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軍宣布進行動員以後,整座南京城都動了起來,首先是駐紮在城中各處的禦林軍士兵,開始集結至城外的軍營。


    大批的物資、兵甲也開始在碼頭一帶集結。


    雖然經曆了如此慘敗,全城籠罩在一片恐慌之中,但是這恐慌的是百姓,軍人士兵們沒有表現出什麽恐慌的樣子。


    如果是大明的軍隊,讓他去關外打建奴或者對付劉家軍,這些士兵都是臉色蒼白,惶惶不可終日。


    而且這些年輕力壯,身材高大剽悍的劉家軍士兵,他們一身重裝備,神情肅穆,高唱戰歌。


    官軍屠殺他們同袍的消息,也都傳到了他們這裏,沒有令他們屈服和害怕,反而激起了他們同仇敵愾之氣,他們就在發誓,一定要給對方人好看,讓他們知道華夏軍不是好惹的,任何對華夏軍不敬的行為,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劉遠橋在宣布了任命六部尚書以後,正式宣布,誅殺魯王、德王、襄王九族南丁,其所有女眷,發配為奴。


    屠殺皇族,這是對官軍屠殺華夏軍士兵的報複。


    在以前,劉家軍一直保持著仁義之師的作風,對皇族就是囚禁,沒有誅滅,現在既然官軍對他們都如此的不客氣和殘忍,他們也都還以顏色。


    當朱燮元大舉屠殺劉家軍的消息傳來,劉家軍上上下下,十分的震怒,所有的將領一致要求報複,他們控製著數個行省之地。


    有無數的朝廷的人質,官員、皇族人士,他們要報複,就是輕易而舉的事情。


    但是他們中不乏有識之士,他們也指出一點,朱燮元大舉的屠殺他們的士兵,還築京觀為證,就是為了激怒他們。


    現在的華夏軍聲勢如日中天,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傳檄而定,望風而歸,這令朝廷損失非常的大。


    如果華夏軍失去了理智,大舉的屠殺這些投降的官兵和官員,就會令他們離心離德,失去民心。


    這隻怕才是朱燮元真正的用意,朱燮元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官聲一向很好,自從掌兵打仗以後,也都是有仁者之風,很少有大舉屠殺之舉,他這麽做,隻怕也是一招陰謀。


    意識到這一點以後,劉遠橋毫不猶豫,馬上就處決扣在他們手上的三個藩王。


    三個藩王分別就是山東濟南的德王、濟寧的魯王,這些分別已經被他們扣住了,百姓官兵不能殺,殺了會丟失民心。


    但是如果他們殺的是明朝的這些藩王,既可以起到報複的作用,又可以令民心不受損,人人拍手稱快。


    在大明各地,眾多的藩王之中,就沒有一個有好名聲的,殺了這些人,估計當地的百姓,隻會拍手稱快。


    而且華夏軍會接受所有的人投降,就是不會接受皇族的投降,即使對方向你投降,他們也不可能善不甘休。


    因為這些藩王占據了天下要津,繁華之地,往往都是傳了幾代,積累了極其豐富的財產,這些財產都必須落入華夏軍的手上,成為他們的財產,所以他們就斷然的使出了這一招。


    藩王們令百姓痛恨,朝廷負擔極重,但地位極高,失陷親王,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大罪。


    所以對於皇族中人,一個不留,全部誅殺。


    對於德王和魯王,早就已經被他們扣在手上,囚禁多時,一聲令下,馬上就拉出來名正典刑,當眾誅殺。


    但是遠在襄陽的襄王,則是需要一些時間,他們雖然已經控製了襄陽,但是襄陽現在正處在敵人的兵鋒之下,誅殺襄王一家,恐怕需要一些時日。


    但是這樣做,已經是極大的振奮的民心。


    劉遠橋也都是當眾地宣布,將集結十萬大軍,登壇拜將,任命劉布為西征元帥,率領十萬大軍,水陸並進,殲滅朱燮元部。


    華夏軍當局,拿出了如此強而有力的措施以後,可是令百姓感到心安,華夏軍冷靜果斷,表現出了極強的掌控能力和信心,這令百姓開始心安。


    特別是派出了號稱戰神的劉慶之率領大軍,水陸並進,更加令人心安。


    劉布自己說最多三天,就可以率兵出發,但是官方所公布的數據,是十天以後,率領十萬大軍出發。


    這是為什麽?這就是兵法之中的能而示之不能,近則示之以遠,以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作用。


    在官方公布將派出大軍征討敵人之時,將在十天之後,召集大軍,齊聚諸將,登壇拜將,事實上此時,劉布已經率兵出發了。


    兩萬大軍,登上了船隻,向西出發。


    太祖朱元璋建國以後,對於兒子們的就業問題十分重視,可謂是絞盡腦汁,用心良苦。


    因為兒子確實多,有二十五個,所以必須要謹慎處理好這個事情,否則會天下大亂。


    首先,北方的邊防問題,他不放心別人帶兵防守,為此,他將九個兒子分封在長城沿線的九邊重鎮,這九個兒子又稱為攘夷塞王。


    這安排了九個,其他的呢?其他的就選一些交通要地、中心城市封藩,以便屏藩帝室。


    這些王爺歲祿萬石,在封地建大王府、設官吏,等級僅次於皇帝,公侯大臣見了藩王要俯首拜調,騎馬坐轎路過王府要下馬下轎。但對藩王“封疆不賜土,列爵不臨民”,沒有行政權、人事權、財政權,可以接受朝廷委派,統兵打戰,並且有護衛部隊,士兵少的一衛,多的三衛。


    長沙是湖廣的重要城市,曆來為兵家所重視。所以皇帝對這個地方也相當重視,先後在長沙封過四位藩王。


    隻是前二位都沒有好下場,直至第三位襄王朱瞻墡。


    朱瞻墡是仁宗朱高熾的第五子,永樂四年出生,永樂二十二年被封襄王。宣德四年,也就是穀王朱橞去世的一年後,朱瞻墡就藩長沙,距離穀王朱橞(分封長沙第二位親王)被廢,也是十二年。


    但人家的封號是襄王,不是楚王也不是湘王,為什麽要就藩長沙呢?況且,前兩位就藩長沙的藩王結局都很淒慘,想想這個,朱瞻墡覺得十分不妥,越想越心虛。


    為此,在大哥宣德帝朱瞻基去世後,他特地請求剛繼位的親侄子英宗朱祁鎮,要求改封到河南等地就藩。


    朱祁鎮當時年紀小,覺得五叔說的很有道理,同意他離開長沙,但是不是去河南而是去湖北襄陽,這才名副其實。


    襄陽也是好地方,的確不錯,於是,正統元年,朱瞻墡一家從長沙正式遷到襄陽,從此襄王家族就在此定居下來,直到現在,富貴榮華,顯赫之極,朱瞻墡為人端正,處事嚴謹,在藩王中有很高的威望,活了七十二歲。


    六傳至朱翊銘,他萬曆二十三年繼襄王位,他也算是在祖先的庇護之下,享盡了榮華富貴,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晚年會如此的淒涼。


    他可是分封在軍事重鎮襄陽,結果如此輕易的就被攻下了。


    大明朝的藩王,隻要你不理國事,就是賢明,朝廷就會對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藩王也像其他的人一樣專心的撈錢,專心的吃喝玩樂搞女人,好不快活,就盼永遠這樣子過下去,自己死了,傳給兒子孫子,繼續的享受榮華富貴。


    當李定國的騎兵進入襄陽城的時候,他也是在他的主殿奉天殿裏麵吃喝玩樂,欣賞著大型的歌舞,正在醉生夢死之中,好不快活,隻恨年老體衰,眼見滿眼美色,卻是無能為力。


    窮人隻恨肚大,為何吃這麽多都不飽,富人恨肚小,怎麽吃得這麽少,為什麽不能多吃一點。


    當聽說華夏軍攻陷了襄陽城之時,他可是非常的震驚,馬上命令王府進行戒嚴,不得懈怠。


    當年的朱元璋分封他的兒子在各地,也是有讓藩王鎮守地方,藩屏他朱家天下的一種可能,但是真正當地方出事的時候,他們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幾乎所有分封在各地的藩王,都沒有發揮到作用,幾乎所有分封在各地的藩王,都是混吃混喝等死的貨色。


    隻是大明這二百年來,非常的強大,還沒有一座擁有藩王鎮守的大城被攻陷,就讓他們這些藩王,享盡了榮華富貴,與國同休。


    隨著華夏軍的崛起,這才令這些藩王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襄王經過了一夜的掙紮,想起自己也是成祖的子孫,太祖的六世孫,應該在當家國有難的時候,鼓起勇氣,平定亂黨。


    所以他們這才集結出他們的王府中的家丁護工,備去攻打知府衙門,奪迴襄陽城的控製權。


    因為他們也聽到了令他們相當氣憤的消息,那就是攻入城中的華夏兵,居然有十八個人,區區十八個人,居然就拿下了襄陽重鎮,朱翊銘氣得淚如滿麵,他說道:“太祖!成祖皇帝啊!你泉下有知,睜眼看看當今的朝廷是何等的腐敗無能,令子孫我受累。”


    知道對方才這麽少的人,襄王就命令他的世子朱由楱帶領著王府護衛,準備進攻知府衙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新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聯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聯邦並收藏明末之新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