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飛兵不血刃僅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便連下兩郡的事跡,實在是太過於神奇!因此,當此事漸漸的傳開後,其聲望高漲到了一時無兩的地步。


    也因此使得無數的名士、勇將、甚至是能工巧匠們,都紛紛的進入蜀中,前來投效華飛。


    先是有蜀中本土的綿竹人氏,姓任名安字定祖者。因感念華飛沒有對其師兄弟,董扶與周舒的家人趕盡殺絕。而同意了華飛麾下的功曹從事——杜畿的延請,為華飛所任用。


    華飛因任安對各類經、黃要典皆通,乃是個博學之士。遂因才任職的委任他為學官,拔與邴原和張魯,共同執掌學宮教化的大事。


    而成都的魯肅也飛報,因華飛名聲上漲,近日有零陵人將琬及其表弟劉敏,結伴由白帝入蜀中,前來投靠華飛。


    隨後更有來自扶風的巧匠——馬均,因得知華飛極為器重匠人的消息,而舉全家經大散關奔入漢中前來相投。


    華飛身為來自後世之人,乃是這世間最大的作弊器,自然是知人善用的。其用人的大膽程度,甚至令人聞聽之後,都為之連舌頭都縮不迴去。


    如蔣琬這個名列蜀漢四相之一的超級人才,剛剛才來投靠,華飛便大膽的任命他為,廣漢屬國的太守。


    而劉敏卻因不知深淺,何飛暫時任命為自己麾下的門工曹書佐;至於扶風馬均,這個令得連華飛得之都為之蹦腳歡唿的怪才,更是讓華飛為他另立一職,名為典科中郎將。


    這是因為馬均極善長於發明與創造的原因,華飛委此重任,其本意出於後世的一句老話,“科學是第一生產力!”


    華飛給馬均的任務,就是在全州全軍中,挑選各種喜歡搞發明創造的人,充實他的典科所屬,專搞創造和發明,以促進科技的發展。


    當然,因為讓民眾們吃飽飯,永遠是身為人君的第一等重要事情。所以華飛也對馬均說出了後世,曾經見過的一種灌溉神器——水車。


    華飛知道水車的模樣和工作原理,可惜他做不出來。而且這種水車善長於把低處的河水,提到高處對農田進行灌溉。


    這種神器對於蜀中這個有著大量梯田存在的地方,那是極為有利和實用的。


    而這馬均,卻偏偏又是個攻關迷和發明迷。於是才剛剛上任的馬均便顧不得組建本部的,全身心投入到了,發明水車的工作中去。


    這倒是令得華飛也哭笑不得,無奈之下,他隻得令功曹杜畿來幫其全權招收,有發明精神的下屬組建典科所部。


    而後更是喜報連連,人才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湧現出來,直如那噴泉之水般的是源源不絕。


    先是招賢館中得董和,又見求賢令下招鄧芝。隨後任安高義薦秦宓,又有黃權舊識推王累,吳壹不甘落人後,乃薦張鬆兩弟兄……


    華飛直接被眾多的人才,給砸得都興奮到麻木的程度。當然麻木歸麻木,他還是一一因才施職的,委以重任。


    自此,華飛麾下的人才大備,並因其知人善用的緣故,自己反倒不是太過於繁忙。


    可他卻又是個閑不住的人,這一閑下來在其掌中佛珠輕轉之下,倒是給益州帶來了無數的新政和發明。


    因為吃飽飯為第一等要事,所以華飛麾下的典農中郎將劉馥,第一個就接到了讓他瞠目結舌的命令。


    華飛在他在實施包產到戶後,又給了他兩個任務。這第一個任務是讓他引著麾下專管水利方麵的官員們,前去拜水都江堰。


    這個好理解,因為都江堰是最傑出的水利工程之一,劉馥明白華飛是讓他們去學習都江堰的建造方法。


    可第二個任務就讓他覺得匪夷所思了,華飛居然讓他去推廣,把人蓄的排泄物埋入農田中的方法,還說這樣子做能增加農作物的收成。


    劉馥自思,“那玩意兒,是既臭又惡心,這種東西卻和吃的食物們弄到一起去,這種出來的東西它能吃嗎?”


    為此,他上書力諫。華飛亦知這種事情,人們一時是難以接受的,遂命先於屯田軍中施行這個辦法。華飛麾下的屯田軍,出於對華飛的信任,隻得捏著鼻子的去實施這個決定。


    而益州各郡的太守們也接到了華飛的指示,“要想富,先修路。想修路,得有度。”於是,益州各郡,開始有規劃的大肆修整擴寬道路與河運,使得人們往來通行便利。


    至於典工中郎將薄元,更是不僅要負責開礦煉鐵,還必須得組織人員於益州各郡興建民房、茅房、等居住設施。


    華飛準備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大造廣廈千萬間,使得天下寒士盡開顏。


    而華佗則是因為華飛傳信,聲明預防生病比治療生病更為重要。而奉命在著手整理著衛生知識,準備要在益州大地進行衛生宣傳與普及的工作。


    力爭使得益州大地的民眾們,人人講衛生、個個勤鍛煉、家家求健康、戶戶皆平安。為此,華飛還極力的迴想著當年,在學校學到的廣播體操,而對人們加以傳授。


    緊接著華飛又與徐庶、邴原、杜畿等有見識之人,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後,在益州大造輿論聲勢。


    在軍中、民中、官員中選拔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員,由華飛本人親手給予物資和精神獎勵,並讓他們在益州各地大做巡迴演講。


    以此來號召益州的民眾們,樹立正確的觀念。不要一心的隻求強求富,而忘了做人的根本和道德。


    更不要隻以財富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而要以對一個人,是不是對大家做出什麽貢獻,而來判斷這個人是不是值得尊敬。


    至於執掌律法的劉政更是在各郡各縣中,大肆的宣揚因為益州大建設急需大量的人手,因此官府重賞踴躍舉報作奸犯科之人。


    當然在農、士、工、醫、法、全麵開展之時,華飛也沒有忽視了益州的商業發展,典商中郎將麋竺,也在各郡各縣中大建市場,廣開商路。


    除此之外,華飛為了鼓勵大家的積極性,在包產到戶的基礎上,又接連的推出了利益掛勾、賞善罰惡等措施。


    華飛身為後世之人,各種口號自是層出不窮。加上他又確實的是,以身作則的胸懷著百姓,一切政令都是以民眾和士卒的疾苦,做為依據而發。


    如此這般之下,益州大地在華飛等人的齊心治理之下,漸漸的,呈現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像。


    當年的秋天,包產到戶的益州大地,就因為民眾們的種田積極性,空前的大幅度提高,就迎來了大大的豐收。


    而華飛麾下的屯田軍們,因為按華飛所說的對農田進行補肥。他們所種的糧食畝產,竟比別人所種的,要整整高出來一大截還多。由此,整個益州的府庫,變得異常充盈。


    而在此同時,益州大地一條條寬敞平坦的道路,也極大了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和貨物的流通。由此給家家戶戶都帶來了,一筆不小的意外收入。


    至於益州的治安,在新風尚的引導下,和劉政等人一心想捉人去搭橋修路整河道下,那簡直到了想捉個壞人都難的地步。


    畢竟誰也不想,放下家裏好好農田不耕,卻被捉去進行勞動改造。這先不說自己少了收入,光是要被鄉親們長期唾棄加鄙視,這就讓得那想幹壞事的人,得先掂量一番再說。


    這一年的秋天,益州似乎重迴了盛世那種男女老幼,鼓腹嘔歌的情形。益州似乎真正的實現了,沒有剝削和壓迫,沒有欺騙和疾病的美好生活。


    正當華飛因益州的穩定發展,而大感喜悅時,卻接到了邴原的求助。也因此而導致了一項偉大的發明,提前問世。(未完待續。)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謀定三國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欲取鳴琴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欲取鳴琴彈並收藏謀定三國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