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納合圖率領殘餘幾百殘餘,倉皇逃迴峽山口之際,卻在途中迎麵遇到一隊人馬!
照如白晝的火炬之下,千餘名宋軍將士呈一字形排開。
居於中央的高頭馬背上端坐一名將軍,在火光的映照之下隱現蒼老的麵容。
納合圖倉皇受阻,隨即用長刀一指前方老將,用不純熟的漢語問道:“前方宋將,報上名來!”
“老夫李顯忠,恭候將軍多時了!”老人頂盔摜甲神態自若,右手持有青龍刀平靜地望著納合圖。
“李千斤,原來是你!”
納合圖聞聽李顯忠三個字,頓時也是心頭一震。隨後借著火光映照定睛一瞧,果然是讓他一直頭疼的宋將李顯忠。
李顯忠冷冷道:“將軍還記得老夫,可真是難得!”
“你知道本將軍今夜要暗渡峽山口?”
“重要嗎?”
“你!……”
“將軍,老夫勸你下馬受降,否則……”
“住口!”
納合圖氣結無語,隨即催動他那已經受傷的戰馬,向前邁動了幾步之後才勒住戰馬,長刀一橫凜然道:“那就看你有沒有這個本事!”
“冥頑不靈!這峽山口就是你葬身之地!”
李顯忠見納合圖決意死戰,也就懶得與納合圖多作唇舌之爭,隨即一聲令下便吩咐弓箭手射殺金兵。
諸多小說演義之中,多是為將者先要苦戰幾個迴合,然後再雙方大軍進行交戰,這顯然是一種極為扯淡而又無語的戰鬥。
為了突出猛將的牛叉技能,而忽略了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
兵者,詭道也!
若是因為兩位將領單打獨鬥,而能夠解決一場戰鬥的,那朝廷還要養兵做什麽,直接選派一批超級無敵武術高手橫掃天下得了。
所以麵對這種戰況局勢,老將李顯忠顯然是個持重老練之人,自然不會白癡到不顧戰局,而去與納合圖單打獨鬥。
納合圖率領麾下七百名金兵意圖衝破防線,可是連番的兩輪箭雨又是死傷一片。
這時的金兵已經衝到了近前,李顯忠隨即讓弓箭手紛紛退後,後方的八百名步戰宋兵湧了上來。
“給我殺!”
李顯忠掌中青龍刀赫然一抖,借著搖曳的火光透著森森地寒光,接著一馬當先衝入了前方的金兵之中。
納合圖見李顯忠已經催馬殺了過來,他於是也提刀催馬迎了上去。
以納合圖的目測來看,李顯忠的麾下步兵不過千餘人,彼此的兵力懸殊並不大。所以對於納合圖而言,衝破這道防線並不是難事。
可最要命的是,這個這支宋軍的指揮者是李顯忠。
李顯忠綽號李千斤,有萬夫不當之勇,這在金國也是眾人皆知的事情。所以他納合圖今日與李顯忠對上了陣,心中也是十分的沒有底氣。
峽山口,這個山水都不算出名的地方,之前曾有過兩次出彩的典故。
上古時期,有大禹治水途徑此地開通水道的典故,之後就是作為淝水之戰的戰場之一,而成了後世兵家必爭之地名垂史冊。
如今在這個小小的峽山口中,宋金兩大陣營卻在此處交上了火。
雖然之後從硤石山趕過來三百名宋軍弓弩手也加入戰鬥,但這種戰鬥規模滿打滿算不過兩千人。
李顯忠與納合圖都是可以率領數萬大軍的戰將,如今卻在這個窄小的峽山口,發動了不過兩千人的的戰役。這種極為有趣卻又真實存在的戰爭,在之後的史冊之中留下了極其戲劇的一幕。
戰爭是殘酷的,宋金雙方的將士都是死傷無數,最後宋軍在以犧牲六百人的代價下,將這七百名驚慌失措的金兵全部剿滅。
而李顯忠也是在與納合圖幾經交鋒之後,將納合圖一刀斬落於馬下!
雖年邁花甲,但依舊是寶刀未老勇猛無敵!
天漸漸地亮了,李顯忠看著死去的幾百名宋軍將士,心中卻有些不好受。
這其中有對死去將士的緬懷,更重要的是金兵的強悍與宋軍的羸弱,這種鮮明的對比讓他這位老將很是難受。
其實整個戰鬥過程中,李顯忠所率領的軍隊,不過是他李家的一千五百名親衛部隊。
而在硤石山上,納合圖所看到的大軍盛況,也不過是李顯忠所做出的假象罷了。將所有的火把都綁在了小樹枝上,幾千支火炬,隨著山穀之風吹過不停的搖曳著,宛如無數宋軍高舉火炬一般。
其實兩麵山頭上隻有三百餘名宋軍弓箭手,同時按照李顯忠的吩咐高聲呐喊混淆視聽,故意弄得是聲勢浩大,致使納合圖等一眾金兵倉皇逃串。
宋軍的突然出現本身就已經讓納合圖感到意外危機,再加上如此聲勢浩大的一陣吆喝,那勢必會讓這位金國將軍大失方寸。
其實這不過是李顯忠采用並模仿了古代的戰術罷了,也並非是什麽獨自首創。
當年苻堅率領八十萬大軍領兵伐晉,號稱自己的大軍能夠投鞭斷流,結果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情況下,淝水之戰讓他徹底敗退。
八萬退了八十萬大軍,這是中國戰場上有名的戰例!
李顯忠原本以為,自己率領千餘名將士阻截納合圖,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剿滅這群殘兵。
因為與金國交鋒多年的李顯忠心裏清楚,金國大軍戰力如此之強,是因為騎兵機動性。
而這一次納合圖為了迅速渡過峽山口,馬匹根本就沒有大量的引渡,這就使得金國騎兵的優勢成了劣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是在金兵種種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己方一千多人的合力圍剿,竟然仍舊落了個損失慘重,這讓李顯忠多少有些接受不了。
這說明什麽?
說明宋人常常以胡人善於騎兵為先天優勢,不過是為自身尋找一個合理失敗的理由,可見這些不過是一種無力抗爭的托詞罷了!
如今說明金兵的步兵戰力,一樣優越於宋兵!
這一刻不知為何,李顯忠突然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如今在京城享樂的葉宇葉承天。
自從恭王趙惇叛亂之後,李顯忠與葉宇倒是相處過一段時間,當時他曾就宋金之間的戰力與葉宇探討過這個問題。
當時葉宇說了一句話,李顯忠此時此刻卻突然覺得,葉宇說的話或許有些道理。
“血性不燃,終究是人形木偶;畏懼不消,終究是軟骨侏儒!”
當時他聽著極為刺耳,如今李顯忠卻訕然一笑自語道:“唿!老夫真的老人,看來葉小子說的有些道理……”
發出一聲感歎之後,將青龍刀收起,留下一隊人打掃戰場掩埋雙方死去的將士。
而他則率領軍隊火速趕往濠州,因為此刻的濠州北麵的淮河沿岸,已經成了宋金對決的主要戰場!
由於戰鬥的持續打響,為了更好的指揮淮河戰役,所以直接將指揮處從廬州直接遷移到了前沿陣地。
而在濠州城裏虞允文,卻是焦急的等待著消息,此前麵對金兵多次襲擾,他虞允文都是沉著應對未有絲毫的憂慮。
可是今日他卻是變得有些猶豫,似乎心頭有什麽事情在懸而未定。
“報!大帥,李將軍迴來了!”
“哦?快快有請!”
就在虞允文神情焦慮之際,李顯忠安然迴歸的消息讓他激動不已!
不多時,李顯忠領著一個粗布裹著的包裹走了進來。虞允文幾步迎了上去,急切問道:“屬實?”
“屬實!”
“那……”
虞允文聽到‘屬實’二字,緊繃地神情頓時稍緩了不少。隨即低垂目光,看向李顯忠手裏的帶血布包。
李顯忠將那個帶血的布包放於桌前,隨即躬身道:“虞帥,此乃金國先鋒大將納合圖的首級,還請虞帥過目!”
聞聽此言,虞允文是麵露喜色道:“看來他沒有騙老夫!”
李顯忠見虞允文自言自語,於是便疑惑道:“虞帥,末將有一事不明……”
“將軍是想問,虞某這消息是從何而來?”虞允文擺了擺手,已然猜到了李顯忠所問之事。
“正是!莫非虞帥在金國軍中安插了耳目?”
這是李顯忠最為疑惑的地方,因為就在昨日午後,虞允文將他傳喚到軍營之中,說是夜間會有金兵從峽山口暗渡淮河。
當時他抱有諸多質疑,因為誰都知道峽山口水流湍急,根本不適合大規模的橫渡,就更別談什麽悄悄暗渡了。
可是聽著虞允文說的不似假話,再說三軍主帥又豈能輕而戲言。更為甚者,虞允文連敵人什麽時候暗渡,有多少人都清清楚楚,所以李顯忠就覺得,虞允文一定是得到了什麽消息。
但這也隻是一種推測,為了防範於未然,他就親自帶領一千多名親衛兵前往峽山口設伏。
這是出於眼下兵力不足的情況,才會隻帶了一千多人前去。同時李顯忠此舉,也是對自身實力一種自負的表現。
而虞允文一直憂心的根由,除了對李顯忠的擔心之外,也是在顧慮這則消息的真偽性。
如今李顯忠凱旋歸來,又斬獲了敵人先鋒主將的首級,虞允文也覺得沒有可以隱瞞了,索性就將這消息的來源告知了李顯忠。
因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消息,他需要與李顯忠仔細參詳一番。
(有錯字,在修改……標題應該是‘血性’而非‘血腥’)
照如白晝的火炬之下,千餘名宋軍將士呈一字形排開。
居於中央的高頭馬背上端坐一名將軍,在火光的映照之下隱現蒼老的麵容。
納合圖倉皇受阻,隨即用長刀一指前方老將,用不純熟的漢語問道:“前方宋將,報上名來!”
“老夫李顯忠,恭候將軍多時了!”老人頂盔摜甲神態自若,右手持有青龍刀平靜地望著納合圖。
“李千斤,原來是你!”
納合圖聞聽李顯忠三個字,頓時也是心頭一震。隨後借著火光映照定睛一瞧,果然是讓他一直頭疼的宋將李顯忠。
李顯忠冷冷道:“將軍還記得老夫,可真是難得!”
“你知道本將軍今夜要暗渡峽山口?”
“重要嗎?”
“你!……”
“將軍,老夫勸你下馬受降,否則……”
“住口!”
納合圖氣結無語,隨即催動他那已經受傷的戰馬,向前邁動了幾步之後才勒住戰馬,長刀一橫凜然道:“那就看你有沒有這個本事!”
“冥頑不靈!這峽山口就是你葬身之地!”
李顯忠見納合圖決意死戰,也就懶得與納合圖多作唇舌之爭,隨即一聲令下便吩咐弓箭手射殺金兵。
諸多小說演義之中,多是為將者先要苦戰幾個迴合,然後再雙方大軍進行交戰,這顯然是一種極為扯淡而又無語的戰鬥。
為了突出猛將的牛叉技能,而忽略了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
兵者,詭道也!
若是因為兩位將領單打獨鬥,而能夠解決一場戰鬥的,那朝廷還要養兵做什麽,直接選派一批超級無敵武術高手橫掃天下得了。
所以麵對這種戰況局勢,老將李顯忠顯然是個持重老練之人,自然不會白癡到不顧戰局,而去與納合圖單打獨鬥。
納合圖率領麾下七百名金兵意圖衝破防線,可是連番的兩輪箭雨又是死傷一片。
這時的金兵已經衝到了近前,李顯忠隨即讓弓箭手紛紛退後,後方的八百名步戰宋兵湧了上來。
“給我殺!”
李顯忠掌中青龍刀赫然一抖,借著搖曳的火光透著森森地寒光,接著一馬當先衝入了前方的金兵之中。
納合圖見李顯忠已經催馬殺了過來,他於是也提刀催馬迎了上去。
以納合圖的目測來看,李顯忠的麾下步兵不過千餘人,彼此的兵力懸殊並不大。所以對於納合圖而言,衝破這道防線並不是難事。
可最要命的是,這個這支宋軍的指揮者是李顯忠。
李顯忠綽號李千斤,有萬夫不當之勇,這在金國也是眾人皆知的事情。所以他納合圖今日與李顯忠對上了陣,心中也是十分的沒有底氣。
峽山口,這個山水都不算出名的地方,之前曾有過兩次出彩的典故。
上古時期,有大禹治水途徑此地開通水道的典故,之後就是作為淝水之戰的戰場之一,而成了後世兵家必爭之地名垂史冊。
如今在這個小小的峽山口中,宋金兩大陣營卻在此處交上了火。
雖然之後從硤石山趕過來三百名宋軍弓弩手也加入戰鬥,但這種戰鬥規模滿打滿算不過兩千人。
李顯忠與納合圖都是可以率領數萬大軍的戰將,如今卻在這個窄小的峽山口,發動了不過兩千人的的戰役。這種極為有趣卻又真實存在的戰爭,在之後的史冊之中留下了極其戲劇的一幕。
戰爭是殘酷的,宋金雙方的將士都是死傷無數,最後宋軍在以犧牲六百人的代價下,將這七百名驚慌失措的金兵全部剿滅。
而李顯忠也是在與納合圖幾經交鋒之後,將納合圖一刀斬落於馬下!
雖年邁花甲,但依舊是寶刀未老勇猛無敵!
天漸漸地亮了,李顯忠看著死去的幾百名宋軍將士,心中卻有些不好受。
這其中有對死去將士的緬懷,更重要的是金兵的強悍與宋軍的羸弱,這種鮮明的對比讓他這位老將很是難受。
其實整個戰鬥過程中,李顯忠所率領的軍隊,不過是他李家的一千五百名親衛部隊。
而在硤石山上,納合圖所看到的大軍盛況,也不過是李顯忠所做出的假象罷了。將所有的火把都綁在了小樹枝上,幾千支火炬,隨著山穀之風吹過不停的搖曳著,宛如無數宋軍高舉火炬一般。
其實兩麵山頭上隻有三百餘名宋軍弓箭手,同時按照李顯忠的吩咐高聲呐喊混淆視聽,故意弄得是聲勢浩大,致使納合圖等一眾金兵倉皇逃串。
宋軍的突然出現本身就已經讓納合圖感到意外危機,再加上如此聲勢浩大的一陣吆喝,那勢必會讓這位金國將軍大失方寸。
其實這不過是李顯忠采用並模仿了古代的戰術罷了,也並非是什麽獨自首創。
當年苻堅率領八十萬大軍領兵伐晉,號稱自己的大軍能夠投鞭斷流,結果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情況下,淝水之戰讓他徹底敗退。
八萬退了八十萬大軍,這是中國戰場上有名的戰例!
李顯忠原本以為,自己率領千餘名將士阻截納合圖,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剿滅這群殘兵。
因為與金國交鋒多年的李顯忠心裏清楚,金國大軍戰力如此之強,是因為騎兵機動性。
而這一次納合圖為了迅速渡過峽山口,馬匹根本就沒有大量的引渡,這就使得金國騎兵的優勢成了劣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是在金兵種種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己方一千多人的合力圍剿,竟然仍舊落了個損失慘重,這讓李顯忠多少有些接受不了。
這說明什麽?
說明宋人常常以胡人善於騎兵為先天優勢,不過是為自身尋找一個合理失敗的理由,可見這些不過是一種無力抗爭的托詞罷了!
如今說明金兵的步兵戰力,一樣優越於宋兵!
這一刻不知為何,李顯忠突然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如今在京城享樂的葉宇葉承天。
自從恭王趙惇叛亂之後,李顯忠與葉宇倒是相處過一段時間,當時他曾就宋金之間的戰力與葉宇探討過這個問題。
當時葉宇說了一句話,李顯忠此時此刻卻突然覺得,葉宇說的話或許有些道理。
“血性不燃,終究是人形木偶;畏懼不消,終究是軟骨侏儒!”
當時他聽著極為刺耳,如今李顯忠卻訕然一笑自語道:“唿!老夫真的老人,看來葉小子說的有些道理……”
發出一聲感歎之後,將青龍刀收起,留下一隊人打掃戰場掩埋雙方死去的將士。
而他則率領軍隊火速趕往濠州,因為此刻的濠州北麵的淮河沿岸,已經成了宋金對決的主要戰場!
由於戰鬥的持續打響,為了更好的指揮淮河戰役,所以直接將指揮處從廬州直接遷移到了前沿陣地。
而在濠州城裏虞允文,卻是焦急的等待著消息,此前麵對金兵多次襲擾,他虞允文都是沉著應對未有絲毫的憂慮。
可是今日他卻是變得有些猶豫,似乎心頭有什麽事情在懸而未定。
“報!大帥,李將軍迴來了!”
“哦?快快有請!”
就在虞允文神情焦慮之際,李顯忠安然迴歸的消息讓他激動不已!
不多時,李顯忠領著一個粗布裹著的包裹走了進來。虞允文幾步迎了上去,急切問道:“屬實?”
“屬實!”
“那……”
虞允文聽到‘屬實’二字,緊繃地神情頓時稍緩了不少。隨即低垂目光,看向李顯忠手裏的帶血布包。
李顯忠將那個帶血的布包放於桌前,隨即躬身道:“虞帥,此乃金國先鋒大將納合圖的首級,還請虞帥過目!”
聞聽此言,虞允文是麵露喜色道:“看來他沒有騙老夫!”
李顯忠見虞允文自言自語,於是便疑惑道:“虞帥,末將有一事不明……”
“將軍是想問,虞某這消息是從何而來?”虞允文擺了擺手,已然猜到了李顯忠所問之事。
“正是!莫非虞帥在金國軍中安插了耳目?”
這是李顯忠最為疑惑的地方,因為就在昨日午後,虞允文將他傳喚到軍營之中,說是夜間會有金兵從峽山口暗渡淮河。
當時他抱有諸多質疑,因為誰都知道峽山口水流湍急,根本不適合大規模的橫渡,就更別談什麽悄悄暗渡了。
可是聽著虞允文說的不似假話,再說三軍主帥又豈能輕而戲言。更為甚者,虞允文連敵人什麽時候暗渡,有多少人都清清楚楚,所以李顯忠就覺得,虞允文一定是得到了什麽消息。
但這也隻是一種推測,為了防範於未然,他就親自帶領一千多名親衛兵前往峽山口設伏。
這是出於眼下兵力不足的情況,才會隻帶了一千多人前去。同時李顯忠此舉,也是對自身實力一種自負的表現。
而虞允文一直憂心的根由,除了對李顯忠的擔心之外,也是在顧慮這則消息的真偽性。
如今李顯忠凱旋歸來,又斬獲了敵人先鋒主將的首級,虞允文也覺得沒有可以隱瞞了,索性就將這消息的來源告知了李顯忠。
因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消息,他需要與李顯忠仔細參詳一番。
(有錯字,在修改……標題應該是‘血性’而非‘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