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潔和尚接著補充道:


    “若如此,可充實如今寺廟之空虛,且令其有機會和本地僧侶交談溝通,翻譯佛法也更加方便。”


    “善。”杜英頷首,“這其中可有對西域了解者?”


    說到這個,法潔可不困了:


    “迴都督,比比皆是。


    之前這些僧侶多半困頓西域,不得入中原,所以多有定居西域以傳教者,久而久之,西域諸國多有皈依我佛者、香火不絕,所以對於西域的了解,恐無出其右。”


    杜英也露出笑意:


    “如此甚好。之前內人也曾經搜集一些有關於西域僧侶的消息,主持想來也應該看到了,餘一樣認為,這些僧侶可為我所用。”


    (注:第九百四十四章)


    杜英指的是之前郗道茂隨著杜英在涼州的時候,曾經就近調查過西域佛教在涼州的傳播情況。


    在此過程中杜英就已經知曉,西域佛教想要滲透入中原不是一天兩天了,哪怕整個過程艱難無比,哪怕語言上的不通導致他們經常不得不“手舞足蹈”來傳教,但是即使是這樣,他們也從來沒有知難而退,之前在涼州就已經遇到了很多僧侶,可想而知,現在隻會隻多不少。


    而且如今西域佛法,是從天竺新發育誕生的佛法,和之前華夏本土佛教又有所不同,所以這些西域僧侶想要進入中原,並且爭取到一席之地,那麽少不了需要獲得本地方鎮的支持。


    因而在征服西域上,這些僧侶其實是樂意和關中合作的,關中允許他們傳教,而他們為關中提供所需的情報。


    “隻恐怕他們不願意沾染因果。”法潔和尚猶豫了一下說道。


    杜英打量著他:


    “既然想要傳教,那麽沾染因果不可避免,我予其因,其予我果,則因果兩清,豈不也符合佛教之法?”


    佛曰:眾生皆苦。


    眾生都是在紅塵之中打滾,怎麽可能沒有因果交涉、利益往來?


    唯有勤拂拭,才能讓心中不落塵埃罷了。


    佛可沒有說不能沾染因果,甚至在紅塵之中曆練,本來就是佛教弟子們主動沾染因果、洗滌慧根的途徑,否則又哪裏來的那麽多苦行僧?


    杜英之前就和法潔和尚交談過,對於這位的造詣心中也有數,隻能說不上不下、放在江左中遊水平,否則也不可能守著一個甘露寺隻能眼巴巴看著別的寺廟賺的盆滿缽滿。


    所以杜英並不覺得這和尚真的能夠在因果方麵有什麽高見,他這樣說,無外乎是不想要讓西域僧侶進入關中。


    畢竟老和尚辛辛苦苦拉起來的班底,現在還正是剛剛開枝散葉的時候,若是一群西域和尚跑進來,東一個寺廟、西一個石窟的弄起來,那法潔和尚真的覺得自己可能比不過人家。


    杜英對於西域僧人的那一套也已經有所了解,通過華美的佛像和大量的抄經書,構建起來具有物質實體的精神寄托,自然而然會讓信眾們覺得這和尚靠譜。


    相比之下,中原的寺廟和佛堂雖然很氣派,但顯然就沒有那亙古不變的石窟來的莊重,並且給人一種能夠傳之後世百代的傳承感。


    因而若是把西域的僧人放進來,法潔和尚顯然就隻有招架之力了,此時他反倒是不願意見到關中和西域僧侶之間的合作。


    杜英此時開口,雖然沒有點破,但是語氣已經有所不善。


    這讓法潔和尚打了一個激靈,如今身在關中,生殺予奪,都在杜英的手中,杜英就算是直接說以後鏟除佛教、隻保留道家,他也隻有在心裏麵讓佛祖詛咒杜英的份兒。


    所以現在當然是抓緊妥協:


    “都督所言在理,是貧僧著相了。”


    杜英並沒有著急迴答,反而看向司馬恬。


    意思很明確,僧侶這方麵,是宗教司推脫不掉的責任,所以司馬恬對此是什麽意見?


    司馬恬哪能不明白,都督雖然唱白臉,卻隻是點到為止,並不會把所有的路都堵死,而之後具體怎麽堵住某一條路,還得司馬恬來說。


    司馬恬沉聲說道:


    “其實屬下認為可以從關中之盛裏尋覓到一些經驗。


    關中之盛,在於能夠海納百川、包羅萬象,無論是漢人還是胡人,都能夠在關中找到容身之處,也都能得溫飽。


    而佛教現在也是關中的一部分,其實一樣也在融入關中。


    關中既然能夠包容本土佛教,自然也能夠包容西域佛教,隻要雙方能夠找到融會貫通之處,豈不就可以締造出來新的佛教,一個更適合於關中的佛教?”


    說著,司馬恬又看向郗愔:


    “在這方麵,恐怕重熙更有感悟。”


    郗愔會意,這意思自然是要把西域和本土的佛教捏在一起,打造一個新的宗教,就和如今的全真教一樣。


    但是和全真教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全真教是憑空冒出來的,其中的教義如何、人員安排如何,都是司馬恬和郗愔說了算,杜英對此也沒有想要插手太多的意思,隻要郗愔安插他自己的人不太過分就可以,而如果此時再捏合一個佛教,就不一樣了。


    顯然這個教派的宗旨和教義不可能完全由法潔和尚說了算,至少要給西域的僧侶們空出來一小半的位置才說的過去。


    也就等於把法潔和尚手中的權力主動分出去了一些。


    老和尚也忍不住微微挑眉,有所動容。


    司馬恬根本沒有看他的神色,自顧自的說道:


    “西域,為中朝故土,我等後人複土有責,所以若有人願意為我所用,則不應當拒絕之,盡快收複西域才是正事,以免夜長夢多。”


    此話一出,老和尚頓時也收起來神色,微微低頭,隻是低宣法號。


    團結西域的僧侶,從而獲得有關於西域的情報,方便王師大舉進入西域,這是如今關中的既定策略,其餘的任何事都必須要為此讓步。


    不要說宗教了,就是涼州的兵馬和糧草,杜英也從來都沒有想要動用的意思,甚至最近的一批戰馬,杜英都優先供應給了敦煌,補充桓衝之所需。


    至少整個西北方向上,關中厲兵秣馬。


    此時若是法潔和尚跳出來表示,為了確保自己在關中佛教中的話語權而拒絕和西域僧人合作,這直接會成為眾矢之的。


    如今的關中,可以找出來一個人代替法潔和尚,但是卻還沒有人能夠代替西域僧侶在整個西域戰略之中的重要地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多少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然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然籇並收藏晉末多少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