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本來就喜歡看人的長處,而不是短處。
誰沒有缺點呢?
因材施用、發揮其長處,才是用人之道。
而喜歡一個人,亦然如此。
阿元嫌累,總是不喜歡在上麵,恨不得擺出來“我躺了,你隨意”的架勢。
茂兒睡覺日常四仰八叉,變成自己身上的掛件。
疏雨體格好,經常把杜英理解的“打架”變成真正的打架,搞得大早晨起來住在隔壁的人總會用怪異的目光看著杜英,懷疑都督昨天晚上的慘叫是不是表明都督覺醒了什麽奇怪的愛好,又會不會殺我滅口······
杜英喜歡她們,喜歡看到她們在這本沒有她們身影的星空之中熠熠閃光,也喜歡包容她們千奇百怪的性情愛好,尊重她們的選擇。
把自己的思緒拉迴來,杜英也抿了一口酒:
“殿下可以因為喝上一口美酒而滿足,但是很不幸,台城之中、大殿之上的人,卻很難因為他們所得到的而滿足。”
新安公主對這個說法倒是深有同感,小臉兒繃緊,嚴肅的說道:
“那煌煌殿宇之上,所處之地,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向前邁出一步就是天下至尊,所以在這亂世之中、皇權跌落之時,走上大殿的人,難以遏製自己的野心,也在情理之中。”
“因而等到大司馬和謝尚書他們,察覺到餘給他們設下一個圈套之後,他們難道就不會繼續往裏麵跳了麽?”杜英露出笑容,“餘屆時已經遠在天邊了,既然在天邊,那就是明天、後天,甚至明年、後年可以再著手解決的問題,不著急。
但是看看眼前,那曾經自己一直想要鏟除的對手,正吐沫橫飛的數落自己的不是,還有那本來應該淪為階下囚的對手,一樣意氣風發,尋覓著落井下石的機會。
試問,在這般境況下,他們會忍住不內鬥麽?”
新安公主果斷的搖了搖頭。
這幾個人互看不爽也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杜英一攤手:
“所以餘現在隻不過是給他們湊了一桌鬥地主,然後不斷地往他們手中塞王炸罷了。”
“什麽是鬥地主?”
“改天交給你們玩。”杜英想了想說道,“大概是比那什麽五石散更有趣的東西。”
打牌,打麻將,這些帶有賭性質的遊戲,顯然能夠給世家子弟們帶來更多的“樂趣”,而且他們也不需要去烏煙瘴氣的賭坊之中擠來擠去,隨時隨地都能擺一桌,動輒就能消磨掉一日光陰。
自己之前怎麽沒想到呢,這可是腐化世家的絕妙手段之一。
都怪師兄,在山上的時候,非得要附庸風雅的下棋,再加上就算帶上師父法隨也隻能湊一桌鬥地主,所以杜英提起幾次、沒人響應之後,也就漸漸的忘掉了這些後世的經典娛樂遊戲。
“聽著就不像是什麽好事。”新安公主將信將疑的說道,“父王說過,五石散看似能予人飄飄若仙之感,但是藥效過了之後,隻會倍感虛弱、渾身無力,似夢似醒之間,不知道什麽是真、什麽是假了,而且所看到的那些幻象,終究隻是幻象。
所以世家子弟們服用五石散之後又能如何?既不能改變家道中落的注定命運,又不能禦敵於千裏之外,避免胡人或者邊鎮直入江左,反而耽誤了大把的時間。
因而父王一直都勸說皇室子弟不要服用,奈何聽之者寥寥,真正做到的,更是屈指可數。
甚至就連父王自己,有時候也會把用一次五石散當做對自己的獎勵,把自己關在書房之中,或哭或笑、狀若瘋癲······”
穀抁
說到這裏,新安公主打了一個哆嗦,顯然聯想到了心中的陰霾。
在一個女孩的心中,父親的形象可能有很多種,但是在這其中占據主流的,一般都是堅定而高大的身影,撐起整個家、為她遮風擋雨。
顯然在新安公主的心中,大多數情況下的父親,也是這個形象,哪怕是他為了能夠複興皇室,不得不把她當做籌碼,她也沒有想要怨怪他的意思,搶在父王開口之前,自告奮勇前來。
但是在這高大形象之下,顯然也有一些令人心生寒意的可怕形象。
比如服用了五石散之後的父王。
杜英握住她的手,柔聲說道:
“會稽王是皇室之中為數不多的清醒者。
眾人皆醉我獨醒,或者說,眾人雖不願醉,但在眼前的現實麵前,買醉且裝醉,是最好的選擇,得過且過,說不定還能夠平安一生。
偏偏會稽王不想做那個裝醉者,他想要改變,想要反抗,想要冷靜的看向這個世界的光與暗,而不是醉眼惺忪之際,任人宰割。
因而殿下要理解他,他確實不容易,有的時候他也需要借助一些外物來釋放自己心中的鬱鬱難平。”
新安公主歎了一聲:
“所以父王說五石散不是好東西,毀人心智。而仲淵說還有能夠勝過五石散的,那想來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不學也罷。”
“好,那就不學。”杜英倒是沒有想到自家殿下能夠把話題上升到“玩物喪誌”的境界。
不過想想也是,現在的她們一樣是初升的太陽,注定會成為未來關中新政布施天下的中堅骨幹,自然也不應該被棋牌娛樂約束住手腳。
新安公主則從杜英的態度之中察覺到了什麽,期待的問道:
“所以仲淵還是同情父王的,對麽?”
杜英微微頷首:
“會稽王的確是皇室最後的脊梁了。”
現在是,曆史上也是。
前有司馬紹,後有司馬昱,可以說東晉的屈辱南渡曆史中,還是出現了兩位明君的。
奈何他們身在東晉,哪怕是在平定內亂、製衡世家和發展民生上都做出了一些不錯的成績,在後人眼中,也依舊不過是偏安之君罷了,能給一個“守成有餘”的評價就不錯了。
“東晉”這兩個字,已經把他們成為明君的可能一棍子打死。
這大概就屬於祖宗作惡、後輩遭殃,是生不逢時的典型了。
“那父王是不是可能不會死了?”新安公主著急的問道。
看著她急切的神情,杜英本來想說“我不知道”,但是又硬生生的把這句話給咽了下去,握緊她的手,溫聲說道:
“餘並不會涉足建康府,至少是現在。
所以現在建康府發生什麽,餘也決定不了,但是如果真的有不忍見之事,餘會下令六扇門盡量救援的。”
誰沒有缺點呢?
因材施用、發揮其長處,才是用人之道。
而喜歡一個人,亦然如此。
阿元嫌累,總是不喜歡在上麵,恨不得擺出來“我躺了,你隨意”的架勢。
茂兒睡覺日常四仰八叉,變成自己身上的掛件。
疏雨體格好,經常把杜英理解的“打架”變成真正的打架,搞得大早晨起來住在隔壁的人總會用怪異的目光看著杜英,懷疑都督昨天晚上的慘叫是不是表明都督覺醒了什麽奇怪的愛好,又會不會殺我滅口······
杜英喜歡她們,喜歡看到她們在這本沒有她們身影的星空之中熠熠閃光,也喜歡包容她們千奇百怪的性情愛好,尊重她們的選擇。
把自己的思緒拉迴來,杜英也抿了一口酒:
“殿下可以因為喝上一口美酒而滿足,但是很不幸,台城之中、大殿之上的人,卻很難因為他們所得到的而滿足。”
新安公主對這個說法倒是深有同感,小臉兒繃緊,嚴肅的說道:
“那煌煌殿宇之上,所處之地,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向前邁出一步就是天下至尊,所以在這亂世之中、皇權跌落之時,走上大殿的人,難以遏製自己的野心,也在情理之中。”
“因而等到大司馬和謝尚書他們,察覺到餘給他們設下一個圈套之後,他們難道就不會繼續往裏麵跳了麽?”杜英露出笑容,“餘屆時已經遠在天邊了,既然在天邊,那就是明天、後天,甚至明年、後年可以再著手解決的問題,不著急。
但是看看眼前,那曾經自己一直想要鏟除的對手,正吐沫橫飛的數落自己的不是,還有那本來應該淪為階下囚的對手,一樣意氣風發,尋覓著落井下石的機會。
試問,在這般境況下,他們會忍住不內鬥麽?”
新安公主果斷的搖了搖頭。
這幾個人互看不爽也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杜英一攤手:
“所以餘現在隻不過是給他們湊了一桌鬥地主,然後不斷地往他們手中塞王炸罷了。”
“什麽是鬥地主?”
“改天交給你們玩。”杜英想了想說道,“大概是比那什麽五石散更有趣的東西。”
打牌,打麻將,這些帶有賭性質的遊戲,顯然能夠給世家子弟們帶來更多的“樂趣”,而且他們也不需要去烏煙瘴氣的賭坊之中擠來擠去,隨時隨地都能擺一桌,動輒就能消磨掉一日光陰。
自己之前怎麽沒想到呢,這可是腐化世家的絕妙手段之一。
都怪師兄,在山上的時候,非得要附庸風雅的下棋,再加上就算帶上師父法隨也隻能湊一桌鬥地主,所以杜英提起幾次、沒人響應之後,也就漸漸的忘掉了這些後世的經典娛樂遊戲。
“聽著就不像是什麽好事。”新安公主將信將疑的說道,“父王說過,五石散看似能予人飄飄若仙之感,但是藥效過了之後,隻會倍感虛弱、渾身無力,似夢似醒之間,不知道什麽是真、什麽是假了,而且所看到的那些幻象,終究隻是幻象。
所以世家子弟們服用五石散之後又能如何?既不能改變家道中落的注定命運,又不能禦敵於千裏之外,避免胡人或者邊鎮直入江左,反而耽誤了大把的時間。
因而父王一直都勸說皇室子弟不要服用,奈何聽之者寥寥,真正做到的,更是屈指可數。
甚至就連父王自己,有時候也會把用一次五石散當做對自己的獎勵,把自己關在書房之中,或哭或笑、狀若瘋癲······”
穀抁
說到這裏,新安公主打了一個哆嗦,顯然聯想到了心中的陰霾。
在一個女孩的心中,父親的形象可能有很多種,但是在這其中占據主流的,一般都是堅定而高大的身影,撐起整個家、為她遮風擋雨。
顯然在新安公主的心中,大多數情況下的父親,也是這個形象,哪怕是他為了能夠複興皇室,不得不把她當做籌碼,她也沒有想要怨怪他的意思,搶在父王開口之前,自告奮勇前來。
但是在這高大形象之下,顯然也有一些令人心生寒意的可怕形象。
比如服用了五石散之後的父王。
杜英握住她的手,柔聲說道:
“會稽王是皇室之中為數不多的清醒者。
眾人皆醉我獨醒,或者說,眾人雖不願醉,但在眼前的現實麵前,買醉且裝醉,是最好的選擇,得過且過,說不定還能夠平安一生。
偏偏會稽王不想做那個裝醉者,他想要改變,想要反抗,想要冷靜的看向這個世界的光與暗,而不是醉眼惺忪之際,任人宰割。
因而殿下要理解他,他確實不容易,有的時候他也需要借助一些外物來釋放自己心中的鬱鬱難平。”
新安公主歎了一聲:
“所以父王說五石散不是好東西,毀人心智。而仲淵說還有能夠勝過五石散的,那想來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不學也罷。”
“好,那就不學。”杜英倒是沒有想到自家殿下能夠把話題上升到“玩物喪誌”的境界。
不過想想也是,現在的她們一樣是初升的太陽,注定會成為未來關中新政布施天下的中堅骨幹,自然也不應該被棋牌娛樂約束住手腳。
新安公主則從杜英的態度之中察覺到了什麽,期待的問道:
“所以仲淵還是同情父王的,對麽?”
杜英微微頷首:
“會稽王的確是皇室最後的脊梁了。”
現在是,曆史上也是。
前有司馬紹,後有司馬昱,可以說東晉的屈辱南渡曆史中,還是出現了兩位明君的。
奈何他們身在東晉,哪怕是在平定內亂、製衡世家和發展民生上都做出了一些不錯的成績,在後人眼中,也依舊不過是偏安之君罷了,能給一個“守成有餘”的評價就不錯了。
“東晉”這兩個字,已經把他們成為明君的可能一棍子打死。
這大概就屬於祖宗作惡、後輩遭殃,是生不逢時的典型了。
“那父王是不是可能不會死了?”新安公主著急的問道。
看著她急切的神情,杜英本來想說“我不知道”,但是又硬生生的把這句話給咽了下去,握緊她的手,溫聲說道:
“餘並不會涉足建康府,至少是現在。
所以現在建康府發生什麽,餘也決定不了,但是如果真的有不忍見之事,餘會下令六扇門盡量救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