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了家的李少安一路快步疾走,來到孔建軍的田邊。
到了這裏,沿著田埂仔仔細細檢查了一遍,果然和預想中的一樣,孔家的田裏幾乎沒有見到福壽螺卵的蹤跡。
與村子裏其他水田的情況不同,孔建軍這邊算是風景獨好,唯獨沒有遭到福壽螺的侵襲。
忽然水田裏冒出一串水波,幾尾鯉魚像是受了驚嚇一樣,飛快地遊到更遠的地方。
李少安托著腮,陷入思考,看來孔家田裏之所以沒有爆發福壽螺,很有可能就是養了鯉魚的緣故。
“少安,你怎麽跑我家田裏來了?”
正在思索,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個聲音,迴頭看去正是這片水田的主人,孔建軍。
之前村子裏麵把村民們的田租過來,大部分人都讚成這一方法,也有一些人反對,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孔建軍。
他一直以來也是村裏的種糧大戶,暗暗和王長貴較著勁,兩人早些時候還鬧了矛盾,所以孔建軍心中不服,不願意把田地租給村裏,一心要拿來自己種。
“建軍叔,這田裏的鯉魚是你自己養的?”
“是啊,之前去釣魚的時候調上來幾條小鯉魚,沒打算吃,順手拋到田裏了。”
“這可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哦,聽你這麽說,到底怎麽了?”孔建軍大為不解。
李少安解釋道:“最近村裏又有福壽螺的情況,四處的田裏都發現了一些福壽螺卵,唯獨你的田裏幾乎看不到螺卵,最大的可能就是你田裏養的這些鯉魚,它們控製了福壽螺的繁殖。”
孔建軍對福壽螺這玩意兒也不熟悉,聽李少安講起這件事情來一樣很好奇,問道:“你說什麽,這鯉魚還能治福壽螺?”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像蛇能吃老鼠,青蛙能吃飛蟲,這鯉魚通常以水裏的浮遊生物和小蟲子為食,福壽螺正是鯉魚的食物,有了鯉魚的存在,福壽螺就沒有辦法繁殖起來。”
“照你這麽說,我這算是歪打正著咯?”
孔建軍忽然得意起來,當時他不過就看那幾尾小鯉魚不夠塞牙縫的,隨手給放到田裏,哪想到還因此防治了福壽螺。
“建軍叔,多虧了你啊,之前我一直在想法子怎麽對付著福壽螺,苦了一直想不到好辦法,這下子有了方法。”
“這算什麽,老叔我種田的本事大著呢!別看你們從學校裏學了不少知識,但那終究隻是書本上的東西,到底行不行,還得在田裏試過了才知道,主席不都說過,隻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孔建軍難得有一迴能夠揚眉吐氣的機會,還不得在李少安麵前自誇自擂一番。
這次孔建軍沒有把田租給村裏,他就是想爭口氣,證明一下自己才是全鐵山灣最會種田的人,王長貴他們搞的集體種植也不過如此。
“是是是,薑還是老的辣,要說種地,建軍叔您確實有兩把刷子。”
李少安此時找到了防治福壽螺的法子,心情大好,順著孔建軍的話,衝他一通猛誇,把孔建軍誇得是舒服極了,樂得合不攏嘴。
……
第二天,一大早李少安就來到村委,找到了陳保中和王長貴。
看到李少安如此激動,陳保中不禁問道:“是不是有什麽好消息,這麽一大早就把大家召集起來。”
李少安興奮道:“昨天我路過建軍叔的田邊時,發現他家田裏幾乎沒有福壽螺卵,然後我就覺得好奇,咱們村的水田幾乎都有福壽螺的存在,為什麽建軍叔家的田裏就沒有呢。”
王長貴說道:“噢,這孔建軍還有點本事嘛,那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李少安說道:“剛巧碰到了建軍叔,和他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他田裏養了鯉魚。”
陳保中眉頭皺起,說道:“難不成這鯉魚就是防治福壽螺的方法?”
“沒錯,問題的關鍵就是鯉魚,昨天迴去之後我想了許久,在這田裏種鯉魚的好處實在太多。”
“那你倒說說有哪些好處?”
“這田裏養鯉魚,一來鯉魚會以田裏的蟲子為食,大大降低田裏病蟲害的發生;二來鯉魚的糞便又可以為水稻帶來養分,促進水稻生長,提高稻穀產量;三來鯉魚也可以當做一種經濟產物,一畝田除了稻子,還有鯉魚同樣可以賣錢,這樣一來整體收入進一步提升。”
陳保中和王長貴兩人眼裏放光,聽李少安這麽一分析,這田裏養鯉魚的事情還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的確確值得去做。
“這事兒能成嗎,以前也沒人這麽幹過啊。”王長貴稍有疑慮。
“不,這事早有人做了,而且還是我們祖先做的。”李少安說道:“我查過資料,我們的先人早就有了桑基魚塘的概念,在池塘附近種植桑樹,以桑葉養蠶,以蠶沙、蠶蛹作魚餌料,又以塘泥作為桑樹肥料,形成池邊種桑,桑葉養蠶,蠶蛹喂魚,塘泥肥桑的生態係統。”
陳保中恍然大悟道:“這桑基魚塘果然與你剛才說的稻田養魚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少安點頭道:“確實如此,這就是魚稻共生,而且還有一件事情我也有所考慮,那就是這稻田裏養的魚吃的都是天然的餌料,肯定要比魚塘裏麵人工飼養的魚肉質更鮮美,所以咱們這個魚說不定還能賣得比普通的魚更貴一些。”
“這田裏養的魚能賣得更貴?”王長貴略帶驚訝。
“那天我在鎮上菜市場買魚,野生的胖頭魚就是要比養殖的貴,沒別的,因為野生的肉更好吃,所以大家也能接受更貴些的價格。”李少安繼續說道:“隻要到時候咱們的魚長大了,拿來和養殖的魚比上一比,要是這味道更好吃,那價格自然也就更貴了。”
陳保中摩拳擦掌,說道:“那咱們這就招唿村民一起來養魚。”
李少安擺手道:“先別著急,咱們剛才說了這麽多,都隻是停留在理論階段,到底這魚能不能養,一畝田能養多少,養什麽魚效益最好,還需要因地製宜的考察。”
“那怎麽個考察法呢?”
“咱們先把手裏的水田劃成幾片,在每個區域裏飼養不同品種的魚,等確定了這個方法確實行之有效,再在全村推廣開來不遲。”
陳保中和王長貴拍著手叫好:“沒問題,咱們這就試點養魚!”
到了這裏,沿著田埂仔仔細細檢查了一遍,果然和預想中的一樣,孔家的田裏幾乎沒有見到福壽螺卵的蹤跡。
與村子裏其他水田的情況不同,孔建軍這邊算是風景獨好,唯獨沒有遭到福壽螺的侵襲。
忽然水田裏冒出一串水波,幾尾鯉魚像是受了驚嚇一樣,飛快地遊到更遠的地方。
李少安托著腮,陷入思考,看來孔家田裏之所以沒有爆發福壽螺,很有可能就是養了鯉魚的緣故。
“少安,你怎麽跑我家田裏來了?”
正在思索,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個聲音,迴頭看去正是這片水田的主人,孔建軍。
之前村子裏麵把村民們的田租過來,大部分人都讚成這一方法,也有一些人反對,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孔建軍。
他一直以來也是村裏的種糧大戶,暗暗和王長貴較著勁,兩人早些時候還鬧了矛盾,所以孔建軍心中不服,不願意把田地租給村裏,一心要拿來自己種。
“建軍叔,這田裏的鯉魚是你自己養的?”
“是啊,之前去釣魚的時候調上來幾條小鯉魚,沒打算吃,順手拋到田裏了。”
“這可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哦,聽你這麽說,到底怎麽了?”孔建軍大為不解。
李少安解釋道:“最近村裏又有福壽螺的情況,四處的田裏都發現了一些福壽螺卵,唯獨你的田裏幾乎看不到螺卵,最大的可能就是你田裏養的這些鯉魚,它們控製了福壽螺的繁殖。”
孔建軍對福壽螺這玩意兒也不熟悉,聽李少安講起這件事情來一樣很好奇,問道:“你說什麽,這鯉魚還能治福壽螺?”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像蛇能吃老鼠,青蛙能吃飛蟲,這鯉魚通常以水裏的浮遊生物和小蟲子為食,福壽螺正是鯉魚的食物,有了鯉魚的存在,福壽螺就沒有辦法繁殖起來。”
“照你這麽說,我這算是歪打正著咯?”
孔建軍忽然得意起來,當時他不過就看那幾尾小鯉魚不夠塞牙縫的,隨手給放到田裏,哪想到還因此防治了福壽螺。
“建軍叔,多虧了你啊,之前我一直在想法子怎麽對付著福壽螺,苦了一直想不到好辦法,這下子有了方法。”
“這算什麽,老叔我種田的本事大著呢!別看你們從學校裏學了不少知識,但那終究隻是書本上的東西,到底行不行,還得在田裏試過了才知道,主席不都說過,隻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孔建軍難得有一迴能夠揚眉吐氣的機會,還不得在李少安麵前自誇自擂一番。
這次孔建軍沒有把田租給村裏,他就是想爭口氣,證明一下自己才是全鐵山灣最會種田的人,王長貴他們搞的集體種植也不過如此。
“是是是,薑還是老的辣,要說種地,建軍叔您確實有兩把刷子。”
李少安此時找到了防治福壽螺的法子,心情大好,順著孔建軍的話,衝他一通猛誇,把孔建軍誇得是舒服極了,樂得合不攏嘴。
……
第二天,一大早李少安就來到村委,找到了陳保中和王長貴。
看到李少安如此激動,陳保中不禁問道:“是不是有什麽好消息,這麽一大早就把大家召集起來。”
李少安興奮道:“昨天我路過建軍叔的田邊時,發現他家田裏幾乎沒有福壽螺卵,然後我就覺得好奇,咱們村的水田幾乎都有福壽螺的存在,為什麽建軍叔家的田裏就沒有呢。”
王長貴說道:“噢,這孔建軍還有點本事嘛,那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李少安說道:“剛巧碰到了建軍叔,和他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他田裏養了鯉魚。”
陳保中眉頭皺起,說道:“難不成這鯉魚就是防治福壽螺的方法?”
“沒錯,問題的關鍵就是鯉魚,昨天迴去之後我想了許久,在這田裏種鯉魚的好處實在太多。”
“那你倒說說有哪些好處?”
“這田裏養鯉魚,一來鯉魚會以田裏的蟲子為食,大大降低田裏病蟲害的發生;二來鯉魚的糞便又可以為水稻帶來養分,促進水稻生長,提高稻穀產量;三來鯉魚也可以當做一種經濟產物,一畝田除了稻子,還有鯉魚同樣可以賣錢,這樣一來整體收入進一步提升。”
陳保中和王長貴兩人眼裏放光,聽李少安這麽一分析,這田裏養鯉魚的事情還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的確確值得去做。
“這事兒能成嗎,以前也沒人這麽幹過啊。”王長貴稍有疑慮。
“不,這事早有人做了,而且還是我們祖先做的。”李少安說道:“我查過資料,我們的先人早就有了桑基魚塘的概念,在池塘附近種植桑樹,以桑葉養蠶,以蠶沙、蠶蛹作魚餌料,又以塘泥作為桑樹肥料,形成池邊種桑,桑葉養蠶,蠶蛹喂魚,塘泥肥桑的生態係統。”
陳保中恍然大悟道:“這桑基魚塘果然與你剛才說的稻田養魚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少安點頭道:“確實如此,這就是魚稻共生,而且還有一件事情我也有所考慮,那就是這稻田裏養的魚吃的都是天然的餌料,肯定要比魚塘裏麵人工飼養的魚肉質更鮮美,所以咱們這個魚說不定還能賣得比普通的魚更貴一些。”
“這田裏養的魚能賣得更貴?”王長貴略帶驚訝。
“那天我在鎮上菜市場買魚,野生的胖頭魚就是要比養殖的貴,沒別的,因為野生的肉更好吃,所以大家也能接受更貴些的價格。”李少安繼續說道:“隻要到時候咱們的魚長大了,拿來和養殖的魚比上一比,要是這味道更好吃,那價格自然也就更貴了。”
陳保中摩拳擦掌,說道:“那咱們這就招唿村民一起來養魚。”
李少安擺手道:“先別著急,咱們剛才說了這麽多,都隻是停留在理論階段,到底這魚能不能養,一畝田能養多少,養什麽魚效益最好,還需要因地製宜的考察。”
“那怎麽個考察法呢?”
“咱們先把手裏的水田劃成幾片,在每個區域裏飼養不同品種的魚,等確定了這個方法確實行之有效,再在全村推廣開來不遲。”
陳保中和王長貴拍著手叫好:“沒問題,咱們這就試點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