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陽其實一直苦於出師無名,當初打希夷人那是杠杠的,以此為借口融合了白矛與火部落那些人,加起來超過千人有沒有。


    而事實上,希夷人根本就沒有搶劫過有熊氏,更別提最早的岩石部落,但是希夷人搶劫了西蒙部落,後來他收留了西蒙殘餘的人,所以他們是正義之獅,並以此來武裝自己。


    希夷人全滅,受益最大的是有熊氏,戰爭往往也是最快最直接的壯大方法,尤其如今還是石器時代。


    此外還有為吳部落出頭,帶人殺進山丘部落,目的也不單純,為此搞定了東山等好幾個部落,那是有熊氏人口破千的契機。


    可以說,如今部落三千多的人口,都是靠爆發衝突得來的,也是他在想辦法壯大部落過程中所抓住的機會。


    所以,如果有哪個部落,敢欠債不還,那反而正中下懷,準備好承受他的怒火吧。


    不僅如此,在用大量食物換取陶罐與鹽的過程,其實是一種對食物鏈的破壞。如果真有部落貪心,或會導致其地域內到最後沒有獸可獵殺,塊莖也被挖光,那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


    這是陽謀,他相信即便是有鹽氏也無法招架。如果婭也想打價格戰,勢必需要更多的鹽,但是鹽從哪裏來,鹽礦結晶是有限的,鹵水雖然可以通過澆在燒紅的木炭上,刮下黑鹽,但黑鹽怎麽能比得上有熊氏的精鹽。


    最後隻能用陶罐,想得到陶罐就要用食物去換,同樣陷入了惡心循環。


    今年很長一段時間,有熊氏隻交易吃食,其餘物資都不要,而且他所擁有的,可不光隻是這兩樣東西,等到了後麵,青銅器也能少量出貨。


    而且到了秋季,有稻穀可收獲,也是他的底氣所在。


    春夏秋,這三個季節靠交易來支撐族人們的吃食,到了冬季能用稻穀過冬,熬過今年,等到明年,就該過上好日子了。


    可以說,從當初叫長老們開會討論如何拿下小河聯盟,他就已經在一步步的布局,隻是當時的想法還不夠成熟,現在算是有了比較清晰的脈絡,但依舊還是不夠完善的,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意外。


    也隻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蘇陽見招拆招,無懼任何挑戰。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感歎價格之低廉時,他又說道:“太虛聯盟內的部落,可以先借走二十斤大鹽。”直接翻倍了,除了小河還是五個部落結盟,同時這些部落各派了十人來修建太虛。


    轟動過後,有人前來借鹽了,沒敢借十斤,要了五斤走。憑證也簡單,口頭約定,不做任何抵押,在場都是證人,不承認也沒關係,他不擔心。


    有了第一個馬上就有第二個,其中有個最猛的,要了二十斤鹽,蘇陽沒含糊,當場借出。


    隻是東西好借,瑪索他們卻記不過來了,現在也隻能用老辦法,用藤條記事,同時讓多個聰明點的一起記錄,應該不會出錯,現如今人與人相互之間,還是比較講究誠信。


    換到鹽的,有些人就先撤了,其實蘇陽還準備了其餘的東西,隻是看情況,暫時沒必要拿出來交易了,就是這些大鹽,就足夠其它部落去忙活。


    而這次他足足帶了千多斤鹽過來,不夠隨時可以迴去取。


    有的部落雖然換了鹽,但急著走,他們有其它物資需要進行交易。蘇陽雖然說過,有熊氏不在換取其它物資,但如果他看到有機會,絕對不會含糊,花重金換取就是了。


    至於其他人就算了吧,沒有鑒賞能力,也沒他這般任性,所以箬笠繼續帶著太虛的人開工。


    為了避免族人們勞累過度,特別安排了飯後可以休息比較長時間,而且天一黑馬上停工。同時遇到天氣不好,比如下大雨,刮大風都可以停工休息。另外,如果食物沒跟上,就自己去找吃的。


    箬笠對自己人很好,他也無需多擔心了。


    希夷山冶煉青銅器,基本一年下來就不會停工。鹽礦那邊也是每天都開工,石灰場差不多,太虛這裏的工期,很多年都會持續進行。


    剩下的白矛將會主攻種植,有熊氏那邊他想主攻養殖,相當於一邊保證糧食產出,一邊保證肉食產出,加上兩邊的戰士不足,平時狩獵也隻能自給自足,這樣一來,在這兩片地域中,會有充足的野獸得到繁衍的時間。


    等到了冬天,他調集所有戰士來一波圍獵,必然會大有收獲。倘若有其它部落獵殺時跨界,偶爾一兩次倒也罷了,但在秋季時恐怕就沒那麽好說話,他需要開戰的借口。


    同時白矛與有熊氏,也肩負著照顧老幼的責任,每過一段時間,他會組織“繁衍”運動,為部落增添新丁。


    這樣還剩下小河那邊三百多人,如果不能短時間兼並,他也會另外給安排事情做。


    基本上,全族上下三千多人口,都在給部落的發展添磚加瓦,最終匯聚起來,便是高速發展。


    而他這個掌舵人,今年也不會輕鬆,雖然不太可能親自下場幹重活,但技術核心與發展方向在他這裏,僅僅隻是從這麽多個地方來迴巡視就很麻煩了。


    並且還要盡量供應上食物,準備各種材料,後勤工作不好幹啊。


    瑣事也比較多,比如之前有熊氏那邊有老母豬下崽了,算算日子,過幾天還得迴去閹割一批。但如今他是什麽身份,再幹閹割的活,未免太過折壽,所以需要培訓接班人。


    忽然,他打了個寒顫,後世太監文化,源頭不會是在他這裏吧,斷送了多少男兒的荷爾蒙。


    閹割是為了讓動物更好的圈養、長膘,以及讓肉食更好吃,也是曆史發展的必然性。


    迴過神來,陸續有其它部落來了,當得知有跳崖價的大鹽可換,沒誰能頂住誘惑,十斤鹽不過兩頭半的豬,或是三頭鹿什麽的,迴去讓狩獵隊幸苦一點,讓族人們少吃一兩迴肉,這不就存下來了嗎。


    而十斤鹽可以用很久,吃了鹽才有力氣,同時鹽的價值太高了,十斤鹽就是十張獸皮,方便攜帶,也能儲存很久。


    到最後基本所有部落都中招了,而直到第三天,有鹽氏才姍姍來遲。(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原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屋頭有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屋頭有飯並收藏原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