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近水樓台先得月


    【今天的章節奉上,求訂閱!】


    崇禎十五年年末,盧象升和吳三桂率軍返迴京城,崇禎下令封盧象升為晉國公,封吳三桂為鎮北侯。


    吳三桂曆史上會被崇禎封為平西伯,乃是伯爵之位,但此時因為此次他跟隨盧象升在山西,抵禦清軍有功,直接封侯了。


    隨後,吳三桂便率領關寧鐵騎,返迴山海關,繼續鎮守山海關。


    盧象升在太原,將太監杜勳直接抓了起來,帶迴京城將杜勳的罪責一一向崇禎說明。


    崇禎一怒之下,就要斬了杜勳,結果杜勳又是磕頭又是訴苦,跟崇禎大打感情牌,最後甚至願意向崇禎獻出二十萬兩銀子。


    此時,崇禎正在號召京城的大臣勳貴們捐錢,杜勳捐出二十萬兩,正好讓崇禎打算利用一下。


    於是,崇禎便赦免了杜勳的死罪,讓他給全城的勳貴大臣們,做一個榜樣。


    盧象升知道這個消息之後,氣的不行,直接衝進皇宮找崇禎理論去了。


    但最終,崇禎依舊沒有收迴命令,杜勳這個奸逆小人,竟然就這樣活下來了。


    於此同時,這一個月裏,關外清廷那邊,也是接連上演大戲。


    先是豪格返迴盛京,準備繼承皇位,就在豪格準備登基之時,濟爾哈朗迴到了盛京,也帶迴來一個讓所有韃子王宮大臣都驚駭的消息。


    多爾袞和阿濟格聯手,率領近十萬清兵西走蒙古草原,並沒有返迴盛京。


    這一下子,所有韃子王公大臣都驚呆了,也隨即明白多爾袞這麽做的意思,多爾袞和豪格之間的恩怨,在韃子裏不是秘密。


    多爾袞這麽做,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就是要告訴豪格和那些韃子王公大臣們,你們要是敢讓豪格繼承皇位,老子就率領這十萬大軍在蒙古另立門戶。


    要不要讓豪格繼承皇位,你們看著辦吧。


    “睿親王這是要幹什麽,他這麽做對得起先皇,對得起太祖嘛!”


    有韃子王公大臣就站出來,痛斥多爾袞。


    “就是,多爾袞這就是大逆不道,敢這樣要挾朝廷,絕不能縱容。”


    有支持豪格的韃子大臣,如此喊道。


    但此時,更多的韃子王公大臣們,卻沉默了。


    隨後幾日裏,整個盛京城暗流湧動,返迴盛京城的濟爾哈朗四處奔波,一會兒入皇宮加皇後哲哲。


    一會兒又去拜訪韃子兩黃旗的旗主,以及其他有權勢的韃子王爺貝勒,與他們商議大事,事關大清存亡。


    由於濟爾哈朗的身份地位,他的話很有分量,沒人敢不見他。


    隨後,原本大力支持豪格登基的兩黃旗旗主,卻突然變卦了。


    “王爺,為了我大清國運,老臣對不住您了。”


    最終,韃子兩黃旗的兩位旗主,還是被濟爾哈朗勸服了,不再支持豪格繼承皇位,主張和多爾袞商議。


    豪格得知這個消息後大怒,連夜召見兩黃旗旗主,並且在府中埋伏下刀斧手,準備脅迫他們,奪取兵權。


    可惜,那兩位兩黃旗旗主這次沒有接受豪格的召見,讓豪格的計劃落空。


    而偏偏在這個時候,在豪格返迴盛京後,就一直待在皇宮的皇太極的皇後哲哲,也在此時站出來,對豪格和多爾袞喊話。


    讓他們兩人都保持冷靜,不要斷送了大清的基業。


    哲哲此時的地方可不一般,皇太極一死,不管誰做了皇帝,他都是皇太後,並且傳言他手裏有皇太極留下的遺詔。


    要知道,皇太極在臨駕崩之前,單獨和哲哲待了很長時間,完全有時間立下遺詔。


    可是,麵對豪格多次試圖,哲哲都不曾拿出那份所謂遺詔。


    甚至,在濟爾哈朗沒有返迴盛京之前,豪格都已經要光明正大的繼承皇位了,哲哲也不曾拿出遺詔。


    這讓那些說哲哲有皇太極遺詔的傳言,沒人相信了。


    直到濟爾哈朗迴來,哲哲在皇宮召見了濟爾哈朗。


    “鄭親王,辛苦了。”哲哲望著濟爾哈朗,說道。


    “為了我大清,老臣就算是累死,也無怨無悔。”


    “多爾袞什麽意思?他不讓豪格繼承皇位,難不成他自己想做皇帝?”哲哲聲音冰冷的說道。


    “不,睿親王說了,他不要皇位,但也不讓豪格繼承皇位。


    多爾袞和豪格之間的恩怨,想必太後也一定知道,多爾袞這是在自保,害怕豪格登基後,找他清算。”


    濟爾哈朗說道。


    哲哲聽到濟爾哈朗這麽說,也長鬆了一口氣,隻要不是多爾袞想做皇帝,那就好辦。


    隨即,哲哲又繼續對濟爾哈朗問道:“兩黃旗的旗主,你說服了?”


    哲哲知道,豪格能否繼承皇位,兩黃旗旗主的支持,是最為重要的。


    此時,在盛京城內,要是沒有兩黃旗人馬的支持,誰也做不了皇帝。


    “是的,兩黃旗的兩位旗主,對我大清都是忠心耿耿的。


    他們也不希望看到,因為豪格和多爾袞兩人的恩怨,就讓我大清分裂。”


    “其他王公大臣們呢?”哲哲眼中閃爍著精芒,繼續問道。


    “老臣拜訪了禮親王,鎮國公他們,他們和老臣的想法一樣,為了我大清,這次隻能委屈肅親王了。


    睿親王這次所做雖然大逆不道,但現在我們也隻能阻止多爾袞,絕不能看到我大清一分為二。”


    濟爾哈朗說道。


    禮親王就是代善,代善乃是努爾哈赤的二兒子,此時在大清絕對是元老級人物,話語權比濟爾哈朗還要重。


    有了禮親王,濟爾哈朗,外加兩黃旗旗主的同意,多爾袞的這次要挾,已經算是成功了,豪格已經不可能坐上皇位了。


    “嗯。”


    哲哲聽到濟爾哈朗的話後,點了點頭,心裏也大喜,她其實也不想看到豪格和多爾袞任何一人繼承皇位。


    隻不過,哲哲表麵上還是一臉平靜,繼續問道:“那麽,你和禮親王覺得,先皇的子嗣中,除了豪格,還有誰可以繼承皇位?”


    “這個,老臣不敢妄言。”濟爾哈朗可不是傻子,這種時候,這種話豈能亂說。


    “如果哀家說,先皇是留下了遺詔的呢!”


    濟爾哈朗聽到哲哲這句話後,眼睛猛地瞪大,抬起頭看向哲哲,驚喜的說道:“真的嗎?太後。


    那太好了。


    既然先皇留下了遺詔,那我們就按照遺詔來,就行了呀!”


    隨即,濟爾哈朗又臉色一變,想到了什麽,謹慎的問道:“太後,先皇的遺詔,不會就是讓肅親王繼位吧!”


    濟爾哈朗知道,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這事情就麻煩大了。


    如果皇太極的遺詔,是讓豪格繼位,那一旦頒布出去,還有誰敢不同意,豪格那時候就更有底氣了。


    可要是讓豪格繼位了,多爾袞必然不會迴來,因為迴來就是死啊!


    那時候,恐怕大清真的就要分裂了。


    那將是一個死局。


    所以,這個時候濟爾哈朗死死盯著哲哲,等待她的迴答。


    “不是。”


    隨即哲哲開口,說道。


    聽到哲哲這麽說,濟爾哈朗長舒了一口氣,擦了擦鋥亮腦門上的汗珠。


    “那太後,先皇留下的遺詔上,到底是讓那位皇子繼承大統啊!”


    “你等著,哀家去把遺詔拿來,你自己看就知道了。”


    “是,老臣在這裏等太後。”


    接著,哲哲便被宮女扶著走到後殿。


    “姑姑。”


    等到哲哲走到後殿時,大玉兒便走出來,行禮問候道。


    “濟爾哈朗的話,你都聽見了。”哲哲臉上露出笑容,對大玉兒說道。


    “是,姑姑,我全都聽到了。”


    “這次咱們還得謝謝多爾袞,要不是他來這麽一出。此時豪格恐怕已經登臨皇位了。


    如此一來,哀家手裏先皇留下的那道遺詔,也就沒什麽用。


    可現在,濟爾哈朗和代善,以及兩黃旗旗主,都同意向多爾袞妥協,讓多爾袞和豪格誰也不要繼承皇位。


    新皇要從先皇的其他子嗣中來選,如此一來的話,咱們的福臨,就有機會了。”


    大玉兒聽到哲哲的話後,頓時抬起頭,驚訝的望著她,聲音顫抖的問道:“姑姑,這真的可以嗎?”


    “當然可以。”


    “你跟我來。”


    哲哲帶著大玉兒走到她的寢塌前,從枕頭下取出一份布帛,打開。


    “姑姑,這是……先皇的遺詔。”


    大玉兒看後,驚唿道。


    “隻是,這遺詔上麵,為何沒有寫讓誰繼承皇位呢?”


    但隨即,大玉兒就驚奇的發現,這份遺詔上,竟然沒寫讓誰繼承皇位,名字那裏是空白的。


    “哎,先皇臨終之前,已經猜到他歸天後,豪格和多爾袞多半會爭奪皇位,所以先皇不知道該不該讓豪格繼承皇位。


    所以,先皇讓哀家親自起草這份詔書,放在哀家這裏,但卻估計沒寫讓誰繼承皇位。


    先皇告訴哀家,不許多爾袞繼承皇位,除此之外,先皇的任何一名子嗣,都可以繼承皇位。


    之前,豪格返迴盛京,掌控了盛京的局勢,獲得了禮親王和兩黃旗旗主的支持。


    那時候,哀家以為已經沒人能阻止豪格繼位了,手裏這份遺詔,也就沒什麽用處了。


    可是現在,多爾袞帶兵入草原,逼得禮親王和兩黃旗旗主們妥協,不再支持豪格繼位。


    你說,要是這個時候,哀家拿出這份遺詔,上麵要是寫得讓福臨繼承大統,不正好非常和時宜嘛!


    不但可以解決豪格和多爾袞之間的皇位爭奪,也能避免我大清分裂,還能讓我們的福臨繼承大統,簡直完美。”


    哲哲笑眯眯的說道,心裏已經在感謝多爾袞了。


    要問,為什麽哲哲要立大玉兒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誰讓哲哲是大玉兒的姑姑呢,皇太極的其他兒子,和哲哲可沒這層關係。


    隨後,哲哲拿起筆來,親自在那份遺詔空白出,寫上了大玉兒兒子福臨的名字。


    一旁的大玉兒看到這一幕,激動的渾身亂顫。


    “你在這裏待著,哀家去將這份詔書交給濟爾哈朗,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濟爾哈朗和禮親王他們去做好了。


    哀家相信,這份詔書一出,足以解決我大清現有的麻煩。


    而且,福臨現在還小,不足以主持朝政,咱們兩個婦人,也不宜幹涉朝政。


    到時候,讓濟爾哈朗他們選出幾個輔助大臣,輔助福臨處理朝政,直到福臨成年為止。”


    不得不承認,哲哲確實是一位有大智慧的太後,此時多爾袞和豪格之間的爭鬥,直接便宜了她和大玉兒。


    “濟爾哈朗,這是先皇遺詔,你拿去找禮親王,然後昭告天下吧!


    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用哀家教你怎麽做了吧。”


    哲哲重新走出來,將那份遺詔交給濟爾哈朗,對其說道。


    濟爾哈朗打開遺詔,頓時眼睛瞪大了。


    他沒想到,遺詔上寫得竟然是皇九子福臨的名字,這讓濟爾哈朗心裏不由得多想。


    要知道,福臨此時還不到五歲,在福臨上麵可是還有好幾個哥哥呢。


    不過,濟爾哈朗再三確認遺詔,發現那份遺詔是真的,蓋著皇太極的玉璽。


    “隻要不是豪格,不管遺詔上寫得是讓先皇那位皇子繼位,我大清這處災難都足以解決。”


    但隨即,濟爾哈朗在心裏也這樣想到,既然遺詔寫得就是福臨,也沒什麽,和其他皇子繼位,沒什麽差別。


    於是,濟爾哈朗便拿著這份遺詔去找了禮親王,第二日便召集那些韃子王公大臣,宣讀了遺詔。


    盡管這份遺詔宣讀之後,很多韃子王公大臣心裏,和濟爾哈朗一樣有懷疑。


    但詔書是真的,而且此時這份詔書有來的如此及時,福臨繼承又能名正言順的解決豪格和多爾袞爭奪皇位的問題。


    如此一來,那些韃子王宮大臣們,隻要不是傻缺,就不會提出質疑和反對。


    “本王不相信。”也就豪格大聲喊道。


    但隨即,詔書送到他手上,看著上麵蓋著的玉璽,他不想承認也得承認了。


    於是乎,福臨就這樣成了大清的新皇帝,多爾袞的要挾算是成功了,最失望的就算是豪格了,空歡喜一場。


    崇禎十六年初,濟爾哈朗親自上草原,麵見多爾袞,也宣讀了皇太極的遺詔,隨即多爾袞率軍返迴盛京。


    雖然過程發生了改變,但結果卻沒變,豪格和多爾袞都沒能坐上皇位,最後還是便宜了福臨那個小孩。


    誰讓人家有個當了太後的姑姑呢,近水樓台先得月,或者也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下飛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下飛雪並收藏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