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除了前麵的十來個人,能順利的度過之外,其餘的人可要免不了一場惡戰了。”


    高台上孫承宗笑嗬嗬說道。


    這條吃飯路,看似簡單,實則可以提現很多問題。


    第一個繩索,展示的是士兵們的反應能力,戰場上,士兵的反應能力強大的話,絕對是敵人的噩夢。


    大坑上的獨木橋,才是展現士兵實力的地方。


    2000餘人過2根獨木橋,平均一根要過1000餘人。


    前麵跑的快的人自然可以毫無顧慮的跑過。


    後麵沒有希望搶到前100名的也可能自願放棄,但是中間的人,可就不可避免的要發生爭鬥了。


    果然不出孫承宗的預料,最先趕到的士兵,看都沒看就直接跑過了獨木橋。


    大概過了七八個人,大部隊就趕到了。


    隻見士兵們,迅速分成幾組,配合默契的“交戰在了一起。”


    “怎麽那些被撤掉頭巾的人就自覺的離開了呢?”高台上孫承宗如同好奇寶寶一樣問道。


    “大人,除非安排的實戰演練,平時我們都是以搶頭巾為準的,一旦頭巾被別人奪去,就自然失去了吃雞腿的資格。而且軍隊裏麵大家都是兄弟,怎麽可能會為了區區一個雞腿而打的你死我活呢?


    吃飯路上的種種行為,都是為了鍛煉士兵們反應能力和合作意識。


    戰場上需要以一當百的勇士,但是更需要那些配合默契的普通士兵啊。”


    京營校尉在一旁不急不慢的說道。


    如果是換在以前,大家吃不飽,穿不暖,拿著破爛的武器,倒是有可能會一位1隻雞腿打鬥起來。


    但是現在,大家衣食無憂。怎麽可能會為了哪一根雞腿起衝突?


    如果不是軍隊的主要肉食是魚,大家吃不慣,再加上朝廷為了培養士兵的好勝心的話,也不會設置這個吃飯路。


    “大人,快結束了,我們現在起去吃飯吧”


    “好。”孫承宗一口迴應的。


    很快在校尉的帶領下,兩人就到了食堂。


    此刻的食堂,早已排滿了人。


    那名校尉帶著孫承宗直接排在了隊伍末。


    ‘你一個校尉,也和這些大頭兵們一起吃?還的一起排隊?’


    “大人,你說笑了,別說是我,就是總兵大人來了也得排隊。


    大人你看到那邊站的那十個手持軍棍的人了嗎?


    上次陛下來的時候,前麵排的人不比現在少,我們總兵大人,害怕陛下餓著了,所以直接插了一下隊,結果被那個帶頭的給揪了出來。


    陛下見到之後,不禁沒有生氣,反而當著眾人的麵拍著那個人肩膀說道:“軍人,大明帝國的守護者。軍隊之所以強大,在於其鐵一樣的紀律。身為軍人,你能為了不畏強權....。”


    隨後陛下直接下令,非戰時,所有軍官必須和士兵們一起吃大鍋飯。而且還不能插隊。


    走的時候,陛下還讓人留下了100枚銀幣,說是隨行人員的夥食費。


    陛下在軍營都自覺的遵守軍營的紀律,我們還有什麽怨言的呢?”


    “訓練有素,糧餉充足,軍官和士兵同吃同住,怪不得陛下絲毫不擔心那些人...。”聽著校尉的話,孫承宗頓時明白了陛下胸有成竹的原因所在。


    自古以來,軍人一直地位低下,拖欠餉銀,欺辱士兵那是常有的事。


    陛下不禁大幅提升軍人的地位,更改了發放餉銀的方式,杜絕了軍官貪汙餉銀的可能。甚至還親自到軍營中來視察。


    愛兵如子的陛下,再結合幾年前,文官當道的時候,士兵們活的連狗都不如。


    如此一對比,那些文官有個屁的可能拉攏軍隊?


    即便那些軍官願意,那些士兵也會拚了命的守護陛下。


    軍隊打飯的速度很快,不到片刻就排到了孫承宗。


    “這位是陛下派來的大人,可以選4個菜,菜錢陛下已經給過了。”那名校尉拿著令牌說道。


    軍營裏的夥食是給軍人的,所以陛下後來派人往軍營送了1000枚銀幣。


    那些陛下派來巡視的人吃的飯全從這裏扣。


    當然了每個吃的人,吃什麽,多少錢,都需要如實記錄以便陛下查閱。


    食堂的菜很普通。隻有6種,放在不同的大鐵筒裏。


    打飯的地方是一張桌子,上麵擺滿了已經盛好的菜。


    每個大桶旁邊都站著一位口遮白布,忙著打飯的人


    拳頭四分之一大小的紅燒蘿卜塊,碎成渣渣的麻婆豆腐。


    綠中帶黃的炒豆芽。黃中帶白的炒白菜。


    混成一鍋的雜炒,被切成細絲的黑不溜秋的不知道啥菜的涼拌菜。


    不過這些菜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菜湯上飄了一層薄薄的油花。


    “這個,這個,那個,那個。”孫承宗隨便選了4樣。


    隻見打飯的士兵,直接抽出了一個托盤遞給了孫承宗,孫承宗接過之後,一旁打飯的士兵麻溜的把孫承宗選擇的菜給放到了托盤上麵。


    “大人主食在旁邊。”校尉在一旁說道。


    “來2個大饅頭。”孫承宗道。


    。。。。


    “為什麽,你們軍營的菜沒有那種淡淡的苦味?莫不是用的全是精鹽?”


    曬鹽法,其實早已存在,但是既得利益者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明裏暗裏的抵製曬鹽法。


    朱由檢掌握軍權,清理完建奴之後,直接把鹽鐵收歸官有。


    為了減少利潤,同時降低環境汙染。大肆推廣“鹽田法“,使得朝廷的鹽產量大增。食鹽的價格也一降在降。


    不過這裏降低是粗鹽,粗鹽因為雜質的問題,更容易受潮。


    而且味道略顯苦。並不被達官貴族和富貴人家所接受。


    事實上,喜歡看小說的朱由檢對於精鹽的煉製方法早已銘記於心。


    粗鹽再溶解--過濾---蒸發就可以得精鹽。


    不過礙於現在生產力的限製,大明精鹽的產量雖然相比之前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產量依舊不足以支撐整個大明的百姓使用。


    所以精鹽的價格一直不曾降低。


    為了避免大量的精鹽衝擊市場,再加上提現自己對士兵的重視,朱由檢把多餘的精鹽發放了軍營。


    軍隊隔三差五就會使用精鹽做一頓飯。


    軍卒表現優異,也可用作對應的賞賜。


    這樣一來,不僅僅能在軍營中獲取榮譽,還能讓家人得到實惠,軍隊訓練就更加賣力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帝的掛機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水的鹹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水的鹹魚並收藏崇禎大帝的掛機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