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廠古鎮,在巫縣曆史上的地位比較重要。
譬如巫山的奶奶楊天秀老人,娘家就是寧廠的大鹽商。
迴來的路程中,遇到巫正陽那一碼子事,加上時間又比較晚,就沒有過來。
在大街上溜達,好久沒有體味到這種休閑適意的感覺,什麽都不做,什麽都不想,漫無目的找找曾經的記憶。
突然就聽到人說寧廠要搞拆遷,動了心思來看看。
在任何旅遊風景區,特別是國外,越老的建築,越是有人來參觀遊覽。
在中國,地方政府不少不注意環境保護,古建築所剩無幾,實在堪憂。
就像在和風,當時巫山根本沒想到,邊遠地區居然還有古老的建築,差點兒犯錯誤,把寺廟給拆除了。
走在石板鋪就的街道上,宛如迴到了古代。
這裏的房子,都是木頭製作。
不管是另一個時空還是這一世,從來沒聽說過寧廠發生過火災,不能不說是一個天大的奇跡。
木板房隻是最外麵的一層,裏麵還是有夯實的土牆。
家家戶戶的大門敞開著,可以看見屋裏的家具都是木頭的。
木桌子、木椅子、木凳子,就連推石磨的把、油坊榨油的榨都是木頭做的。
寧廠鎮最古老的一條街道,名字叫謝家街。
“老者,請問這條街上姓謝的人很多嗎?”巫山看到一個在街邊曬太陽抽旱煙的老漢,禁不住發問。
巫縣和江浙一帶比起來,地域遼闊。
前世的巫山,生活在三區,寧廠是二區,兩個區雖說序號連在一起。距離還相當遠,中間隔著縣城、一區。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根本就沒來過這裏。巫山對寧廠一點兒都不熟悉。
“這個客,謝家街可有一段曆史了。”老人把長煙袋在石板上不緊不慢磕著。
這時。巫山才發現,台階全部用石頭砌的。
“不過,姓謝的沒有人了。”老人的眼睛望著白雲朵朵的藍田。
也不知道是那個年代,老謝油坊不要說在巫縣的前身大寧縣,就是在整個巴蜀東部都相當有名。
按說,寧廠就是一條峽溝,沒有油菜籽的來源。
油坊所需的原材料油菜籽,要從五區的徐家壩、一區的雞頭壩、馬鎮壩、三區的羊橋壩和四區運過來。
那個年代。沒有公路,肩挑背磨或者騾馬托運,成了最常見的運輸方式。
在寧廠開油坊,成本和在那些地方比起來,成倍增加。
但當年的謝家當家人力排眾議,硬要把油坊建在這裏。
不過,油坊建起來後,家族裏那些反對的聲音都完全消失了。
巴蜀東部,岩鹽豐富,寧廠為最。
各地絡繹不絕的鹽商。趕著騾馬,抑或帶著小木船從大寧河朔流而上,來到寧廠。
謝家油坊一炮而響。聲名遠播,來過的鹽商都曉得,順便把油帶到川陝鄂各地。
謝家人一代代在寧廠溝繁衍生息,最後整個謝家街都成了謝家人的。
也不曉得是哪一年,大寧河突然發大水,天上雷光火閃,地上平地起水。
在寧廠,從來都沒有聽說過有這麽大的洪水,驚慌失措的人們半夜起來。唿兒叫爹,哭媽喊娘。到處打著燈籠火把。
鹽商當中,不乏有遠見卓識的人。組織起慌亂的人群,四處查看。
最後,才發現源頭是在河邊的謝家油坊。
我的天啦!
在渾濁的水波裏,一條木龍衝著油坊昂昂直叫。
“那是什麽?”寧廠人大惑不解。
大家都聽說過,蛇長大了會變成蛟龍,從江到海,成為龍。
從沒聽說木頭也會走蛟,成為蛟龍。
“是油坊的什麽東西在走蛟,趕快進油坊看看,究竟是什麽東西!”
“對對,隻要曉得蛟龍需要什麽,拿給它就萬事大吉!”
一些有經驗的鄉老,早就開始吩咐下人準備香蠟紙錢,開始拜祭蛟龍。
那時的謝家油坊,早已不是曾經的小作坊,就像後世的小工業園區,每一個步驟,都是一大片區域。
禁不住人多力量大,大家四處找尋,不大一會兒,真有找到了。
原來是榨油的榨經年享受菜油的滋潤,居然成了精!
謝家人含著淚,把榨的零部件一點點往水裏拋。
要知道,他們世世代代就靠榨的油來發財致富的。
一個個就像喪了爹死了娘,隻差沒嚎啕大哭。
一點點的東西往下麵的波濤裏拋,每一次水浪就往下麵降一點。
隨即,波浪又往上麵翻滾。
到了最後,整個油坊的所有部件,全部拋進黃濤中,但波浪一陣緊似一陣,不見減小。
那木龍昂著頭,眼睛猶如燈籠,還在不停吼叫,震得周圍的房間,泥巴不停往下掉落。
“你還要什麽,龍王大人?”一個機警的老人當即跪下:“我們曉得你的橫骨沒化,還不能言語,你的眼睛往你要的東西看,你看到什麽,我們就把什麽給你拋下來。如果你肆意橫行,造成人畜損害,上天也會責怪你,不讓你化成龍的。”
木龍的眼光突然看向一個日常操作它的榨工,沒等那人反應過來,被眾人七手八腳丟進洪水裏。
一條條生命嘶叫著丟進去,瞬間沒了聲息。
前前後後,街坊把該拋的人全部拋進去,木龍的頭往榨房三叩首,一個炸雷下來,它庚即扭頭向下遊而去。
直到這時候,人們才發現,不知不覺,謝家的人,上至八十歲的老人,下到繈褓中的嬰兒。全部都葬身在洪水裏。
謝家油坊,成為曆史名詞,但謝家街保留了下來。
故事講完了。老人的眼睛依然看著天上,看也不看聽眾。
中間間或有一兩個經過的人。聽到老人又在講那老掉牙的故事,搖搖頭離去。
或許他們聽過好多次,不再感興趣。
朝老人拱拱手,巫山繼續前行。
到了謝家街的盡頭,一些人正在搬遷。
石板路上,到處都是板車,轎車是開不進來的,拐彎太多。而且根本就不可能在狹窄的街道掉頭。
“你們這是要搬到哪兒去?”前方一直風平浪靜,巫山不由好奇地抓住一個正在忙碌的搬家人問。
“上麵說寧廠要建成現代化的小城鎮,我們的房子顯得太破舊。”這是一個中年人:“聽你的口音,不像是寧廠人?”
“不是,”巫山擺擺手:“第一次到這裏玩兒,看著老建築很有特色,怎麽說搬就搬呢?”
“上頭說得好,今後我們都要住進高樓大廈。”中年人丟過來一支沒有過濾嘴的煙:“我們住慣了這裏,但要為子孫後代著想啊。”
說著,他默默地抽煙。不再言語。
眼看著一件件家具從屋裏被抬出來,大件的家具,譬如那些古色古香的睡具。小小的板車根本就裝不下。
十多個身強力壯的漢子,喊著號子,從石板路上往下麵抬,到寬綽的地方再搬到大貨車裏。
“政府給你們的補償還是滿意吧?”巫山心裏有些惻然,任誰從自己的家裏搬出來,心情肯定不好。
“不滿意又怎麽樣?”中年人手裏的煙一直沒點著,苦笑著說:“補償的麵積,和現在差不多。”
“我們家還算好的了,隻有兩個後人。一兒一女。姑娘出嫁了,兒子一套房子差不多夠。”
“喏。旁邊張老五家就慘了,家裏七個兒子。眼看著一個個成人,他們家房子比我們家還小,哪夠住啊?”
一個矮小的中年人,蹲在街沿上,一言不發瞅著旱煙,估計就是他嘴裏的張老五吧。
“你家怎麽不搬呢?”巫山走過去蹲下來,好奇地問。
“我為什麽要搬?”張老五梗著脖子,有些警惕地問:“你是誰?要是拆遷辦找的人,就不用再勸我了。”
“我老張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裏,不稀罕樓房大瓦屋,這裏的房間隨便隔幾下,一家人勉強夠住。”
“在高樓裏,根本沒辦法去隔房間,怎麽住?”
“老五啊,你還是這樣的舊腦筋!”一個有些富態戴著紅箍箍的人跺了過來:“拿你的一套房子和政府講條件是不可能的。”
“我講啥子條件?”張老五像被踩了尾巴的貓跳了起來,臉紅脖子粗:“我不想搬,誰來都沒用。”
說著,衝巫山啐了一口:“原以為你是個好人,和他們是一路貨色!”
話沒說完,憤憤不平的往屋裏走。
“原來你和我一樣的,”這人衝巫山友好地點點頭:“我叫巫立強,三區二龍廟的,你是哪兒的,我怎麽沒見過?”
“我是巫山!”他看到是本家,也微笑著頷首。
“巫山?!”巫立強的眼睛馬上變得老大:“我們巫家以前隻有一個巫山,那是我巫立行大哥的大娃娃,你是誰的兒子?”
“我好像就是你說的那個!”巫山失笑道:“強叔,你是拆遷辦還是開發商的?”
“哈哈,好大侄子,我就說巫縣啥時候有你這麽氣宇軒昂的人呢。”巫立強想拍拍對方的肩膀,卻隻能在空中擺了個姿勢。
沒辦法,相對於巫縣的人來說,巫山確實太高了點兒。
“走,陪你強叔吃午飯去。”巫立強高興地手舞足蹈,衝另一邊高喊道:“老王,我巫山大侄子來了,陪他喝一杯!”
“啊?”老王是一個瘦高的老人,小跑著過來,羨慕地說:“巫主任,您去忙,陪巫山同誌是大事。”
附庸風雅的人隨處都是,譬如這旮旯裏,還有一家叫鹽廠居的小飯店。
規模不大,裏麵的菜還不錯。
“我們即是開發商,也是拆遷辦。”巫立強擠眉弄眼:“政府自己建設的。”
“強叔,我有一個疑問。”巫山挑起一片酸辣椒炒的豬肝:“您到很多地方旅遊過,他們都在保護老建築,為什麽我們不能?”
巫立強的笑容凝固,手裏的筷子輕輕放下。
別的人說這話,他隻當對方放屁,對麵的年輕人這麽說,就不得不慎重對待了。(未完待續)
譬如巫山的奶奶楊天秀老人,娘家就是寧廠的大鹽商。
迴來的路程中,遇到巫正陽那一碼子事,加上時間又比較晚,就沒有過來。
在大街上溜達,好久沒有體味到這種休閑適意的感覺,什麽都不做,什麽都不想,漫無目的找找曾經的記憶。
突然就聽到人說寧廠要搞拆遷,動了心思來看看。
在任何旅遊風景區,特別是國外,越老的建築,越是有人來參觀遊覽。
在中國,地方政府不少不注意環境保護,古建築所剩無幾,實在堪憂。
就像在和風,當時巫山根本沒想到,邊遠地區居然還有古老的建築,差點兒犯錯誤,把寺廟給拆除了。
走在石板鋪就的街道上,宛如迴到了古代。
這裏的房子,都是木頭製作。
不管是另一個時空還是這一世,從來沒聽說過寧廠發生過火災,不能不說是一個天大的奇跡。
木板房隻是最外麵的一層,裏麵還是有夯實的土牆。
家家戶戶的大門敞開著,可以看見屋裏的家具都是木頭的。
木桌子、木椅子、木凳子,就連推石磨的把、油坊榨油的榨都是木頭做的。
寧廠鎮最古老的一條街道,名字叫謝家街。
“老者,請問這條街上姓謝的人很多嗎?”巫山看到一個在街邊曬太陽抽旱煙的老漢,禁不住發問。
巫縣和江浙一帶比起來,地域遼闊。
前世的巫山,生活在三區,寧廠是二區,兩個區雖說序號連在一起。距離還相當遠,中間隔著縣城、一區。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根本就沒來過這裏。巫山對寧廠一點兒都不熟悉。
“這個客,謝家街可有一段曆史了。”老人把長煙袋在石板上不緊不慢磕著。
這時。巫山才發現,台階全部用石頭砌的。
“不過,姓謝的沒有人了。”老人的眼睛望著白雲朵朵的藍田。
也不知道是那個年代,老謝油坊不要說在巫縣的前身大寧縣,就是在整個巴蜀東部都相當有名。
按說,寧廠就是一條峽溝,沒有油菜籽的來源。
油坊所需的原材料油菜籽,要從五區的徐家壩、一區的雞頭壩、馬鎮壩、三區的羊橋壩和四區運過來。
那個年代。沒有公路,肩挑背磨或者騾馬托運,成了最常見的運輸方式。
在寧廠開油坊,成本和在那些地方比起來,成倍增加。
但當年的謝家當家人力排眾議,硬要把油坊建在這裏。
不過,油坊建起來後,家族裏那些反對的聲音都完全消失了。
巴蜀東部,岩鹽豐富,寧廠為最。
各地絡繹不絕的鹽商。趕著騾馬,抑或帶著小木船從大寧河朔流而上,來到寧廠。
謝家油坊一炮而響。聲名遠播,來過的鹽商都曉得,順便把油帶到川陝鄂各地。
謝家人一代代在寧廠溝繁衍生息,最後整個謝家街都成了謝家人的。
也不曉得是哪一年,大寧河突然發大水,天上雷光火閃,地上平地起水。
在寧廠,從來都沒有聽說過有這麽大的洪水,驚慌失措的人們半夜起來。唿兒叫爹,哭媽喊娘。到處打著燈籠火把。
鹽商當中,不乏有遠見卓識的人。組織起慌亂的人群,四處查看。
最後,才發現源頭是在河邊的謝家油坊。
我的天啦!
在渾濁的水波裏,一條木龍衝著油坊昂昂直叫。
“那是什麽?”寧廠人大惑不解。
大家都聽說過,蛇長大了會變成蛟龍,從江到海,成為龍。
從沒聽說木頭也會走蛟,成為蛟龍。
“是油坊的什麽東西在走蛟,趕快進油坊看看,究竟是什麽東西!”
“對對,隻要曉得蛟龍需要什麽,拿給它就萬事大吉!”
一些有經驗的鄉老,早就開始吩咐下人準備香蠟紙錢,開始拜祭蛟龍。
那時的謝家油坊,早已不是曾經的小作坊,就像後世的小工業園區,每一個步驟,都是一大片區域。
禁不住人多力量大,大家四處找尋,不大一會兒,真有找到了。
原來是榨油的榨經年享受菜油的滋潤,居然成了精!
謝家人含著淚,把榨的零部件一點點往水裏拋。
要知道,他們世世代代就靠榨的油來發財致富的。
一個個就像喪了爹死了娘,隻差沒嚎啕大哭。
一點點的東西往下麵的波濤裏拋,每一次水浪就往下麵降一點。
隨即,波浪又往上麵翻滾。
到了最後,整個油坊的所有部件,全部拋進黃濤中,但波浪一陣緊似一陣,不見減小。
那木龍昂著頭,眼睛猶如燈籠,還在不停吼叫,震得周圍的房間,泥巴不停往下掉落。
“你還要什麽,龍王大人?”一個機警的老人當即跪下:“我們曉得你的橫骨沒化,還不能言語,你的眼睛往你要的東西看,你看到什麽,我們就把什麽給你拋下來。如果你肆意橫行,造成人畜損害,上天也會責怪你,不讓你化成龍的。”
木龍的眼光突然看向一個日常操作它的榨工,沒等那人反應過來,被眾人七手八腳丟進洪水裏。
一條條生命嘶叫著丟進去,瞬間沒了聲息。
前前後後,街坊把該拋的人全部拋進去,木龍的頭往榨房三叩首,一個炸雷下來,它庚即扭頭向下遊而去。
直到這時候,人們才發現,不知不覺,謝家的人,上至八十歲的老人,下到繈褓中的嬰兒。全部都葬身在洪水裏。
謝家油坊,成為曆史名詞,但謝家街保留了下來。
故事講完了。老人的眼睛依然看著天上,看也不看聽眾。
中間間或有一兩個經過的人。聽到老人又在講那老掉牙的故事,搖搖頭離去。
或許他們聽過好多次,不再感興趣。
朝老人拱拱手,巫山繼續前行。
到了謝家街的盡頭,一些人正在搬遷。
石板路上,到處都是板車,轎車是開不進來的,拐彎太多。而且根本就不可能在狹窄的街道掉頭。
“你們這是要搬到哪兒去?”前方一直風平浪靜,巫山不由好奇地抓住一個正在忙碌的搬家人問。
“上麵說寧廠要建成現代化的小城鎮,我們的房子顯得太破舊。”這是一個中年人:“聽你的口音,不像是寧廠人?”
“不是,”巫山擺擺手:“第一次到這裏玩兒,看著老建築很有特色,怎麽說搬就搬呢?”
“上頭說得好,今後我們都要住進高樓大廈。”中年人丟過來一支沒有過濾嘴的煙:“我們住慣了這裏,但要為子孫後代著想啊。”
說著,他默默地抽煙。不再言語。
眼看著一件件家具從屋裏被抬出來,大件的家具,譬如那些古色古香的睡具。小小的板車根本就裝不下。
十多個身強力壯的漢子,喊著號子,從石板路上往下麵抬,到寬綽的地方再搬到大貨車裏。
“政府給你們的補償還是滿意吧?”巫山心裏有些惻然,任誰從自己的家裏搬出來,心情肯定不好。
“不滿意又怎麽樣?”中年人手裏的煙一直沒點著,苦笑著說:“補償的麵積,和現在差不多。”
“我們家還算好的了,隻有兩個後人。一兒一女。姑娘出嫁了,兒子一套房子差不多夠。”
“喏。旁邊張老五家就慘了,家裏七個兒子。眼看著一個個成人,他們家房子比我們家還小,哪夠住啊?”
一個矮小的中年人,蹲在街沿上,一言不發瞅著旱煙,估計就是他嘴裏的張老五吧。
“你家怎麽不搬呢?”巫山走過去蹲下來,好奇地問。
“我為什麽要搬?”張老五梗著脖子,有些警惕地問:“你是誰?要是拆遷辦找的人,就不用再勸我了。”
“我老張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裏,不稀罕樓房大瓦屋,這裏的房間隨便隔幾下,一家人勉強夠住。”
“在高樓裏,根本沒辦法去隔房間,怎麽住?”
“老五啊,你還是這樣的舊腦筋!”一個有些富態戴著紅箍箍的人跺了過來:“拿你的一套房子和政府講條件是不可能的。”
“我講啥子條件?”張老五像被踩了尾巴的貓跳了起來,臉紅脖子粗:“我不想搬,誰來都沒用。”
說著,衝巫山啐了一口:“原以為你是個好人,和他們是一路貨色!”
話沒說完,憤憤不平的往屋裏走。
“原來你和我一樣的,”這人衝巫山友好地點點頭:“我叫巫立強,三區二龍廟的,你是哪兒的,我怎麽沒見過?”
“我是巫山!”他看到是本家,也微笑著頷首。
“巫山?!”巫立強的眼睛馬上變得老大:“我們巫家以前隻有一個巫山,那是我巫立行大哥的大娃娃,你是誰的兒子?”
“我好像就是你說的那個!”巫山失笑道:“強叔,你是拆遷辦還是開發商的?”
“哈哈,好大侄子,我就說巫縣啥時候有你這麽氣宇軒昂的人呢。”巫立強想拍拍對方的肩膀,卻隻能在空中擺了個姿勢。
沒辦法,相對於巫縣的人來說,巫山確實太高了點兒。
“走,陪你強叔吃午飯去。”巫立強高興地手舞足蹈,衝另一邊高喊道:“老王,我巫山大侄子來了,陪他喝一杯!”
“啊?”老王是一個瘦高的老人,小跑著過來,羨慕地說:“巫主任,您去忙,陪巫山同誌是大事。”
附庸風雅的人隨處都是,譬如這旮旯裏,還有一家叫鹽廠居的小飯店。
規模不大,裏麵的菜還不錯。
“我們即是開發商,也是拆遷辦。”巫立強擠眉弄眼:“政府自己建設的。”
“強叔,我有一個疑問。”巫山挑起一片酸辣椒炒的豬肝:“您到很多地方旅遊過,他們都在保護老建築,為什麽我們不能?”
巫立強的笑容凝固,手裏的筷子輕輕放下。
別的人說這話,他隻當對方放屁,對麵的年輕人這麽說,就不得不慎重對待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