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商業稅
(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求收藏訂閱了!!)
李子霄送走了李岩,同時囑咐山腳下的駐軍,一定要提高警惕,沒有李子霄的手令,不許放任何人上下山,有敢亂闖的殺無赦。
隨後,李子霄又馬不停蹄的,趕到了往徐州衛,李子霄就算是在忙著賺錢,也不能放棄手下隊伍的整頓。
特別是,徐州兩衛的整改,這兩衛所的衛軍,李子霄雖然沒對他們抱以厚望,但至少不能讓他們再這樣繼續糜爛下去。
等李子霄到了徐州衛的時候,發現霍長正就在衛所裏,而李子霄從白龍軍挑選出來的五十名伍長,也已經全部到齊。
接下來,這些白龍軍的伍長們,將擔任教官,對這些衛所官兵進行整頓訓練。
同時,霍長正也要率領這些衛所官兵,開墾荒地,好在有了李子霄之前撥給他們的一批糧食。
現在這些軍戶看上去,雖然一個個依舊麵黃肌瘦的,但是好在不像之前那樣死氣沉沉的了,眼睛裏有了精神。
在李子霄的計劃裏,徐州的兵力至少要有一到兩萬常備精兵,才具備在這個亂世中自保,也令別人忌憚的實力。
而白龍軍日後將主要負責,對外戰爭,比如對付韃子,對付倭寇,甚至是對付亂軍,以及明軍,對他有威脅的一切敵人。
白龍軍閑時訓練,戰時作戰,他們將是職業化軍人,此時白龍軍人數已經接近一萬人,暫時李子霄不會擴編了。
畢竟,白龍軍可是李子霄手下的精銳,絕不能濫竽充數,單單就是李子霄為這些士卒打造的精良甲胄和百煉鋼刀,就絕不差給八旗韃子。
而打造這片軍械甲胄,就足足花了李子霄二十幾萬兩銀子,加上白龍軍遠比明軍高得多的待遇。
要是白龍軍真的擴編到幾萬了,以李子霄此時的能力,還真的養不起。
除了白龍軍之外,李子霄打算將那些衛所的軍戶,重新整編訓練,也就是所謂的雜牌軍,用於維護境內治安,對付些土匪流寇等。
李子霄到了徐州兩衛所視察後,發現一切都在按照他計劃的進行。
因為有了糧食,可以吃飽肚子,那些軍戶對於訓練也不再抗拒,至於開墾荒地,他們也很樂意。
此時,春耕已經結束,兩衛所一共才開墾出不到不到一千畝良田,多為靠近水源之地。
雖然效率很低,但李子霄已經很滿意了,這隻是是個很好的開頭。
等今年下半年,讓兩衛所修出幾道水渠,挖出一口水井,灌溉荒地,來年這一片數萬畝良田便足以恢複耕作。
而相對於徐州的老百姓來說,徐州城裏的指揮使換人了,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他們還是依舊過著他們的小日子,但是已經有細心的百姓發現,自從上個月開始,徐州城的大街,就經常有軍士在巡邏。
這些全副武裝的軍士,即便是大熱天的,也會全身披掛,盡管他們一個個都熱得汗流浹背,但也依然保持著筆挺的身姿。
而最重要的是,這些軍士全都是生麵孔,原來徐州城內的那些老爺兵們,仿佛一夜之間集體消失似的,全都不見了蹤影。
有消息靈通的人士爆料,那些原來的徐州守軍,好像被新任都指揮使集訓去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的消息,對於徐州的百姓來說,還是沒有什麽關係。
隻不過,相比起現在出現的這些紀律嚴明,依法辦事,從不為難,敲詐百姓,甚至還會幫助百姓,打擊那些地痞流氓的新來官兵,徐州百姓是真心歡迎。
可白龍軍的駐紮,對於徐州城裏的另一些人來說,卻是噩夢的開始。
自從這些白龍軍軍士入駐徐州後,他們對入城的盤查,開始嚴格起來。
尤其是,對於那些商賈入城貨物的盤查,那是尤其嚴格。
這倒不是說這些白龍軍士卒會暗中收取賄賂,而是說他們對於那些貨物的盤查,格外嚴厲。
但凡是私藏夾帶,而被查出來的的貨物,一律處以沒收或者是處以重罰。
剛開始那些士紳富戶還不以為意,認為這隻是李子霄這位徐州指揮使,新官任的三把火,燒一段時間,他就會停下來。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時間過去了一個月,城門口的盤查,不但沒有鬆懈,反而更加嚴厲了,這下子可就要了那些商賈的命了。
李子霄此舉簡直就是,再從這些商賈身上吸血啊!這些商賈怎麽可能願意接受。
要是化作是之前的魏千湖還在任的話,這些商賈此時就會想出各種辦法對抗,比如賄賂一名朝廷大臣,隨便彈劾一番,就足以讓魏千湖放棄這種行為。
可是,李子霄可不是魏千湖,對於李子霄之前的所做所為,那些商賈們還是知道的。
這種手段對於李子霄來說,根本就沒有用。
無論是在那個時代,私藏夾帶或者偷稅漏稅,都是商人們最愛做的事情。
但是在明朝的商人們,卻把這種風氣發揚到了極點。
此前,明朝規定商業的稅收,是三十抽一,這個比例按說已經是非常低的了。
但是那些明朝商人,卻還不滿足,在他們眼裏,認為商業稅最好應該是完全廢除才好。
此時,大明還未完全廢止商業稅,至少徐州這邊是如此。
不過因為三十抽一的商業稅已經很低,加上所有的商人都想方設法的偷稅漏稅,使得每年朝廷收取上來的商業稅,少的可憐。
要知道,此時在永城縣境內,李子霄可是正式下令,對進來做生意的商人,全部收取商業稅的,而且還是二十抽一。
這比起大明三十抽一的低稅,可重太多了,但依舊見到絡繹不絕的商人,湧入永城縣做生意。
這說明,哪怕是二十抽一的稅賦,那些商人依舊是有利可圖的。
而李子霄在來到徐州之後,並沒打算立即就在徐州,實行更重的二十抽一的商業稅,但三十抽一的稅賦,他是要進行下去的。
而隻要能打擊那些商賈,一個個逃稅漏稅,哪怕是三十抽一的稅賦,也足以每年收上來不少銀子。
那些商人一個個想出了,無數種辦法來逃避收稅,比如買通城門的守衛,夾帶私藏瞞報,甚至不報等等手段。
當然了,他們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收買守門的軍士和城門官。
這些商賈在和大明的城門官,打了兩百多年的交道後,所有的商賈都知道,這裏的官兵是最容易收買的。
甚至很多朝廷官員,都知道這點,他們會將自己的心腹手下,派到這個職位上,默認了收取賄賂,這也是那些朝廷官員撈銀子的一處來源。
這麽多年來,徐州城四個城門,所有的城門官和軍士,跟那些來往的商人,熟的幾乎都成了自家人。
那些商人夾帶貨物,進人徐州,就跟逛自家後花園一樣的輕鬆。
可是這個習慣,這段時間以來就變了。
以前那些熟悉麵孔的守城官兵,全都消失不見了,換來的是一批兇巴巴,紀律嚴明的士卒。
新來的那些城門官和士卒,就跟餓狼似的,那鼻子機靈得跟獵犬一般,他們貨物裏哪怕就算是夾帶了一點點,不應該帶的東西,他們都能查出來。
這下子那些商賈,可就倒了血黴了。
那些城門官按照製度,對他們罰起款來,那叫一個狠啊!
而且這些新的守城軍士,是一點情麵都不講,他們也不管你是什麽來頭,後麵有那座靠山,隻要被他們逮著,就重罰你。
這些商賈們立即展開行動,準備對這些守城將士,進行收買,可是當他們收買的時候,卻直接被那些士卒抓捕,給他們扣上個行賄的罪名。
商賈們看到,他們以往攻無不勝的銀彈攻勢,這次竟然失敗了,這讓他們大惑不解。
這一方麵是因為這些守城將士,都是白龍軍的士卒,紀律嚴明。
第二,則是因為李子霄規定,城門官隻要查出了商人夾帶私藏的貨物,所得罰款城門官和收城門的軍士,可分三成。
水至清則無魚,李子霄也沒指望手下人,個個都能頂得住銀子的誘惑。
堵不如疏,索性李子霄就定下這個規定,這就像白龍軍作戰時,所得繳獲各隊將士都能分一些,然後上繳一些,是一樣的。
正是因為這個規定,才會讓這些守門的軍士,猶如餓狼一般盯著那些商賈。
這些商賈在他們看來,那一個個可都是會發光的金子啊!
既不違反軍紀,又有著銀子的刺激下,那些城門官看到來往的上古們,哪有不認真搜查的道理?
那些商賈看到自己的銀彈攻勢失敗,就開始向徐州知府邱廣明告狀。
可是邱廣明並不鳥他們,並且放出話去,看守城門的官兵,查出違禁夾帶物品,那是人家的職責。
你們這些商人夾帶私藏、偷稅漏稅,還有理了不成?
這時候,邱廣明極力維持好和李子霄的關係,他可不想成為一個被架空的知府,因為他知道李子霄如果想這麽幹的話,他是很難反抗得了的。
如此一來,那些商賈們也沒了辦法,全都悻悻的散了迴去。
隻是這麽一來,那些商賈對於李子霄的恨意,可就就更深了。
不過李子霄並不在乎,因為李子霄知道自己未來的政策,注定不會想明朝這般,對這些商賈如此縱容。
這些商賈如果還不肯擺正心態,繼續想附在華夏百姓身上吸血,李子霄決不答應。
………………………………………………
時間到了崇禎十二年的七月,太陽當空散發著炙熱的陽光。
路邊的野狗,都躲在陰涼的地方,吐著鮮紅的舌頭。
在楊州知府衙門的內院裏,林永年正坐在一處涼亭裏避暑,手中還拿著一封下屬官吏,報來的報告,皺著眉頭的看著。
在身邊還坐著他的女兒林婉兒和小妾柔娘,林婉兒的貼身侍女和另一名丫鬟,正站在一旁伺候著。
看到林永年的臉色似乎不太好,柔娘起身給林永年倒了一杯茶,隨後問道:“老爺,賤妾看您眉頭緊鎖,是不是有什麽難以解決的事呢?”
林永年聽到柔娘發問後,放下了那份報告,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才道:“這是鹽運司發來的,裏麵說這些日子,揚州城裏出現了大批的精鹽。
由於這些精鹽數量眾多,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已經引發了揚州城裏許多鹽商的不滿。
他們集體聯名,向鹽運司施壓,要求鹽運司給他們一個交代。
可鹽運司查來查去後,發現這些精鹽竟然是從徐州那邊流通過來的,而且多半和那位剛剛上任的徐州都指揮使,平遠將軍李子霄有關。
此時李子霄風頭正勁,擊敗韃子的功勞,讓他此時極得聖上寵信,要不然也不會將三府防務交給他。
別看他此時隻在徐州,還沒將手伸到淮安和揚州,但那隻不過是早晚的事。
鹽運司也知道李子霄不好得罪,就不敢擅自做主,便向知府衙門匯報,請我處理。”
李子霄此時要是在這裏,聽到林永年的話後,一定會嗤之以鼻。
呸,老子還深的聖上寵信,崇禎寵信的是老子送給他的錢,而不是老子。
此時,柔娘不解的問道:“要說說,那些精鹽就算真是這位李將軍販賣來的,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那些鹽商實在是太黑了,他們賣的精鹽鹽價,一斤甚至到了一百五十文,別說平頭百姓了,就是家境殷實的人家,也沒幾戶吃得起。
現在有了李將軍弄來的這些精鹽,能夠讓揚州城內的精鹽價格便宜點,不是很好嗎?”
林永年聞言不禁苦笑起來,他搖著頭道:“婦人之見。”
林永年也不打算向自己的小妾解釋什麽,他轉頭對一旁的林婉兒道:“婉兒,你怎麽看這件事?”
林婉兒不解思索的說道:“爹,鹽鐵本來就不是咱們知府衙門專管的,平日裏有什麽事,也沒見他們請示過您了。
現在看到對方不好對付,怕自己扛不住了,這才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交到您手裏,就是不知道你是不是願意當這個冤大頭。”
說到這裏,林婉兒臉浮現出了,一絲不屑的神色,繼續說道:“按理說,鹽鐵本事朝廷專管,指揮使衙門擅自販賣私鹽那是違法的。
可您也知道,這年頭的鹽稅,能有多少是落人朝廷手裏的,還不是被那些鹽運使和各地的鹽商們私分了?
現在他們這麽著急,無非是看到他們的銀子被別人搶了,心中著急,想要爹爹您他們出頭罷了。
平時他們大把的撈銀子,也沒見他們來孝敬一下知府衙門,可一旦出了事,卻求著您替他們做主了。
照我看,柔姨說的就沒錯,李將軍此舉可以說是為揚州百姓造福,至少他的吃相可比那些鹽商好看。”
(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求收藏訂閱了!!)
李子霄送走了李岩,同時囑咐山腳下的駐軍,一定要提高警惕,沒有李子霄的手令,不許放任何人上下山,有敢亂闖的殺無赦。
隨後,李子霄又馬不停蹄的,趕到了往徐州衛,李子霄就算是在忙著賺錢,也不能放棄手下隊伍的整頓。
特別是,徐州兩衛的整改,這兩衛所的衛軍,李子霄雖然沒對他們抱以厚望,但至少不能讓他們再這樣繼續糜爛下去。
等李子霄到了徐州衛的時候,發現霍長正就在衛所裏,而李子霄從白龍軍挑選出來的五十名伍長,也已經全部到齊。
接下來,這些白龍軍的伍長們,將擔任教官,對這些衛所官兵進行整頓訓練。
同時,霍長正也要率領這些衛所官兵,開墾荒地,好在有了李子霄之前撥給他們的一批糧食。
現在這些軍戶看上去,雖然一個個依舊麵黃肌瘦的,但是好在不像之前那樣死氣沉沉的了,眼睛裏有了精神。
在李子霄的計劃裏,徐州的兵力至少要有一到兩萬常備精兵,才具備在這個亂世中自保,也令別人忌憚的實力。
而白龍軍日後將主要負責,對外戰爭,比如對付韃子,對付倭寇,甚至是對付亂軍,以及明軍,對他有威脅的一切敵人。
白龍軍閑時訓練,戰時作戰,他們將是職業化軍人,此時白龍軍人數已經接近一萬人,暫時李子霄不會擴編了。
畢竟,白龍軍可是李子霄手下的精銳,絕不能濫竽充數,單單就是李子霄為這些士卒打造的精良甲胄和百煉鋼刀,就絕不差給八旗韃子。
而打造這片軍械甲胄,就足足花了李子霄二十幾萬兩銀子,加上白龍軍遠比明軍高得多的待遇。
要是白龍軍真的擴編到幾萬了,以李子霄此時的能力,還真的養不起。
除了白龍軍之外,李子霄打算將那些衛所的軍戶,重新整編訓練,也就是所謂的雜牌軍,用於維護境內治安,對付些土匪流寇等。
李子霄到了徐州兩衛所視察後,發現一切都在按照他計劃的進行。
因為有了糧食,可以吃飽肚子,那些軍戶對於訓練也不再抗拒,至於開墾荒地,他們也很樂意。
此時,春耕已經結束,兩衛所一共才開墾出不到不到一千畝良田,多為靠近水源之地。
雖然效率很低,但李子霄已經很滿意了,這隻是是個很好的開頭。
等今年下半年,讓兩衛所修出幾道水渠,挖出一口水井,灌溉荒地,來年這一片數萬畝良田便足以恢複耕作。
而相對於徐州的老百姓來說,徐州城裏的指揮使換人了,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他們還是依舊過著他們的小日子,但是已經有細心的百姓發現,自從上個月開始,徐州城的大街,就經常有軍士在巡邏。
這些全副武裝的軍士,即便是大熱天的,也會全身披掛,盡管他們一個個都熱得汗流浹背,但也依然保持著筆挺的身姿。
而最重要的是,這些軍士全都是生麵孔,原來徐州城內的那些老爺兵們,仿佛一夜之間集體消失似的,全都不見了蹤影。
有消息靈通的人士爆料,那些原來的徐州守軍,好像被新任都指揮使集訓去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的消息,對於徐州的百姓來說,還是沒有什麽關係。
隻不過,相比起現在出現的這些紀律嚴明,依法辦事,從不為難,敲詐百姓,甚至還會幫助百姓,打擊那些地痞流氓的新來官兵,徐州百姓是真心歡迎。
可白龍軍的駐紮,對於徐州城裏的另一些人來說,卻是噩夢的開始。
自從這些白龍軍軍士入駐徐州後,他們對入城的盤查,開始嚴格起來。
尤其是,對於那些商賈入城貨物的盤查,那是尤其嚴格。
這倒不是說這些白龍軍士卒會暗中收取賄賂,而是說他們對於那些貨物的盤查,格外嚴厲。
但凡是私藏夾帶,而被查出來的的貨物,一律處以沒收或者是處以重罰。
剛開始那些士紳富戶還不以為意,認為這隻是李子霄這位徐州指揮使,新官任的三把火,燒一段時間,他就會停下來。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時間過去了一個月,城門口的盤查,不但沒有鬆懈,反而更加嚴厲了,這下子可就要了那些商賈的命了。
李子霄此舉簡直就是,再從這些商賈身上吸血啊!這些商賈怎麽可能願意接受。
要是化作是之前的魏千湖還在任的話,這些商賈此時就會想出各種辦法對抗,比如賄賂一名朝廷大臣,隨便彈劾一番,就足以讓魏千湖放棄這種行為。
可是,李子霄可不是魏千湖,對於李子霄之前的所做所為,那些商賈們還是知道的。
這種手段對於李子霄來說,根本就沒有用。
無論是在那個時代,私藏夾帶或者偷稅漏稅,都是商人們最愛做的事情。
但是在明朝的商人們,卻把這種風氣發揚到了極點。
此前,明朝規定商業的稅收,是三十抽一,這個比例按說已經是非常低的了。
但是那些明朝商人,卻還不滿足,在他們眼裏,認為商業稅最好應該是完全廢除才好。
此時,大明還未完全廢止商業稅,至少徐州這邊是如此。
不過因為三十抽一的商業稅已經很低,加上所有的商人都想方設法的偷稅漏稅,使得每年朝廷收取上來的商業稅,少的可憐。
要知道,此時在永城縣境內,李子霄可是正式下令,對進來做生意的商人,全部收取商業稅的,而且還是二十抽一。
這比起大明三十抽一的低稅,可重太多了,但依舊見到絡繹不絕的商人,湧入永城縣做生意。
這說明,哪怕是二十抽一的稅賦,那些商人依舊是有利可圖的。
而李子霄在來到徐州之後,並沒打算立即就在徐州,實行更重的二十抽一的商業稅,但三十抽一的稅賦,他是要進行下去的。
而隻要能打擊那些商賈,一個個逃稅漏稅,哪怕是三十抽一的稅賦,也足以每年收上來不少銀子。
那些商人一個個想出了,無數種辦法來逃避收稅,比如買通城門的守衛,夾帶私藏瞞報,甚至不報等等手段。
當然了,他們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收買守門的軍士和城門官。
這些商賈在和大明的城門官,打了兩百多年的交道後,所有的商賈都知道,這裏的官兵是最容易收買的。
甚至很多朝廷官員,都知道這點,他們會將自己的心腹手下,派到這個職位上,默認了收取賄賂,這也是那些朝廷官員撈銀子的一處來源。
這麽多年來,徐州城四個城門,所有的城門官和軍士,跟那些來往的商人,熟的幾乎都成了自家人。
那些商人夾帶貨物,進人徐州,就跟逛自家後花園一樣的輕鬆。
可是這個習慣,這段時間以來就變了。
以前那些熟悉麵孔的守城官兵,全都消失不見了,換來的是一批兇巴巴,紀律嚴明的士卒。
新來的那些城門官和士卒,就跟餓狼似的,那鼻子機靈得跟獵犬一般,他們貨物裏哪怕就算是夾帶了一點點,不應該帶的東西,他們都能查出來。
這下子那些商賈,可就倒了血黴了。
那些城門官按照製度,對他們罰起款來,那叫一個狠啊!
而且這些新的守城軍士,是一點情麵都不講,他們也不管你是什麽來頭,後麵有那座靠山,隻要被他們逮著,就重罰你。
這些商賈們立即展開行動,準備對這些守城將士,進行收買,可是當他們收買的時候,卻直接被那些士卒抓捕,給他們扣上個行賄的罪名。
商賈們看到,他們以往攻無不勝的銀彈攻勢,這次竟然失敗了,這讓他們大惑不解。
這一方麵是因為這些守城將士,都是白龍軍的士卒,紀律嚴明。
第二,則是因為李子霄規定,城門官隻要查出了商人夾帶私藏的貨物,所得罰款城門官和收城門的軍士,可分三成。
水至清則無魚,李子霄也沒指望手下人,個個都能頂得住銀子的誘惑。
堵不如疏,索性李子霄就定下這個規定,這就像白龍軍作戰時,所得繳獲各隊將士都能分一些,然後上繳一些,是一樣的。
正是因為這個規定,才會讓這些守門的軍士,猶如餓狼一般盯著那些商賈。
這些商賈在他們看來,那一個個可都是會發光的金子啊!
既不違反軍紀,又有著銀子的刺激下,那些城門官看到來往的上古們,哪有不認真搜查的道理?
那些商賈看到自己的銀彈攻勢失敗,就開始向徐州知府邱廣明告狀。
可是邱廣明並不鳥他們,並且放出話去,看守城門的官兵,查出違禁夾帶物品,那是人家的職責。
你們這些商人夾帶私藏、偷稅漏稅,還有理了不成?
這時候,邱廣明極力維持好和李子霄的關係,他可不想成為一個被架空的知府,因為他知道李子霄如果想這麽幹的話,他是很難反抗得了的。
如此一來,那些商賈們也沒了辦法,全都悻悻的散了迴去。
隻是這麽一來,那些商賈對於李子霄的恨意,可就就更深了。
不過李子霄並不在乎,因為李子霄知道自己未來的政策,注定不會想明朝這般,對這些商賈如此縱容。
這些商賈如果還不肯擺正心態,繼續想附在華夏百姓身上吸血,李子霄決不答應。
………………………………………………
時間到了崇禎十二年的七月,太陽當空散發著炙熱的陽光。
路邊的野狗,都躲在陰涼的地方,吐著鮮紅的舌頭。
在楊州知府衙門的內院裏,林永年正坐在一處涼亭裏避暑,手中還拿著一封下屬官吏,報來的報告,皺著眉頭的看著。
在身邊還坐著他的女兒林婉兒和小妾柔娘,林婉兒的貼身侍女和另一名丫鬟,正站在一旁伺候著。
看到林永年的臉色似乎不太好,柔娘起身給林永年倒了一杯茶,隨後問道:“老爺,賤妾看您眉頭緊鎖,是不是有什麽難以解決的事呢?”
林永年聽到柔娘發問後,放下了那份報告,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才道:“這是鹽運司發來的,裏麵說這些日子,揚州城裏出現了大批的精鹽。
由於這些精鹽數量眾多,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已經引發了揚州城裏許多鹽商的不滿。
他們集體聯名,向鹽運司施壓,要求鹽運司給他們一個交代。
可鹽運司查來查去後,發現這些精鹽竟然是從徐州那邊流通過來的,而且多半和那位剛剛上任的徐州都指揮使,平遠將軍李子霄有關。
此時李子霄風頭正勁,擊敗韃子的功勞,讓他此時極得聖上寵信,要不然也不會將三府防務交給他。
別看他此時隻在徐州,還沒將手伸到淮安和揚州,但那隻不過是早晚的事。
鹽運司也知道李子霄不好得罪,就不敢擅自做主,便向知府衙門匯報,請我處理。”
李子霄此時要是在這裏,聽到林永年的話後,一定會嗤之以鼻。
呸,老子還深的聖上寵信,崇禎寵信的是老子送給他的錢,而不是老子。
此時,柔娘不解的問道:“要說說,那些精鹽就算真是這位李將軍販賣來的,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那些鹽商實在是太黑了,他們賣的精鹽鹽價,一斤甚至到了一百五十文,別說平頭百姓了,就是家境殷實的人家,也沒幾戶吃得起。
現在有了李將軍弄來的這些精鹽,能夠讓揚州城內的精鹽價格便宜點,不是很好嗎?”
林永年聞言不禁苦笑起來,他搖著頭道:“婦人之見。”
林永年也不打算向自己的小妾解釋什麽,他轉頭對一旁的林婉兒道:“婉兒,你怎麽看這件事?”
林婉兒不解思索的說道:“爹,鹽鐵本來就不是咱們知府衙門專管的,平日裏有什麽事,也沒見他們請示過您了。
現在看到對方不好對付,怕自己扛不住了,這才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交到您手裏,就是不知道你是不是願意當這個冤大頭。”
說到這裏,林婉兒臉浮現出了,一絲不屑的神色,繼續說道:“按理說,鹽鐵本事朝廷專管,指揮使衙門擅自販賣私鹽那是違法的。
可您也知道,這年頭的鹽稅,能有多少是落人朝廷手裏的,還不是被那些鹽運使和各地的鹽商們私分了?
現在他們這麽著急,無非是看到他們的銀子被別人搶了,心中著急,想要爹爹您他們出頭罷了。
平時他們大把的撈銀子,也沒見他們來孝敬一下知府衙門,可一旦出了事,卻求著您替他們做主了。
照我看,柔姨說的就沒錯,李將軍此舉可以說是為揚州百姓造福,至少他的吃相可比那些鹽商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