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龐大的京兆府外,豔陽高照秋風斜,沉思中的眾人在聽得華飛高聲喊“有了”時,皆是抬頭向他望去。


    由於在這個年代男人並不會懷孕,且華飛也沒有害喜的狀況,他們自然都知道華飛是有了應對的計謀,因此皆是急著想要知道他的想法。


    卻不料心中有了打算的華飛,並沒有馬上就說出他心中的打算,而是高聲的對眾人說道。


    “為了等一下在分派任務時,能夠使得大家不至於混肴,下麵我就先來宣布一下,本次大戰之後論行賞的決定。”


    說著他略停了一下,才對眾人高聲道:“下麵我宣布,本次關中大戰居首功者為別駕魯肅。”


    “什麽?那魯子敬一直在成都,既沒參加謀劃也沒有來參加戰鬥,他憑什麽居首功”


    “就是說,他魯子敬有何德何能,敢在此次大戰中高居首功”


    “這不對啊,主公這是怎麽了?為什麽讓魯肅居首”


    華飛此言一出,堂下登時便炸了堂,許多麾下們都議論紛紛的表示不服。華飛卻氣定神閑的把雙手輕輕向下一壓,表示自己有話要說,這才止住了不忿的眾人之口。


    華飛對著眾人高聲道:“諸位需知,打仗之時眾軍每一日的耗費都是極大的,而且在打完了仗後,也必須對傷亡的將士們發放足夠的撫恤金,才能安慰和幫助他們的家人生存下去。”


    說至此他略頓著掃了眾人一眼,又續道:“因此可以說打仗打的就是錢和糧!本次大戰要是沒有魯肅帶領著益州的眾官和廣大的民眾們,一直在後麵為我軍輸送糧草和物資的話,方式問我們能打贏這場仗嗎?”


    “呃主公說得也有道理,要不是魯子敬源源不斷的輸送糧食,隻怕我等眾人都要餓死”


    “不錯,要是沒有益州同僚和廣大民眾們的支持,休說是救了這麽多的百姓了,我們也”


    華飛見得眾人都想通了,乃乘機宣布了表奏一直統管著益州諸事的魯肅為益州牧,全權幫他打理益州的事情。


    華飛的這個任命一宣布,眾人再次議論紛紛,表示反對輕易任命一方大員者有之表示擔憂魯肅會因權高而難以控製者亦有之然而更多的是因為華飛的賞罰分明而充滿了幹勁。


    華飛在製止了眾人的議論之後,又高聲道:“除此之外,因為我軍在拿下關中後整個戰線太過於漫長,已經橫貫於兩州之地,這也導致指揮起來會有極大的不便。”


    說著他掃了眾麾下們一眼,於秋風中高聲續道:因此,我準備成立我軍的第二軍團。”


    “嘶主公該不會是想把兵權,也一並交給魯子敬”


    “那這要是軍政一體的話,萬一魯子敬起了歹心,這後果可是要不堪設想啊”


    “不行,我們必須阻止主公的這個決定,這太危險了”


    華飛在眾人的議論聲中,高聲宣布:“第二軍團的軍團長,我準備任命原兵曹從事陳到擔任,而益州的別駕由原巴郡太守陳登就任,原征西將軍徐盛則提為益州兵曹從事。”


    說著他略頓了著再次高聲續道:“第二軍團駐紮於益州大地,隻是與州牧軍政兩分,互相配合卻互不幹涉。大家覺得我的這個做法,是不是可行呢?若是可行的話,我便正式表奏朝廷任命魯肅為益州牧。”


    堂下眾人一聽得華飛原是這個想法,不由得紛紛放下心來的表示同意。於是在華飛的堅持下,魯肅還是正式就任了益州牧一職。


    於是唿魯肅這個偉岸大方的青年,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便由一個被袁術所追殺的人,成為了鎮守一方的牧守,其遭遇實在足堪令人感歎人生際遇之無常!


    眾人皆知華飛所謂的表奏朝廷,那不過是個過場而已,因為現在連天子都不知道在哪,這些事情當然是由華飛說了算。


    緊接著華飛手握佛珠的高聲道:“在本次大戰有一人先為關中的民眾們謀得了一條生路又引軍接應我軍拿下長安城,奪糧九百萬隨後又於華陰縣城攻破張濟的十萬聯軍,如此高功大家說該不該重賞?”


    “該!徐元直好樣的,連為我軍立下這許多的大功”


    “說得不錯,如此大功正該重賞,我等沒有異議”


    華飛在眾人的起哄聲中,目視徐庶的高聲道:“元直,我便命你繼魯肅之後任我麾下的別駕一職,幫我統管這關中與漢中的一應事情。”


    徐庶轉身抱拳施禮的高聲道:“庶謝主公恩典!”


    華飛點了點頭,又提高了聲音對眾人道:“又有一人拂塵輕揮間計施兩山口,計救萬民謀定蕭關,為我關中的穩定做了巨大的貢獻,大家說此等人該不該重賞,該不該重用呢?”


    “該!法孝直智計超絕,此等人才主公當委以重任才是”


    “沒錯,如此大才若不重用豈不可惜”


    “法正聽令!”華飛於眾人的讚成聲內,高聲喝道,“你之功高,今日我便命你為我麾下之軍師祭酒,從今後助我統率諸從事並掌管軍中之事。”


    “正領命,謝主公恩典!”法正大喜著對華飛抱拳稱謝。


    在兩人謝恩之後華飛再次宣布任命,命虎將太史慈兼兵曹從事,主官軍事命在此次接應大量民眾中表現出色的閻圃,擔任漢中太守。


    命勝利說動段煨拿下華陰縣,並為大軍爭取先機的秦密為議曹從事,參與軍政謀議任命忠勇克職的原門工曹書佐張肅為扶風太守任命原薄曹書佐王累為北地太守。


    又提升原鎮北中郎將甘寧,為征西中郎將並任關中水軍統領一職,令組建水軍一萬屯於長安訓練,以行接應四方之責。


    任命張任為鎮東中郎將領精兵一萬鎮守北地郡,以隨時接應蕭關為關中守好北大門任命何曼為鎮南中郎將任命樸胡為平西中郎將。


    本次任命猶以任命樸胡為平西中郎將為重點,這代表著能征善戰的賨人一族,自此之後便正式的並入了華飛的勢力之中。


    華飛對此次參戰的其餘諸將或賞金或賜銀,各依軍功不等給予賞賜。


    至於各級參戰士卒們,則令掌軍事之法正與掌錢糧之杜襲,掌人事選拔考核之杜畿,商議定功各依軍功給賞官職和銀錢,將那有功之人一並擢賞。


    最後華飛又命徐庶兼任京兆太守,法正兼任馮翊太守。


    宣布完任命之後華飛並沒有就此結束會議,而是緩緩的對眾人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打算。原來華飛因眼下關中的人口稀少,準備施行精兵為主,民兵為輔的方式。


    即在保持原有的精兵數量不變的情況,卻令人對關中的青壯們,在忙碌完農活之後適當的進行隊列操練,傳授基本軍隊知識並配給武器裝備。


    使得豪爽仗義的大量關中民眾們,在既能接受訓練又不至於誤了農時的情況下,擁有著幫忙守備四方的能力。


    華飛這個打算一說出來眾人紛紛讚成叫好,就連徐庶與法正都為之大豎拇指。因為眼下關中活下來的五十餘萬民眾中,倒有三十餘萬是青壯年,而且光是男子估計便有十來萬。


    那麽如果這個計劃能夠順利成功的話,華飛將在短短的數個月時間內,就將擁有著一支高達十餘萬能從聽命令,會種田,可打仗的普通兵種。


    如此一來華飛內擁八萬精卒,又有十幾萬的普通兵相輔助外據四關之險要當可使得關中無憂。


    隨即華飛宣布命令,由於四塞之中以蕭關的形勢最為嚴重,且距離長安城足有八百餘裏。因此華飛決定讓張任,引軍一萬屯北地。


    而西麵的散關同樣路途較遠,且又無水運之利,甘寧的水軍會因逆流而無法及時接應此地,華飛才決定讓嚴顏領軍一萬鎮雍縣。


    隨後華命平東中郎將伍旭領兵六千守蕭關,換魏延迴長安城。又以平南中郎將劉僻領兵六千守武關以平西中郎將樸胡領六千賨人兄弟們兵鎮散關以平北中郎將楊任領兵六千兵鎮潼關。


    最後命張衛為安東中郎將,領七千五百屯田軍於蕭關之旁的涇源縣屯田,以隨時幫忙守護蕭關令昌奇為安南中郎將,領七千五百屯田軍屯於五百裏外的雍縣助守散關。


    令楊柏為安西中郎將,領七千五百屯田軍屯田二百外的華陰縣助守潼關。令楊昂為安北中郎將,領七千五百屯田軍屯田五百裏外的商南縣助守武關。


    如此分配之後各關的防守兵力皆達到一萬三千五百人,蕭關和散關更是各有一萬精兵可隨時接應,而長安城的兵力卻僅餘得二萬九千精兵加一萬水軍。


    華飛命令甘寧自去造船訓水軍,卻命太史慈挑選出九千精兵,以協助法正等人展開民兵的訓練工作。


    卻令太史慈與許褚等人全力把餘下的兩萬精兵,人配雙騎各帶兵刃的全部訓練成,上馬能射箭,下馬可步戰的迅速接應四方兵種。


    隨著四塞兵力分配完畢關中暫時無憂,華飛又與眾人就內政的施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直至夜色降臨才全部落實就位。隨即關中各處兵馬開始調動,各地的內政亦隨之紛紛施行。


    頓時關中便呈現出了,白日裏農田勤耕火把下校場軍訓織室中劉敏授藝市場邊麋竺教商人多處劉政宣法的欣欣向榮景像。


    然而兩天之後,關中穩定後華飛並沒有就此停下前進的腳步,而是準備要在關中和益州兩地,施行一項驚天動地撼人思想的決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謀定三國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欲取鳴琴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欲取鳴琴彈並收藏謀定三國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