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李儉的安排,吳蒙心頭難免泛起些異樣感,望了望李儉,但見李某人似乎思考其他事去了,壓下小情緒,一拱手:“是!”
旁邊的劉珣除了稍顯訝異之外,則沒什麽太多的表情流露,李儉怎麽安排,他就怎麽做,很簡單的事情。
悄然間,李儉的目光在二人身上瞟過,對其表現,還是比較滿意的。
九月唐軍出兵草原,規模不小,動兵甚多,軍輜消耗不少,看起來是有些得不償失的。但是,耀武揚威的效果確是達到了。且確確實實地給突厥人造成了近兩千的直接傷亡,這對突厥人來講,絕對是死傷慘重。
唐軍傷亡實際上也不算小,但感觸不似突厥那般深刻。畢竟大唐不缺人,而突厥缺人,尤其是能開弓,能作戰的精壯士卒。
總的來說,薛大將軍這一路,運氣很好,還是在突厥人身上占了點便宜,而損失完全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隨著唐軍全線縮迴,大唐北境慢慢恢複平靜。吃了虧,冬日已臨,默啜未嚐沒有率眾南下抄掠的心思。
但一者,方遭挫,士氣不旺,吉利可汗交給他的任務也隻是盡量維持國內穩定,唐軍既退,他不敢貿然將戰事擴大化。二者,突厥的主力大都被吉利可汗帶著西征了,默啜實在底氣不足。
默啜領軍縮迴北邊,隨著冬日氣候漸深,漠北的突厥人開始慢慢向漠南遷移,卻絲毫不敢跨過陰山。唐軍這邊,見突厥人老實了,慢慢地也放鬆下來。冬季對大唐邊地而言,日子一樣不好過。
本來有人向薛懷義提議,派騎兵出塞,打擊突厥人。被薛大將軍果斷拒絕了,閑得蛋疼才去找突厥人麻煩,他看就等著局勢平穩,好迴洛陽領賞。
影響最大的是,黑齒常之被拘索迴洛陽了,這在北疆引起了軒然大波,黑齒常之在軍中的影響,還是不小的。因此故,北疆唐軍士氣有些衰弱,更別提出兵草原了。
對這位智勇兼備的黑齒大將軍,李儉是有所耳聞,拘索其南下的,還是蕭清芳……有所預感,這位邊陲重將,下場不會好。沒準就是下一個程務挺。
進入十月中旬,薛大將軍出人意料地老實地在榆林城中待了近一月,沒有整出什麽幺蛾子來。大概是老醫者的醫治有效果,薛大將軍的二弟恢複地差不多了,這不,耐不住寂寞了,帶著人出榆林,冬獵。
榆林這個地方,在河水之南,位處河套地區的東北端,是個好地方,雖有不少草場,但時處寒冬,萬物蕭條,實無什麽可狩之獵物。
薛懷義也是憋得太久了,北疆弭兵的時間夠久了,局勢緩和,但一直未見武後召他迴朝的詔命。趁著下半身休養的差不多了,這才出城浪一浪。
冬季之寒,對李儉這種內功深厚的人來說,算不得什麽,一行三騎,策馬輕馳於霜霧漫天的榆林城外。
在沿著河濱的地方,是沃野一片,開辟了大量的屯田,然天氣酷寒,田畝間隻餘殘稈腐草,連鳥雀寒鴉也無蹤跡,顯得有些荒蕪。
吳蒙與魚尊跟在李儉兩側,這二人是李儉在榆林城中“收”的親隨,可正大光明跟在身邊了。魚尊這少年,在北邊磨煉的一番,個子長高不少,武藝也見漲,潛力不錯,李儉打算帶在身邊調教。
和薛懷義差不多,李儉在榆林城中待得也甚是煩悶,近來也多有出城“散心”之舉。
輕踹著馬腹,李儉麵無表情,今遭薛懷義出獵,撞上了李某,讓他跟著搜索獵物,以供薛某射獵。
李儉心裏怎會舒服,這段時間以來,薛李二人,幾乎沒有交集。而今日,李儉忽然意識到了,自己兩次出塞,立了點功勞。但薛懷義是大軍統帥,哪怕他什麽都沒幹,這“統率”之功也是實實在在的功績。
迴朝之後,這薛某人之權勢,隻怕要更上一層樓了。薛某人若勢盛,對李某來說可不是好事,這會添更多的麻煩。
二人相看兩厭,都有互施暗箭的舉動。麵首之間的鬥爭,悄然間,已至不死不休……
在原野之上,百無聊賴地搜索著獵物,哈一口熱汽,李儉冷聲叫罵一聲:“這薛懷義,我遲早要幹掉他!”
“公子若恨之,要不要小人取其性命?”旁邊的少年魚尊聞言出聲了,一臉的躍躍欲試,顯然想要試試刺殺這種刺激的任務。
“有時候,刺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看了眼少年,李儉開口調教道:“於我而言,殺薛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善後,摘出自己......不能衝動啊!”
此言自李某人口中說出來,他卻是一點都不臉紅,按照他的行事作風,一向是奉行“簡單、粗暴、直接”的......
但是話是這般說,李某人的目光則有意無意地望向遠處前簇後擁的薛大將軍,神情冷然。美婦蕭讓他不要對薛懷義動手,然而,此時若是不找機會,待歸了洛陽,那將更渺茫了。
正自思索著,薛懷義那邊忽然發生一陣混亂,隻間薛懷義猛地自隊伍中竄出,駿馬嘶鳴,高速地朝著一處密林狂奔而入。其護衛們,則驚惶一片,催著馬跟上。
李儉眼神一動,立刻驅馬靠了過去,尋一衛士問道:“怎麽迴事?”
“忽現一條青蟒,大將軍座馬受驚!”
“都尉!”吳蒙低聲喚道一聲。
“走,救大將軍去!”一招手,李儉催著馬匹,跟著進入密林。
此處樹林比較密集,樹幹多是光禿禿的,枝繁而葉稀,視線受阻的情況倒不嚴重。受驚的馬,飛奔很快,李儉遙遙地能望見點薛懷義那邊的“亂象”。
山嶺、樹林這種環境,一向是李儉的主場。稍微觀察了下周邊,帶著吳蒙而人,便從側繞著往薛懷義馬驚方向而去。
至密林深處,舍了馬,運起輕身功夫,這速度比起騎馬還要快得多。
比所有人都快,李儉最先接近薛懷義。連喘幾口粗氣,李某人此來,消耗可不小。
在樹林極深處,薛懷義的座馬已然倒地,抽搐著,吐著白沫。薛大將軍頭破血流的,右腿被壓在馬身之下,昏死了過去。
李儉飛身躍至薛懷義身側,下蹲隱住身體,朝遠處瞄了眼,其衛士已然催著馬冒頭,朝此處奔來。
掏出匕首,便欲結果了薛懷義,忽得眉頭一皺,眼珠子一轉,將匕首收入懷中。一手捂住薛懷義的嘴巴,左腳微抬,運起勁兒,猛地踹向其胯間。
昏死狀態的薛某人口中頓時發出一陣痛苦的哀嚎......
旁邊的劉珣除了稍顯訝異之外,則沒什麽太多的表情流露,李儉怎麽安排,他就怎麽做,很簡單的事情。
悄然間,李儉的目光在二人身上瞟過,對其表現,還是比較滿意的。
九月唐軍出兵草原,規模不小,動兵甚多,軍輜消耗不少,看起來是有些得不償失的。但是,耀武揚威的效果確是達到了。且確確實實地給突厥人造成了近兩千的直接傷亡,這對突厥人來講,絕對是死傷慘重。
唐軍傷亡實際上也不算小,但感觸不似突厥那般深刻。畢竟大唐不缺人,而突厥缺人,尤其是能開弓,能作戰的精壯士卒。
總的來說,薛大將軍這一路,運氣很好,還是在突厥人身上占了點便宜,而損失完全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隨著唐軍全線縮迴,大唐北境慢慢恢複平靜。吃了虧,冬日已臨,默啜未嚐沒有率眾南下抄掠的心思。
但一者,方遭挫,士氣不旺,吉利可汗交給他的任務也隻是盡量維持國內穩定,唐軍既退,他不敢貿然將戰事擴大化。二者,突厥的主力大都被吉利可汗帶著西征了,默啜實在底氣不足。
默啜領軍縮迴北邊,隨著冬日氣候漸深,漠北的突厥人開始慢慢向漠南遷移,卻絲毫不敢跨過陰山。唐軍這邊,見突厥人老實了,慢慢地也放鬆下來。冬季對大唐邊地而言,日子一樣不好過。
本來有人向薛懷義提議,派騎兵出塞,打擊突厥人。被薛大將軍果斷拒絕了,閑得蛋疼才去找突厥人麻煩,他看就等著局勢平穩,好迴洛陽領賞。
影響最大的是,黑齒常之被拘索迴洛陽了,這在北疆引起了軒然大波,黑齒常之在軍中的影響,還是不小的。因此故,北疆唐軍士氣有些衰弱,更別提出兵草原了。
對這位智勇兼備的黑齒大將軍,李儉是有所耳聞,拘索其南下的,還是蕭清芳……有所預感,這位邊陲重將,下場不會好。沒準就是下一個程務挺。
進入十月中旬,薛大將軍出人意料地老實地在榆林城中待了近一月,沒有整出什麽幺蛾子來。大概是老醫者的醫治有效果,薛大將軍的二弟恢複地差不多了,這不,耐不住寂寞了,帶著人出榆林,冬獵。
榆林這個地方,在河水之南,位處河套地區的東北端,是個好地方,雖有不少草場,但時處寒冬,萬物蕭條,實無什麽可狩之獵物。
薛懷義也是憋得太久了,北疆弭兵的時間夠久了,局勢緩和,但一直未見武後召他迴朝的詔命。趁著下半身休養的差不多了,這才出城浪一浪。
冬季之寒,對李儉這種內功深厚的人來說,算不得什麽,一行三騎,策馬輕馳於霜霧漫天的榆林城外。
在沿著河濱的地方,是沃野一片,開辟了大量的屯田,然天氣酷寒,田畝間隻餘殘稈腐草,連鳥雀寒鴉也無蹤跡,顯得有些荒蕪。
吳蒙與魚尊跟在李儉兩側,這二人是李儉在榆林城中“收”的親隨,可正大光明跟在身邊了。魚尊這少年,在北邊磨煉的一番,個子長高不少,武藝也見漲,潛力不錯,李儉打算帶在身邊調教。
和薛懷義差不多,李儉在榆林城中待得也甚是煩悶,近來也多有出城“散心”之舉。
輕踹著馬腹,李儉麵無表情,今遭薛懷義出獵,撞上了李某,讓他跟著搜索獵物,以供薛某射獵。
李儉心裏怎會舒服,這段時間以來,薛李二人,幾乎沒有交集。而今日,李儉忽然意識到了,自己兩次出塞,立了點功勞。但薛懷義是大軍統帥,哪怕他什麽都沒幹,這“統率”之功也是實實在在的功績。
迴朝之後,這薛某人之權勢,隻怕要更上一層樓了。薛某人若勢盛,對李某來說可不是好事,這會添更多的麻煩。
二人相看兩厭,都有互施暗箭的舉動。麵首之間的鬥爭,悄然間,已至不死不休……
在原野之上,百無聊賴地搜索著獵物,哈一口熱汽,李儉冷聲叫罵一聲:“這薛懷義,我遲早要幹掉他!”
“公子若恨之,要不要小人取其性命?”旁邊的少年魚尊聞言出聲了,一臉的躍躍欲試,顯然想要試試刺殺這種刺激的任務。
“有時候,刺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看了眼少年,李儉開口調教道:“於我而言,殺薛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善後,摘出自己......不能衝動啊!”
此言自李某人口中說出來,他卻是一點都不臉紅,按照他的行事作風,一向是奉行“簡單、粗暴、直接”的......
但是話是這般說,李某人的目光則有意無意地望向遠處前簇後擁的薛大將軍,神情冷然。美婦蕭讓他不要對薛懷義動手,然而,此時若是不找機會,待歸了洛陽,那將更渺茫了。
正自思索著,薛懷義那邊忽然發生一陣混亂,隻間薛懷義猛地自隊伍中竄出,駿馬嘶鳴,高速地朝著一處密林狂奔而入。其護衛們,則驚惶一片,催著馬跟上。
李儉眼神一動,立刻驅馬靠了過去,尋一衛士問道:“怎麽迴事?”
“忽現一條青蟒,大將軍座馬受驚!”
“都尉!”吳蒙低聲喚道一聲。
“走,救大將軍去!”一招手,李儉催著馬匹,跟著進入密林。
此處樹林比較密集,樹幹多是光禿禿的,枝繁而葉稀,視線受阻的情況倒不嚴重。受驚的馬,飛奔很快,李儉遙遙地能望見點薛懷義那邊的“亂象”。
山嶺、樹林這種環境,一向是李儉的主場。稍微觀察了下周邊,帶著吳蒙而人,便從側繞著往薛懷義馬驚方向而去。
至密林深處,舍了馬,運起輕身功夫,這速度比起騎馬還要快得多。
比所有人都快,李儉最先接近薛懷義。連喘幾口粗氣,李某人此來,消耗可不小。
在樹林極深處,薛懷義的座馬已然倒地,抽搐著,吐著白沫。薛大將軍頭破血流的,右腿被壓在馬身之下,昏死了過去。
李儉飛身躍至薛懷義身側,下蹲隱住身體,朝遠處瞄了眼,其衛士已然催著馬冒頭,朝此處奔來。
掏出匕首,便欲結果了薛懷義,忽得眉頭一皺,眼珠子一轉,將匕首收入懷中。一手捂住薛懷義的嘴巴,左腳微抬,運起勁兒,猛地踹向其胯間。
昏死狀態的薛某人口中頓時發出一陣痛苦的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