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補充道:
“所以應當先攻慕容儁,若是我們能搶在杜仲淵之前攻破青州,則杜仲淵號稱要北伐,卻未能如願,就隻能搶攻河北!
屆時其不但要麵對太行和枋頭之險要,而且還需要在遼闊的燕趙原野上迎戰鮮卑騎兵,除此之外還要背負上背棄盟約的罵名,保不齊杜仲淵都不會有先攻河北之意。”
“匯聚江左、荊蜀之力,若能再克青州和兩淮,則和關中較量一下,也非難事。”司馬昱一樣有了信心。
“但是如今江左和兩淮亦為犬牙交錯之態,想要匯聚此兩處之力,談何容易?”郗超一邊說著,一邊對謝安使了個眼色。
謝安會意,郗超這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兩方之前就達成的共識。
九錫,封王,即使是三家坐下來談,也一樣是郗超的要求。
謝安向下輕輕壓了壓手,示意郗超稍安勿躁,同時他看向司馬昱:
“能統兵北上的,無外乎大司馬和鎮北將軍。然鎮北將軍出身鮮卑,若是直接為大軍前鋒,想來將軍自己也是不願意的。”
慕容虔:······
說實話吧,也不是不願意。
不過他也不是一點兒嗅覺敏感都沒有,此時一樣察覺到,若是自己點頭,將會成為郗超和謝安共同的敵人。
得不償失。
並且方才謝安已經開出了讓慕容虔足夠滿意的價碼,慕容虔手頭上隻聽令於他的兵馬就是他最大的底牌和保障,不擔心謝安會不履行承諾。
所以此時最好的選擇自然是裝作什麽都沒有聽懂,作壁上觀,哪怕他心中多半已經意識到,郗超和謝安怕不是要聯起手來坑司馬昱一把。
謝安的話裏已經不是暗示,而是在明示,想要北伐,想要搶在杜英之前掌控中原,那麽大王所能仰仗的就隻有大司馬,所以大王多多少少要給大司馬一些好處,否則大司馬又憑什麽為了司馬氏之存亡而衝鋒陷陣?
司馬昱會意,而且他在此之前就已經做好了謝安和郗超會聯手的心理準備,畢竟是桓溫想要的是皇位,和世家之間並沒有到勢同水火的地步,因此在新的敵人出現在麵前的時候,他們本就是天然的盟友。
哪怕現在謝安就是在幫著郗超敲竹杠,司馬昱也得捏著鼻子認了。
他緩緩說道:
“大司馬若立下北伐不世之功,則朝廷予以封賞,天經地義。如今大司馬指揮天下兵馬,隻是一個小小的南郡公已經不足以告知天下,大司馬於我朝廷存亡之重要,所以加封為王如何?”
郗超搖頭說道:
“異姓封王,於理不合,會引來非議的。”
司馬昱皺了皺眉。
他可沒有天真的認為,郗超的本意就是如此。
這十有八九是一句反話。
換而言之,郗超認為,隻是單純的封王,則天下洶洶物議會認為桓溫何德何能?
但若是在封王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比如再加上九錫,那天下悠悠之口就已經了然,桓溫這是已經徹底掌控了朝堂,距離皇位就隻有一步之遙了。
生殺予奪的大權,已經落在他的手中。
所以大家該閉嘴的閉嘴,可莫要詆毀未來的陛下,否則日後為有心人算計舉報了,吃不了兜著走!
當下,司馬昱沉聲說道:
“飯要一口口吃······若是大司馬胃口真的有那麽好的話,那麽馬踏鄴城之時,為大司馬加九錫也無妨。”
當桓溫率軍殺入鄴城的時候,恐怕也是桓溫擊敗杜英、壓服整個北方的時候,到了那個關頭,司馬氏皇族的確也沒有什麽存續的必要了,動作麻溜點兒,給桓溫加上九錫,別和人家鬧別扭,說不定桓溫還能念在其身為皇室駙馬的份兒上,對司馬氏網開一麵。
不過現在,桓溫顯然還不夠格。
郗超輕輕笑了笑:
“也罷,大王之提議,情理之中。”
郗超堅定推動這件事,主要也是在試探一下各方的態度。
謝安願意支持他,甚至王謝各家在此之中並不會獲得多少好處,還會引入荊蜀世家這新的敵人。
這說明在此次建康之亂中,王謝世家已經真切的感受到了司馬氏傳遞過來的敵意,所以為了能夠求自保,哪怕是引入荊州世家也在所不惜。
至於司馬昱這邊,顯然皇室在意識到此次變亂並沒有達成目的,甚至還差點兒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後,也開始謹慎的考慮後路了。
想要讓他們直接認命,顯然還不太現實。
但是隻要其願意讓步,那麽今日讓一步、明日讓一步,步步後退,最終還是會退到和郗超所設想的結果一樣。
人嘛,就是經常不認命,覺得拖下去還會有轉機而已。
不過現在局勢未定,的確還有諸多變數,桓溫也的確不是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那個。
橫空出世的杜仲淵,顯然打亂了在場所有人的安排,迫使他們虛與委蛇,坐在這裏。
不過無妨,既然杜仲淵已經成為眾矢之的,郗超也想看一看,他到底有沒有扭轉乾坤的本事。
畢竟······如今家中兩位長輩都已經站在了杜英那一邊,其實郗家怎麽都不會吃虧,這也可以讓郗超為了實現自己的構想放手一搏。
在謝安的提議下,眾人再次舉杯。
“今日之盛事,望能定千古之盛世。”謝安如是說道。
司馬昱和郗超都連聲附和。
不管怎麽說,王謝世家得以重返朝堂,戰亂之前謝安從司馬昱那裏騙到的好處,一點兒都沒有漏掉。
桓溫實現了進入朝堂的夢想,這是之前他屯兵姑孰、威懾建康都沒有能做到的,甚至還拿到了異姓王的爵位。
而司馬昱則總算是把皇室從之前的傀儡變成了現在三足鼎立之一,收迴了一部分皇權,從名義上的攝政王變成了真正的攝政王,他說的話也不再是毫無權威了。
三家都得到了好處,同時還確定了共同的敵人——杜英和慕容儁,所以他們能夠給手下人有個交代,擱置爭議、共同對敵。
有得必有失,他們所瓜分的,自然就是青徐、吳郡這兩方世家退出建康府所留下的權柄和地盤。
隻不過現在的這兩方世家,已經完全把心思都放在關中,能夠和朝廷撇清幹係,不見得是壞事,也樂在其中。
大家各取所需,自然當浮一大白!
“所以應當先攻慕容儁,若是我們能搶在杜仲淵之前攻破青州,則杜仲淵號稱要北伐,卻未能如願,就隻能搶攻河北!
屆時其不但要麵對太行和枋頭之險要,而且還需要在遼闊的燕趙原野上迎戰鮮卑騎兵,除此之外還要背負上背棄盟約的罵名,保不齊杜仲淵都不會有先攻河北之意。”
“匯聚江左、荊蜀之力,若能再克青州和兩淮,則和關中較量一下,也非難事。”司馬昱一樣有了信心。
“但是如今江左和兩淮亦為犬牙交錯之態,想要匯聚此兩處之力,談何容易?”郗超一邊說著,一邊對謝安使了個眼色。
謝安會意,郗超這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兩方之前就達成的共識。
九錫,封王,即使是三家坐下來談,也一樣是郗超的要求。
謝安向下輕輕壓了壓手,示意郗超稍安勿躁,同時他看向司馬昱:
“能統兵北上的,無外乎大司馬和鎮北將軍。然鎮北將軍出身鮮卑,若是直接為大軍前鋒,想來將軍自己也是不願意的。”
慕容虔:······
說實話吧,也不是不願意。
不過他也不是一點兒嗅覺敏感都沒有,此時一樣察覺到,若是自己點頭,將會成為郗超和謝安共同的敵人。
得不償失。
並且方才謝安已經開出了讓慕容虔足夠滿意的價碼,慕容虔手頭上隻聽令於他的兵馬就是他最大的底牌和保障,不擔心謝安會不履行承諾。
所以此時最好的選擇自然是裝作什麽都沒有聽懂,作壁上觀,哪怕他心中多半已經意識到,郗超和謝安怕不是要聯起手來坑司馬昱一把。
謝安的話裏已經不是暗示,而是在明示,想要北伐,想要搶在杜英之前掌控中原,那麽大王所能仰仗的就隻有大司馬,所以大王多多少少要給大司馬一些好處,否則大司馬又憑什麽為了司馬氏之存亡而衝鋒陷陣?
司馬昱會意,而且他在此之前就已經做好了謝安和郗超會聯手的心理準備,畢竟是桓溫想要的是皇位,和世家之間並沒有到勢同水火的地步,因此在新的敵人出現在麵前的時候,他們本就是天然的盟友。
哪怕現在謝安就是在幫著郗超敲竹杠,司馬昱也得捏著鼻子認了。
他緩緩說道:
“大司馬若立下北伐不世之功,則朝廷予以封賞,天經地義。如今大司馬指揮天下兵馬,隻是一個小小的南郡公已經不足以告知天下,大司馬於我朝廷存亡之重要,所以加封為王如何?”
郗超搖頭說道:
“異姓封王,於理不合,會引來非議的。”
司馬昱皺了皺眉。
他可沒有天真的認為,郗超的本意就是如此。
這十有八九是一句反話。
換而言之,郗超認為,隻是單純的封王,則天下洶洶物議會認為桓溫何德何能?
但若是在封王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比如再加上九錫,那天下悠悠之口就已經了然,桓溫這是已經徹底掌控了朝堂,距離皇位就隻有一步之遙了。
生殺予奪的大權,已經落在他的手中。
所以大家該閉嘴的閉嘴,可莫要詆毀未來的陛下,否則日後為有心人算計舉報了,吃不了兜著走!
當下,司馬昱沉聲說道:
“飯要一口口吃······若是大司馬胃口真的有那麽好的話,那麽馬踏鄴城之時,為大司馬加九錫也無妨。”
當桓溫率軍殺入鄴城的時候,恐怕也是桓溫擊敗杜英、壓服整個北方的時候,到了那個關頭,司馬氏皇族的確也沒有什麽存續的必要了,動作麻溜點兒,給桓溫加上九錫,別和人家鬧別扭,說不定桓溫還能念在其身為皇室駙馬的份兒上,對司馬氏網開一麵。
不過現在,桓溫顯然還不夠格。
郗超輕輕笑了笑:
“也罷,大王之提議,情理之中。”
郗超堅定推動這件事,主要也是在試探一下各方的態度。
謝安願意支持他,甚至王謝各家在此之中並不會獲得多少好處,還會引入荊蜀世家這新的敵人。
這說明在此次建康之亂中,王謝世家已經真切的感受到了司馬氏傳遞過來的敵意,所以為了能夠求自保,哪怕是引入荊州世家也在所不惜。
至於司馬昱這邊,顯然皇室在意識到此次變亂並沒有達成目的,甚至還差點兒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後,也開始謹慎的考慮後路了。
想要讓他們直接認命,顯然還不太現實。
但是隻要其願意讓步,那麽今日讓一步、明日讓一步,步步後退,最終還是會退到和郗超所設想的結果一樣。
人嘛,就是經常不認命,覺得拖下去還會有轉機而已。
不過現在局勢未定,的確還有諸多變數,桓溫也的確不是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那個。
橫空出世的杜仲淵,顯然打亂了在場所有人的安排,迫使他們虛與委蛇,坐在這裏。
不過無妨,既然杜仲淵已經成為眾矢之的,郗超也想看一看,他到底有沒有扭轉乾坤的本事。
畢竟······如今家中兩位長輩都已經站在了杜英那一邊,其實郗家怎麽都不會吃虧,這也可以讓郗超為了實現自己的構想放手一搏。
在謝安的提議下,眾人再次舉杯。
“今日之盛事,望能定千古之盛世。”謝安如是說道。
司馬昱和郗超都連聲附和。
不管怎麽說,王謝世家得以重返朝堂,戰亂之前謝安從司馬昱那裏騙到的好處,一點兒都沒有漏掉。
桓溫實現了進入朝堂的夢想,這是之前他屯兵姑孰、威懾建康都沒有能做到的,甚至還拿到了異姓王的爵位。
而司馬昱則總算是把皇室從之前的傀儡變成了現在三足鼎立之一,收迴了一部分皇權,從名義上的攝政王變成了真正的攝政王,他說的話也不再是毫無權威了。
三家都得到了好處,同時還確定了共同的敵人——杜英和慕容儁,所以他們能夠給手下人有個交代,擱置爭議、共同對敵。
有得必有失,他們所瓜分的,自然就是青徐、吳郡這兩方世家退出建康府所留下的權柄和地盤。
隻不過現在的這兩方世家,已經完全把心思都放在關中,能夠和朝廷撇清幹係,不見得是壞事,也樂在其中。
大家各取所需,自然當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