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強在朱燮元派兵的陪同之下,連夜的進入了洛陽城,在進入了洛陽城以後,他馬上下令軍隊封鎖四麵城門,然後帶領精銳的手下,浩浩蕩蕩的開進了福王府。


    許建強當眾的宣布了聖旨,宣布了福王的罪名,在宣布了其罪名以後,馬上對整座福王城進行的封鎖,扣押了裏麵所有的人,然後由朱燮元派出其精銳的官兵,進行清點裏麵的財產。


    當朱燮元進入了福王府的賬房,打開賬本,看見上麵驚人的庫存數據,可是嚇呆了。


    他看見這些數據,已經嚇呆了,當他走進了福王府的內庫,看見裏麵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還有糧倉裏麵堆積如山的糧食,令他驚得不敢說話了。


    可以這麽說,朱燮元已經活了七十年,但是他從來就沒有看見過這麽多的金銀財寶,這麽多的糧食堆在了一起,有了這一些糧食,就是招三十萬大軍又有何難?就是養幾百萬的百姓又有何難?


    這也都令朱燮元十分的憤怒,十分的痛心,這些藩王已經成為了大明的吸血螞蟥,已經成為了大明的致命之疾,這麽多的財富集中在他們身上,而他們卻不能夠為大明產生任何的效益。


    當年太祖皇帝的想法是很好,就是由這些皇室的子弟分別鎮守地方,當大明有事的時候,他們就挺身而出保衛大明。


    但是當大明真正有難的時候,又有幾個藩王願意捐錢捐糧,犒賞大軍的,讓他們捐錢捐糧都不肯,更不用說讓他們帶兵打仗,衝鋒陷陣了。


    當然大明目前的政治氣候,也都不允許這些藩王們帶兵打仗,衝鋒陷陣,他們要做的隻有一個這就是安享榮華富貴,專心的生孩子。


    朱燮元也在感歎,一個福王府就收獲了這麽多驚人的財寶,華夏軍他們可是把山東的德王、魯王、襄王、蜀王等更老牌的藩王府給抄了,他們獲得的財產應該更加的多,更加的驚人吧?


    當他在福王府數著錢糧的時候,也都收到了令他十分痛心和十分悲憤的消息,這就是他聽到了成都被攻陷的消息,成都被攻陷,蜀王全家被處川,大明四川宣承布政使司完了。


    四川被華夏帝國攻占,意味著大明最後一個糧食賦稅重地丟失了,同時也都意味著華夏軍擁有一個富糧食賦稅重地,還因為查抄了蜀王府,獲得了極其驚人的財富。


    朱燮元敢肯定一點,蜀王府的錢財和糧食比起福王,隻多不少,自己得到的這些錢糧,都已經是興奮若狂了,豪言養半個河南都不難,華夏金得到更多,不知道他們會怎麽樣?估計又可以令他們養出幾十萬軍隊了吧?


    這很諷刺,當初設立大明的封藩之製,其實最後都成為了大明的滅亡因素之一。


    許建強看見福王府裏麵,有這麽多的財寶,這麽多的錢糧,足夠大軍所需,這就令他放心了。


    許建強不像別的太監,別的太監老二都被切了,就不能玩女人,就覺得人生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了,所以除了撈錢,還是撈錢,沒有什麽比撈錢更令他覺得愉快了。


    但是許建強不同,他重權利,視錢財如糞土,在許建強眼裏,隻要令劉遠橋不愉快,隻要是做傷害華夏帝國的事情,就可以令他獲得快感,就可以令他很爽,甚至令他覺得,在幹這些事的時候,比起以前與女人顛鸞倒鳳,雲雨巫山之時更爽。


    而且許建強也可以肯定一點,如果把這些錢糧交給大明其他的官員,多半就會被他們給吞了,就會被他們漂沒了,他們會用鐵一樣的事實證明,福王沒有,錢沒有糧餉。


    最終這裏這麽多的財寶和糧食,都會落入這些貪官的手上,讓他們拿去購買田宅美女,縱情享樂,最後便宜了誰,就不好說了。


    但如果把這些錢糧交給了朱燮元,他就是十分放心,他知道朱燮元會十分妥善的使用這一筆錢糧,把它用在刀刃之上,所以當他曆數了福王的罪名,把他們一家貶為郡王,改往另外一個郡王府居住以後,許建強便向朱燮元告辭。


    朱燮元以前是看許建強很不順眼的,這並不是他看許建強不順眼,而是他看所有的太監都不順眼,但是當到了今日的時候,朱燮元對許建強是表示以最大的敬意,開口閉口就是許兄,相差三十年,但他們哪是以兄弟相稱。


    朱燮元以為,就算許建強他抄福王府,是為朱燮元大軍籌備糧餉,而這件事的經手人許建強,肯定會分潤一筆好處的,按照規矩,他最少得分一半,想到這麽多的財產,得分掉了一半,朱燮元是十分的心痛的。


    但是朱燮元明白,對方背後站的就是皇帝,代表的就是當今的皇上利益,如果他堅持要拿走一半,朱燮元也都攔不了。


    誰知道許建強並沒有提出要一半,甚至都不要,最終要了一筆銀兩,也都是用於賞賜給他手下的,讓他的手下有一筆銀子,算是來這一趟的程儀。


    許建強依舊還是身穿那一套坐蟒袍,然後兩袖清風,飄然而去。


    這讓朱燮元大為感歎,如果每個太監都像許建強這一般,大明就有救了。


    朱燮元開始感激許建強,也都開始知道皇帝為什麽會破格的重用許建強,會放心的讓他做這麽多的事情,而且還讓他做太子太傅,朱燮元他就在想,就應該讓許建強去教太子,讓他學習這一樣的手段。


    大明現在是處於國破家亡之時,兵荒馬亂,天下人心惶惶,就連朝廷也都沒有一天好日子過,作為如此艱難的時世,作為大明帝國未來的領導人,他要學的不是詩子經集,而是要學生存之道。


    當然許建強這麽快趕迴北京,也是因為皇帝一再的派出的特使,持金牌讓他迴去。


    許建強是崇禎皇帝信任的人,朱燮元也勉強的獲得了崇禎皇帝的信任,雖然他們在夷陵之下大敗,並且退向了南洋。


    但是朱燮元的能力,崇禎皇帝是十分了解和明白的,他一時戰敗,並不代表一輩子戰敗,朱燮元是大明少有的,能征善戰,而且忠心耿耿的老將了,這樣的人不用,還能用誰?


    國難思良將,崇禎皇帝也都先後的下達了旨意,起召了大量前朝或者是以前被他貶斥的文武官員,希望這些有才能,有聲望的人,重新出山為大明效力。


    重新征召的人員之中,崇禎皇帝最希望起召的,就是前兵部尚書孫承宗,孫承宗曾在天啟朝、還有本朝都出任兵部尚書,先後做了不少的大事,乃名聞天下之帝師。


    但是在崇禎四年,孫承宗巡視鬆山、錦州等,上書朱由檢關內外政事,朱由檢全部采納,又加孫承宗太傅,兼領尚書銜,子孫世襲尚寶司丞,又賞賜蟒服錢幣等。


    同年七月,因先前高第盡撤寧錦防線,右屯、大淩河等城被毀,孫承宗派人對其進行重新修築,但不久之後建奴卻突然來圍攻。孫承宗趕赴錦州,派遣吳襄、宋偉前往救援,而遼東巡撫邱禾嘉多次改變出師的日期,導致吳襄、宋偉在長山被清軍大敗。


    十月,祖大壽投降,大淩河剛被修好就被損毀。朝中大臣於是責怪孫承宗修複舊城導致失敗,喪師辱國。孫承宗於是以病請辭,而後孫承宗在高陽城迴鄉居住。


    按道理說像孫承宗這樣的老臣,已經兩次的執掌大權,也都兩次的貶斥,是不會再做任命或者是征召了,但是現在的大明,實在是沒有辦法,實在是到了窮途末路,山窮水盡之時,所以皇帝才會親自的寫了一封信給孫承宗,言辭懇切,要求他重新出山。


    孫承宗可是天啟帝師,一代名臣,在朝野的威望極高,如果能讓這一位老臣出山,也都可以大大增強朝廷方麵的實力,現在的大明可是十分的要命,這就是要兵無兵,要良將無良將,所以崇禎皇帝才會想盡了一切的辦法增強他的實力。


    也是因為崇禎皇帝察覺到了危機,所以在他身邊第一親信大將許建強辦成了洛陽的大事以後,馬上就把他召迴來,讓他在身邊出謀劃策。


    許建強此人,雖然沒有什麽文才,也不是進士出身,但是其能力卻是相當的出眾,眼光也都非常的好,在擔任官員以後,可是辦了不少的大事,為皇帝解決了不少的問題。


    其實這樣的大臣,才是崇禎皇帝想要,他甚至在想,如果他身邊多幾個像許建強、王承恩這樣的人,大明絕對不會像今天這般的窮途末路,風雨飄搖。


    國難思良將,正是因為如此,崇禎皇帝覺得自己身邊無人可用,非常的孤獨之時,才連夜的將許建強召迴在身邊,一是讓他發揮更大的作用,繼續讓他教導自己的幾個皇子。


    崇禎皇帝現在也算是真正的明白了,這就是大明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改變以前的那一種作風和做派,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新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聯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聯邦並收藏明末之新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