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矛長老,你們一起遷徙迴丘陵吧,組建新的聯盟。”
路途中,不可避免的要談起這事,而談話是一門藝術,同樣的事,不同的說話方式,其結果很可能會天壤之別。
他已經深諳此道,俗語說:“牛教三次都會打轉身。”
意思是指牛耕田時隻知道往前走,到了盡頭也不知迴頭,但教導三次之後,牛就學會了,不知疲倦的耕耘。
奈何隻有累死的牛,卻沒有耕壞的田,這也是身為牛的悲哀。
趕緊迴神,現在不是談論牛的時候,他又說道:“現在希夷人沒了,這一大片地域都無主。我當初說過,但凡參與攻打希夷的部落,都可以分到一片地域。我蘇陽說話算數,決不食言,你們可以放心搬遷迴來。”
“冬天要到了,我們迴來怎麽過冬。”其中一個長老問道。這是隻出了戰士,沒有遷徙人口的部落,還有顧慮。
“有熊氏會資助你們,這麽說吧,以後白矛與有熊氏就是一體了,不分彼此。我們出大量陶罐和大鹽,以及食物保你們過冬。”大話先放出來,反正不是還有兩個月時間嗎。
“各位長老,前麵的駐地已經修建了圍牆,距離山林也不算遠。進入山林後,一直到有熊氏,都是我們的地域,物資可以隨意取用。隻要我們把駐地在修建一番,就可以保證安全過冬了。
還有,有熊氏從東夷龍氏帶迴了一種糧食,叫作芒、稻。可以種植在土地裏,丘陵這裏特別適合種植,隻要過了這個冬季,明年我們就可以有很多的稻穀,讓族人們都吃飽。
風伯昨日迴有熊氏的,最遲明日就會帶著稻迴來,到時請各位長老嚐一嚐,就知我所言非虛。”他說的稻穀確實是大殺器,這東西能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危機,並能改變一個部落的生存方式。
世外桃源駐地到了,板栗雖然被大量采摘,但還是有漏網之魚,或許可以嚐試培育一些苗子,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他願意當先驅者,即做好事,也會留名!
“蘇,你們總算迴來了。”風伯居然從裏麵走了出來。
我靠,這也太快了吧,蘇陽揉了揉雙眼,確定沒看錯,“風伯,你什麽時候迴來的?”
“有那麽久了,我帶了芒。”風伯原本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原始人,戰鬥力偏下,其貌不揚,身體也不壯士,在部落裏存在感極低。
但是一場跑步,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他成了部落裏的紅人,大家都知道他跑得最快,風伯自己也很喜歡跑,昨天傍晚迴到有熊氏,箬笠連夜帶人收獲了一些芒。他天還沒亮就出發了,帶著芒跑了迴來。
蘇陽感慨,若風伯生在現代,估計會跑出一個傳奇,太特碼能跑了,每天的狀態都很好,最關鍵的是風伯還是赤腳,不喜歡穿草鞋。
而這次更是負重長跑,帶了大約三十多斤稻穀。不行,他得抓緊籌劃山地奧運會,長跑冠軍提前預定。
“各位長老,你們看,這就是稻。”現在的稻穀不是雜交,所以可以留種,但因為無法改良種子,所以產量都差不多。不過可以細心挑選更飽滿,顆粒更大的穀子留種。
他還無法確定稻穀的產量到底如何,但隻要能種植就行,地廣人稀,現在勞動力也過剩,就算產量不足以吃幹飯,稀飯也能保證吧!
抓起一把穀子,看起來還不錯,咬開一顆,裏麵的米很喜人,就這麽吃,當然沒什麽味,很硬。
當即他便叫來戰士舂米,有熊氏那邊有石碾、舂米的石槽,可是這裏沒有啊。但也沒關係,他們有人力,用木棒加石頭就可以舂米。
舂出來的米比較粗糙,米會有點泛黃,味道卻是一樣的,就是比較費時間。
等到天黑這才搞定,沒有風車吹掉穀殼,不過可以用簸箕,拿在手中顛簸,就可以把米更輕的穀糠給巔出去,這些糠也是好東西,豬八戒為了取媳婦,每天都吃這個。
當然人最好別吃,收集起來混著草料喂家畜,等家畜長大了就是肉,這才是合理利用。
天徹底黑了,米也舂好了,大家都探頭探腦的圍觀,這裏目前有近五百人啊,把風伯帶來的稻穀全熬成稀飯,恐怕才夠喝。
他隻用了一半,就已經很心痛了,一個能裝五六升水的陶罐,他隻放了三把米,連淘米的步驟都省了,淘米水也是營養啊。
一共煮了三十個陶罐,水全都裝滿,他提前分配了這些陶罐,長老們占了兩個。其餘十幾個人分一個,雨露均沾,總能撈到點米湯,再不濟也能吃到點米粒。
如果一個人食量是一斤米的幹飯,那麽稀飯就是三兩米了,差不多三倍的差距吧。
現代一條大中華田園犬,一年差不多要吃掉兩百斤左右的大米飯,放在原始時期簡直不敢相信,人不如狗。
陶罐裏的水沸騰,早就提前煮開了水,米下鍋後就翻滾起來,慢慢的膨脹變軟。因為是開鍋煮,水會不停的蒸發。但因為水多米少,所以這個水位也差不多。
煮了一小會,就改成小火慢慢熬,陶裏保持湧水花的狀態就行,半個小時左右就能熬好,但如果要更稀飯,最後需要蓋上陶罐在放置一會。
“哇哦!”
好一口米湯味兒,喝了一口有米味的清湯,他居然有點全身熱血沸騰,就如吃了十全大補湯。這一定是錯覺,是他太懷念大米的味道。
但其實他喜歡米飯,也喜歡麵食,不知道能否在原始時期找到麥,煮上一鍋麵片湯,肯定更爽。
“大家在等等,就快好了。”
對於養生的人來說,清湯粥最好,但為了照顧原始人的口味,他特意準備了油脂,還有鹽。沒錯就是這兩樣寶貝,放進稀飯中,就是一種升華,即是菜也是飯,趁熱唿哧唿哧喝上兩碗,神仙也不換。
好了,時間差不多了,鍋裏的米已經軟了,但這是硬米不是糯米,無法直接熬到很軟滑。
這時候在每個陶罐都放了一坨油脂,撒上一點毛毛鹽,鹽不能多放,稍微有點鹹味就可以了。
很快,陶麵上就浮現一層油花,看好來更有食欲,在上麵這一層才是精華,因為是稀飯,所以不會有油膩感。
不在添加柴火,但陶底還有木炭火星,能保持一丁點的火力,這樣最好。他讓大家找到各種東西把陶罐蓋住,保持溫度。甚至可以用獸皮包裹起來。
又過了大約十來分鍾,這次是真好了。
“來,大家開吃,嚐嚐這道毛鹽稀飯!”他已經迫不及待了,瑪祖沒在這裏,沒那麽多規矩,本著嚐百草的勇氣,他第一個先吃了。(未完待續。)
路途中,不可避免的要談起這事,而談話是一門藝術,同樣的事,不同的說話方式,其結果很可能會天壤之別。
他已經深諳此道,俗語說:“牛教三次都會打轉身。”
意思是指牛耕田時隻知道往前走,到了盡頭也不知迴頭,但教導三次之後,牛就學會了,不知疲倦的耕耘。
奈何隻有累死的牛,卻沒有耕壞的田,這也是身為牛的悲哀。
趕緊迴神,現在不是談論牛的時候,他又說道:“現在希夷人沒了,這一大片地域都無主。我當初說過,但凡參與攻打希夷的部落,都可以分到一片地域。我蘇陽說話算數,決不食言,你們可以放心搬遷迴來。”
“冬天要到了,我們迴來怎麽過冬。”其中一個長老問道。這是隻出了戰士,沒有遷徙人口的部落,還有顧慮。
“有熊氏會資助你們,這麽說吧,以後白矛與有熊氏就是一體了,不分彼此。我們出大量陶罐和大鹽,以及食物保你們過冬。”大話先放出來,反正不是還有兩個月時間嗎。
“各位長老,前麵的駐地已經修建了圍牆,距離山林也不算遠。進入山林後,一直到有熊氏,都是我們的地域,物資可以隨意取用。隻要我們把駐地在修建一番,就可以保證安全過冬了。
還有,有熊氏從東夷龍氏帶迴了一種糧食,叫作芒、稻。可以種植在土地裏,丘陵這裏特別適合種植,隻要過了這個冬季,明年我們就可以有很多的稻穀,讓族人們都吃飽。
風伯昨日迴有熊氏的,最遲明日就會帶著稻迴來,到時請各位長老嚐一嚐,就知我所言非虛。”他說的稻穀確實是大殺器,這東西能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危機,並能改變一個部落的生存方式。
世外桃源駐地到了,板栗雖然被大量采摘,但還是有漏網之魚,或許可以嚐試培育一些苗子,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他願意當先驅者,即做好事,也會留名!
“蘇,你們總算迴來了。”風伯居然從裏麵走了出來。
我靠,這也太快了吧,蘇陽揉了揉雙眼,確定沒看錯,“風伯,你什麽時候迴來的?”
“有那麽久了,我帶了芒。”風伯原本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原始人,戰鬥力偏下,其貌不揚,身體也不壯士,在部落裏存在感極低。
但是一場跑步,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他成了部落裏的紅人,大家都知道他跑得最快,風伯自己也很喜歡跑,昨天傍晚迴到有熊氏,箬笠連夜帶人收獲了一些芒。他天還沒亮就出發了,帶著芒跑了迴來。
蘇陽感慨,若風伯生在現代,估計會跑出一個傳奇,太特碼能跑了,每天的狀態都很好,最關鍵的是風伯還是赤腳,不喜歡穿草鞋。
而這次更是負重長跑,帶了大約三十多斤稻穀。不行,他得抓緊籌劃山地奧運會,長跑冠軍提前預定。
“各位長老,你們看,這就是稻。”現在的稻穀不是雜交,所以可以留種,但因為無法改良種子,所以產量都差不多。不過可以細心挑選更飽滿,顆粒更大的穀子留種。
他還無法確定稻穀的產量到底如何,但隻要能種植就行,地廣人稀,現在勞動力也過剩,就算產量不足以吃幹飯,稀飯也能保證吧!
抓起一把穀子,看起來還不錯,咬開一顆,裏麵的米很喜人,就這麽吃,當然沒什麽味,很硬。
當即他便叫來戰士舂米,有熊氏那邊有石碾、舂米的石槽,可是這裏沒有啊。但也沒關係,他們有人力,用木棒加石頭就可以舂米。
舂出來的米比較粗糙,米會有點泛黃,味道卻是一樣的,就是比較費時間。
等到天黑這才搞定,沒有風車吹掉穀殼,不過可以用簸箕,拿在手中顛簸,就可以把米更輕的穀糠給巔出去,這些糠也是好東西,豬八戒為了取媳婦,每天都吃這個。
當然人最好別吃,收集起來混著草料喂家畜,等家畜長大了就是肉,這才是合理利用。
天徹底黑了,米也舂好了,大家都探頭探腦的圍觀,這裏目前有近五百人啊,把風伯帶來的稻穀全熬成稀飯,恐怕才夠喝。
他隻用了一半,就已經很心痛了,一個能裝五六升水的陶罐,他隻放了三把米,連淘米的步驟都省了,淘米水也是營養啊。
一共煮了三十個陶罐,水全都裝滿,他提前分配了這些陶罐,長老們占了兩個。其餘十幾個人分一個,雨露均沾,總能撈到點米湯,再不濟也能吃到點米粒。
如果一個人食量是一斤米的幹飯,那麽稀飯就是三兩米了,差不多三倍的差距吧。
現代一條大中華田園犬,一年差不多要吃掉兩百斤左右的大米飯,放在原始時期簡直不敢相信,人不如狗。
陶罐裏的水沸騰,早就提前煮開了水,米下鍋後就翻滾起來,慢慢的膨脹變軟。因為是開鍋煮,水會不停的蒸發。但因為水多米少,所以這個水位也差不多。
煮了一小會,就改成小火慢慢熬,陶裏保持湧水花的狀態就行,半個小時左右就能熬好,但如果要更稀飯,最後需要蓋上陶罐在放置一會。
“哇哦!”
好一口米湯味兒,喝了一口有米味的清湯,他居然有點全身熱血沸騰,就如吃了十全大補湯。這一定是錯覺,是他太懷念大米的味道。
但其實他喜歡米飯,也喜歡麵食,不知道能否在原始時期找到麥,煮上一鍋麵片湯,肯定更爽。
“大家在等等,就快好了。”
對於養生的人來說,清湯粥最好,但為了照顧原始人的口味,他特意準備了油脂,還有鹽。沒錯就是這兩樣寶貝,放進稀飯中,就是一種升華,即是菜也是飯,趁熱唿哧唿哧喝上兩碗,神仙也不換。
好了,時間差不多了,鍋裏的米已經軟了,但這是硬米不是糯米,無法直接熬到很軟滑。
這時候在每個陶罐都放了一坨油脂,撒上一點毛毛鹽,鹽不能多放,稍微有點鹹味就可以了。
很快,陶麵上就浮現一層油花,看好來更有食欲,在上麵這一層才是精華,因為是稀飯,所以不會有油膩感。
不在添加柴火,但陶底還有木炭火星,能保持一丁點的火力,這樣最好。他讓大家找到各種東西把陶罐蓋住,保持溫度。甚至可以用獸皮包裹起來。
又過了大約十來分鍾,這次是真好了。
“來,大家開吃,嚐嚐這道毛鹽稀飯!”他已經迫不及待了,瑪祖沒在這裏,沒那麽多規矩,本著嚐百草的勇氣,他第一個先吃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