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地基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就比較難了,蘇陽稍微沒注意,地基就埋偏了方向,這可萬萬不行。雖說異形房也能住人,可如果不是正方形或是長方形,就可能結構不穩,房頂上麵的房梁也不好弄。


    沒辦法,他隻好插上筆直的竹棒,拉上繩索,硬性規劃出了地基線路,原本小半天就可以弄好,最後硬是花了兩天時間,才弄好三間屋子的地基,這還是縮小版的。


    如此緩慢的進度,讓蘇陽發愁了,到時候真正開工修建,完全跟不上他的計劃啊。


    看來需要提前趕製一批拒馬,先把新部落給圈起來,以保證族人們的安全,然後再來談修建房屋的事情。


    當然,模型還得繼續修建,如果模型都搞不定,何談建築群。


    地基完成後,夯土的小號版築工具也搞定了,長一米,寬高都是一尺,這就是個長方體,一端封口了,另一端被卡住,方便調整寬度,杵土的棒子也準備好了。


    蘇陽照樣用筆直的竹竿吊了陀螺,拉上了夯牆的線,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所謂東風就是祭祀。


    長老們從山洞中走出,向天神禱告,然後燒了大骨,得出了吉兆,皆大歡喜。


    “開工!”蘇陽大手一揮,當即就有族人挑著泥土過來,倒在他指定最中間的地基上麵。


    隨後上版築卡住泥土,擺好位置後,繼續往其中傾倒泥土,直到裝滿後,帕布與另一個大漢,兩人一左一右開始用棒子杵土,大力出奇跡,沒過一會,蘇陽覺得就差不多了。


    版築移動,順著地基繼續杵土,速度比他想象中快多了,或許是因為原始人的力氣大,不怕苦不怕累,幹技術活不行,但絕對是優秀的苦工。


    隻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土牆就杵好了,不過牆壁隻有一米多高,一個房間隻有幾個平米大,總共就三間房,這就是個模型。


    進入的大門設在中間的房屋,橫了一排木棒作為受力,架空了一個可供一人通行的門,從這個門進去後,左右兩邊靠牆的角落,又各設了一道門,可以通向左右的房間中。這就是個套間,中間屋子就像是堂屋客廳,左右是住房。


    而在牆壁上麵,從側麵看過去,給弄成了三角形,也就是屋頂的模樣,不可能弄成平整的房頂,因為無法排掉雨水。


    三間房屋是橫向的,上麵架設的房梁也是橫向的,把樹幹卡在土牆中就是房梁,然後在房梁之間綁上了細一些的木棒、木條,用竹棒子也可以,最後就是蓋上蘆葦,主體就完工了,就是這般簡單。


    至於說地麵也是泥土,同樣不斷用木棒杵,隻要杵得硬梆梆,就可以保持比較幹燥,有條件的話,抹上一些石灰,便能更大程度的隔絕濕氣了。


    另外窗戶也留了,就跟牢裏的小窗戶一般,用木頭的,主要是為了透點陽光進來。


    然後還有最後一步,在牆麵上在用木棒杵實,雖然看起來會坑坑窪窪的,但是耐用啊,也不會有一層層的版築痕跡。


    蘇陽拍了拍手,從動工到完工,總共不到一個星期,其中地基就耽擱了兩天,雖然隻是一米多高的模型房屋,因為溫度的關係,泥土還沒幹,來頭牛都能給撞塌陷,但他已經很滿意了。


    冬天原本就不適合修房屋,即便是現代的鋼筋混泥土也不行,所以他不能要求太高了。


    “瑪祖,這個土牆房子就是我們以後住的房屋,到時候會比現在這個大很多。”蘇陽有些驕傲的說道,無論怎麽說,他已經完成了模型。


    可誰知老人卻說:“還是那個木頭的好。”


    原來瑪祖是更喜歡之前的木屋,這純粹就是個人喜好了。


    蘇陽馬上順著說道:“木屋也會修建,不過土屋住的人多,到時候大部分人住土屋。”這話就說得很隱晦了,但是相比木屋來說,修建土屋要更方便一些,也更結實,能抗住風吹雨打。


    既然有了木屋,到時候再修建也隻是調整結構問題,而現在優先解決從無到有,所以在搞定土屋模型之後,他就轉而去弄石頭房。


    要說石頭房,如果直接用大塊的石條那就完美了,可惜沒有。所以隻能用小塊的石頭堆積,這個就跟用破碎的地磚貼牆,或是貼地麵,拚湊出一種非主流的美感。


    難度就在於如何拚湊,如果原始人玩過俄羅斯方塊,估計就好辦了,這當然是玩笑話。


    石屋還得靠他來弄啊,沒有石灰,其實石灰也可以想辦法燒製的,但最好是找到煤炭之後的事,若是能發現露天煤礦,可就爽歪歪了,這個得碰運氣,這一片他暫時沒有發現,也沒聽說過。


    現在隻好用黏土混河沙,把不規則的石塊拚湊著往上碼,可他弄了半天,也沒砌出一平米麵積的石牆,並且牆的厚度隻有十幾厘米,真的太難了,最後直接放棄。


    不過石頭房屋弄不成,卻可以用在路麵、圍牆、廣場、祭台,以及家畜的圈,等等地方都可以。


    “蘇陽,你真的好厲害。”商女由衷的誇讚。


    他甩了甩皂角洗過的亂發,心說:“哥要的是崇拜,並不是誰的愛。”奈何這隻是一句歌詞罷了,該崇拜也得愛啊!


    三種材料的好壞都試過了,這心中有底了,讓長老們安排族人多搓一些繩索,以及削過的原木,比較粗大的樹幹就算了,但是小一些的要多準備,到時扛到新部落去,很快就可以組成拒馬。


    而他在過程中發現了工具上的不足,如果要提高修建房屋的速度,除了慢慢培養熟練度之外,就隻有靠改良工具,這事隻有靠他來搞定,不能借旁人之手,因為這是在動腦。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鋤頭以及犁頭,這是兩種操作起來方向相反的農具,鋤頭基本是人在用,而犁頭多用於牛來拉。


    還要加上鏟子,不過鏟子一般叫洋鏟,這是洋人傳過來的玩意兒。其實不然,早在很早很早以前,華|夏人類祖先就已經發明了鋤頭、犁頭、鏟子的組合體,稱之為耒耜。


    要問蘇陽怎麽知道耒耜,因為這就是他現在發明的啊,好吧,其實依舊是高仿山寨,為的是解決耕種與挖坑的問題。不過想要弄出耒耜,並沒有那麽簡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原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屋頭有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屋頭有飯並收藏原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