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你們不願多給名額,這其實是正確的。”


    頓了下,他繼續說道:“你們隻需要這樣做,然後在這樣……,聽明白了嗎?”


    “啊!蘇巫這不是很好吧!”婭有些猶豫不決。


    然而其餘長老已經拍案叫絕了,嚷嚷道:“蘇巫就是厲害,這個方法以前我們怎麽沒想到呢。”


    “就是,難怪太虛能融合那麽多小部落,原來是找對了方法。”


    “婭你覺得呢,要麽按我說的做,要麽你們就拿出長老名額來。”蘇陽整個人鬆弛了下來,餿主意已經出了,現在可以好好吃飯。


    片刻後,婭雙手一拍,終於下定了決心,“為了部落!”


    “那好,我先去希夷山和白矛,等迴來時希望你們已經拿下了三個小部落,到時我在教你們怎麽拿下落日聯盟。”


    不多時,蘇陽便帶著護衛隊離開了,為了避嫌。


    而他前腳剛走,婭與長老們商議片刻後,也抓緊時間行動了起來,第二天大概也是這個時候,三個小部落的長老陸續趕到了有鹽氏。


    然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有鹽氏直接囚禁了三個部落共計十一位長老。


    “三個名額,一個部落一位長老,誰先願意加入有鹽氏,就可以成為長老。”婭認真宣布,都已經做了,沒辦法迴頭。


    這法子實在有夠坑人的,現在那三個部落沒了長老,就容易說服了。


    蘇陽給出兩個辦法,能說服長老最好,讓那位屈服的長老迴去把族人遷徙過來,當然有鹽氏也要全程陪同。如果沒人屈服,那就由婭自行出麵,去把三個部落的人強行帶過來。


    能這麽做是因為有鹽氏與這三個部落早就結盟,雖然之後又搞出個無名聯盟,但卻沒人承認。既然原本就是盟友,外人就沒辦法去插嘴了,倘若真有其它部落跳出來,而有鹽氏搞不定的話,這不還有太虛在背後支持嗎。


    所以這個計劃是完美的,隻要去做了,定然會有收獲。


    但為何蘇陽自己不去做呢,或許真的需要盟友吧!


    “婭,你怎麽可以這樣做,快放我們走。”


    “你想讓我們加入有鹽氏,可以談啊,為什麽隻願意給三個長老位置。”


    “我不服,婭,你會有受到神的懲罰。”


    長老們叫嚷著,可卻無濟於事,婭雖然有些優柔寡斷,可既然都做了,就不會輕易改變。如果連這點魄力也沒有,她根本不可能當上大長老。


    緊跟著,這些長老被單獨分開囚禁,沒等到晚上,已經有人屈服了。


    婭與十位長老全都鬆了口氣,有小部落到手了,很快就能增加一百人口左右,蘇陽沒騙他們,真的可以。


    而蘇陽這時候正在希夷山發愁,因為銅礦開采遇到了麻煩,不是說沒銅礦了,而是山體牢固,開采的進度非常慢,這時候又沒有炸藥,也無各種機器,僅靠純人力,隻能慢慢去鑿,太為難人了。


    這時候他麵臨選擇,要麽把兩百成年人留在這裏,每月得到很少量的冰銅;要麽加大人力投入,起碼上千人耗時數月,全力鑿開山體一側,情況應該會有所好轉。


    隻是現在沒多餘的人力啊,那麽還有一個選擇,暫時先把人撤走。目前得到的銅,勉強夠部落中使用,所以銅並不是剛需品了。


    這樣做算是明智的選擇,不過希夷山不僅有銅礦,同時也有大量的黏土,可以燒陶啊。


    罷了,有舍才有得,黏土分布廣泛,在太虛附近認真尋找,肯定會找到的,可能在質量上沒這邊好,但陶器說穿了是拿來用的,又不是藝術品。


    想通之後,蘇陽馬上讓大康進行收尾,暫時放棄這裏。雖然很可惜,其中卻又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希夷山或會變成戰場。


    收尾沒那麽快,並且他交代對兩個爐子進行半破壞,到時候他們自己修複容易,但別人拿著卻沒用。


    “大康,我給你留下百人,其餘的人跟我到白矛去,確保稻穀無憂。你這邊忙完收尾也一並到白矛去。”


    “好的,蘇巫。”大康一口應下,要論整個太虛,他隻服蘇陽。


    大康原本是東山部落的第一勇士,為人有些桀驁不馴,連長老也不服,但卻願意聽蘇陽的話,反過來也受到了重用。


    夏日的日照線很長,蘇陽又在周圍轉了轉,吃過食物就睡下了,一夜無夢,第二日又恢複到精神抖擻的狀態,去迎接新的挑戰。


    如今白矛那邊有四百人,加上這邊兩百,足以照看好稻穀,至於收割時,太虛會全族出動的。


    想到收割,蘇陽忽然發現還沒有準備石灰壩子,這個一定要有,不然若是穀粒曬不開,導致發芽發黴,那可就悲劇了,細節決定成敗。


    此外,如果穀子中混進了砂石,那吃起來也不好啊。好在用石灰砂漿抹地麵的速度很快,基本第二天就可使用。


    看來石灰場那邊還要加大投入,既然銅礦暫時停了,石英場那邊的人就可以抽調了,倒騰倒騰,把有限的勞動力發揮出來,哪裏不會點哪裏。


    清晨出發前,他又找來大康,改為陶工收尾後直接去太虛,統計了一下,抽調五十人過去,這些陶工到了太虛就去尋找黏土,在那邊製陶。


    蘇陽與護衛隊行走在丘陵,這邊的地域很大,發展種植的策略是正確的,為了保持土地的肥力,采用輪耕比較合適。


    也就是說,明年開春後,白矛的駐地也會移動,以便靠近新的種植區域,所以他沒急著修建白矛。


    至於新的選址,很可能會在希夷山附近,到時可以兼顧銅礦與種植,也可能會跟著河流走,方便灌溉。他還有很多時間去考慮,即使犯錯也能承受。


    夏天來了,秋天即不遠了,至冬天,他就是十一歲了,11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可以表達用雙腿走路,也可理解為剁手。


    去年他滿十歲是在外麵度過,今年說什麽也要大擺流水席,所以需要豐收。


    快到白矛了,遠遠就能看見綠色稻田,以及正在田間勞作的族人們,或許白矛應該改一個名兒,就叫稻城如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原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屋頭有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屋頭有飯並收藏原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