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東即墨王氏家族中人,師從靜雲公,雖然他滿腹經綸,才學出眾,卻是屢試不中,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紀,隻有一個秀才的功名。


    不過他的才學是相當出眾,以靜雲公的為人和他的高眼光,對此人都另眼相看,對他勉勵有加,認為他隻要沉住氣,寒窗苦讀,遲早必然高中。


    在這時代,考取功名,高中進士,基本上成為了每一個讀書人實現心中理想的唯一途徑,但是要中舉,這又談何容易?這一條路簡直就像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之慘烈,猶勝於戰場撕殺。


    王文東就是到了三十而立之年,也都沒有中舉,不想蹉跎青春和人生,這才投靠了劉遠橋,成為劉遠橋心腹幕僚。


    劉遠橋倒沒有因為對方沒有中舉而看不起,因為劉遠橋就知道,一個人有沒有能耐,並不在於他中不中舉,身上有沒有功名,而是他有沒有才學和能力。


    劉家崛起的過程之中,在與官府的一係列角力之中,處處都可以顯現他的身影,有很多時候,他可以作為劉遠橋的私人代表。


    在劉家拿下山東以後,這一個重鎮馬上就交由他來管理,由一介白身,先擔任濟南知府,接著就成為了山東的巡撫,守牧山東六府之地,稱得上是位極人臣,守牧一方的封疆大吏,人生末到不惑己至此,夫複何求?


    王文東在劉劉的體係之中,扮演的是看家大將的角色,作為劉家的龍興之地,北方的重鎮,山東是不容有失的,這一次朝廷反撲劉家軍,山東就成為首當其衝之地。


    朝廷可是打出了天大的聲勢,揚言集兵七十萬,踏平濟南城。


    而山東一地,所擁有的兵力,不過是十萬之眾,十萬之中,主力隻有一萬多人,其他的都是地方性輔助性部隊,這些部隊,平時看家還行,但如果要上戰場,打慘烈大戰,估計是不行。


    所以他們的劣勢,是大到了極點,不過劉遠橋沒有令他們失望,劉遠橋首先就做了宣布,稱至少將會調集二十萬的援軍抵達此地,抵禦明軍的反撲。


    但是對於王文東而言,監國王劉遠橋他就是嘴上說的好聽,這援兵可是遲遲未到。


    這並不是監國王劉遠橋不想馳援山東,而是他們的糧響和兵力,根本就無法運送過來。


    另外王文東也有一種可怕的想法,這一種想法便是,劉家在不妙的情況下,放棄了山東,采取南北並立的局麵,如果是這樣的話,倒黴的就是他們這些山東百姓了。


    王文東作為山東的最高長官,也是萊州的子弟,首先要考的就是本地人的利益,你會說劉遠橋父子也是山東人,還是正兒八經的萊州人,他們怎麽可能放棄山東人的利益呢?


    自從他們南下入主南京開始,他們就是皇族了,就是天下人了,他們的目光也就放在天下之大,為保證他們天下的利益,任何一處地方都可以犧牲的,當然山東也是可以犧牲的地方。


    以前他們會提出齊人治齊,高度自治,保境安民的說法,但是現在,他們早就忘記了這種初衷了,他們要的是整個天下,著眼的也是整個天下。


    王文東他這麽想,那是因為他自己也曾這樣謀劃過,如果形勢不妙,可以放棄山東,退守江淮,南北對立。


    即使不放棄此地,現在的政策,誘敵深入,節節抗擊,焦土抗戰這種戰略方針,其實也是以犧牲山東人的利益作為代價的,說白了山東將成為主戰場,雙方不斷的交戰,隻怕好不容易才有的太平局麵,就毀於一旦,無數的子民百姓,死於兵火了。


    王文東他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才會對漕幫造反,都沒有生氣,而是對他們曉以大義,勸服他們趕緊的投降,山東人團結起來,一致對外,爭取最高的利益。


    可惜這些人被眼前的小利蒙蔽了雙眼,根本就沒有看到長遠之處,雙方都是要把山東變為了戰場,變為了災難的深淵,這樣子的局麵,王文東這一個山東巡撫,就是再有能耐,也都無力迴天。


    王文東因為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所以才會被劉遠橋重用,他也都對劉家的策略有所了解,所以他才會憂心忡忡,夜不成眠。


    而且眼前的戰術戰略,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說,雖然他們已經收縮了兵力,在幾大城鎮進行駐守,城鎮的糧食和彈藥,兵力都不缺,都可以抵擋得住敵人的長期圍困。


    但是敵人畢竟是有七十萬之多,平攤到每一處,都有十幾萬,就是一人一口口水噴過來,也都成澇了。


    對方的人力優勢對他們進行了碾壓,也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首當其中的就是處於最北邊的東昌府,敵人幾乎就是從東昌府攻進來的,無論是從聊城、臨清方向還是從德州方向,都是攻擊東昌府,所以東昌府的壓力又是最大。


    偏偏東昌知府王文升又是他認為最不靠譜的人,此人沒有當過高級官員,也都沒有很好的學問,隻是靠著嘴皮子讓混上了這官。


    入職以後,他憑著家人的幫助,也都在這位置上做的有聲有色,就算王文東對他諸多的不滿,但是也挑不出毛病,但是一想到此人光是師爺就多達五六個之多,有多少計策是出於他之手?有多少謀劃是出於他的想法?這就不好說了,說白了就是他身邊整個團隊在運作。


    王文東甚至懷疑王胖子,隻是他老哥王文傑推出來的台前人物,這一切都是王文傑在背後操縱,所以他才能夠穩坐東昌知府的位置,而且也把地方治理的有聲有色。


    王文東認為王胖子守成是可以的,但是麵臨如此重大的危機,他有沒有足夠的魄力,能不能臨機決斷,這就不好說了。


    雖然華夏軍也知道,東昌府方向形勢危殆,他們緊急的派遣了劉忠勇率部進駐聊城,按原計劃,劉忠勇最少率兩萬兵馬進駐,但是到目前為止,劉忠勇還沒有出現,兩萬兵馬也都還沒有出現,據說正在趕路中。


    鎮守滄州方向的,就是劉忠勇的兒子劉飛雲,他們鎮守滄州至德州一線,也都非常的壓力大,兵力非常的少,壓力非常的大。


    如果不是滄州實在太重要了,它可以起到藩屏山東的作用,王文東會直接把這些地方的兵力調迴來,因為他知道根本守不住的。


    但是上麵對他的這些建議嚴詞拒絕了,要求他要部署兵力在這一線,不惜一切,嚴防死守,節節抗節。


    王文東冷眼旁觀,他就知道朝廷大概的策略,朝廷的策略就是節節抗擊,焦土政策,誘敵深入,然後在濟南一帶與敵人展開生死決戰,這意味著濟南將會成為主戰場,將會重現當年靖難之役的場麵,血戰連場,死傷十分的慘重,隻怕會把地方都打成了白地,王文東開始體會到靜雲公的那種痛苦了。


    靜雲公就是地方優先,所以才扶植了和支持劉遠橋,結果劉遠橋做大以後,令他左右為難了,像他這些地方的精英分子,首先就想造福槡梓,誰知道他們做不到這一點,還為禍地方,


    但是王文東也不敢違抗命令,他可是長期的在劉遠橋身邊,知道劉遠橋的厲害,也知道他身邊有一支恐怖的內衛,暗中維護其統治,如果你學的是大明文官的那一招,說皇帝的旨意是中旨,是亂命,封還旨意,隻怕你前腳封還,後腳就有人來幹掉你,在華夏帝國之內,劉遠橋的權威是不可侵犯的,朝廷之中也不存在著挑戰他的實力,他們製定下來的政策,下麵就得無條件的執行,要麽就是滾蛋,甚至就連滾蛋都不行。


    劉遠橋在很多時候在學朱元璋的手段,當年的朱元璋可是征辟許多名人當官,這些人擺著架子不願意出仕。


    如果是別的皇帝,最多隻能夠一笑了之,無可奈何,但是朱元璋卻是一個狠人,作為仕子和讀書人,有能耐有本事不為我所用,那為誰所用?幹脆就幹掉好了。


    當然劉遠橋它不會像朱元璋這般公開的做了,因為畢竟他還沒有朱元璋這般強勢,這般的厲害,但是劉遠橋的陰險手段也是不少,會派人去暗殺或者派人去截殺,造成仇殺搶劫之類的,一一的把這些人除掉,他的意思也是簡單,不為我所用就得死。


    即墨的王家估計也是如此,劉家已經全力的拉攏王家了,但是王文傑不太想為劉遠橋效力,幸虧他有丁憂做借口擋一擋,估計王文傑丁憂之後,還是不願意出仕,不願意為劉家效力,他就沒有什麽好下場了。


    而且王家把王胖子推出來為劉家效力,估計也是出自於這方麵的考慮。


    有了王胖子在華夏軍中效力,他們王家也就算是華夏軍體係中的一員了,劉遠橋也就不會對其采取如此暴戾和殘忍的手段。


    王文東就知道一點,走上了華夏軍的戰車,你想下來也都不容易,沒有幾個有他老師靜雲公的能耐,可以全身而退,靜雲公那是地位崇高,無欲則剛,而其他的人,都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所以隻能夠為劉家賣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新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聯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聯邦並收藏明末之新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