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被稱為豐收日。
整個南京城,凡是有資格參加早朝的官員,都與朱元璋一同,守在城外新開墾的二十萬畝良田四周。
牢牢看護著。
當然,這種豐收時間,也根本就沒有人敢過來搗亂。
在加上良田四周,也都早已被一眾兵將,牢牢看護著,一些不相幹的商旅路人,也隻能遠遠站在外麵,絲毫沒有機會,溜進田地內。
甘薯挖的很快。
別看這二十萬畝田地,一眼望不見頭。
但是,基本上一家,一般都是四畝地或者五畝。就算是多一些,也超不過十畝。
各家挖掘各家的甘薯,速度也是十分的快。
天黑之前,二十多萬畝甘薯,已經都從土地中,挖了出來。
整個田地中,出現一堆一堆小山般的甘薯。
看起來,更是異常壯觀。
“稟皇上,微臣已經帶人,將這些田地之中的甘薯,都大致稱量了一下!”
戶部尚書楊思義,帶著劉誠、杭琪兩個戶部左右侍郎,與戶部一眾官員,每人帶著一本小書冊,走到朱元璋麵前,滿臉喜色。
“這二十萬畝田地中,四周外圍的甘薯,大部分都可以達到畝產二十九石。而往田地裏麵走,甘薯產量便會緩慢提高。其中,靠近外圍一圈可以達到畝產三十石,再往裏走,可以畝產三十一石。田地最中間產量最高,可以達到畝產三十二石!”
“三十二石?”
聽到這話,朱元璋神色一驚,不由的看了一眼,旁邊的朱子安。
“迴皇上,臣帶人專門挑選了三塊田地,稱量的結果,均是三十二石!”
楊思義連忙拱手說道。
“走,帶咱去看看!”
朱元璋急忙吼道。
三十二石啊!
直接是小麥稻田產量的十倍。
想著,朱元璋便不由腳下生風,走路的速度,都在虎虎生風。
同樣,一直跟在朱元璋身後的朱標、朱樉、朱棡還有李善長、湯和等大臣,也都是滿臉震撼。
一畝地三十多石的產量,他們想都沒敢想過。
沒想到,現在竟然就這麽實現了。
而且,整整十多萬畝田地,都是可以達到這麽高的產量。
至於剩下的幾萬畝田地,因為種的是土豆,其產量,必然達不到三十石。
“草民見過皇上,見過諸位大人,小真人!”
“草民見過皇上,各位老爺,見過小農聖!”
“小農聖……”
一路過去,所有路過的農戶,都是滿臉興奮的對著朱元璋與朱標等人打招唿。
甚至,一些農戶,還都大聲喊著,朱子安為農聖。
“各位鄉親父老,小道隻是武當山上的一個小道士,實在是不是什麽農聖,各位千萬不要這麽喊小道,小道承受不起!”
“小真人,一畝地產糧三十石,這可是之前那些土地的十倍之多!種植一畝,便相等於種植十畝。現在,隻要一畝田地,便能養活我們一家,此種功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您就是小農聖!”
“小真人,憑借此神物,您便是我等老百姓的救命恩人!”
“小道真不是……”
“就是,小真人,農聖之稱,你一定當的起!”
“小農聖!……”
現在,見識到這些甘薯的產量之後,所有的農戶,對於朱子安已經是滿心感激。
不論朱子安怎麽說,打心底,便已經將朱子安,認定為農聖!
見此,朱子安滿臉無奈。
縱然心中有百般不願,但奈何隻要他一張嘴,還未辯解一句,周圍便會冒出幾百句話來反駁。
“唉~”
無奈歎息一聲,連忙朝著已經走遠的朱元璋與朱標幾人,追了上去。
很快,幾人便是來到田地中間。
這裏的甘薯,明顯要比田地周邊的甘薯,要大上一圈。
就連甘薯堆,也比外圍的甘薯堆,要大的多。
僅僅隻是看了一眼,朱元璋便知道,楊思義等人沒說謊。
“皇上,這一片,幾千畝田地,都均是畝產三十二石!”
楊思義用手指畫了一圈,滿臉激動。
“這下,我大明子民,再也不缺糧,再也不用挨餓了!”
抬頭看了一圈,朱元璋滿臉激動的大聲喊道。
“皇上英明!”
“皇上,有此神物,我大明社稷,必然可以傳承萬世!”
“我等感謝皇上,感謝小農聖!”
一旁,一眾農戶,也都滿臉感激之情的跪在地上。
“小道真不是什麽聖人!”
朱子安忍不住,小聲辯解了一句。
不過,並沒有理會他。
甚至是朱標與朱棡等人,也都懶得理會。
“楊思義!”
等到周圍一眾老百姓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之後,朱元璋繼續說道。
“臣在!”
楊思義拱手行禮。
“天色不早了,感覺命人,抓緊將這些甘薯,都運送迴南京。要是這些百姓的車馬不夠,咱允許你,向京衛指揮使司都督府還有南京府,借助一眾兵將與馬車!”
朱元璋道。
“臣遵旨!”
聽罷,楊思義便連忙應道。
“但是,你得記住,當初在給這些農戶發放甘薯植苗的時候,提前已經說好了,第一次的甘薯植苗,由於用的是子安與太子的甘薯與土豆,還有官府的培育。因此,這第一批甘薯與土豆,需要收取他們三成的甘薯與土豆,此事你在和這些農戶,都講清楚!”
朱元璋道。
“請皇上放心,微臣明白!”
說完,楊思義便連忙派一眾戶部官員,抓緊安排去。
“楊思義,土豆的產量如何?”
隨後,一眾人又來到土豆田地,看到的也是一片,滿地堆滿白色小山丘般的土豆。
“稟皇上,這些土豆也是大豐收,外圍的土豆畝產十石,依次往進,可以達到畝產十一石,十二石……”
楊思義毫不猶豫的說道。
這些事情,他剛剛也都帶人,稱量了一遍。
隻不過,有了甘薯三十二石的產量相比,這些土豆的產量,便是有些較為平常了。
“很好!”
不過,朱元璋還是滿臉喜色。
“楊思義,趕緊計算一下,這二十萬田地,一共產出多少石甘薯,多少石土豆!”
朱元璋說道。
“是!”
聽罷,楊思義連忙應答了一聲。
隨即,便帶著剩下的戶部官吏,開始忙活起來。
……
整個南京城,凡是有資格參加早朝的官員,都與朱元璋一同,守在城外新開墾的二十萬畝良田四周。
牢牢看護著。
當然,這種豐收時間,也根本就沒有人敢過來搗亂。
在加上良田四周,也都早已被一眾兵將,牢牢看護著,一些不相幹的商旅路人,也隻能遠遠站在外麵,絲毫沒有機會,溜進田地內。
甘薯挖的很快。
別看這二十萬畝田地,一眼望不見頭。
但是,基本上一家,一般都是四畝地或者五畝。就算是多一些,也超不過十畝。
各家挖掘各家的甘薯,速度也是十分的快。
天黑之前,二十多萬畝甘薯,已經都從土地中,挖了出來。
整個田地中,出現一堆一堆小山般的甘薯。
看起來,更是異常壯觀。
“稟皇上,微臣已經帶人,將這些田地之中的甘薯,都大致稱量了一下!”
戶部尚書楊思義,帶著劉誠、杭琪兩個戶部左右侍郎,與戶部一眾官員,每人帶著一本小書冊,走到朱元璋麵前,滿臉喜色。
“這二十萬畝田地中,四周外圍的甘薯,大部分都可以達到畝產二十九石。而往田地裏麵走,甘薯產量便會緩慢提高。其中,靠近外圍一圈可以達到畝產三十石,再往裏走,可以畝產三十一石。田地最中間產量最高,可以達到畝產三十二石!”
“三十二石?”
聽到這話,朱元璋神色一驚,不由的看了一眼,旁邊的朱子安。
“迴皇上,臣帶人專門挑選了三塊田地,稱量的結果,均是三十二石!”
楊思義連忙拱手說道。
“走,帶咱去看看!”
朱元璋急忙吼道。
三十二石啊!
直接是小麥稻田產量的十倍。
想著,朱元璋便不由腳下生風,走路的速度,都在虎虎生風。
同樣,一直跟在朱元璋身後的朱標、朱樉、朱棡還有李善長、湯和等大臣,也都是滿臉震撼。
一畝地三十多石的產量,他們想都沒敢想過。
沒想到,現在竟然就這麽實現了。
而且,整整十多萬畝田地,都是可以達到這麽高的產量。
至於剩下的幾萬畝田地,因為種的是土豆,其產量,必然達不到三十石。
“草民見過皇上,見過諸位大人,小真人!”
“草民見過皇上,各位老爺,見過小農聖!”
“小農聖……”
一路過去,所有路過的農戶,都是滿臉興奮的對著朱元璋與朱標等人打招唿。
甚至,一些農戶,還都大聲喊著,朱子安為農聖。
“各位鄉親父老,小道隻是武當山上的一個小道士,實在是不是什麽農聖,各位千萬不要這麽喊小道,小道承受不起!”
“小真人,一畝地產糧三十石,這可是之前那些土地的十倍之多!種植一畝,便相等於種植十畝。現在,隻要一畝田地,便能養活我們一家,此種功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您就是小農聖!”
“小真人,憑借此神物,您便是我等老百姓的救命恩人!”
“小道真不是……”
“就是,小真人,農聖之稱,你一定當的起!”
“小農聖!……”
現在,見識到這些甘薯的產量之後,所有的農戶,對於朱子安已經是滿心感激。
不論朱子安怎麽說,打心底,便已經將朱子安,認定為農聖!
見此,朱子安滿臉無奈。
縱然心中有百般不願,但奈何隻要他一張嘴,還未辯解一句,周圍便會冒出幾百句話來反駁。
“唉~”
無奈歎息一聲,連忙朝著已經走遠的朱元璋與朱標幾人,追了上去。
很快,幾人便是來到田地中間。
這裏的甘薯,明顯要比田地周邊的甘薯,要大上一圈。
就連甘薯堆,也比外圍的甘薯堆,要大的多。
僅僅隻是看了一眼,朱元璋便知道,楊思義等人沒說謊。
“皇上,這一片,幾千畝田地,都均是畝產三十二石!”
楊思義用手指畫了一圈,滿臉激動。
“這下,我大明子民,再也不缺糧,再也不用挨餓了!”
抬頭看了一圈,朱元璋滿臉激動的大聲喊道。
“皇上英明!”
“皇上,有此神物,我大明社稷,必然可以傳承萬世!”
“我等感謝皇上,感謝小農聖!”
一旁,一眾農戶,也都滿臉感激之情的跪在地上。
“小道真不是什麽聖人!”
朱子安忍不住,小聲辯解了一句。
不過,並沒有理會他。
甚至是朱標與朱棡等人,也都懶得理會。
“楊思義!”
等到周圍一眾老百姓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之後,朱元璋繼續說道。
“臣在!”
楊思義拱手行禮。
“天色不早了,感覺命人,抓緊將這些甘薯,都運送迴南京。要是這些百姓的車馬不夠,咱允許你,向京衛指揮使司都督府還有南京府,借助一眾兵將與馬車!”
朱元璋道。
“臣遵旨!”
聽罷,楊思義便連忙應道。
“但是,你得記住,當初在給這些農戶發放甘薯植苗的時候,提前已經說好了,第一次的甘薯植苗,由於用的是子安與太子的甘薯與土豆,還有官府的培育。因此,這第一批甘薯與土豆,需要收取他們三成的甘薯與土豆,此事你在和這些農戶,都講清楚!”
朱元璋道。
“請皇上放心,微臣明白!”
說完,楊思義便連忙派一眾戶部官員,抓緊安排去。
“楊思義,土豆的產量如何?”
隨後,一眾人又來到土豆田地,看到的也是一片,滿地堆滿白色小山丘般的土豆。
“稟皇上,這些土豆也是大豐收,外圍的土豆畝產十石,依次往進,可以達到畝產十一石,十二石……”
楊思義毫不猶豫的說道。
這些事情,他剛剛也都帶人,稱量了一遍。
隻不過,有了甘薯三十二石的產量相比,這些土豆的產量,便是有些較為平常了。
“很好!”
不過,朱元璋還是滿臉喜色。
“楊思義,趕緊計算一下,這二十萬田地,一共產出多少石甘薯,多少石土豆!”
朱元璋說道。
“是!”
聽罷,楊思義連忙應答了一聲。
隨即,便帶著剩下的戶部官吏,開始忙活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