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他第二次入閣,重新的拜相,他可是心滿意足,意氣風發,準備幹一番事業。
他雖然在野,但是一直都心懷朝政,他看見朝政在自己的時候,可是好端端的,讓溫體仁這一個發溫首輔幹上了這麽幾年,就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雞飛狗跳的,百姓這是怨聲載道,他是非常的痛心疾首,他就在想,有朝一日,讓我重新掌權,一定會比他做得更好。
但是有一句話叫做:看別人唱戲容易,自己穿上了長衫,卻是不會跳舞,溫體仁他事隔七年以後,重返內閣,他這才發現,今天的內閣,已經跟當初的有很大的不同了。
當初他在執政的時候,大明至少還有整個南方在支撐他們,缺乏了什麽物資,都可以通過加稅和攤派的方法獲得,但是現在他們想通過加稅和攤派的方式獲得都不難了,更要命的是,他們現在完全有可能丟失長江以南,所有的地盤,大明由一個天朝上國,變成了南北朝的局麵。
就算是南北朝,他們作為北朝,也估計有點難以立足,那就是這些年來,就像老天爺不賞飯一樣,好像老天爺跟他們作對一樣,基本上年年都是風不調,雨不順的,不是大旱就是大澇,北方連年失收,百姓顆粒無收,許多地方爆發了民亂,其時就是老百姓沒飯吃了,餓出來,逼出來的。
大明陷入了如此的困境,本來就是已經十分的艱難了,居然在如此艱難的時候,居然出現了劉家這樣的亂臣賊子,還居然造反了,他們造反居然還讓它成功了,占據山東不說,還南下江淮,直接的圍攻南京。
周延儒他在被行人官密詔進京之前,劉家還在山東混的,還在跟朝廷打得不可開交的,誰知道他秘密的進京這一段時間,形勢就發生了天塌一般的轉變,劉家軍突然間就拿下了重鎮揚州,瞬間就打下了鎮江,大明在南方的局勢,迅速的陷入的崩潰。
作為大明帝國的首輔,他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調集各路的兵馬,迅速的支援南京。
所幸鎮守南京的徐國公,還是靠譜的,他憑著他自己的威望和經驗,召集了一支大軍,堅守住了南京城,正在頂住數十萬叛軍日夜不停的攻打。
所以他們這些人,現在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調集大軍支援南京。
隻是江南武備荒廢日久,他這武備荒廢已久也就算了,更坑的就是為了平定西南的奢安之亂,他們可是往這裏調集了不少的兵源去平亂,這造成了這裏兵源更加的空虛,大多數地方和重鎮,都是出現無兵可守的局麵。
即使是有一些衛所兵,這也都是一些垃圾兵,讓他耕田種地還行,讓他去打仗,簡直就是廢物。
當初太祖皇帝一手建立的衛所兵,這些衛所兵可是非常能戰的,隨便拉出一支,都可都可以跟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對著來幹,但是經過兩百多年的太平,武備荒廢,軍隊中貪汙成風,這就讓衛所軍的戰鬥力直線的下降,變成了誰也都看不起的垃圾兵的,他們與其說是一群兵,還不如說就是一個掛著兵名頭的農民,根本就沒辦法打仗。
所以到了這幾十年,凡是能打仗的軍隊,比如說當年名震天下的戚家軍,還有李成梁的遼東鐵騎,都是家丁軍,都是私人募軍,朝廷也知道形勢危急,所以在南京被圍的第一天,他們就馬上的下令召朱燮元部北返。
奢安之亂,從天啟元年至崇禎十年,前後持續十七年,波及川黔雲桂四省,死傷百餘萬,大規模交戰持續九年,戰亂中,四川巡撫徐可求死難,貴州巡撫王三善死難,西南大將之冠的總理魯欽兵敗自刎,貴州總兵陣亡於貴陽城下,給大明王朝造成了最大的打擊,他的西南局勢算是糜爛了,變成了泥潭。
朱燮元原名懋賞,字懋和,號恆嶽,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山陰縣人,朱燮元為神宗萬曆二十年進士,曆官大理評事、蘇州知府、廣東提學副使等職,任內平反冤獄,革除民弊,又撫定織工事變。後為奉養父母而棄官家居十年,其後被起複為陝西按察使、四川左布政使。天啟元年,受命征討奢安之亂,至崇禎十年底勉強平定奢安之亂。
朱燮元他一直就是在負責平定奢安之亂,也都幹得非常好,叛亂的頭子奢崇明和安邦彥已經在戰鬥中被打死,現在也就是在清除他的餘黨,朝廷認為再派這麽多,十幾萬大軍在這裏,實在是浪費人才了,所以便叫朱燮元這一位能人,率領他的大軍迅速的迴師,支援南京。
朱燮元平定奢安之亂,而名聞天下,其官累加至兵部尚書(掛銜)兼督貴州、雲南、廣西諸軍務,賜尚方劍,再進少師、左柱國。
朱燮元辦事明智,來往的軍事信件,不需幕僚幫忙。為將老成持重,總要計劃好之後再作戰,尤其擅長使用離間之計。
傳聞朱燮元身長八尺、肚大十圍,飯量過人,一人可吃二十人的飯量,有初堂名將薛仁貴之風。
其人為官亦相當清廉,朱燮元任蘇州知府,這可是天下肥缺,芒果夫人隨居蘇州,待到他離任時,夫人在後院有六隻大箱,捆紮嚴固。朱燮元命令在大堂上當場開箱,結果都是夫人平日所紡的棉紗,他長年鎮守西南,所得的軍費、贖金,每年不下數十萬,他一錢不留,全都交給官府,大明各亂將帥,唯有在最窮的貴州剿匪的朱燮元有繳獲,其它諸部,不是沒有,就是中飽私囊了。
朱燮元善用人才,能發揮他們的長處,他執法公正,即使是親信,犯法了也要受罰。假使立下功勞,即使是奴仆,他也不會忘記賞賜他們。
大明到了最危急的時候,在生死存亡的時候,國難思良將,啟用年己七十二歲的良臣名將,這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朱燮元的大軍遠在貴州的深山老林裏麵絞殺水西兵,要迴來也都不是一時半會,如果是單槍匹馬迴來,又沒有用,大軍集結迴來,又需時間,所以調這位大將迴來支援,也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所以此時很多人都盯上了那一位被任命為新任江南督師的熊文燦,這位爺一直的就躲在廣州這裏,死活不肯挪窩。
朝廷對於熊文燦也是寄予厚望的,希望他能夠帶領他部下的兵馬前去剿滅劉軍,誰知道這位爺可是一個拖延的好手,他看見情勢不妙,說什麽也不願意放棄眼前的太平生活,去南京跳火坑。
更加慘烈的消息傳來,那就是鄭家也反了,叛軍在一日之間,就攻下了泉州。
隻要朝廷中稍有見識的人都明白一點,鄭家反了,意味著什麽,他們攻下了泉州,就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福建的糜爛?江浙的糜爛。
鄭家本來就是朝廷對付劉家的一隻後手,對付劉家強大的水軍,他們根本都沒有什麽招數和辦法,隻能用鄭家這一頭猛虎去對付他,誰知道這一頭猛虎終究還是反了。
整個朝廷都明白和知道一點,鄭家反了,並不是因為他們跟劉家之間的親戚關係,而是因為利益關係,朝廷本來已經給鄭家取下了很好的待遇,誰知道鄭芝龍還是不肯接受。
鄭家的造反幾乎成為了壓垮朝廷的最後一根稻草,所有的官員都感到絕望了,許多人上書建議,如果此刻不果斷遷都,大明就要亡了。
但是崇禎皇帝十分的生氣,他說道:“從太宗皇帝在此以後,我朝立足於此地二百多年,其中強敵無數,從未退縮過一步,此乃大明國門,亦為大明之命脈,退一步則國破家亡。”
崇禎皇帝他也是一個愛麵子的皇帝,他愛麵子,好大喜功,如果他在他任內居然遷都了,讓他打著卷鋪蓋走人了,他什麽麵子都沒有了,所以說,他說什麽也不會同意遷都。
雖然說遷都,提出遷都的是這些臣子,他們能不顧自己的名聲和生死,提出這樣的建議,其實已經算是不錯了。
要知道這是一個很容易背黑鍋的建議,以後清算起來,人們隻會說是你這幫當官的作死,大明的京城丟失,這是要負曆史責任的,誰知道這些官員居然都敢提了,但是拍板的還是他皇帝,如果皇帝同意了才可以遷都。
隻是崇禎皇帝他十分的煎熬,一旦遷都,離開這裏,京城估計就是守不住了,眼前有這麽龐大的軍力,他都沒有守住這一片地方,如果一旦退縮,大量的軍隊收縮,劉軍或者建奴趁機席卷而來,就可以把他們粉碎了。
遷都以後雖然可以大大的改善他們不利的局麵,但是這丟失祖宗留下來的京城,把太廟和祖廟都讓給別人的罪名,不是他崇禎皇帝所能承擔的起的,所以他斷然的拒絕了,說什麽也不肯同意遷都。
他雖然在野,但是一直都心懷朝政,他看見朝政在自己的時候,可是好端端的,讓溫體仁這一個發溫首輔幹上了這麽幾年,就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雞飛狗跳的,百姓這是怨聲載道,他是非常的痛心疾首,他就在想,有朝一日,讓我重新掌權,一定會比他做得更好。
但是有一句話叫做:看別人唱戲容易,自己穿上了長衫,卻是不會跳舞,溫體仁他事隔七年以後,重返內閣,他這才發現,今天的內閣,已經跟當初的有很大的不同了。
當初他在執政的時候,大明至少還有整個南方在支撐他們,缺乏了什麽物資,都可以通過加稅和攤派的方法獲得,但是現在他們想通過加稅和攤派的方式獲得都不難了,更要命的是,他們現在完全有可能丟失長江以南,所有的地盤,大明由一個天朝上國,變成了南北朝的局麵。
就算是南北朝,他們作為北朝,也估計有點難以立足,那就是這些年來,就像老天爺不賞飯一樣,好像老天爺跟他們作對一樣,基本上年年都是風不調,雨不順的,不是大旱就是大澇,北方連年失收,百姓顆粒無收,許多地方爆發了民亂,其時就是老百姓沒飯吃了,餓出來,逼出來的。
大明陷入了如此的困境,本來就是已經十分的艱難了,居然在如此艱難的時候,居然出現了劉家這樣的亂臣賊子,還居然造反了,他們造反居然還讓它成功了,占據山東不說,還南下江淮,直接的圍攻南京。
周延儒他在被行人官密詔進京之前,劉家還在山東混的,還在跟朝廷打得不可開交的,誰知道他秘密的進京這一段時間,形勢就發生了天塌一般的轉變,劉家軍突然間就拿下了重鎮揚州,瞬間就打下了鎮江,大明在南方的局勢,迅速的陷入的崩潰。
作為大明帝國的首輔,他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調集各路的兵馬,迅速的支援南京。
所幸鎮守南京的徐國公,還是靠譜的,他憑著他自己的威望和經驗,召集了一支大軍,堅守住了南京城,正在頂住數十萬叛軍日夜不停的攻打。
所以他們這些人,現在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調集大軍支援南京。
隻是江南武備荒廢日久,他這武備荒廢已久也就算了,更坑的就是為了平定西南的奢安之亂,他們可是往這裏調集了不少的兵源去平亂,這造成了這裏兵源更加的空虛,大多數地方和重鎮,都是出現無兵可守的局麵。
即使是有一些衛所兵,這也都是一些垃圾兵,讓他耕田種地還行,讓他去打仗,簡直就是廢物。
當初太祖皇帝一手建立的衛所兵,這些衛所兵可是非常能戰的,隨便拉出一支,都可都可以跟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對著來幹,但是經過兩百多年的太平,武備荒廢,軍隊中貪汙成風,這就讓衛所軍的戰鬥力直線的下降,變成了誰也都看不起的垃圾兵的,他們與其說是一群兵,還不如說就是一個掛著兵名頭的農民,根本就沒辦法打仗。
所以到了這幾十年,凡是能打仗的軍隊,比如說當年名震天下的戚家軍,還有李成梁的遼東鐵騎,都是家丁軍,都是私人募軍,朝廷也知道形勢危急,所以在南京被圍的第一天,他們就馬上的下令召朱燮元部北返。
奢安之亂,從天啟元年至崇禎十年,前後持續十七年,波及川黔雲桂四省,死傷百餘萬,大規模交戰持續九年,戰亂中,四川巡撫徐可求死難,貴州巡撫王三善死難,西南大將之冠的總理魯欽兵敗自刎,貴州總兵陣亡於貴陽城下,給大明王朝造成了最大的打擊,他的西南局勢算是糜爛了,變成了泥潭。
朱燮元原名懋賞,字懋和,號恆嶽,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山陰縣人,朱燮元為神宗萬曆二十年進士,曆官大理評事、蘇州知府、廣東提學副使等職,任內平反冤獄,革除民弊,又撫定織工事變。後為奉養父母而棄官家居十年,其後被起複為陝西按察使、四川左布政使。天啟元年,受命征討奢安之亂,至崇禎十年底勉強平定奢安之亂。
朱燮元他一直就是在負責平定奢安之亂,也都幹得非常好,叛亂的頭子奢崇明和安邦彥已經在戰鬥中被打死,現在也就是在清除他的餘黨,朝廷認為再派這麽多,十幾萬大軍在這裏,實在是浪費人才了,所以便叫朱燮元這一位能人,率領他的大軍迅速的迴師,支援南京。
朱燮元平定奢安之亂,而名聞天下,其官累加至兵部尚書(掛銜)兼督貴州、雲南、廣西諸軍務,賜尚方劍,再進少師、左柱國。
朱燮元辦事明智,來往的軍事信件,不需幕僚幫忙。為將老成持重,總要計劃好之後再作戰,尤其擅長使用離間之計。
傳聞朱燮元身長八尺、肚大十圍,飯量過人,一人可吃二十人的飯量,有初堂名將薛仁貴之風。
其人為官亦相當清廉,朱燮元任蘇州知府,這可是天下肥缺,芒果夫人隨居蘇州,待到他離任時,夫人在後院有六隻大箱,捆紮嚴固。朱燮元命令在大堂上當場開箱,結果都是夫人平日所紡的棉紗,他長年鎮守西南,所得的軍費、贖金,每年不下數十萬,他一錢不留,全都交給官府,大明各亂將帥,唯有在最窮的貴州剿匪的朱燮元有繳獲,其它諸部,不是沒有,就是中飽私囊了。
朱燮元善用人才,能發揮他們的長處,他執法公正,即使是親信,犯法了也要受罰。假使立下功勞,即使是奴仆,他也不會忘記賞賜他們。
大明到了最危急的時候,在生死存亡的時候,國難思良將,啟用年己七十二歲的良臣名將,這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朱燮元的大軍遠在貴州的深山老林裏麵絞殺水西兵,要迴來也都不是一時半會,如果是單槍匹馬迴來,又沒有用,大軍集結迴來,又需時間,所以調這位大將迴來支援,也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所以此時很多人都盯上了那一位被任命為新任江南督師的熊文燦,這位爺一直的就躲在廣州這裏,死活不肯挪窩。
朝廷對於熊文燦也是寄予厚望的,希望他能夠帶領他部下的兵馬前去剿滅劉軍,誰知道這位爺可是一個拖延的好手,他看見情勢不妙,說什麽也不願意放棄眼前的太平生活,去南京跳火坑。
更加慘烈的消息傳來,那就是鄭家也反了,叛軍在一日之間,就攻下了泉州。
隻要朝廷中稍有見識的人都明白一點,鄭家反了,意味著什麽,他們攻下了泉州,就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福建的糜爛?江浙的糜爛。
鄭家本來就是朝廷對付劉家的一隻後手,對付劉家強大的水軍,他們根本都沒有什麽招數和辦法,隻能用鄭家這一頭猛虎去對付他,誰知道這一頭猛虎終究還是反了。
整個朝廷都明白和知道一點,鄭家反了,並不是因為他們跟劉家之間的親戚關係,而是因為利益關係,朝廷本來已經給鄭家取下了很好的待遇,誰知道鄭芝龍還是不肯接受。
鄭家的造反幾乎成為了壓垮朝廷的最後一根稻草,所有的官員都感到絕望了,許多人上書建議,如果此刻不果斷遷都,大明就要亡了。
但是崇禎皇帝十分的生氣,他說道:“從太宗皇帝在此以後,我朝立足於此地二百多年,其中強敵無數,從未退縮過一步,此乃大明國門,亦為大明之命脈,退一步則國破家亡。”
崇禎皇帝他也是一個愛麵子的皇帝,他愛麵子,好大喜功,如果他在他任內居然遷都了,讓他打著卷鋪蓋走人了,他什麽麵子都沒有了,所以說,他說什麽也不會同意遷都。
雖然說遷都,提出遷都的是這些臣子,他們能不顧自己的名聲和生死,提出這樣的建議,其實已經算是不錯了。
要知道這是一個很容易背黑鍋的建議,以後清算起來,人們隻會說是你這幫當官的作死,大明的京城丟失,這是要負曆史責任的,誰知道這些官員居然都敢提了,但是拍板的還是他皇帝,如果皇帝同意了才可以遷都。
隻是崇禎皇帝他十分的煎熬,一旦遷都,離開這裏,京城估計就是守不住了,眼前有這麽龐大的軍力,他都沒有守住這一片地方,如果一旦退縮,大量的軍隊收縮,劉軍或者建奴趁機席卷而來,就可以把他們粉碎了。
遷都以後雖然可以大大的改善他們不利的局麵,但是這丟失祖宗留下來的京城,把太廟和祖廟都讓給別人的罪名,不是他崇禎皇帝所能承擔的起的,所以他斷然的拒絕了,說什麽也不肯同意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