等打下希夷山,便能得到大量的銅礦,那可是開采出來的。
即使建木已帶了一部分走,也肯定不是全部,他們怎麽著也能撿漏。
最後是稻田,那漫山遍野,種植在丘陵那麽大的範圍,能收獲多少糧食,養活多少人口啊。
想著想著,怎麽連他也激動了,情緒果然會傳染,尤其是喜悅之情。
不過他很快就冷靜了下來,現在不過隻是初勝,談高興還太早了。
他們在這裏等著劫殺一波,另外一邊,商女他們帶著一半人迴去,還有俘虜,大量物資。
最關鍵的是太虛贏得了這場戰爭,不過短短數日,感覺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太虛從弱旅,瞬間變得能與建木抗衡。
就連希夷顧茜都已棄暗投明,所以當第二天隊伍迴到太虛時,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
原本顧茜還有些擔心太虛無法接受她,因為當年一戰她也有參與,當年也是真的想打敗太虛,但不是想滅掉,她隻是想用太虛的積累來重建希夷。
今時今日,她走進太虛,竟是贏得了歡唿,太虛的人們善意接納了她。
或許顧茜怎麽也想不明白,蘇陽倒是早有預料,本該如此,最根本的原因是太虛融合了太多的小部落,又有巫女在前,狹帶著大勝的喜悅歸來,對顧茜加入,當然應該更高興。
甚至連老人瑪祖都親自見了顧茜,老人居然對當初下令殺光希夷弱小,表達了歉意,以及後悔。
雖然不知老人的真實想法,但這是對希夷做出了道歉,何況老人已到了風燭殘年,還有什麽不能被原諒。
而說到底,當年也是由顧茜一手造成,如果不是讓那些弱小主動攻擊,又怎會有那種局麵。
巫女也站了出來調和,她也曾經恨著老人,現在卻已經原諒,或因為老人放權給了蘇陽,造成了大部落第一個男性王上。
蘇陽是真的對希夷一視同仁,有一顆包容的心,她不能去要求再多。
箬笠也站了出來,她現在是太虛大長老,蘇陽不在時,她可全權做主,以她的性子,對敵人毫不手軟,但隻要加入了太虛,無論之前怎麽樣,她都不會去計較,隻會讓顧茜在太虛再次感受到家的溫軟。
不過小半天,顧茜就在太虛感受到了與建木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這裏,朝氣蓬勃,上下一心,內部和諧,沒來過之前,根本無法想像,也難怪巫女當初會選擇太虛。
小夏、煙嵐等等,眾人一同接納了顧茜,從現在起,顧茜正式成為太虛的一尊巫,擁有超絕地位!
大破鹽場,全族上下喜氣洋洋,幹勁十足,賣力修建城牆,因為勝利來之不易,誰都不想當年的大敗再次發生。
所以把城牆加固加高,才能守得住!
幸好,這些年太虛一直在儲備石料,現在隻需要從山上搬運下來,就可快速修建更加高大堅固的圍牆,建立一座不朽的部落駐地。(未完待續。)
不過建木本來就是老牌大部落,在有巢氏、墟部落存在的年代,就已經有建木了。
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這種事他不會去做。
“清點物資,送傷員迴太虛,還能戰的,隨我截殺建木的援軍。”蘇陽很快恢複過來,與建木的戰爭,這才隻是開始!
鹽場的圍牆被徹底焚燒,太虛帶走了所有物資,開采出的大鹽,自然一並帶走。
打下鹽場,放棄鹽場,從一開始他就沒想過守住這裏,放眼未來,放棄眼前利益。
兩頭斷牙的猛獁象被驅趕,載著物資,一並送到太虛。
死者在附近掩埋,俘虜一並帶走,果不其然,鹽場中有當年落日聯盟的人。
這些人知曉是太虛打下鹽場,紛紛歡唿起來,幾年了,他們終於能重見天日,被解救。
可蘇陽卻不打算一視同仁,如果當初落日、暮雲、剛果這三個部落選擇加入太虛,恐怕就不是現在的局麵了。
何況幾年過去,三部落這點人,還能再戰嗎?
如若不能成為戰士,他要這麽多人有何用?
當然,人還是要帶迴去,隻是不可能與太虛族人相同的待遇,有些時候,錯了就要付出代價。
至於具體如何安排,等他迴去後再作打算。
在他的催促下,所有人動作都很快,因為建木的支援隨時可能會到。
在王獸出山洞之前,他就有意放走了十來個建木的人,並知會帕布那邊可以撤迴來了,隻留下二十三個斥候就可。
這是故意讓人去報信,現在希夷山那邊是否敢派人過來,不管來不來,他暫時不會開戰,需要消化的時間。
太虛的城牆不夠堅固,士氣也還未達到頂峰,他不能繼續冒險。
來不及仔細清點,一股腦的打包先帶走,最終在這裏留了大概五百人。
請小夏占卜了一下,依舊是大吉,不知道是因為太虛氣運正濃,還是他鴻運當頭。
克製,必須要克製,他讓商女帶著小夏他們一並撤走,但留下了聖女,如果出現傷亡,能及時救治。
同時讓祝融也撤了,蓋因祝融受傷不輕,雖然還能再戰,不過還是穩妥一些為好。
他騎著魁牛,從鹽場往前推進了七八裏路,調集戰士修建防禦工事,準備投擲的木矛,要在這裏阻擊敵人。
鹽場那邊,隨著大部隊撤走,一把火燒了所有建築物,曾經山林最大的部落,有鹽氏,變成了廢墟,也不知婭知曉後,會做何感想。
“王上,打下鹽場太解氣了。”
“就是,建木也不怎麽樣。”
“王上迴來,建木就不算什麽了。”
戰士們到現在也難掩激動,建木就猶如壓在他們心中的大山,現在發現可以戰勝,多年來的壓抑得以釋放,心中喜悅難以言表。
蘇陽卻在心中說:“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他打得一手好算盤,現在為部落補充了大鹽,陶罐夠用,下一步等打下希夷山,便能得到大量的銅礦,那可是開采出來的。
即使建木已帶了一部分走,也肯定不是全部,他們怎麽著也能撿漏。
最後是稻田,那漫山遍野,種植在丘陵那麽大的範圍,能收獲多少糧食,養活多少人口啊。
想著想著,怎麽連他也激動了,情緒果然會傳染,尤其是喜悅之情。
不過他很快就冷靜了下來,現在不過隻是初勝,談高興還太早了。
他們在這裏等著劫殺一波,另外一邊,商女他們帶著一半人迴去,還有俘虜,大量物資。
最關鍵的是太虛贏得了這場戰爭,不過短短數日,感覺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太虛從弱旅,瞬間變得能與建木抗衡。
就連希夷顧茜都已棄暗投明,所以當第二天隊伍迴到太虛時,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
原本顧茜還有些擔心太虛無法接受她,因為當年一戰她也有參與,當年也是真的想打敗太虛,但不是想滅掉,她隻是想用太虛的積累來重建希夷。
今時今日,她走進太虛,竟是贏得了歡唿,太虛的人們善意接納了她。
或許顧茜怎麽也想不明白,蘇陽倒是早有預料,本該如此,最根本的原因是太虛融合了太多的小部落,又有巫女在前,狹帶著大勝的喜悅歸來,對顧茜加入,當然應該更高興。
甚至連老人瑪祖都親自見了顧茜,老人居然對當初下令殺光希夷弱小,表達了歉意,以及後悔。
雖然不知老人的真實想法,但這是對希夷做出了道歉,何況老人已到了風燭殘年,還有什麽不能被原諒。
而說到底,當年也是由顧茜一手造成,如果不是讓那些弱小主動攻擊,又怎會有那種局麵。
巫女也站了出來調和,她也曾經恨著老人,現在卻已經原諒,或因為老人放權給了蘇陽,造成了大部落第一個男性王上。
蘇陽是真的對希夷一視同仁,有一顆包容的心,她不能去要求再多。
箬笠也站了出來,她現在是太虛大長老,蘇陽不在時,她可全權做主,以她的性子,對敵人毫不手軟,但隻要加入了太虛,無論之前怎麽樣,她都不會去計較,隻會讓顧茜在太虛再次感受到家的溫軟。
不過小半天,顧茜就在太虛感受到了與建木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這裏,朝氣蓬勃,上下一心,內部和諧,沒來過之前,根本無法想像,也難怪巫女當初會選擇太虛。
小夏、煙嵐等等,眾人一同接納了顧茜,從現在起,顧茜正式成為太虛的一尊巫,擁有超絕地位!
大破鹽場,全族上下喜氣洋洋,幹勁十足,賣力修建城牆,因為勝利來之不易,誰都不想當年的大敗再次發生。
所以把城牆加固加高,才能守得住!
幸好,這些年太虛一直在儲備石料,現在隻需要從山上搬運下來,就可快速修建更加高大堅固的圍牆,建立一座不朽的部落駐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