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皺了皺眉,感覺謝奕的迴答仍然沒有辦法解釋自己心中的疑惑。
所以局勢如此,他哪兒來的膽子?
謝奕接著說道:
“不過萬石的後路,倒是不需要擔心,王師水軍總歸能夠及時接應,往返淮水,易如反掌,尤其是還有自伐吳時遺留下來的樓船艨艟,可讓王師在淮水兩岸如履平地。
而且萬石的手中,倒是還有另一支軍隊······”
杜英眉毛一挑:
“謝家有單獨組建自己的兵馬?”
謝奕頷首:
“不假。自先兄主持兩淮王師之後,也深切的意識到,這一支王師,指揮不動、集結拖遝、打仗不行,其實已經成為了江左朝廷裝點門麵、維持各方平衡的手段,想要憑借這樣一支兵馬抵抗最終匯聚在一起的北方胡人,甚至實現北伐,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先兄一直在趁著北方胡人之亂,收攏南下流民,編練軍隊,目前以謝家私家部曲的身份存在,而實際上兵馬數量已經達到六千餘,平時耕作,戰時為兵,謝家負責提供錢糧支持,也就完全聽從謝家的調遣指揮,可為王師之精銳鋒刃。”
杜英怔了怔,旋即差點兒脫口而出:
北府兵?
不過他旋即搖了搖頭,大概隻能說是北府兵的雛形,不過一支有傳統和有實力的強軍,本來就是需要一個發展建設過程的。
北府兵能夠以八萬撼八十萬,在此之前肯定也經曆了很多涉及到招募、練兵之類的嚐試和磨合。
尤其是真正強大的北府兵,是謝安掌權之後,動用國家之財政溫養起來的,現在的這一支隻是依靠謝家養起來的北府兵,顯然很可能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但是即使是隻具有雛形的北府兵,也已經很讓杜英眼饞了。
其實他現在在關中吸納流民,想要組建的,也是這樣的一支北府兵。
“若真如此,這場戰事可能還會有新的變動可能,也有可能······”杜英緩緩說道,“會讓謝家這些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謝奕唿了一口氣:
“局勢便是如此,仲淵,我們應該怎麽辦?”
謝尚的去世以及謝萬的一意孤行,讓謝奕在心情慌亂之下顯然也沒有了主見,而且這牽扯到謝萬能不能獲得勝利,甚至牽扯到謝萬以及謝家數千部曲的生死,因此謝奕更是不好直接發表意見,隻能征求杜英的看法。
杜英定了定心神,斟酌說道:
“我軍所選,無外乎二,渡過穎水,迎戰鮮卑,以及渡過淮水,在謝萬兵敗的情況下趁此機會直接接管淮南重鎮。
當然,大司馬估計早就已經有此想法,所以估計大司馬的兵馬都已經在撲向壽春的路上,隻是不知道阿羯那小子現在正在做什麽。”
“阿羯隻要不把天捅下來就可以了。”謝奕感慨。
當他以為自己已經足夠膽大包天的時候,自己的兒子總是能夠刷新自己對一場戰爭的理解,尤其是之前的奔襲許昌又半路夾擊,直接粉碎了姚萇這一路兵馬,實現了四兩撥千斤,讓謝奕也是耳目一新。
原來戰爭還能這麽打!
所以謝奕現在想到的了謝玄,也是痛並快樂著。
既不期望謝玄以身涉險,但也期望謝玄能夠真正在戰場上展現出來自己的實力。
謝家下一代人中,目前來看,已經表露出來軍事統帥能力的,也就隻有謝玄了。當然,這也得益於杜英對謝玄的信任。
“捅破天······”杜英眉毛一挑,旋即笑道,“餘大概明白阿羯會做什麽了,如此說來,我軍大概也不需要為兩淮的局勢感到擔憂。”
謝奕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
“此話怎講?”
“餘給阿羯的任務,就是利用輕騎的靈活多變,去給大司馬添堵,畢竟大家都還是王師,大司馬沒必要大動幹戈吞掉阿羯,尤其是輕騎飄忽不定,隻能驅趕,沒辦法圍剿。”
杜英微笑著說道,“所以既然大司馬在淮西驅趕我軍輕騎,那麽阿羯正好可以趁此機會率輕騎直接向壽春移動。
壽春,其實正空空蕩蕩,大司馬麾下的步卒,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比我輕騎更快,不是麽?”
謝奕很是驚訝,這種可能性他還真的沒有考慮到:
“但是,這豈不是意味著我軍輕騎千餘,孤軍奮戰,掌控壽春?那這般,又如何能夠鎮的住周圍局勢?”
杜英無奈的說道:
“且看吧,至少在戰局一開始,謝侍中會幫助我們的。”
相比於把壽春拱手讓給大司馬,顯然支援謝玄守住壽春,對於謝安來說更加合適,也更能接受。
謝奕笑道:
“那倒是。”
杜英接著說道:
“既然壽春方向已經不需我們擔心,那關中王師自然就能夠全力向穎水、渦水(注1)移動,牽製鮮卑人,避免謝萬失敗的太慘,以至於兵敗如山倒,直接牽扯到整個淮南的防務。”
謝奕想了想說道:
“餘索性直接修書一封送往江左,告知安石此事,讓安石配合阿羯拿下壽春,穩住壽春的人心。在這件事上,其實隻要安石給阿羯一個合適的官銜,並且給予就地征調、補充兵馬和錢糧的權利即可。”
杜英斟酌道:
“這個不用著急,還要看事態之變,隻有當敵於我不利之時,才合適和謝侍中商議此事。否則至少現在明麵上來看,王師仍然占據優勢,進退自如,便是最大的優勢。
所以侍中憑什麽要同意我們的計劃、全力幫助阿羯?”
謝奕神情一黯。
雖然大家還是一家人,但是已經不是同路人了。
“仲淵說的有道理。”謝奕認可,“便是安石有這樣的想法,也沒有辦法說服其餘人,等到淮北戰局結果出來,朝堂上沒得選擇,安石也更好決定。”
杜英頷首,沒有硬要揭開謝奕心中的傷口:
“壽春之事,終歸隻是我們現在的小小揣測。真正如何走向,還是要看淮北局勢的發展。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淮北這一戰,我們應該怎麽打?”
謝奕喃喃說道:
“兩軍加起來,不過四五萬,敵兩倍於我。且敵集中而我分散,恐怕還有可能被各個擊破······”
“嶽父怕了?”杜英笑道。
謝奕搖頭:
“一時神傷,所以心亂如麻,這一戰,餘沒有多少主見,所以還得讓仲淵來操心了。”
所以局勢如此,他哪兒來的膽子?
謝奕接著說道:
“不過萬石的後路,倒是不需要擔心,王師水軍總歸能夠及時接應,往返淮水,易如反掌,尤其是還有自伐吳時遺留下來的樓船艨艟,可讓王師在淮水兩岸如履平地。
而且萬石的手中,倒是還有另一支軍隊······”
杜英眉毛一挑:
“謝家有單獨組建自己的兵馬?”
謝奕頷首:
“不假。自先兄主持兩淮王師之後,也深切的意識到,這一支王師,指揮不動、集結拖遝、打仗不行,其實已經成為了江左朝廷裝點門麵、維持各方平衡的手段,想要憑借這樣一支兵馬抵抗最終匯聚在一起的北方胡人,甚至實現北伐,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先兄一直在趁著北方胡人之亂,收攏南下流民,編練軍隊,目前以謝家私家部曲的身份存在,而實際上兵馬數量已經達到六千餘,平時耕作,戰時為兵,謝家負責提供錢糧支持,也就完全聽從謝家的調遣指揮,可為王師之精銳鋒刃。”
杜英怔了怔,旋即差點兒脫口而出:
北府兵?
不過他旋即搖了搖頭,大概隻能說是北府兵的雛形,不過一支有傳統和有實力的強軍,本來就是需要一個發展建設過程的。
北府兵能夠以八萬撼八十萬,在此之前肯定也經曆了很多涉及到招募、練兵之類的嚐試和磨合。
尤其是真正強大的北府兵,是謝安掌權之後,動用國家之財政溫養起來的,現在的這一支隻是依靠謝家養起來的北府兵,顯然很可能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但是即使是隻具有雛形的北府兵,也已經很讓杜英眼饞了。
其實他現在在關中吸納流民,想要組建的,也是這樣的一支北府兵。
“若真如此,這場戰事可能還會有新的變動可能,也有可能······”杜英緩緩說道,“會讓謝家這些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謝奕唿了一口氣:
“局勢便是如此,仲淵,我們應該怎麽辦?”
謝尚的去世以及謝萬的一意孤行,讓謝奕在心情慌亂之下顯然也沒有了主見,而且這牽扯到謝萬能不能獲得勝利,甚至牽扯到謝萬以及謝家數千部曲的生死,因此謝奕更是不好直接發表意見,隻能征求杜英的看法。
杜英定了定心神,斟酌說道:
“我軍所選,無外乎二,渡過穎水,迎戰鮮卑,以及渡過淮水,在謝萬兵敗的情況下趁此機會直接接管淮南重鎮。
當然,大司馬估計早就已經有此想法,所以估計大司馬的兵馬都已經在撲向壽春的路上,隻是不知道阿羯那小子現在正在做什麽。”
“阿羯隻要不把天捅下來就可以了。”謝奕感慨。
當他以為自己已經足夠膽大包天的時候,自己的兒子總是能夠刷新自己對一場戰爭的理解,尤其是之前的奔襲許昌又半路夾擊,直接粉碎了姚萇這一路兵馬,實現了四兩撥千斤,讓謝奕也是耳目一新。
原來戰爭還能這麽打!
所以謝奕現在想到的了謝玄,也是痛並快樂著。
既不期望謝玄以身涉險,但也期望謝玄能夠真正在戰場上展現出來自己的實力。
謝家下一代人中,目前來看,已經表露出來軍事統帥能力的,也就隻有謝玄了。當然,這也得益於杜英對謝玄的信任。
“捅破天······”杜英眉毛一挑,旋即笑道,“餘大概明白阿羯會做什麽了,如此說來,我軍大概也不需要為兩淮的局勢感到擔憂。”
謝奕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
“此話怎講?”
“餘給阿羯的任務,就是利用輕騎的靈活多變,去給大司馬添堵,畢竟大家都還是王師,大司馬沒必要大動幹戈吞掉阿羯,尤其是輕騎飄忽不定,隻能驅趕,沒辦法圍剿。”
杜英微笑著說道,“所以既然大司馬在淮西驅趕我軍輕騎,那麽阿羯正好可以趁此機會率輕騎直接向壽春移動。
壽春,其實正空空蕩蕩,大司馬麾下的步卒,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比我輕騎更快,不是麽?”
謝奕很是驚訝,這種可能性他還真的沒有考慮到:
“但是,這豈不是意味著我軍輕騎千餘,孤軍奮戰,掌控壽春?那這般,又如何能夠鎮的住周圍局勢?”
杜英無奈的說道:
“且看吧,至少在戰局一開始,謝侍中會幫助我們的。”
相比於把壽春拱手讓給大司馬,顯然支援謝玄守住壽春,對於謝安來說更加合適,也更能接受。
謝奕笑道:
“那倒是。”
杜英接著說道:
“既然壽春方向已經不需我們擔心,那關中王師自然就能夠全力向穎水、渦水(注1)移動,牽製鮮卑人,避免謝萬失敗的太慘,以至於兵敗如山倒,直接牽扯到整個淮南的防務。”
謝奕想了想說道:
“餘索性直接修書一封送往江左,告知安石此事,讓安石配合阿羯拿下壽春,穩住壽春的人心。在這件事上,其實隻要安石給阿羯一個合適的官銜,並且給予就地征調、補充兵馬和錢糧的權利即可。”
杜英斟酌道:
“這個不用著急,還要看事態之變,隻有當敵於我不利之時,才合適和謝侍中商議此事。否則至少現在明麵上來看,王師仍然占據優勢,進退自如,便是最大的優勢。
所以侍中憑什麽要同意我們的計劃、全力幫助阿羯?”
謝奕神情一黯。
雖然大家還是一家人,但是已經不是同路人了。
“仲淵說的有道理。”謝奕認可,“便是安石有這樣的想法,也沒有辦法說服其餘人,等到淮北戰局結果出來,朝堂上沒得選擇,安石也更好決定。”
杜英頷首,沒有硬要揭開謝奕心中的傷口:
“壽春之事,終歸隻是我們現在的小小揣測。真正如何走向,還是要看淮北局勢的發展。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淮北這一戰,我們應該怎麽打?”
謝奕喃喃說道:
“兩軍加起來,不過四五萬,敵兩倍於我。且敵集中而我分散,恐怕還有可能被各個擊破······”
“嶽父怕了?”杜英笑道。
謝奕搖頭:
“一時神傷,所以心亂如麻,這一戰,餘沒有多少主見,所以還得讓仲淵來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