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最基層的辦事員需要知識;中層管理人員需要知識和閱曆;高層管理人員需要知識、閱曆、人脈;達到了合夥人、老板的位置,這些要素就全部都要為思想讓步。


    思想的來源就是思考。


    大明到底是誰的大明,作為皇帝、皇太子這樣的老板、合夥人,到底該如何引領這個龐大的帝國,如何確定正確的方向和策略。


    這些絕不是靠書本知識和年資閱曆就能解決的問題。


    崇禎對知識的渴求在整個中國曆史都排得上號,十七年的皇帝職業也給他積累了一定的閱曆和見識,起碼現在對於黨爭更加敏感了。然而關於帝國、皇帝、天下四方……這些務虛問題上的思考,崇禎還停留在最低級的階段:人雲亦雲。


    聖人雲,則亦雲。


    聖人說天子當胸懷天下,為萬民君長,長養百姓,視百姓如赤子。所以崇禎也隻是在腦中一遍遍重複,從未再深一步去思考:百姓到底分了幾種,各類百姓之間如何平衡。一碗水端平,有人渴死有人嗆死,雨露雷霆到底該如何分配……


    這迴的四千四百萬兩贓款打開了崇禎思考的大門,讓崇禎發現自己麵對天下事竟然如此陌生。曾經隻知道沒銀子的日子難過,現在真有這麽多銀子,卻發現自己竟然不會用!


    當年九百多萬遼餉砸下去,連個水花都沒有,最後吳襄竟然說隻有三千精銳能夠勤王,而且還得先拿百多萬的軍餉出來。


    這四千四百萬的銀子,該怎麽用?


    “這些銀子,你可有甚想法?”崇禎問道。


    “兒臣已經與閣部商議了主意,準備用這筆銀子開辦一家銀行。”朱慈烺道。


    “銀行?”


    “是發行寶鈔的衙署。”朱慈烺道:“其位與戶部持平,又獨立行事。”


    “寶鈔一向是戶部發行,為何要獨立出來?”崇禎問道。


    “因為寶鈔這個名字不能用了。”朱慈烺歎了口氣。


    大明的寶鈔幾乎與後世的金圓券齊名,簡直遺臭萬年。


    太祖高皇帝當年沿用宋、元製度。以為寶鈔可以節省人力和金屬貨幣,卻根本不知道紙幣誕生本意是解決流通不便、以及市場貨幣流通量不足的問題,進而錯誤地認為通行寶鈔就是一座挖不盡的金銀礦。


    大明通行寶鈔作為一種不可兌換紙幣,本身不能換成真金白銀,靠的是官府權威和信用。而官府竟然不許百姓以寶鈔納稅,一定要繳交實物,這簡直是要將寶鈔推向絕路。


    更絕的是。殘舊寶鈔要兌換新鈔另要加錢,就連紙幣替代天然貨幣減免自然損耗的功能都剝奪了。


    光是如此還不能說明國初的“經濟掌舵人”的花樣作死。為了保證寶鈔的地位,朝廷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禁止白銀流通,直到嘉靖之後大量白銀湧入才漸漸解禁。這就導致了市場一邊需要寶鈔,一邊寶鈔又因為信用不足而持續貶值。


    如此種種原因相疊加,寶鈔除了作為一種貨幣符號。在宮中也指代帝室用的手紙。


    估計百姓們也這麽看。


    天啟年間就有人提出重新發行寶鈔,以解決國庫不足用的問題。崇禎十六年,蔣臣在國家最為難的時候舊事重提,得到了崇禎皇帝的支持,升為司務,參與寶鈔發行事宜。隻是很快就迎來了甲申國變,連製造寶鈔的木材都沒買到就流產了。


    崇禎帝聽皇太子有意要發行寶鈔。很是奇怪:“既然已經有了銀子,為什麽還要發行寶鈔?”


    當然是賺取利息!


    朱慈烺本身不是金融、經濟專業出身,對於貨幣市場的了解隻能算是小瓶子水晃蕩。但他知道一點,鑄造銀幣、金幣就是為了摻入其他廉價金屬,博取麵額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孳息。比如用半兩的白銀摻上鉛,鑄造出來的銀幣上寫著“一兩”,當做一兩白銀流通,朝廷就賺了去除成本之後的銀子。


    這種小聰明很早就為古人所用。王莽將之做到了極致,小小一枚銅錢上可以當五、當十地用,最終導致經濟崩潰,被史家冠以剝削百姓的惡名。


    紙幣比金銀幣成本更低,所以本身能取得的孳息也就更高。薄薄一張紙,你說它能當一百兩銀子用,它就是一百兩銀子。傻子都知道這是一本萬利。甚至是幾乎近於無本買賣的大好事。


    關鍵是得有人信。


    “為了日後溢出本金發行,首先得建立信用。若要建立信用,無疑是用真金白銀換鈔票最有說服力。”朱慈烺道:“給百姓一兩銀子的鈔票,就要讓他能夠切實換到一兩銀子。而且還要真正讓他相信鈔票能夠當銀子用!如此過個十多年,百姓覺得鈔票和銀子沒區別了,自然就會使用鈔票。”


    “如果百姓拿了鈔票就換成白銀,最後國庫裏豈不是隻有一堆廢紙?”崇禎大為不解。


    “所以重點還要流通。”朱慈烺道。


    這迴張家口抄到的銀子並非奸商的所有資產。因為東虜逃竄之前,已經將大量貨物出售給他們,真正帶走的是白銀、糧食、布帛等日用品。周遇吉抄到的白銀,隻是奸商為了購買夏糧的留存款,還有很大一部分古董、文玩、家私都在倉庫裏堆著。


    “兒臣以為,可以去江淮、湖廣一帶采購糧食、棉布,令其運至張家口囤積。商人勢必不願空車而迴,正好將繳獲的贓物庫存低價賣給他們,但是隻收鈔票。”朱慈烺道:“為了獲得鈔票,這些商人隻能從銀行兌換,或者接受朝廷用鈔票購買糧食和棉布。”


    崇禎的手指忍不住輕輕跳動,總算理清了鈔票流通的示意圖。


    “這隻是流通的一個方麵,如果朝廷收稅隻收鈔票,則農民隻能將收獲的糧食賣給官倉,獲取鈔票。隻要官倉收糧的價格公道,又有多少農民肯低價將糧食換成銀子?”朱慈烺道。


    崇禎腦中不由將皇太子提出的鈔票與大明通行寶鈔做了一番對比。發現通行寶鈔隻有兩個環節,製造、發行。而這種鈔票卻形成了一個從官府到民間,繼而又從民間迴到官府如此循環不息的迴路。


    ——隻從易理上分析,鈔票周而複始,生生不息,更符合大道循環往複之理。


    崇禎心中暗道。(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92ks就愛看書網】)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對不起,今天來不及了,隻能做一迴2k黨,求諒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鱗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味羅宋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味羅宋湯並收藏金鱗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