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柔嘉十二歲前隨父母在關外生活,後因大夏朝削藩,顏郡王一家才搬來京城。
顏郡王是顏折部落首領,顏折部落曾為大夏朝的建立立過汗馬功勞,顏郡王本人也十分聽皇帝的話,從不擅專,亦未流露過狼子野心。
皇帝待顏郡王一家十分寬待,也很喜歡嬌俏活潑的柔嘉郡主,最後導致這位郡主無法無天,簡直成了京城一霸。
今日她惹出這般事來,太後也並未過多斥責,隻讓宮人取來上好的祛疤藥贈給文小姐,事情就算了了。
方太醫給文穎兒包紮好傷口,躬身退出去。
文穎兒抱著文夫人,傷心地哭道:“母親,方太醫方才說我即便好了,臉上也會留疤,這可怎麽辦呀?”
文穎兒生得高挑美豔,十分地漂亮,向來很受公子哥的追捧,如今因著柔嘉郡主破了相,心中簡直要恨死了。
她表情猙獰,恨聲道:“都是顏柔嘉,她不僅害我當眾出醜,還讓我破了相。母親,您一定要給我出這口氣。”
文夫人亦是心疼,她摟住女兒道:“我的兒,母親知道你心裏難受,但顏王府聖眷正濃,太後方才又發話了,我們還能怎樣?”
“那……那難道就這麽算了?母親,我不服。”顏柔嘉擦著眼淚,一臉憤恨。
這時,門口傳來叩門聲。
文穎兒抬頭,看見一個明月清風般的身影。
俊美冷峭的少年背著藥箱,緩步向她走來。
他開口,清澈的聲音如潺潺泉水,沁人心脾:“今日因我之故害文小姐受累,我會竭力補償。”
文氏母女這才記起林致遠神醫的名號,文夫人激動地起身。
林致遠為文穎兒看過傷口,開了幾劑湯藥,又拿出一隻白色瓷瓶遞給文夫人。
“一日塗抹兩次,少曬太陽,半月便可痊愈,亦不會留疤痕。”
“多謝林小侯爺,小侯爺的恩典,我替先行夫君謝過。”
文夫人連聲道謝,文穎兒一張粉臉漲得通紅,眸子因喜悅而變得亮晶晶的。
待事情傳到柔嘉郡主耳中,柔嘉郡主氣唿唿地對兄長道:“看吧,都是你攔我,不然我劃爛她的臉,看她怎麽辦?”
柔嘉郡主的兄長,顏郡王世子顏澈沉聲道:“你還嫌麻煩不夠大?這幾日你便在家裏反省,哪裏都不用去了。”
“哥哥!”
柔嘉郡主抗議:“我要是不看著,林哥哥遲早要被那些妖精勾搭走。”
今日林致遠在眾貴女麵前亮相,有好些貴女眼睛都看直了。
她可是瞧得清楚。
顏郡王世子冷笑:“那小子有什麽好?父親不待見,母親還是罪臣。等太後一走,說不定陛下就會拿他開刀。這門親事我和父親不同意,你不要再想。”
柔嘉郡主見他這樣貶低自己的心上人,氣得拿劍砍他,顏郡王世子躲過,奔出門外關了門,任妹妹在屋內哭叫。
“鎖上門,不準放郡主出去。郡主若跑了,為你是問。”
顏郡王世子對門口侍女說道。
侍女戰戰兢兢地應了,又在門上加了把大鎖。
好在郡王府的窗紗都是特殊的鐵絲製成的,柔嘉郡主砍了半天,愣是沒能砍斷,氣得將屋內的古董全部砸了。
宮內,太後正和林致遠說著體己話。
太後握著外孫的手,問道:“阿遠,你覺得柔嘉郡主如何?”
林致遠笑了笑:“外祖母覺得呢?”
太後麵色凝重:“柔嘉那孩子家世再好也不過,隻是這性子……”
想起今日柔嘉郡主當眾撒潑,太後心中頗有不喜:“我往日隻當她年紀小,生得又討喜,難免驕縱些。可沒想她如此不識大體。”
若不是她兄長攔著,她就要當眾劃了文家大小姐的臉,此舉不僅愚蠢,而且歹毒。
太後在心裏將柔嘉郡主的名字劃去,又問:“那文小姐呢,你覺得怎樣?我瞧是個好孩子。”
文家小姐模樣兒好,家世也好,性子瞧著也沉穩,比柔嘉郡主更適合阿遠。
林致遠眯了眯鳳眸,淡聲道:“孫兒也覺得不錯。”
太後心中一喜,還以為他開竅了,連聲道:“我這就宣文夫人進宮,她們母女在我這裏受了委屈,可憐見的。”
林致遠知曉外祖母是想替他說親,嘴角泛起一絲笑意:“外祖母,其實我覺得安家幾位小姐也不錯。而且,他們家是文官。”
安佑棠是林致遠的老師,安家大房的幾位小姐年齡倒是和林致遠相配。
大夏自政權建立,文官勢力漸漸坐大,現如今武官在朝堂上的話語權日漸削弱,隻有看來,安家的確比文家要好。
太後慢慢冷靜下來。
她可憐的興平隻有阿遠這點骨血,她必須在離世前給阿遠找一門好姻親。
此事卻是急不得的。
林致遠見太後聽進去了,起身告辭。
待林致遠走到上林苑,突然看到一張熟悉的麵容。
那人也瞧見他了,神色微變,上前行了半禮:“林公子。”
林致遠亦還了半禮,抬頭,眸色濃深如墨:“汪大人,好巧。”
前不久,汪如笙因一篇關於賑災的策論入了皇帝的眼,如今被破格授為正七品言官,隻等科舉之後,再授官職。
汪如笙如今可謂春風得意,但在林致遠麵前,他永遠是警惕的。
“林公子是從太後宮中出來?”汪如笙問道。
林致遠頷首:“是。”
此後便沉默下來。
他們二人之間實在沒有什麽美好的迴憶。
對汪如笙而言,這個人搶走了他的未婚妻子,帶給他屈辱和不堪。
對林致遠而言,汪如笙是他上輩子的死敵,這一世卻意圖染指他的女人。
此人非除不可。
二人相對而立,麵上都帶著笑意。
突然,一個綠衣宮女從對麵走來,對林致遠道:“林公子,我們娘娘想請您去看看九殿下,九殿下染了風寒。”
她原來是昭妃的人。
林致遠頷首,向汪如笙告辭,錯身之際,汪如笙用小得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在他耳邊說了一句話。
林致遠腳步微頓,迴頭看他一眼,眸光森冷,令人不寒而栗。
汪如笙拱了拱手,轉身往養心殿去了。
林致遠的反應顯然令他十分滿意,壓在心裏的這口鬱氣今日總算是出了。
他方才說,他已向皇帝請求賜婚他和白曉兒,皇帝已經答應。
林致遠再蠻橫,白曉兒終歸會是自己的妻子,這一點,誰也無法改變。
九皇子其實並沒有病,這是昭妃掩人耳目的說辭。
但昭妃是個謹慎的女人,即便是做戲,也要做成真的。
因此她給兒子麵上敷了一層黃黃的粉,讓他躺著歇息。
就連她宮中的宮人,也都以為九殿下的真的生病了。
林致遠來了,昭妃對宮人們道:“林小侯爺醫病不喜歡有人在場,你們都下去,畫眉留下。”
宮人們散了,畫眉守在門口,確定門外沒人偷聽,對昭妃比了個手勢。
昭妃這才道:“林小侯爺,上次你給我的紙條我都瞧過了。”
林致遠上次送來的藥丸,剖開裏麵有一張紙條,是他對她的試探。
昭妃果然是個有野心的,這麽快就做出決斷。
林致遠道:“娘娘聰慧過人,既想通了,林某自會鼎力相助。”
昭妃心下感激,連聲道謝。
但她還是有很多疑問沒有解開。
她知曉林致遠多智近妖,與其暗自揣測,倒不如問個明白:“小侯爺,其實有件事我一直想問你。”
林致遠道:“何事,娘娘但說無妨。”
昭妃咬了咬唇,道:“我家世不顯,九皇子亦不被陛下重視,小侯爺為何如此幫我,還幾次提點我。”
林致遠笑道:“我是醫者,九皇子聰明可愛,我怎能不救。至於娘娘,娘娘為朱貴妃所不容,朱氏亦欲對我除之而後快。我們有共同的敵人,理應同仇敵愾。”
林致遠如此直白,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私心,昭妃的心卻放了下來。
如此一切就說得通了。
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他亦是沛兒的救命恩人,單憑這一點,她便會傾力報答。
林致遠又道:“九殿下玉雪聰明,遠遠高於他的兄長們,娘娘若是一味藏拙,倒耽誤了殿下的前程。”
昭妃的心“砰砰”跳了起來。
前程?
帝王家的孩子能有什麽前程?
無非是金鑾殿上的那把龍椅。
在父親貶官之前,皇帝對她恩寵有加,她並非沒有動過那樣的心思。
後來形勢所迫,她就將這個念頭深埋在心底。
可如今……
她眸光溫柔地看著九皇子。
她的兒子聰明絕頂,兩歲識字,三歲能誦,看過的文章過目不忘。
小侯爺說得對,她的沛兒如此聰明,定不能就此埋沒了。
她總是要爭的,倒不如爭得更徹底些。
昭妃麵色變幻,林致遠盡數瞧在眼裏。
良久,昭妃抱著九皇子下塌,對林致遠道:“從今往後,我母子二人身家性命就全賴小侯爺了。”
林致遠道:“娘娘言重了。眼下便有一個好機會,陛下不日將帶著六宮女眷去陰山避暑,娘娘不如帶九殿下同去。”
上一世的陰山之行,為安撫昭妃的喪子之痛,太後做主將昭妃也帶上。
陰山上,昭妃替皇帝擋了刺客一刀,因此重新獲寵。
昭妃蹙眉:“機會是好,但皇上這些年連我的屋子輕易也不踏入,他怎會帶上我?”
顏郡王是顏折部落首領,顏折部落曾為大夏朝的建立立過汗馬功勞,顏郡王本人也十分聽皇帝的話,從不擅專,亦未流露過狼子野心。
皇帝待顏郡王一家十分寬待,也很喜歡嬌俏活潑的柔嘉郡主,最後導致這位郡主無法無天,簡直成了京城一霸。
今日她惹出這般事來,太後也並未過多斥責,隻讓宮人取來上好的祛疤藥贈給文小姐,事情就算了了。
方太醫給文穎兒包紮好傷口,躬身退出去。
文穎兒抱著文夫人,傷心地哭道:“母親,方太醫方才說我即便好了,臉上也會留疤,這可怎麽辦呀?”
文穎兒生得高挑美豔,十分地漂亮,向來很受公子哥的追捧,如今因著柔嘉郡主破了相,心中簡直要恨死了。
她表情猙獰,恨聲道:“都是顏柔嘉,她不僅害我當眾出醜,還讓我破了相。母親,您一定要給我出這口氣。”
文夫人亦是心疼,她摟住女兒道:“我的兒,母親知道你心裏難受,但顏王府聖眷正濃,太後方才又發話了,我們還能怎樣?”
“那……那難道就這麽算了?母親,我不服。”顏柔嘉擦著眼淚,一臉憤恨。
這時,門口傳來叩門聲。
文穎兒抬頭,看見一個明月清風般的身影。
俊美冷峭的少年背著藥箱,緩步向她走來。
他開口,清澈的聲音如潺潺泉水,沁人心脾:“今日因我之故害文小姐受累,我會竭力補償。”
文氏母女這才記起林致遠神醫的名號,文夫人激動地起身。
林致遠為文穎兒看過傷口,開了幾劑湯藥,又拿出一隻白色瓷瓶遞給文夫人。
“一日塗抹兩次,少曬太陽,半月便可痊愈,亦不會留疤痕。”
“多謝林小侯爺,小侯爺的恩典,我替先行夫君謝過。”
文夫人連聲道謝,文穎兒一張粉臉漲得通紅,眸子因喜悅而變得亮晶晶的。
待事情傳到柔嘉郡主耳中,柔嘉郡主氣唿唿地對兄長道:“看吧,都是你攔我,不然我劃爛她的臉,看她怎麽辦?”
柔嘉郡主的兄長,顏郡王世子顏澈沉聲道:“你還嫌麻煩不夠大?這幾日你便在家裏反省,哪裏都不用去了。”
“哥哥!”
柔嘉郡主抗議:“我要是不看著,林哥哥遲早要被那些妖精勾搭走。”
今日林致遠在眾貴女麵前亮相,有好些貴女眼睛都看直了。
她可是瞧得清楚。
顏郡王世子冷笑:“那小子有什麽好?父親不待見,母親還是罪臣。等太後一走,說不定陛下就會拿他開刀。這門親事我和父親不同意,你不要再想。”
柔嘉郡主見他這樣貶低自己的心上人,氣得拿劍砍他,顏郡王世子躲過,奔出門外關了門,任妹妹在屋內哭叫。
“鎖上門,不準放郡主出去。郡主若跑了,為你是問。”
顏郡王世子對門口侍女說道。
侍女戰戰兢兢地應了,又在門上加了把大鎖。
好在郡王府的窗紗都是特殊的鐵絲製成的,柔嘉郡主砍了半天,愣是沒能砍斷,氣得將屋內的古董全部砸了。
宮內,太後正和林致遠說著體己話。
太後握著外孫的手,問道:“阿遠,你覺得柔嘉郡主如何?”
林致遠笑了笑:“外祖母覺得呢?”
太後麵色凝重:“柔嘉那孩子家世再好也不過,隻是這性子……”
想起今日柔嘉郡主當眾撒潑,太後心中頗有不喜:“我往日隻當她年紀小,生得又討喜,難免驕縱些。可沒想她如此不識大體。”
若不是她兄長攔著,她就要當眾劃了文家大小姐的臉,此舉不僅愚蠢,而且歹毒。
太後在心裏將柔嘉郡主的名字劃去,又問:“那文小姐呢,你覺得怎樣?我瞧是個好孩子。”
文家小姐模樣兒好,家世也好,性子瞧著也沉穩,比柔嘉郡主更適合阿遠。
林致遠眯了眯鳳眸,淡聲道:“孫兒也覺得不錯。”
太後心中一喜,還以為他開竅了,連聲道:“我這就宣文夫人進宮,她們母女在我這裏受了委屈,可憐見的。”
林致遠知曉外祖母是想替他說親,嘴角泛起一絲笑意:“外祖母,其實我覺得安家幾位小姐也不錯。而且,他們家是文官。”
安佑棠是林致遠的老師,安家大房的幾位小姐年齡倒是和林致遠相配。
大夏自政權建立,文官勢力漸漸坐大,現如今武官在朝堂上的話語權日漸削弱,隻有看來,安家的確比文家要好。
太後慢慢冷靜下來。
她可憐的興平隻有阿遠這點骨血,她必須在離世前給阿遠找一門好姻親。
此事卻是急不得的。
林致遠見太後聽進去了,起身告辭。
待林致遠走到上林苑,突然看到一張熟悉的麵容。
那人也瞧見他了,神色微變,上前行了半禮:“林公子。”
林致遠亦還了半禮,抬頭,眸色濃深如墨:“汪大人,好巧。”
前不久,汪如笙因一篇關於賑災的策論入了皇帝的眼,如今被破格授為正七品言官,隻等科舉之後,再授官職。
汪如笙如今可謂春風得意,但在林致遠麵前,他永遠是警惕的。
“林公子是從太後宮中出來?”汪如笙問道。
林致遠頷首:“是。”
此後便沉默下來。
他們二人之間實在沒有什麽美好的迴憶。
對汪如笙而言,這個人搶走了他的未婚妻子,帶給他屈辱和不堪。
對林致遠而言,汪如笙是他上輩子的死敵,這一世卻意圖染指他的女人。
此人非除不可。
二人相對而立,麵上都帶著笑意。
突然,一個綠衣宮女從對麵走來,對林致遠道:“林公子,我們娘娘想請您去看看九殿下,九殿下染了風寒。”
她原來是昭妃的人。
林致遠頷首,向汪如笙告辭,錯身之際,汪如笙用小得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在他耳邊說了一句話。
林致遠腳步微頓,迴頭看他一眼,眸光森冷,令人不寒而栗。
汪如笙拱了拱手,轉身往養心殿去了。
林致遠的反應顯然令他十分滿意,壓在心裏的這口鬱氣今日總算是出了。
他方才說,他已向皇帝請求賜婚他和白曉兒,皇帝已經答應。
林致遠再蠻橫,白曉兒終歸會是自己的妻子,這一點,誰也無法改變。
九皇子其實並沒有病,這是昭妃掩人耳目的說辭。
但昭妃是個謹慎的女人,即便是做戲,也要做成真的。
因此她給兒子麵上敷了一層黃黃的粉,讓他躺著歇息。
就連她宮中的宮人,也都以為九殿下的真的生病了。
林致遠來了,昭妃對宮人們道:“林小侯爺醫病不喜歡有人在場,你們都下去,畫眉留下。”
宮人們散了,畫眉守在門口,確定門外沒人偷聽,對昭妃比了個手勢。
昭妃這才道:“林小侯爺,上次你給我的紙條我都瞧過了。”
林致遠上次送來的藥丸,剖開裏麵有一張紙條,是他對她的試探。
昭妃果然是個有野心的,這麽快就做出決斷。
林致遠道:“娘娘聰慧過人,既想通了,林某自會鼎力相助。”
昭妃心下感激,連聲道謝。
但她還是有很多疑問沒有解開。
她知曉林致遠多智近妖,與其暗自揣測,倒不如問個明白:“小侯爺,其實有件事我一直想問你。”
林致遠道:“何事,娘娘但說無妨。”
昭妃咬了咬唇,道:“我家世不顯,九皇子亦不被陛下重視,小侯爺為何如此幫我,還幾次提點我。”
林致遠笑道:“我是醫者,九皇子聰明可愛,我怎能不救。至於娘娘,娘娘為朱貴妃所不容,朱氏亦欲對我除之而後快。我們有共同的敵人,理應同仇敵愾。”
林致遠如此直白,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私心,昭妃的心卻放了下來。
如此一切就說得通了。
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他亦是沛兒的救命恩人,單憑這一點,她便會傾力報答。
林致遠又道:“九殿下玉雪聰明,遠遠高於他的兄長們,娘娘若是一味藏拙,倒耽誤了殿下的前程。”
昭妃的心“砰砰”跳了起來。
前程?
帝王家的孩子能有什麽前程?
無非是金鑾殿上的那把龍椅。
在父親貶官之前,皇帝對她恩寵有加,她並非沒有動過那樣的心思。
後來形勢所迫,她就將這個念頭深埋在心底。
可如今……
她眸光溫柔地看著九皇子。
她的兒子聰明絕頂,兩歲識字,三歲能誦,看過的文章過目不忘。
小侯爺說得對,她的沛兒如此聰明,定不能就此埋沒了。
她總是要爭的,倒不如爭得更徹底些。
昭妃麵色變幻,林致遠盡數瞧在眼裏。
良久,昭妃抱著九皇子下塌,對林致遠道:“從今往後,我母子二人身家性命就全賴小侯爺了。”
林致遠道:“娘娘言重了。眼下便有一個好機會,陛下不日將帶著六宮女眷去陰山避暑,娘娘不如帶九殿下同去。”
上一世的陰山之行,為安撫昭妃的喪子之痛,太後做主將昭妃也帶上。
陰山上,昭妃替皇帝擋了刺客一刀,因此重新獲寵。
昭妃蹙眉:“機會是好,但皇上這些年連我的屋子輕易也不踏入,他怎會帶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