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東山與冬雪的長老們,就略顯尷尬了。主要是因為他們也不想走,但又很清楚如果不走,很可能就會被歸化了。
在有熊的日子過得很舒坦,首先不用擔心族人們的吃住,有高大堅固的圍牆、有兩百多個戰士、有數不清的陶罐、有大片的土地、有淡雅的房屋,基本上什麽都不用管,有事找蘇陽,就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
長老們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受到優待,每次都會分配到最好最多的食物,當然如果長老們吃不完,也不能浪費,需要二次分發出去。
還有,有熊氏會煮鹽,聽說下一步就要開采鹽礦了,甚至會開墟市,又聽說天狼以前居住的山洞條件非常惡劣,亂部落的山洞又太狹窄……
“幾位長老,我來是想商量一下,這段時間先讓你們兩族的人幫著有熊修建房屋,這過程中你們也方便學習一下,等到有熊房屋建設完了,我們在反過來幫你們修建居住地,你們看如何?”
蘇陽來了個以退為進,各種拖著,最後拖到部落合並,也是在給長老們台階下。
“蘇,就按你說的辦。”東山長老爽快的答應了。
那麽接下來就好操作了,他遣出了超過四百人,漫天遍野的去采摘竹筍、還有蕨菜。不用擔心采摘過度,因為竹筍無論怎麽挖,都會有漏網之魚,何況他們自己也在栽種竹子。
而蕨菜是最近才發現的好東西,說穿了這玩意兒就是牛喜歡吃的一種草,因為部落圈養著魁牛,每天都要割上至少兩大背簍的草料,所以無意中把蕨菜給弄了迴來。不過蕨菜不宜多吃,這玩意兒有毒。
竹筍就沒事了,弄迴來吃不完還可以加工成幹竹筍,至於辦法,無非就是蒸煮、晾曬,或是醃製都可以,蘇陽以前自己弄過紅薯幹,所以比較清楚這些方法。
出動的人多,每天都能采摘大量可食用的東西,而蘑菇出產的季節還沒到,往後還有得吃。
圈養的家畜數量也漸漸增多了,生活更美好啊。他也終於給六胞胎找到了活,專門編織網,這六人心靈相通,編起網來簡直是質的飛躍,那速度快得令人乍舌,等過些時日就可以下河捕撈了。現在是春天,最好是等一等,讓魚在長肥一些。
部落裏種植的落葵菜、山藥、蘿卜、稻穀等物的長勢也非常好。另外他竟然發現了“韭菜”,萬萬沒想到韭菜就是原始人口中所說的“起陽草”,用來補腎的藥草。
可明明就是韭菜啊,這下是真的發了,也讓他對未來更加充滿了信心。
這日,終於開始榨油了,之前所需的工具已經準備齊全,就等著他來開工。其實最多也就榨出個幾百斤毛油,相比起如今的人口來說隻是杯水車薪,但有一點是一點,等到了秋天可以去找更多山茶果,也有可能找到其它可以榨油的植物。
山茶油與菜籽油的工藝差不多,首先都是先曬幹,必須得曬,不然榨出來的毛油有苦味,顏色也會是黝黑,下鍋了氣泡直冒,容易殘留生油味,沉澱後還有殘渣。
這時蘇陽把經過暴曬脫殼的油茶籽放到碾盤上碾碎,如果是菜籽會先炒。而山茶籽因為個頭比較大,所以會先碾成粉末,然後才放進鍋裏慢慢炒,就跟炒瓜子、花生、茶葉似的幹炒,用文火慢慢炒,這樣榨出來的油才香。
條件所限,無法用到圓形的轉爐,隻有陶罐可用,好在有了灶台,可以分批慢炒,漸漸的有香味散發出來了。
然而炒過之後,還要用飯籠蒸熟,之前已經做好了蒸籠,直接上鍋就成。
完了後,就要用到之前用蒲草墊底,將山茶粉填入圓形的竹箍之中,也就是放一個竹製的圓圈在蒲團上,拚命填充,用手按過之後,看起來就跟披薩似的。之後用蒲團邊上的草包裹起來,做成坯餅。
這個坯餅要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榨槽裏,已經做好了,而後在油槽右側裝上木楔就可以開榨了。
最後有一根木楔勉強塞了一截進去,後麵越來越粗大,這時就要用到撞擊法,之前也做好了準備,懸空了一根巨木作為撞錘。
叫來七八個大漢,一起抱著巨木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進樁”上,包裹好的茶餅受到了大力擠壓,不一會,一縷縷細細的山茶油從油槽裏慢慢滴落下來,彌漫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
“好油!”蘇陽用手指沾了點茶油放進嘴裏品嚐,忍不住大聲叫好,這種山茶油在現代賣到了八十元左右一斤,雖然是炒出來的價格,但這油是真的好,物以稀為貴,純天然無汙染,可以用來養生。
“嘿,打打嘿!”幾個大漢持續撞擊,更多的茶油流進了事先準備好的大缸之中,很神奇的感覺。
族人們紛紛跑來觀看,但蘇陽一個眼神過去,大家都趕忙去做事了。
等到傍晚外出的人們迴來時,這油也榨完了,好幾百斤油,省著點可以用很長的時間。
又是幾天過去了,所有人開始投入到圍牆建設,進度瞬間提升,同時外圍的木棚也開建,利用了裏麵的圍牆作為支撐,這樣木棚搭建起來會方便很多,同時也把牲畜的圈給挪到外麵來。
蘇陽偶爾會對東山長老說,這邊的建設就快完工了。然而並沒有,因為不可能停下來,隻是投入的人多人少而已。
如此又是一星期過去了,圍牆全部弄好,部落擁有了百畝安全區域,活動空間大大增加。同時因為砍伐的樹木較多,部落附近也被清空了,隻保留了很少數量的樹木植被作為點綴,視野也就變得開闊了。
不僅成年人可以到部落外麵去,就連孩童也偶爾可以在戰士們的照看下到外麵去活動。生活區域得到改善,這人也住得舒坦,凝聚力也就增強了。
事實證明,蘇陽讓大家從山洞中搬遷出來,是有道理的,並且居住在外麵確實更好,陽光普照,不會潮濕空氣好,人均麵積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話雖然有些自吹自擂,但確實是文明的進步,值得歌頌。
部落發展形勢一片大好,蘇陽就更怕毀在希夷人手中,這轉眼距離下次趕墟的日子已經不遠,他當初放出的豪言也該去履行了。(未完待續。)
在有熊的日子過得很舒坦,首先不用擔心族人們的吃住,有高大堅固的圍牆、有兩百多個戰士、有數不清的陶罐、有大片的土地、有淡雅的房屋,基本上什麽都不用管,有事找蘇陽,就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
長老們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受到優待,每次都會分配到最好最多的食物,當然如果長老們吃不完,也不能浪費,需要二次分發出去。
還有,有熊氏會煮鹽,聽說下一步就要開采鹽礦了,甚至會開墟市,又聽說天狼以前居住的山洞條件非常惡劣,亂部落的山洞又太狹窄……
“幾位長老,我來是想商量一下,這段時間先讓你們兩族的人幫著有熊修建房屋,這過程中你們也方便學習一下,等到有熊房屋建設完了,我們在反過來幫你們修建居住地,你們看如何?”
蘇陽來了個以退為進,各種拖著,最後拖到部落合並,也是在給長老們台階下。
“蘇,就按你說的辦。”東山長老爽快的答應了。
那麽接下來就好操作了,他遣出了超過四百人,漫天遍野的去采摘竹筍、還有蕨菜。不用擔心采摘過度,因為竹筍無論怎麽挖,都會有漏網之魚,何況他們自己也在栽種竹子。
而蕨菜是最近才發現的好東西,說穿了這玩意兒就是牛喜歡吃的一種草,因為部落圈養著魁牛,每天都要割上至少兩大背簍的草料,所以無意中把蕨菜給弄了迴來。不過蕨菜不宜多吃,這玩意兒有毒。
竹筍就沒事了,弄迴來吃不完還可以加工成幹竹筍,至於辦法,無非就是蒸煮、晾曬,或是醃製都可以,蘇陽以前自己弄過紅薯幹,所以比較清楚這些方法。
出動的人多,每天都能采摘大量可食用的東西,而蘑菇出產的季節還沒到,往後還有得吃。
圈養的家畜數量也漸漸增多了,生活更美好啊。他也終於給六胞胎找到了活,專門編織網,這六人心靈相通,編起網來簡直是質的飛躍,那速度快得令人乍舌,等過些時日就可以下河捕撈了。現在是春天,最好是等一等,讓魚在長肥一些。
部落裏種植的落葵菜、山藥、蘿卜、稻穀等物的長勢也非常好。另外他竟然發現了“韭菜”,萬萬沒想到韭菜就是原始人口中所說的“起陽草”,用來補腎的藥草。
可明明就是韭菜啊,這下是真的發了,也讓他對未來更加充滿了信心。
這日,終於開始榨油了,之前所需的工具已經準備齊全,就等著他來開工。其實最多也就榨出個幾百斤毛油,相比起如今的人口來說隻是杯水車薪,但有一點是一點,等到了秋天可以去找更多山茶果,也有可能找到其它可以榨油的植物。
山茶油與菜籽油的工藝差不多,首先都是先曬幹,必須得曬,不然榨出來的毛油有苦味,顏色也會是黝黑,下鍋了氣泡直冒,容易殘留生油味,沉澱後還有殘渣。
這時蘇陽把經過暴曬脫殼的油茶籽放到碾盤上碾碎,如果是菜籽會先炒。而山茶籽因為個頭比較大,所以會先碾成粉末,然後才放進鍋裏慢慢炒,就跟炒瓜子、花生、茶葉似的幹炒,用文火慢慢炒,這樣榨出來的油才香。
條件所限,無法用到圓形的轉爐,隻有陶罐可用,好在有了灶台,可以分批慢炒,漸漸的有香味散發出來了。
然而炒過之後,還要用飯籠蒸熟,之前已經做好了蒸籠,直接上鍋就成。
完了後,就要用到之前用蒲草墊底,將山茶粉填入圓形的竹箍之中,也就是放一個竹製的圓圈在蒲團上,拚命填充,用手按過之後,看起來就跟披薩似的。之後用蒲團邊上的草包裹起來,做成坯餅。
這個坯餅要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榨槽裏,已經做好了,而後在油槽右側裝上木楔就可以開榨了。
最後有一根木楔勉強塞了一截進去,後麵越來越粗大,這時就要用到撞擊法,之前也做好了準備,懸空了一根巨木作為撞錘。
叫來七八個大漢,一起抱著巨木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進樁”上,包裹好的茶餅受到了大力擠壓,不一會,一縷縷細細的山茶油從油槽裏慢慢滴落下來,彌漫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
“好油!”蘇陽用手指沾了點茶油放進嘴裏品嚐,忍不住大聲叫好,這種山茶油在現代賣到了八十元左右一斤,雖然是炒出來的價格,但這油是真的好,物以稀為貴,純天然無汙染,可以用來養生。
“嘿,打打嘿!”幾個大漢持續撞擊,更多的茶油流進了事先準備好的大缸之中,很神奇的感覺。
族人們紛紛跑來觀看,但蘇陽一個眼神過去,大家都趕忙去做事了。
等到傍晚外出的人們迴來時,這油也榨完了,好幾百斤油,省著點可以用很長的時間。
又是幾天過去了,所有人開始投入到圍牆建設,進度瞬間提升,同時外圍的木棚也開建,利用了裏麵的圍牆作為支撐,這樣木棚搭建起來會方便很多,同時也把牲畜的圈給挪到外麵來。
蘇陽偶爾會對東山長老說,這邊的建設就快完工了。然而並沒有,因為不可能停下來,隻是投入的人多人少而已。
如此又是一星期過去了,圍牆全部弄好,部落擁有了百畝安全區域,活動空間大大增加。同時因為砍伐的樹木較多,部落附近也被清空了,隻保留了很少數量的樹木植被作為點綴,視野也就變得開闊了。
不僅成年人可以到部落外麵去,就連孩童也偶爾可以在戰士們的照看下到外麵去活動。生活區域得到改善,這人也住得舒坦,凝聚力也就增強了。
事實證明,蘇陽讓大家從山洞中搬遷出來,是有道理的,並且居住在外麵確實更好,陽光普照,不會潮濕空氣好,人均麵積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話雖然有些自吹自擂,但確實是文明的進步,值得歌頌。
部落發展形勢一片大好,蘇陽就更怕毀在希夷人手中,這轉眼距離下次趕墟的日子已經不遠,他當初放出的豪言也該去履行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