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讓朱由檢睜著眼說瞎話,朱由檢可是不願意的。
畢竟上行下效,錯就錯,若是一國皇帝在這樣大的事情上選擇說謊,豈不是在教壞天下百姓?
自斷國家根基?
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戚繼光可是民族英雄,為大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朱由檢也不希望看到他和他帶出來的士兵承受不白之冤。
“等錦衣衛調查吧,到時候有了結果朕自會處理,你不要自作聰明,不然朕絕不饒你。”
朱由檢說道。
“遵命陛下。”
“好了先把這件事放一邊,先巡視薊州吧。”
朱由檢說道。
事實上以大明目前的實力迴複大明鼎盛時期的1100萬平方公裏土地,根本不是什麽難事。
朝堂上,也一直有人建議朱由檢收複失地。
但是朱由檢目前除了吞並朝鮮半島和安南地區為大明收複了5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之外,並沒有對外進行大規模的作戰。
無他,是因為朱由檢心裏清楚,大明接下來將會一場巨大的考驗。
崇禎大旱將會上演。
從崇禎十年開始,到崇禎十六年大明將會發生一場巨大的災難。
其持續時間之長、受旱範圍之大,為近千年所未見。
中國南、北方23個省(區)相繼遭受嚴重旱災。
幹旱少雨的主要區域在華北,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這些地區都連旱5年以上,旱區中心所在的河南省,連旱7年之久。
幹旱事件前期呈北旱南澇的格局,且旱區逐年向東、南擴大;1640年以後北方降雨增多,轉變為北澇南旱。在這期間瘟疫流行、蝗蟲災害猖獗。
有這個大災在後麵壓著,朱由檢自然不會選擇北上收複失地。
不然到時候不僅要救助現在自己掌控的地盤,還要在多出來500萬平方公裏的災區,到時候足夠拖垮大明了。
哪怕自己有係統給大明輸血,也難以支撐。
所以朱由檢采取了代管的方式,那就是強迫蒙古人稱臣,這邊給蒙古人提供充足的冷兵器和火繩槍,讓他們北上和羅刹人死磕。
自己則暗中布局,爭取早日那些印度,為大明儲備一個新的糧倉。
畢竟印度有著3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印度地形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幹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
平原約占總麵積的40%,山地隻占25%,高原占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占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衝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4]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隻要水利修築的好了,一年三熟不成問題。
到時候有了印度這個基本盤,大明就有了一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到時候有印度安置大明百姓。
再從印度地區源源不斷的往大明輸送糧食的話,大明就不會亂。
畢竟上行下效,錯就錯,若是一國皇帝在這樣大的事情上選擇說謊,豈不是在教壞天下百姓?
自斷國家根基?
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戚繼光可是民族英雄,為大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朱由檢也不希望看到他和他帶出來的士兵承受不白之冤。
“等錦衣衛調查吧,到時候有了結果朕自會處理,你不要自作聰明,不然朕絕不饒你。”
朱由檢說道。
“遵命陛下。”
“好了先把這件事放一邊,先巡視薊州吧。”
朱由檢說道。
事實上以大明目前的實力迴複大明鼎盛時期的1100萬平方公裏土地,根本不是什麽難事。
朝堂上,也一直有人建議朱由檢收複失地。
但是朱由檢目前除了吞並朝鮮半島和安南地區為大明收複了5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之外,並沒有對外進行大規模的作戰。
無他,是因為朱由檢心裏清楚,大明接下來將會一場巨大的考驗。
崇禎大旱將會上演。
從崇禎十年開始,到崇禎十六年大明將會發生一場巨大的災難。
其持續時間之長、受旱範圍之大,為近千年所未見。
中國南、北方23個省(區)相繼遭受嚴重旱災。
幹旱少雨的主要區域在華北,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這些地區都連旱5年以上,旱區中心所在的河南省,連旱7年之久。
幹旱事件前期呈北旱南澇的格局,且旱區逐年向東、南擴大;1640年以後北方降雨增多,轉變為北澇南旱。在這期間瘟疫流行、蝗蟲災害猖獗。
有這個大災在後麵壓著,朱由檢自然不會選擇北上收複失地。
不然到時候不僅要救助現在自己掌控的地盤,還要在多出來500萬平方公裏的災區,到時候足夠拖垮大明了。
哪怕自己有係統給大明輸血,也難以支撐。
所以朱由檢采取了代管的方式,那就是強迫蒙古人稱臣,這邊給蒙古人提供充足的冷兵器和火繩槍,讓他們北上和羅刹人死磕。
自己則暗中布局,爭取早日那些印度,為大明儲備一個新的糧倉。
畢竟印度有著3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印度地形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幹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
平原約占總麵積的40%,山地隻占25%,高原占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占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衝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4]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隻要水利修築的好了,一年三熟不成問題。
到時候有了印度這個基本盤,大明就有了一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到時候有印度安置大明百姓。
再從印度地區源源不斷的往大明輸送糧食的話,大明就不會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