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候,孝泉地屬廣漢郡,良田萬頃,民風淳樸。有一薑姓人家,父親薑文俊,母親姓陳,家中有一個聰明活潑、文質彬彬的兒子——薑詩。薑詩品高行佳,為人正直,深得縣名人龐盛的賞識,將女作龐三春許配給他,並向朝庭舉薦。不久,皇上下詔,任命薑詩為江陽(今瀘州)縣令。


    薑詩上任後,愛民如子,為政清謙。幾年後,父親病故,薑詩夫婦侍奉母親愈加勤勉,體貼入微。後來,龐三春生下了一個男孩,薑詩給他取名叫薑石泉,小名安安。


    薑母眼睛患病,見風就爛。有天夜裏,薑母夢見神仙,告訴他孝泉臨江的水有清目治病的功效,可以治愈。薑母醒來,把夢中情景一一訴說給薑詩。薑詩是個孝子,為治母親眼疾,當即掛印而去。


    安安長大後,因家裏經濟拮據,婆媳矛盾尖銳,關係不和,逼著薑詩一紙休書,把龐三春攆出家門。


    安安放學迴家得知母親被休,痛哭流涕,朝思暮想。鄰居告知其母遷居在白衣庵。安安想去看媽媽,又覺得媽媽孤身一人,生活清苦,便決定給媽媽送米去,讓媽媽吃頓飽飯。安安每天都要帶上米在老師家寄吃一頓午飯,上學途中,路過土地廟,安安就抓上一把米,放入口袋,磕個頭,藏在土地爺爺背後。說也怪,安安的米,鳥兒不啄,老鼠不吃,仿佛被安安一片孝心感動了似的。


    幾個月後,安安看米存得不少了,就偷偷地到白衣庵看媽媽。母子相見,又驚又喜,涕淚縱橫。安安把米掏出來,讓母親高興高興。但媽媽臉色沉重,說:“安安,我們家裏的人,曆來不偷人家的東西。人窮要窮得有誌氣,我寧願餓死,也不吃人家的米。”安安見媽一臉愁容,不知說什麽才好。庵主走過來,把安安帶來的米撮出來,放在手掌上,撚開仔細瞧瞧,對安安的媽說:“你看這米,顏色深淺不一,有陳有新,可能不是偷的,你可別冤枉了孩子。”


    龐三春就問安安米是從哪兒來的。安安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從頭到尾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轉悲為喜,高興的是有了這麽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她撫摸著安安消瘦的臉龐,心裏一陣酸楚、激動,母子倆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場。這段佳話,人稱“安安送米”。


    後來,曆代朝庭在孝泉修建薑孝祠以教化子孫。i1153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領先四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巫山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巫山哥並收藏領先四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