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有一種說法,大明之所以貪汙成風是因為俸祿不夠導致的。


    但是作為皇帝的朱由檢確不這麽認為。


    要是真的如此,還會有那麽多的人選擇當官?


    難道是他們不知道官員的俸祿嗎?


    一個縣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雖然有相當一部分被折換成別的東西,但是至少能落下一半的大米,也就是45石大米。就是6750斤的大米。


    這裏的斤可不是後世的500g為1斤,而是594.6克為1斤。


    這些俸祿足夠養家糊口了。


    但是那些官員豈會隻滿足於養家糊口?


    養兩房小妾,找幾個伺候自己的丫鬟,小廝。


    出門在來個豪華轎子。這些俸祿自然就不夠了。


    俸祿不夠,又好麵子怎麽辦?


    貪汙啊!


    在加上後來錦衣衛勢力被削弱。


    祖製:


    “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和中書省,隻要是貪汙,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


    更成為一個形式,故而大明的貪官沒了限製故而更加的猖狂。


    對於貪官穿越而來的朱由檢本身就無比痛恨,尤其是經過國天啟年間的城外災民一事,和陝西民變之後,朱由檢更是巴不得這些貪官全部被抄家滅族。


    但是這個世界可不會隨著朱由檢的意念而變動,哪怕朱由檢是大明的皇帝,手握全國的軍政大權也不行。


    殺貪官的刀一旦停下來,等你想要在撿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滿朝上下皆貪官。


    連殺貪官的刀都在貪官手中,你殺,你怎麽殺?


    殺完了誰辦事?


    貿然動手,苦的隻是天下百姓,死的隻會死自己。


    明朝皇帝意外死亡的還少嗎?


    盡管朱由檢身邊護衛眾多,實力強大,又對自己忠心耿耿。但是誰敢保證不出意外?


    皇帝也是人,也是會死的。


    貪官是該殺,但是現在大明還剩下幾個清官?


    再加上朱由檢手中能用的人太少了,一下幹掉這麽多的貪官,顯得有點浪費了。


    作為垃圾,就該做好被分類的準備。


    那些壞到骨子裏的貪官必須淩遲以儆效尤。


    那些還有良知的,免職之後,還的想辦法榨幹對方。


    讓所有的官員膽寒,麵對受賄的第一感覺就是恐懼。


    總而言之,對貪官不需要仁慈。


    不過在大規模清理這些貪官之前,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最起碼,接替這些貪官的人員的先準備好。


    治大國如烹小鮮,可不是說說而已,由不得朱由檢任性。


    ......。


    對於治理貪官,朱由檢把計劃分成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凡是涉嫌軍隊貪汙,和賑災銀貪汙的會在第一時間全部處斬。以儆效尤。


    和晉商有勾結的官員,視情況進行處置。


    晉商該殺,為他們庇護的官員必須的處理。


    軍隊是國家的守護者,是國家穩定的基礎,這都貪汙的人,該死。哪怕之貪一分一毫也該殺。


    朝廷下派賑災銀,必定是百姓有災才下派,這種銀子都貪汙的人。有資格稱為人嗎?


    更該殺。


    更何況,當官的都是要麵子的。


    如果朱由檢,直接下令嚴查貪汙,百官肯定會陽奉陰違。


    但是把刀架到這兩種貪官身上,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包庇這些人渣。


    同樣還能給那些官員一個警告,讓他們心生忌憚。


    第二步的話,就簡單的多了,等到大明軍隊的實力得到恢複,在讓朱定國攜滅建奴之威,對大明的貪官進行清理。


    第三步;把貪官的處罰寫入明律之中,昭告天下,.....


    凡貪必罷官,永不的複出,且子孫3代不得為官。


    再抄家,交3倍貪汙所得的罰款。


    為啥那些有錢的要給官員送禮?


    很簡單,利益,官員有權就可以給他提供更大的收益。


    官員為何膽敢接收賄賂。


    很簡單,違法成本太低。


    自古以來,凡是漢人王朝大都相當的尊重讀書人。刑不上士大夫就是最好的寫照。


    想要解決貪官一事,必須增大違法成本。同時做到法不容情。


    誰敢貪汙,必須嚴懲。誰敢包庇,十倍處之。


    失去官位,永不錄用,就相當於失去了權利。十年寒窗苦讀功虧一簣。


    再抄家,同時讓對方3倍賠償貪汙所得,對官員來說,貪汙絕對是賠本的買賣。貪汙的成本遠遠大於收益。那些官員在貪汙的時候,自然會有所忌憚。


    雖然不見得能徹底斷絕貪汙一事情,但是最起碼能嚇住大部分的人。


    .....


    第一步很好做,不過為了避免百官反撲,在滅建奴的時候搗亂。


    朱由檢計劃給官員加餉銀,以示皇恩。


    反正按照接下來的計劃,會正式開始征收商稅,嚴查富人拖欠稅收之事,同時還會逐漸的把鹽鐵收歸官營,到那時大明稅收絕對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相對而言這些增加的餉銀就是毛毛雨了。


    而且增加俸祿,還有就是甄別官員的意思,


    “你們不是天天抱怨俸祿低,養不活自己嗎?


    那好,我就加俸祿,所有人的糧餉全部加倍,而且保證足額發放,不拿亂七八糟的東西來抵。這下可算不低了吧。


    你再貪汙則總不能再拿沒錢做借口了吧。”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朱定國,南平土司,北滅8大漢奸,勞苦功高,封鎮國侯.....。”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為了臨時替代那些貪官,朱由檢最終決定開恩科,來培養新的官員種子。


    為了避免,這批官員種子了,還未入官場就被汙染了,朱由檢一改以往的監考方式,直接拍京營分散下縣去監考。


    考試的內容也一改常態,不再是儒家經典,反而變成了明律。


    雖然此舉會導致大量的人才被遺漏,但是朱由檢沒有其他辦法。


    誰讓,明末貪汙成風呢?


    僅有的幾個清官,實在是走不開啊。


    要是讓那些貪官主持恩科考試,後果可想而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帝的掛機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水的鹹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水的鹹魚並收藏崇禎大帝的掛機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