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峰不算丹霞山脈最高峰,卻也直入雲霄,地圖遼闊。之所以叫棋盤峰,正是因為山巔,數百丈地麵上,縱橫十九著棋路。


    更為奇異的是,山巔盡是黑白兩色石頭,仿若黑白子,形成一幅天然棋盤。


    宗無聖楚歌來到山頂時,已是晚霞密布,火燒雲鋪滿西方天空,在山巔之上,二人仿若置身火紅雲彩之中。


    楚歌畢竟是小女子,置身於晚霞中,欣賞著天空絢麗多姿的雲朵,頓時心生喜悅,忘卻人間亦或仙境。


    宗無聖卻是沒有注意這些,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天然棋盤是怎麽形成的,他不相信大自然能造就如此完美棋盤。


    或許是有人刻意而為,在此弄出這幅棋盤;亦或是大能者繪製,隻為打發無聊的漫漫修煉之路。


    在二人莫名與驚訝中,夜幕悄然降臨。


    孤男寡女在繁星漫天,寂寥無聲的夜色中,依偎在一塊巨石後麵,遙望星空,互訴衷腸。


    “你後悔過嗎?”


    “不曾後悔過。”楚歌收迴目光,凝視著身邊並排坐著的宗無聖:“有的人生而偉大,你就是這種人。”


    “你這麽確定?”


    “我確定,所以跟著你,無怨無悔。”


    宗無聖第一次在楚歌麵前露出欣慰笑容,他漸漸接受了這位軍師,二人之間的默契,也在無聲無息中心有靈犀一點通。


    一道突兀聲音溘然飄揚在夜空中,宗無聖猛然站起,向四周看去,在左側山巔邊緣位置,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個人影。


    這人背對著他們,負手而立,站在懸崖旁邊,身上青白色長袍隨風鼓動,自說自話:“長夜漫漫,無有棋友陪老朽下棋,實在空虛寂寞冷。”


    宗無聖警惕問道:“敢問閣下何方神聖,什麽時候來的?”


    聞聽聲音,那人終於迴過頭,乍一見那人麵貌,宗無聖跟楚歌同時心中驚歎,此人紅光滿麵,白須飄揚,氣宇不凡,實乃仙人也!


    宗無聖悄然釋放魂力,感知那老者氣息,奇怪於,老者氣息縹緲,毫無半點戾氣,讓宗無聖感之渾身舒適,信任感悄然而生。


    “老朽一直在此,隻是宗公子不曾注意而已。”老者再次語出驚人,竟然一口道出宗無聖姓氏。


    “敢問閣下為何知道小子姓氏?”


    “相逢何必曾相識?相遇便是緣,何不與老朽廝殺一盤,打發寂寞?”


    “小子自知棋術不精,不敢獻醜。”


    老者微微一笑,也不勉強,自顧說道:“那就隻能老朽自己找棋友嘍。”


    說話間,手中憑空出現一隻翠綠色毛筆,筆杆晶瑩,其中水波蕩漾,散發出悠悠靈氣。


    老者提筆懸腕,在空氣中緩緩勾畫,隨著翠綠毛筆勾勒,空氣中有隱隱氣流波動。


    宗無聖對此氣流熟悉,正是築象師勾畫時所產生的的魂力,隻是這老者的魂力平緩柔和,卻又連綿不絕,讓宗無聖有些不知深淺。


    宗無聖與楚歌不敢打攪,靜靜看著老者憑空作畫,十幾個唿吸後,似是已經完成,翠綠毛筆倏然消失不見。


    老者輕喚:“人途,出來吧,陪老朽下棋。”


    話音落下,空氣中憑空乍起一股魂力漩渦,魂力竟然變成有形有色之力,在空氣中拚湊出一個人形。


    人形懸立在空氣中,身上紫黑色長袍被微風吹動,下擺輕輕飄搖,儼然變成了活人。


    宗無聖忍不住開口驚唿:“七品化形境!?”


    老者微笑不語,兀自端詳他所畫之人,人途竟然開口:“棋仙既然有雅興,在下自然奉陪。”


    宗無聖再次驚駭,脫口而出:“六品分身境!?”


    老者所畫之人途,並不像宗無聖所畫歌姬,隻是一道虛幻投影,他所畫之人途,竟然是實體,而且有思維,這完全是六品分身境的實力。


    宗無聖已經控製不住心中震撼,緩步上前,想要近距離觀察一下棋仙所畫人途。棋仙也不阻止,隻是笑眯眯的注視著宗無聖一步步走來。


    來到近前,宗無聖細細端詳人途,這一看不要緊,又是被驚駭一番,人途竟然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


    “敢問棋仙,人途為何沒有眼睛跟耳朵?”


    “哈哈哈哈。”棋仙放聲大笑:“既然看不見蒼生之悲,要眼睛有何用?”


    宗無聖心中一顫,全然不明棋仙何意。


    棋仙又道:“既然聽不見生靈之疾苦,要耳朵又有何用,不如無有。”


    宗無聖不自覺陷入沉思中,思考著棋仙所為何意?棋仙倒不客氣,不理會宗無聖,兀自跟人途下起了棋。


    楚歌此時過來,自開啟天智星法相,她腦海中多出很多記憶,除卻《太公六韜》古書,還有一些斑駁知識,圍棋便是其中之一。


    她也絲毫不理會宗無聖,默默地看著棋盤。


    人途執黑子先走,大手一揮,一顆磨盤大小的黑色巨石憑空而起,落於右下角棋盤。


    棋仙似是無感無覺,魂力化作一隻巨手,悠然夾起一顆白色巨石,直接落於天元之位。


    楚歌心中驚駭,哪有上來就落子天元之位的?


    驚駭層出不窮,二人下棋完全不按常規,卻是步步玄妙,讓人頓生敬仰之意。


    黑子如一座神來之峰,帶著摧枯拉朽氣勢,步步緊逼。棋仙卻是從容應對,不急不躁。每每看似白子要被屠龍,又被棋仙輕鬆化解,扭轉乾坤。


    眨眼間,山巔之上,已經布滿黑白石塊,棋盤上形成一幅玄之又玄的棋局。


    楚歌完全看不懂這棋局,似乎黑子獲勝,又似乎白子獲勝,細細觀察,亦似棋逢對手,打成和局。


    棋仙依舊掛著從容微笑,注視眼前棋局問道:“你們可曾看出此局何解?”


    楚歌搖搖頭,無法勘破玄機。


    此時的宗無聖,早已從沉思中醒轉,臉上也掛起風輕雲淡之笑容。


    棋仙遂將目光投到宗無聖臉上,問道:“宗公子可是找到破局之法了?”


    “小子不才,或許能破此局。”宗無聖負手而立,從容迴答。


    “哦?!”棋仙大驚,遙指棋盤:“那請宗公子破局。”


    宗無聖並不看棋局,憑空召喚出天懸針,淩空勾畫起來,寥寥幾筆,一副眼睛畫將出來。


    眼睛一旦畫出,徑自飛到人途之麵上,與那張殘缺的臉融合在一起,人途有了眼睛。


    宗無聖道:“既然看不見蒼生之悲,那就賜你一雙慧眼,讓你好好看看蒼生之痛。”


    棋仙臉上微笑更盛,默默矗立,麵上生出一抹期待感。


    宗無聖畫完眼睛,一切沒有太大變化,但卻巋然不動,再也不見其後續動作。


    三息後,楚歌似乎識破玄機,微微頷首,若有所悟的向人途走去,徑直來到所畫之人身邊站定。


    就在她來到人途身邊站定時,天空中陡現黑雲滾滾,狂風大作。狂風卷積著烏雲,在棋盤峰頂迅速匯聚。


    宗無聖抬頭仰望天空,烏雲中傳來震天響聲,似有千軍萬馬奔騰,又似萬軍兵戈相交,戰士廝殺聲,駿馬悲鳴聲,形成一幅曠世戰場。


    聲音維持一刻鍾,隨著最後一位戰士慘叫,落下帷幕。


    天空恢複晴朗,星空再次展現。楚歌身邊的人途,徐徐變形,似乎揉麵團一般開始擠壓扭曲,漸漸成為一枚黑色棋子。


    人途變成黑色棋子之後,楚歌斬釘截鐵道:“既然聽不到百姓之疾苦,我這天聽之人願助你聆聽。”


    話畢,子落。


    人途所化之黑子,落於玄之又玄之位,地麵之上,悠然冒出一團團金色霧氣,將棋盤掩蓋在霧氣之中,直至消失不得見。


    金色霧氣仿若舞台特效,緩緩飄動、融合,一副壯觀的景象亟亟驚現。


    一位寶相莊嚴,流光溢彩的金甲神人,灰白長發柔順披落於肩,雙目如璀璨星辰,閃耀奕奕神光,他手執七尺金色毛筆,懸立於天際,身上煥發出悲天憫人之氣息,灑落於下方百萬之師陣營。


    百萬大軍感受磅礴氣息,頓時士氣高漲,猶如過江猛龍,有氣吞山河之勢,一往無前,衝鋒而去。


    前方,霧氣漸漸形成一幅幅血紅色地圖,似乎有無盡鮮血如傾盆大雨自地圖上空灑落。金甲神人目視流血天空,雙目中隱隱乍現悲天之色,竟流出氤氳著祥和之淚水。


    金甲神人手中毛筆,悠悠提起,在天空中徐徐勾畫,一個大大的“破”字憑空而現,向流血地圖亟亟飛去,“破”字見風就長,已然長成億萬丈大小,將流血地圖籠罩其中。


    地圖上空的鮮血瞬間靜止,開始逆流而上,地麵潮湧一般的血水,如逆流瀑布,衝天而起。


    刹那間,地圖上血水消失殆盡。百萬大軍擂戰鼓,翻海浪,帶著睥睨之氣勢,勇往直前,終於全部踩踏到地圖之上,原本流血的地圖,漸漸轉變顏色,變成氤氳著祥和之氣的金色,金色光芒緩緩退去,八卦形地圖上凝現出三個大字——毗盧國。


    百萬大軍沒有停歇,金甲神人再次揮出手中毛筆,遙指前方,大軍勢如破竹,繼續向前突破,霧氣再次形成一幅泛著血浪的地圖。大軍長驅直入,將流血地圖占領,恢複祥和之後,再次閃現三個大字——荊涼國。


    同樣場景不斷上演,百萬大軍一個個地圖征服,一個個國名浮現,依次是:艾澤國、胡擄國、永戟國、長戈國。


    六國終於一統,六幅地圖逐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大大的疆土,那幅地圖宗無聖看在眼裏,驚訝於心。


    儼然一副雄雞模樣,不正是華夏國地圖形狀嗎?


    “棋仙,我們是否勝了?”


    “勝人一子。”棋仙並沒有抬頭,還在盯著地麵上的壯麗魅影。


    宗無聖再次發現玄機。


    雄雞地圖出現後,其周邊漸漸形成一個黑洞,如漩渦一般漆黑的巨洞,懸立於雄雞之側,隱隱有吞噬之勢頭。


    宗無聖沉思良久,心中浮現出一個名稱——陽天界。


    他明白了,這一副瑰麗景象已然為他指明前路,統一人塵界六國不是終點,後麵出現的黑洞才是未知的危險。若想把危險排除,隻有勇往無前的征服。


    終將勝天一子!


    ps:新書發布,求收藏,求推薦,求打賞,翠花感激不盡,謝謝各位朋友踴躍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古畫天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翠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翠花並收藏萬古畫天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