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掉華夏軍遼南軍,肯定是目前最好的一種做法,如果依照目前的形勢,華夏軍一旦騰出手來,全力以赴出關的時候,他們就是死路一條。


    假如他們能夠統一整個遼東,依托整個廣闊的關外大地,跟華夏軍進行周旋,還有一定的機會。


    但是像現在這一般,華夏軍部署了數萬大軍在遼南,對整個遼中地區虎視眈眈,他們根本就無力抗衡華夏的軍隊,因為對方可以從多個方向,發動進攻。


    皇太極提出了這一個策略以後,也都受到了其他人的諷刺或者說是不以為然。


    皇太極當大汗十年,樹立了絕對的權威,差不多已經到了說一不二的地步。


    其他的幾位貝勒和旗主,對他言聽計從,但是當華夏軍從遼南登陸,占領了整個遼南以後,他的威望也開始迅速的下跌,下跌的非常的厲害。


    雖然大家夥不敢公開的質疑,但是大家臉上都寫出來了。


    消滅遼南的華夏軍,這是最好的方式,誰人不知道,問題是能消滅得了嗎?


    不發動一次大戰,能消滅這股敵人嗎?現在的他們敢跟華沙軍全麵決戰嗎?


    現在的華夏軍,根本都不怕死,主動的尋求機會跟他們進行決戰,而他們則處處的選擇退讓,不敢跟對方硬碰硬的來幹。


    都這樣子了,怎麽打這一場仗?


    皇太極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孫傳庭的大軍,就部署在海州,對朝陽、遼陽一線,虎視眈眈。


    他們也都毫不忌諱跟建奴決一死戰之心,隻是建奴不敢跟他們血拚而已。


    因為現在,跟華夏軍決戰,非常的不劃算,對方現在打的就是消耗戰,對方用的是一個拚一個的拚命方式來打,每一次打仗,損失都非常大。


    問題就是,華夏軍不怕損耗,消耗得起,而他們則不行,華夏軍跟明軍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們的士兵根本都不怕死,在他們眼裏,隻要跟建奴拚死一戰,能一拚一,就算是勝利了。


    如果是一般的明軍,跟建奴交戰,損失超過了兩成,他們就會崩潰了,再也沒有士氣,組成不了軍隊了,任人宰割了。


    而華夏軍則不同,他們真真正正能做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他們很少能從戰場上活抓對方的俘虜,對方是受傷,失去了活動能力,否則就算是自殺,都不會讓他們俘虜。


    華夏軍的撫恤政策,極其的高,高到了建奴都眼紅的地步,但是他們有一條,戰死的撫恤是極高,如果是被敵人俘虜的,不單是沒有撫恤,還會被追求責任,所以很多華夏軍士兵拚死的殺敵,在被對方俘虜的時候,寧願自殺,也都不會向對方投降。


    華夏軍他們的手榴彈,普及性非常的高,基本上每個士兵都配備有幾枚,他們留有最後一枚,叫做光榮彈,這一枚炸彈,據說是留給自己的,彈盡糧絕的時候,拿著炸彈,衝上去就跟敵人同歸於盡,這一手狠辣的戰法,打得建奴心都為之寒。


    皇太極提出了這一個論點以後,大家就議論紛紛,各說各的難處,當然皇太極也知道這一點,要消滅遼南軍,是非常困難,但是他們也都到了生死關頭。


    皇太極道:“如果我們不能在一個月之內消滅遼南軍,收複所有的失地,當華夏軍統一中原以後,我等就得從遼陽撤出,從開原、鐵嶺、撫順等地退迴建州老家,否則我等都會死在對方手上,就想退迴建州都不可能。”


    這一個說法一出,就令所有的建州貴族,他們都憂慮不已了,他們雖然是從建州的深山老林裏麵走出來的,但是卻被眼前的花花世界迷花了眼,眼前這麽好的日子,簡直就是天堂一般的日子,再讓他們迴到苦寒的建州去,還不如讓他們去死。


    皇太極說出了這種說法以後,他們的手下就紛紛的拿出了建議,怎麽去圍攻和清掃遼南軍。


    他們擬定了幾個作戰方案,都有可能全殲了孫傳庭的這一支軍隊,收複整個遼南,平定關外的局勢。


    但是大家討論來,討論去,最終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要消滅眼前的三萬多遼南軍,他們最少得付出一萬人以上的代價,這還是起步。


    現在的建奴軍隊,規模保持在六七萬左右,再損失一萬人,是他們不可承受之重,而且這還隻是起步。


    這就令所有的貴族們,都為之憂慮不已,惶恐不已。


    如果眼前的是華夏軍的主力,就算是拚著傷亡兩萬人的代價,把敵人全殲了,他們也都敢拚命。


    華夏軍不怕死,他們建州大軍軍隊的士兵,同樣也都不怕死,他們是天生的獵人,天生的戰士,就是為了戰鬥而生,但是如果在付出了如此之多的代價以後,隻是消滅了敵人的一支偏師,敵人主力,隨時可以派出更多的部隊抵達這裏,趕來這裏,那麽這又該如何應對?


    皇太極等人在思考,損失了一萬多人以後,建奴他們的八旗,隻能夠縮編為四旗,區區這麽一點兵力,根本就不足以控製廣大的關外之力,而華夏軍則可以從關內、遼南、圖門江方向發動進攻,他們處處分兵,處處抵抗,根本就抵擋不住敵人的兵鋒。


    這樣一來,就讓他們意識到,正麵跟華夏軍決戰,根本就不可取,就是取死之道。


    皇太極是憂慮到了極點,海州方向的華夏軍,就像一個巨大的骨刺,是頂在了他們的腰間,如果不拔掉的話,他們也都行動不便,進退兩難。


    如果妄想拔掉他的話,也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其代價是他們無法承受的,皇太極不同於其他的滿洲貴族,他是文武雙全的,還看得懂大明的奏折,其他的滿洲貴族,勉強認得字,隻喜歡看一部《三國》,顛來倒去的看,樂不知疲。


    熟讀所有的兵書,也都研究過古今所有的戰例,但是卻沒有一條,可以幫助他殲滅敵人,古往今來,遊牧民族對付中原大軍,最好的方法那就是牽著對方的鼻子走,讓敵人大軍,在廣闊的關外大地上遊花園。


    因為遊牧民族,沒有城市,沒有地盤,隻有草原和牧場,把這些東西讓給你,等敵人走了,再退迴來就行了。


    他們這種戰略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根本不用跟你打,拖也都能把你拖垮。


    大明軍隊的糧食,從遙遠的關外運迴來,每運一斤糧食,損耗量都極大,也就是說,他們的後勤,根本就不足以支撐他們派出數十萬大軍,在關外長期的作戰。


    就算跟中原的軍隊作戰,斷中原軍隊的糧道,就是最好的辦法,隻要讓他們斷糧,將其團團圍困,不用打,他們就會自我崩潰了。


    但是華夏軍跟這些軍隊有很多的不同,華夏軍他們的後勤運輸能力,非常的強,他們有能力把糧食直接的運到了遼南的幾個港口,從這裏出發,這就大大的縮短了他們後勤的壓力,而且他們采用斷糧道缺糧的方式,來對付孫傳庭這一支軍隊,也都不可取。


    因為現在對方根本就不缺糧,同時也不缺時間,缺糧缺時間的,反而是建州大軍,他們急於跟對方進行決戰,誰急於決戰,誰就容易出錯。


    孫傳庭出掌遼南都督,一開始皇太極是看不上此人的,隨著一係列的交鋒下來,他們在孫傳庭手上吃盡了苦頭,這才令皇太極正視這一個人。


    此人兵少的時候,有兵少的打法,這一種治大國如烹小鮮,遊刃有餘的做法,令建州軍損失不小。


    當他得到了足夠多的軍隊以後,大舉反攻,一舉拿下了海州,小兵團打法,遊刃有餘,大兵團打法,大開大合,所向披靡,這種統帥軍隊,指揮軍隊的能力,絲毫不比建州的任何一位統帥遜色。


    建州軍也由一開始的輕視,轉為敬畏,最後就是害怕。


    在遼東曆任的軍事統帥之中,能讓建奴敬畏和害怕的人,並不多,上一任就是李成梁,已經是二三十年前的人物了,以後的曆任總兵統帥,被他們打得找不著北,牽著鼻子走。


    軍隊是精兵,統帥是名將,兩者聯合起來,就可以並發出最大的威力,也就意味著,他們是沒有絲毫的破綻可以利用,這也是建州貴族們,試圖殲滅孫傳庭,根本無計可施,隻能跟對方進行血拚,拚一個兩敗俱傷。


    他們敢跟華夏軍拚一個兩敗俱傷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正中了華夏軍的下懷,華夏軍主帥,一直尋求跟他們進行決戰。


    皇太極召集了眾多的貴族前來,主要的就是想考量,該如何的麵對敵人,但是當擺出了這些東西以後,就連他自己也都覺得,事不可為。


    皇太極就大聲的說道:“不論你們有沒有辦法,或者是怎麽樣做,一定必須想出一個辦法消滅遼南軍,爭取時間,否則咱們就得退迴建州深山老林去。”


    正當皇太極,威迫這些手下們拿出計策來,對付孫傳庭的時候,傳來了一個極其驚人的消息,他們的探馬急急忙忙的來報:“洪承疇和楊嗣昌的軍隊,正式向華夏軍投降!大明完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新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聯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聯邦並收藏明末之新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