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罷除直隸官員,勳貴,臣等沒意見,但是那些投獻的土地怎麽算?”


    “投獻之人,族中,所有“弱冠”之上,花甲之下的男丁,每人杖十.


    十年之內服雙倍徭役。


    按期補齊所欠稅收,則田地退迴去,


    否則直接沒收。膽敢鬧事者,全族流放。


    從即日起,3個月之後,所有投獻土地之人,按令退田,3月之後,未按令退田者,一經發現,全部沒收。”


    投獻問題,大明由來已久。


    事實上外人投獻來的,隻是名義歸主家所有。


    實際上卻是屬於個人。


    按曆年的作法,都是勒令主家退田…。


    這樣一來,表麵上是安穩了民心,展現了朝廷的寬宏大量。


    實際上確是降低了法律的尊嚴。


    大大的助長了對方的囂張氣焰!


    進而加劇了投獻的問題。


    朱由檢雖然想直接把他們的土地沒收了。


    到是這樣做的危害實在是太大了。


    自古以來,土地在華人的心中一直處於一種特別的地位。


    如果朱由檢強行收了這些投獻之人的土地的話,必然會引起全國投獻土地的人的敵對。


    江南等地現在軍隊封城,出不了什麽大亂子。


    但是投獻的可不僅僅是江南啊。


    2京十三省,哪個省沒有投獻的人?


    朱由檢要是敢強收,他們肯定敢造反。


    而且接下來的幾年,老天可不給自己麵子,災荒那是常態。


    隨便造點謠,說陛下無德,惹怒上天怎麽怎麽的(di)。


    搞不好,整個大明就會陷入徹底的內亂中。


    雖然朱由檢自信,能笑道最後的肯定是自己。


    但是內亂之後,大明必定元氣大傷。


    真正受傷的大都是那些最底層的百姓。


    到那時,大明哪裏還有餘力和西夷搶地盤?


    呸!是從西夷的手中解救無助的土著呢。


    未來的世界是屬於海洋的。


    隻要掌握了海洋,就能獲取源源不斷的利益。


    促進大明的發展。


    從而進一步的刺激這個大明的變革。


    從15世紀開始,西方逐漸的進行了遠航。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財富。


    現在的大明和西方相比已經落後100多年了。


    說實話,單單海軍方麵,短時間之內大明根本沒有和西方諸國硬拚的資本。


    單靠係統出戰艦,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而大明的造船和造炮能力想要恢複的話,需要大把大把的糧食和資源來喂養。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錢。都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大明才能實現。


    大明不能亂!


    這是朱由檢的底線。


    任何可能會導致大明混亂的情況,朱由檢都是不允許的。


    。。。。。。


    “陛下有令,南直隸官員,勳貴深受黃恩,確不思報效國家,反而鼓動百姓謀逆。特下令罷免南直隸所有文官,廢除南直隸勳貴身份。沒收全部財產土地。”


    “大明是天下人的大明,按時賑災,保護百姓不受異族的欺負是朝廷的責任!


    依法按時交稅所有大明人的責任。


    稅收之重,關乎國家命運,百姓生死存亡。


    稅不收,則朝廷無錢糧。


    賑災,士兵,軍械,等等,哪個不需要錢糧?


    是故,凡是故意拖欠稅收皆存亡我大明之心。


    殊不知,大明周邊異族眾多,


    大明一亂,則華夏神州,畢將重蹈前宋之辱。


    萬萬明人,畢將淪為3等人。


    結社、集會、集體拜神,皆不被允許。


    隨意辱殺更是常態.


    ....


    稅收不正,


    國將不國,百姓何為依?


    天災在前,朝廷何以賑災?


    外寇入侵,朝廷何以抵抗?


    ....


    國家護衛百姓安全,


    百姓依法交稅乃是天經地義之事。


    惡意欠稅,本就是重罪,


    煽動百姓,更是罪上加罪。


    如此大罪,不罰不足以正法紀。


    是故,從此刻起,大明將不再有法不責眾之說。


    凡犯明律這,無論眾寡,皆應按律處置。


    身份越尊崇,資產越多,則處罰越重。”


    為了避免再有人鋌而走險,煽動百姓鬧事。浪費國家的實力,朱由檢決定直接把此次處罰的結果通告天下。


    一同流傳的還有,朱由檢新寫的,《稅說》。


    。。。。


    法律對統治者來說是維護自身統治的一個有效工具。


    對百姓來時,法律是維持自己利益的一道保護傘。


    百姓是國家的基礎。


    所以製定法律的時候,保護底層百姓的利益尤為重要。


    對普通百姓來說,當然是希望,貪官,人販子,強奸犯,臭騙子等全都被千刀萬剮。


    希望,法律能保護自己不被那些狗官,地主老財所欺負。


    但是事實上可能嗎?


    自古以來,民和官鬥即便占理,又能有幾個贏得?


    就拿現在來說,民想告官有著嚴格的逐級告狀製度。


    想要越級訴訟,那可是要進行處罰的。


    如果朝廷百官清正廉明,倒是沒什麽。


    但是一旦貪官多了,這一級級的訴訟,就是王朝的索命繩。


    身為統治者,肯定是以自己的利益為重。製定的法律肯定是偏向自己的。


    再加官官相護,老百姓肯定是吃虧的一方。


    常言道:“賞貴信,罰貴必。”


    獎賞方麵在於承諾的獎勵一定要做到,而處罰方麵,則在於執行的嚴格,必須克服任何阻力地達成,讓任何人都不再有僥幸心理。


    所以刑罰必須如同烈火,讓所有人都知道,隻要觸碰,就一定會被灼傷,沒有任何例外,這樣才能讓所有人都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度。


    若是在執行處罰時心慈手軟,優柔寡斷,反而會誤導他人,讓人去試探著觸犯國家的法度。


    就好比,水與火,所有人都知道烈火無情,觸之必傷,所有很少有人因為玩火把自己燒死的。


    反倒是因為玩水被溺死的人,不計其數。


    沒有人是傻子,賞罰不公,一個勢力就不能長久。


    對國家而言,賞罰不明,法製失去了威懾,則國家危已。


    想要一個國家延續下去,必須保證法律對既得利益者有足夠的威懾力。


    讓他們有所顧忌,給普通百姓一條活路。


    這也是朱由檢提出“身份越尊崇,資產越多,則處罰越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好比,後世,闖紅燈而言,固定的懲罰是罰款200,扣6分。


    這樣的處罰看似公平,實則對有錢人來說沒有絲毫的威懾。


    200塊錢,對普通的老百性來說,可能全家是1周,甚至是2周的生活費。


    但是對富人來說,可能隻是一口水,一顆糖的價格。


    這樣的處罰,富人會在意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帝的掛機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水的鹹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水的鹹魚並收藏崇禎大帝的掛機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