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君臣
(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求收藏訂閱了!!)
濟南城外。
多爾袞和嶽托率領的兩支韃子主力軍,在濟南城外完成了匯合,隨後準備對濟南城發動進攻。
嶽托這邊早就得到多爾袞賈莊失利的消息,不僅沒有殺死盧象升,反而多鐸還被一股明軍俘虜。
這讓嶽托心裏暗自高興,嶽托在韃子當中屬於支持皇太極的一派,自然不希望多爾袞此次入關立下太大功勞。
嶽托再和多爾袞兩軍匯合之後,便立即對濟南城發動了進攻。
濟南城此時雖然為山東省府,城牆高大,而且還有一個德王,可是麵對韃子近五萬大軍的攻打,根本也不可能堅持太久。
主要原因還是此時濟南城裏,沒有一支可用的明軍,全都是一群老弱病殘。
即便是人數過萬,數量不少,可麵對虎狼般的韃子,他們就跟綿羊差不多。
德王府中更是家財萬貫,可德王怎麽也想不到,有朝一日韃子的大軍能達到中原腹地,打到了他的家門口。
驚慌失措的德王,立即派人向朝廷求援。
崇禎十一年一月四日已時,京城皇宮養心殿。
一名身穿黃袍麵容的中年男子,正坐在一張淡黃色的軟椅上,原本有些清秀的麵容,顯露出憔悴的神色。
兩眼旁還帶著一輪明顯的黑眼圈,隻是這名中年男子此刻的臉上,卻帶著一絲憤怒,在他的後麵,還站著一名垂著頭穿著太監服色的老人。
此人就是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禎。
在崇禎的前麵,此刻站著一名男子,一名是年約五十,神態隨和,卻帶著一股威嚴的男人,臉上帶著一股無奈和焦急之色。
“朕剛剛收到德王派人送來的求援信,現在韃子兩路大軍,在濟南城外匯合,擺明就是要進攻濟南。
當初是你向朕建議,向韃子求和的,現在韃子根本就沒有和談之意,還有高起潛那狗奴才,朕白白將關寧鐵騎交給他,卻一點用都沒有。
到現在為止都沒能製止韃子的橫行,朕要你們這些廢物有什麽用!”
崇禎拍著椅子旁的扶手,怒吼著,聲音在不大的房間裏嗡嗡作響。
楊嗣昌聽著崇禎的發怒後,立即跪了下來叩頭,道:“陛下,臣有罪!”
“有罪,有罪,你們就會說有罪,就不能說點別的東西嗎?難道砍了你們腦袋,韃子就能退走嘛!”
盛怒之下的崇禎,絲毫沒有給自己這位大臣留麵子,激動之下的崇禎,說得唾液橫飛,差點就噴到楊嗣昌臉上了。
楊嗣昌深知崇禎的脾氣,知道此時若是開口分辨,隻會激起崇禎更大的怒火,因此隻是默默的跪在地上,低頭不語。
而且這個時候,楊嗣昌早就在兩天前,收到了高起潛的密信,說盧象升可能已經被韃子殺了。
這可是天大的消息,崇禎對於盧象升可謂是格外器重,這一次要不是楊嗣昌和高起潛暗中鼓動崇禎,向韃子議和。
或許崇禎會真的將關寧鐵騎,以及各地趕來勤王的各路明軍,全都交給盧象升指揮,那時候情況,可就大不相同了。
直到這個時候,楊嗣昌都沒將盧象升戰死的消息上報崇禎,隻告訴崇禎,盧象升在於韃子一戰後,失蹤了,至今還未找到。
盧象升死了,對朝中帶來的影響可是不小,要知道此時在朝中,支持盧象升的官員可是不小,盧象升身邊也凝聚著一股不弱的力量。
楊嗣昌隱瞞盧象升的死訊,就是為了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
讓他得以安排朝中事宜,到時候好發難,打壓盧象升留下的餘孽,壯大自己這邊的力量。
崇禎罵了一會後,可能是覺得累了,又坐迴了位子上,閉目養神起來。
但卻並沒有讓麵前,跪著的楊嗣昌起身,楊嗣昌隻得一直默默的跪在地上。
過了好一會,氣息稍微平息了點的崇禎,才睜開了眼睛,看了看依舊跪在地上的楊嗣昌,淡淡的問道:“累了吧!”
楊嗣昌連忙迴答“迴皇上的話,微臣不累。”
“哼,口是心非。”崇禎輕哼一聲後,把手往上輕輕抬了一下。
一直站在崇禎身後的王承恩,看了崇禎一眼,領會了崇禎的意思。
他連忙向前走了一步,對著楊嗣昌低聲說道:“楊大人,還不趕快起來,莫非要讓皇上請你不成?”
“謝皇上恩典,謝過王公公!”
楊嗣昌聽了王承恩這麽說,就知道是崇禎的意思,感覺謝恩,才慢慢站了起來。
楊嗣昌由於年紀較大,跪久後,腿腳血脈有些不通暢。
在站起來的時候,身子晃了晃,眼看著又要跪下去,身邊的王承恩趕緊伸出手來,扶了他一把。
崇禎看到楊嗣昌的樣子,心頭的怒火也消退了一些,對著身旁的王承恩,說道:“大伴,給他賜座吧。”
王承恩聽到了崇禎的吩咐後,他把手一揮,立刻就從一旁過來了一個小太監,拿著一張圓凳,放在了楊嗣昌旁邊。
“謝皇上!”
了解崇禎脾氣的楊嗣昌,知道崇禎能賜座給自己,就代表著他的怒火,已經消散了大半。
楊嗣昌拱手謝過了皇帝後,坐了半邊屁股在圓凳上,把身子挺得筆直,恭敬的看著崇禎。
“楊愛卿,你可有救援濟南的辦法,絕不能看著濟南被韃子攻陷。”崇禎看著楊嗣昌,問道。
“陛下,此時各路趕來勤王的大軍,全都聚集在京城一帶,足有三四十萬之多,其中不乏來自山東的數萬人馬。
可是這個時候,他們根本無趕到濟南支援德王啊,就陛下下令,讓他們馳援濟南,估計還沒打援軍抵達,濟南就已經破了。
此時高起潛手裏的關寧鐵騎,倒是可以趕赴濟南,可是高起潛手裏的關寧鐵騎不足三萬人。
而在濟南城外,兩路韃子大軍匯合的人馬,已經足有五萬餘眾,關寧鐵騎去了,恐怕也會被韃子一口吃掉的。”
聽到關寧鐵騎可能會被韃子一口吃掉,崇禎臉色也是一變,此時的關寧鐵騎就是崇禎的心頭肉,絕不允許出現意外。
“哎,難道濟南咱們就不管了嗎?”崇禎突然間感覺心灰意冷,歎息一聲,問道。
“陛下,韃子這次入關,完全就是為了劫掠財物,關外苦寒,他們缺少過冬的衣物,糧食。
等這些韃子搶夠了,差不多也就會自己退走的,咱們現在還不宜和韃子主力決戰。
咱們大明地大物博,就算被韃子搶走些財物,也算不了什麽,但卻可以為咱們爭取一些時間。
等到夏收之後,朝廷的稅收收上來,陛下整頓兵馬,到時候再找韃子算賬也不遲啊!
這個時候,真要是為了救援濟南,搭進去關寧鐵騎,可就不值了。”
楊嗣昌此時厚著臉皮,對崇禎說道。
楊嗣昌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就是告訴崇禎,這次韃子入關,不是為了他的大明江山來的。
無法就是因為韃子關外苦寒,想入關搶點財物,糧食等過冬,咱們大明如此之大,韃子還能搶多少。
韃子想搶,就讓他們搶吧,濟南城再重要,能重要過關寧鐵騎嘛!楊嗣昌的意思,就是放棄濟南了。
當然這話,楊嗣昌也不敢明說,但崇禎又不傻,當然聽出楊嗣昌話中的意思了。
至於楊嗣昌話中說的,等夏收之後,反攻韃子的話,連他自己都不信。
就憑此時大明每年收上來的兩百來萬兩白銀,除去亂七八糟的支出,勉強也就為此遼東防線,還想幹其他的,做夢吧。
而且這兩年,朝廷每年收上來的稅收,變得越來越少了。
大明北方各地每年都在發生大旱,百姓顆粒無收,流離失所,遍地流民,叛亂橫生,稅收不少才怪。
“哈哈,想朕堂堂大明天子,竟然連自己的子民,都保護不了,現在甚至連自己的兄弟都保護不了,哈哈哈……”
崇禎聽完楊嗣昌的話後,強忍著怒氣,隨即怒極而笑,笑聲是那麽的無奈,不甘。
就連此時崇禎身後的王承恩,也是一臉怒意的盯著楊嗣昌,這些大臣一個個什麽用都沒有,沒一個能替聖上分憂的。
倒是有一個盧象升,可是現在卻一點消息都沒有。
楊嗣昌聽著崇禎的笑聲,低下頭,不敢看崇禎。
崇禎怒笑之後,情緒平靜下來,眼睛裏充斥著血色,露出疲態,看向楊嗣昌問道:“可有盧建鬥的消息?”
楊嗣昌聽到崇禎問起盧象升後,心裏也是咯噔一下子,但隨即鎮定下來,他相信崇禎此時絕不知道盧象升戰死的消息。
楊嗣昌掌控了,城外送入朝廷消息的所有渠道,但凡送入朝中的戰訊,他都要先過目。
這幾天,確實沒有盧象升的一點消息,楊嗣昌就更加堅信高起潛送迴的消息,盧象升或許真的死了。
“迴稟陛下,暫時還沒有盧大人的消息,不過剛剛高起潛傳迴消息,兩天前,他們在雞澤和韃子打了一仗,傷亡不小。
而據說盧大人也跟韃子在賈莊交戰,可惜高監軍被韃子牽製住,無法趕往救援,事後便沒了盧大人的消息。
微臣,就怕……就怕盧大人兇多吉少啊!”
崇禎聽到楊嗣昌最後一句話,身子猛地一搖晃,差點倒下,幸虧被王承恩扶住。
盧象升此時可是崇禎非常依仗的大臣,雖然在和韃子議和的事情上,盧象升是堅決反對,引起崇禎的不滿。
但崇禎對於盧象升對大明的忠誠,以及盧象升的能力,還是非常信任的。
所以這個時候,楊嗣昌話裏的意思,竟然說盧象升可能已經戰死了,這讓崇禎難以接受。
“傳令給高起潛,立即給朕找到盧愛卿的下落,朕要立即得到盧愛卿的消息,快去,咳咳……”
崇禎對著楊嗣昌怒吼道,然後胸膛起伏,臉色憋得通紅,不斷咳嗽,王承恩在背後為崇禎捶背。
崇禎不知道的是,盧象升派遣心腹之人,送往朝廷的奏章,已經在了半路上,此時已經到了京城。
隻不過,臨派人迴京城之下,盧象升聽取了李子霄的建議,沒直接將朝廷送往朝廷兵部。
楊嗣昌此時可就是兵部尚書,盧象升聽取了李子霄的建議,正好盧象升也想報複一下高起潛。
盧象升送迴朝廷的奏章,一共四份,一份對於他出戰以來,最為詳細的戰情匯報,重點就是講述了賈莊一戰。
另外還有一封推薦奏章,就是舉薦李子霄的,還有一份彈劾奏章,無疑就是彈劾高起潛見死不救的。
最後一份奏章,則是告官請辭的奏章,盧象升準備撂挑子不幹了。
當然,前三份奏章是真的,最後一份奏章是假的,無非就是盧象升以辭官要挾崇禎而已。
盧象升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幾名心腹,騎著快馬,十萬火急的趕迴京城。
入京之後,找到了盧象升比較信任的幾名朝中官員,讓他們想辦法直接將奏折交給崇禎。
而這個時候的崇禎,卻又帶著他手下一千多殘兵,去了濟南,因為他知道韃子兩軍匯合,正在強攻濟南。
李子霄當然不會傻乎乎的跟著盧象升迴去了,李子霄依舊停留在聊城一帶,他可沒有盧象升那樣,對大明愚忠。
現在去濟南,在李子霄看來,跟送死沒什麽區別,可惜盧象升赤膽忠心,不肯看著濟南輕鬆被韃子攻陷,執意前往濟南抵禦韃子。
李子霄怎麽勸也沒用,最後索性就放棄了,這種人一旦下定了決心,很難被人勸服的。
送給盧象升二十門虎蹲炮和弗朗機炮,以及兩百杆新式鳥銃和充足彈藥,還有一批武器,甲胄,也算是支援盧象升了。
盧象升走後,李子霄當然也沒閑著,這個時候他不願意攪和進濟南的戰役中,他不會讓白龍軍士卒送死了。
但李子霄依舊想從其他方麵支援盧象升,李子霄當然也不想看著韃子真的打下濟南府了。
於是,李子霄便派人,送給濟南城外韃子大營中的多爾袞一封信,信上告訴多爾袞,想要救迴他弟弟多鐸,就立即停止進攻濟南城。
然後,讓他親自南下臨清一帶和李子霄談判。
李子霄不知道多爾袞會不會,真的為了救迴多鐸而放棄進攻濟南城。
但不管多爾袞如何決定,他都要和多爾袞談判,籌碼就是多鐸,他要救出戚威和齊林等,被韃子俘虜的白龍軍將士。
(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求收藏訂閱了!!)
濟南城外。
多爾袞和嶽托率領的兩支韃子主力軍,在濟南城外完成了匯合,隨後準備對濟南城發動進攻。
嶽托這邊早就得到多爾袞賈莊失利的消息,不僅沒有殺死盧象升,反而多鐸還被一股明軍俘虜。
這讓嶽托心裏暗自高興,嶽托在韃子當中屬於支持皇太極的一派,自然不希望多爾袞此次入關立下太大功勞。
嶽托再和多爾袞兩軍匯合之後,便立即對濟南城發動了進攻。
濟南城此時雖然為山東省府,城牆高大,而且還有一個德王,可是麵對韃子近五萬大軍的攻打,根本也不可能堅持太久。
主要原因還是此時濟南城裏,沒有一支可用的明軍,全都是一群老弱病殘。
即便是人數過萬,數量不少,可麵對虎狼般的韃子,他們就跟綿羊差不多。
德王府中更是家財萬貫,可德王怎麽也想不到,有朝一日韃子的大軍能達到中原腹地,打到了他的家門口。
驚慌失措的德王,立即派人向朝廷求援。
崇禎十一年一月四日已時,京城皇宮養心殿。
一名身穿黃袍麵容的中年男子,正坐在一張淡黃色的軟椅上,原本有些清秀的麵容,顯露出憔悴的神色。
兩眼旁還帶著一輪明顯的黑眼圈,隻是這名中年男子此刻的臉上,卻帶著一絲憤怒,在他的後麵,還站著一名垂著頭穿著太監服色的老人。
此人就是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禎。
在崇禎的前麵,此刻站著一名男子,一名是年約五十,神態隨和,卻帶著一股威嚴的男人,臉上帶著一股無奈和焦急之色。
“朕剛剛收到德王派人送來的求援信,現在韃子兩路大軍,在濟南城外匯合,擺明就是要進攻濟南。
當初是你向朕建議,向韃子求和的,現在韃子根本就沒有和談之意,還有高起潛那狗奴才,朕白白將關寧鐵騎交給他,卻一點用都沒有。
到現在為止都沒能製止韃子的橫行,朕要你們這些廢物有什麽用!”
崇禎拍著椅子旁的扶手,怒吼著,聲音在不大的房間裏嗡嗡作響。
楊嗣昌聽著崇禎的發怒後,立即跪了下來叩頭,道:“陛下,臣有罪!”
“有罪,有罪,你們就會說有罪,就不能說點別的東西嗎?難道砍了你們腦袋,韃子就能退走嘛!”
盛怒之下的崇禎,絲毫沒有給自己這位大臣留麵子,激動之下的崇禎,說得唾液橫飛,差點就噴到楊嗣昌臉上了。
楊嗣昌深知崇禎的脾氣,知道此時若是開口分辨,隻會激起崇禎更大的怒火,因此隻是默默的跪在地上,低頭不語。
而且這個時候,楊嗣昌早就在兩天前,收到了高起潛的密信,說盧象升可能已經被韃子殺了。
這可是天大的消息,崇禎對於盧象升可謂是格外器重,這一次要不是楊嗣昌和高起潛暗中鼓動崇禎,向韃子議和。
或許崇禎會真的將關寧鐵騎,以及各地趕來勤王的各路明軍,全都交給盧象升指揮,那時候情況,可就大不相同了。
直到這個時候,楊嗣昌都沒將盧象升戰死的消息上報崇禎,隻告訴崇禎,盧象升在於韃子一戰後,失蹤了,至今還未找到。
盧象升死了,對朝中帶來的影響可是不小,要知道此時在朝中,支持盧象升的官員可是不小,盧象升身邊也凝聚著一股不弱的力量。
楊嗣昌隱瞞盧象升的死訊,就是為了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
讓他得以安排朝中事宜,到時候好發難,打壓盧象升留下的餘孽,壯大自己這邊的力量。
崇禎罵了一會後,可能是覺得累了,又坐迴了位子上,閉目養神起來。
但卻並沒有讓麵前,跪著的楊嗣昌起身,楊嗣昌隻得一直默默的跪在地上。
過了好一會,氣息稍微平息了點的崇禎,才睜開了眼睛,看了看依舊跪在地上的楊嗣昌,淡淡的問道:“累了吧!”
楊嗣昌連忙迴答“迴皇上的話,微臣不累。”
“哼,口是心非。”崇禎輕哼一聲後,把手往上輕輕抬了一下。
一直站在崇禎身後的王承恩,看了崇禎一眼,領會了崇禎的意思。
他連忙向前走了一步,對著楊嗣昌低聲說道:“楊大人,還不趕快起來,莫非要讓皇上請你不成?”
“謝皇上恩典,謝過王公公!”
楊嗣昌聽了王承恩這麽說,就知道是崇禎的意思,感覺謝恩,才慢慢站了起來。
楊嗣昌由於年紀較大,跪久後,腿腳血脈有些不通暢。
在站起來的時候,身子晃了晃,眼看著又要跪下去,身邊的王承恩趕緊伸出手來,扶了他一把。
崇禎看到楊嗣昌的樣子,心頭的怒火也消退了一些,對著身旁的王承恩,說道:“大伴,給他賜座吧。”
王承恩聽到了崇禎的吩咐後,他把手一揮,立刻就從一旁過來了一個小太監,拿著一張圓凳,放在了楊嗣昌旁邊。
“謝皇上!”
了解崇禎脾氣的楊嗣昌,知道崇禎能賜座給自己,就代表著他的怒火,已經消散了大半。
楊嗣昌拱手謝過了皇帝後,坐了半邊屁股在圓凳上,把身子挺得筆直,恭敬的看著崇禎。
“楊愛卿,你可有救援濟南的辦法,絕不能看著濟南被韃子攻陷。”崇禎看著楊嗣昌,問道。
“陛下,此時各路趕來勤王的大軍,全都聚集在京城一帶,足有三四十萬之多,其中不乏來自山東的數萬人馬。
可是這個時候,他們根本無趕到濟南支援德王啊,就陛下下令,讓他們馳援濟南,估計還沒打援軍抵達,濟南就已經破了。
此時高起潛手裏的關寧鐵騎,倒是可以趕赴濟南,可是高起潛手裏的關寧鐵騎不足三萬人。
而在濟南城外,兩路韃子大軍匯合的人馬,已經足有五萬餘眾,關寧鐵騎去了,恐怕也會被韃子一口吃掉的。”
聽到關寧鐵騎可能會被韃子一口吃掉,崇禎臉色也是一變,此時的關寧鐵騎就是崇禎的心頭肉,絕不允許出現意外。
“哎,難道濟南咱們就不管了嗎?”崇禎突然間感覺心灰意冷,歎息一聲,問道。
“陛下,韃子這次入關,完全就是為了劫掠財物,關外苦寒,他們缺少過冬的衣物,糧食。
等這些韃子搶夠了,差不多也就會自己退走的,咱們現在還不宜和韃子主力決戰。
咱們大明地大物博,就算被韃子搶走些財物,也算不了什麽,但卻可以為咱們爭取一些時間。
等到夏收之後,朝廷的稅收收上來,陛下整頓兵馬,到時候再找韃子算賬也不遲啊!
這個時候,真要是為了救援濟南,搭進去關寧鐵騎,可就不值了。”
楊嗣昌此時厚著臉皮,對崇禎說道。
楊嗣昌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就是告訴崇禎,這次韃子入關,不是為了他的大明江山來的。
無法就是因為韃子關外苦寒,想入關搶點財物,糧食等過冬,咱們大明如此之大,韃子還能搶多少。
韃子想搶,就讓他們搶吧,濟南城再重要,能重要過關寧鐵騎嘛!楊嗣昌的意思,就是放棄濟南了。
當然這話,楊嗣昌也不敢明說,但崇禎又不傻,當然聽出楊嗣昌話中的意思了。
至於楊嗣昌話中說的,等夏收之後,反攻韃子的話,連他自己都不信。
就憑此時大明每年收上來的兩百來萬兩白銀,除去亂七八糟的支出,勉強也就為此遼東防線,還想幹其他的,做夢吧。
而且這兩年,朝廷每年收上來的稅收,變得越來越少了。
大明北方各地每年都在發生大旱,百姓顆粒無收,流離失所,遍地流民,叛亂橫生,稅收不少才怪。
“哈哈,想朕堂堂大明天子,竟然連自己的子民,都保護不了,現在甚至連自己的兄弟都保護不了,哈哈哈……”
崇禎聽完楊嗣昌的話後,強忍著怒氣,隨即怒極而笑,笑聲是那麽的無奈,不甘。
就連此時崇禎身後的王承恩,也是一臉怒意的盯著楊嗣昌,這些大臣一個個什麽用都沒有,沒一個能替聖上分憂的。
倒是有一個盧象升,可是現在卻一點消息都沒有。
楊嗣昌聽著崇禎的笑聲,低下頭,不敢看崇禎。
崇禎怒笑之後,情緒平靜下來,眼睛裏充斥著血色,露出疲態,看向楊嗣昌問道:“可有盧建鬥的消息?”
楊嗣昌聽到崇禎問起盧象升後,心裏也是咯噔一下子,但隨即鎮定下來,他相信崇禎此時絕不知道盧象升戰死的消息。
楊嗣昌掌控了,城外送入朝廷消息的所有渠道,但凡送入朝中的戰訊,他都要先過目。
這幾天,確實沒有盧象升的一點消息,楊嗣昌就更加堅信高起潛送迴的消息,盧象升或許真的死了。
“迴稟陛下,暫時還沒有盧大人的消息,不過剛剛高起潛傳迴消息,兩天前,他們在雞澤和韃子打了一仗,傷亡不小。
而據說盧大人也跟韃子在賈莊交戰,可惜高監軍被韃子牽製住,無法趕往救援,事後便沒了盧大人的消息。
微臣,就怕……就怕盧大人兇多吉少啊!”
崇禎聽到楊嗣昌最後一句話,身子猛地一搖晃,差點倒下,幸虧被王承恩扶住。
盧象升此時可是崇禎非常依仗的大臣,雖然在和韃子議和的事情上,盧象升是堅決反對,引起崇禎的不滿。
但崇禎對於盧象升對大明的忠誠,以及盧象升的能力,還是非常信任的。
所以這個時候,楊嗣昌話裏的意思,竟然說盧象升可能已經戰死了,這讓崇禎難以接受。
“傳令給高起潛,立即給朕找到盧愛卿的下落,朕要立即得到盧愛卿的消息,快去,咳咳……”
崇禎對著楊嗣昌怒吼道,然後胸膛起伏,臉色憋得通紅,不斷咳嗽,王承恩在背後為崇禎捶背。
崇禎不知道的是,盧象升派遣心腹之人,送往朝廷的奏章,已經在了半路上,此時已經到了京城。
隻不過,臨派人迴京城之下,盧象升聽取了李子霄的建議,沒直接將朝廷送往朝廷兵部。
楊嗣昌此時可就是兵部尚書,盧象升聽取了李子霄的建議,正好盧象升也想報複一下高起潛。
盧象升送迴朝廷的奏章,一共四份,一份對於他出戰以來,最為詳細的戰情匯報,重點就是講述了賈莊一戰。
另外還有一封推薦奏章,就是舉薦李子霄的,還有一份彈劾奏章,無疑就是彈劾高起潛見死不救的。
最後一份奏章,則是告官請辭的奏章,盧象升準備撂挑子不幹了。
當然,前三份奏章是真的,最後一份奏章是假的,無非就是盧象升以辭官要挾崇禎而已。
盧象升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幾名心腹,騎著快馬,十萬火急的趕迴京城。
入京之後,找到了盧象升比較信任的幾名朝中官員,讓他們想辦法直接將奏折交給崇禎。
而這個時候的崇禎,卻又帶著他手下一千多殘兵,去了濟南,因為他知道韃子兩軍匯合,正在強攻濟南。
李子霄當然不會傻乎乎的跟著盧象升迴去了,李子霄依舊停留在聊城一帶,他可沒有盧象升那樣,對大明愚忠。
現在去濟南,在李子霄看來,跟送死沒什麽區別,可惜盧象升赤膽忠心,不肯看著濟南輕鬆被韃子攻陷,執意前往濟南抵禦韃子。
李子霄怎麽勸也沒用,最後索性就放棄了,這種人一旦下定了決心,很難被人勸服的。
送給盧象升二十門虎蹲炮和弗朗機炮,以及兩百杆新式鳥銃和充足彈藥,還有一批武器,甲胄,也算是支援盧象升了。
盧象升走後,李子霄當然也沒閑著,這個時候他不願意攪和進濟南的戰役中,他不會讓白龍軍士卒送死了。
但李子霄依舊想從其他方麵支援盧象升,李子霄當然也不想看著韃子真的打下濟南府了。
於是,李子霄便派人,送給濟南城外韃子大營中的多爾袞一封信,信上告訴多爾袞,想要救迴他弟弟多鐸,就立即停止進攻濟南城。
然後,讓他親自南下臨清一帶和李子霄談判。
李子霄不知道多爾袞會不會,真的為了救迴多鐸而放棄進攻濟南城。
但不管多爾袞如何決定,他都要和多爾袞談判,籌碼就是多鐸,他要救出戚威和齊林等,被韃子俘虜的白龍軍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