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這個姓楊的小道士惶恐的說出緣由,葉宇這才將其身子拉了迴來。

    隨即麵向眾人,尤其是玉陽子王處一:“諸位都聽到了?”

    “……”

    淡淡的一句問話,使得全真七子紛紛麵色難堪,這件事情不僅是全真教有錯在先,而且事後還不分青紅皂白以眾淩寡,這將來傳將出去可謂是名譽掃地。

    “我本無意與諸位辯駁,奈何有人不知所畏步步相逼,這可怨不得在下了!”

    “這位施主,此番初衷雖是為求真相不得已而為之,可是你為了一己之私而置他人於危難之中,這不是大善之舉……”

    全真七子紛紛默然之際,一直處於觀望的空寂禪師突然開了口。

    空寂禪師的這番言語幫襯,讓在場的所有人為之愕然,全真七子沒有想到,方才還與之針鋒相對的空寂禪師,此番會出麵為之解圍。

    而完顏允中則更是沒有想到,在這個可以使全真教名譽掃地的時刻,不落進下石添柴加火就已經是品德高尚了,怎麽還特意為全真教解圍呢?

    其實到了空寂禪師這種境界的高僧,看待事物並沒有功利性可言,雖然此次佛道之論與全真教處於對立一麵,但是這隻是學術以及思想追求上的分辨。

    拋開這佛道之爭,其實雙方都是修行之人,也可以說是同道中人,並無什麽私人仇怨。

    所以在這個時候,空寂禪師便站出來替全真教解圍。

    葉宇聞聽空寂禪師這句話,不由眉頭一挑:“哦?那敢問大師,何為善,何為惡?”

    “阿彌陀佛,善惡皆有因果!”

    “因果?佛法論善惡報應,謂如影隨形。世情往往卻是:某人善,而子孫不興。某人惡,反倒門庭隆盛。以此看來,佛所說的因果,豈不是太沒有依據了嗎?”

    空寂禪師轉動佛珠,輕聲解釋道:“凡情未滌,正眼為開。認善為惡,指惡為善,往往有之。為什麽不恨自己是非顛倒,反而抱怨天道報應有差呢?”

    “哈哈哈!”葉宇聞聽此言,不竟爽朗的大笑起來。

    “施主為何發笑,難道老衲所言,施主以為不妥?”

    “大師所言是句句在理且有佛性,然大師卻拘泥於善惡之分,殊不知善惡本就在於一念之間。該做的做了,就是善;不該做的做了,就是惡。善惡其實不在於心,而見於行!”

    “善惡不在於心,而在於行?”

    在場所有人聞聽此言俱是一陣驚愕,以往都說修心養性,無論是佛還是道,都是要源本正心,方可成就超脫!

    舍棄貪、嗔、癡、慢、疑五毒,這是出家之人的必修,而所要修的也就是心。所以在眾人的潛意識裏,善惡皆源於心!

    如今葉宇說出善惡不在於心在於行,這無疑是顛覆了他們的原有認識。

    “阿彌陀佛,恕老衲愚鈍,不能參透施主話中玄機……”

    “出家人注重是修行二字,修行才能修心,一念之間可生萬惡,亦可生出諸多善念。就諸如大師,心中有規勸於某之念,若是以言行表露付諸行動,這就是善;若不能表露僅存於心,便不能稱之為善!”

    “反之,大師心中有滅殺於某之念,若是兇相畢露付諸行動,這就是惡;若是將此念頭隱藏於心,那便不能稱之為惡!”

    “思緒千轉萬迴,豈能輕易就可判定善惡?每個人都有善惡兩麵,但善惡本是同源,真的可以因為大師一言就可辯之?”

    葉宇的這番話說的是頭頭是道,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年輕的瘋子,竟然對佛法頗有造詣。

    “這……我佛無私!”

    “大師此言又錯了!”

    空寂禪師突然抬起微眯的雙目,怔怔的向葉宇問道:“********?”

    “佛本有私!”

    “哦?願聞其詳!”

    “請問大師,何為佛?”

    “覺即是佛!”空寂禪師這四個迴答的極為精煉,但也直接道明的佛之本源。

    “佛是覺而不迷,凡夫是迷而不覺。所謂:“迷者眾生”,“覺即是佛”。佛是有覺悟的人,人是沒覺悟的佛。大師,於某這番理解是否有誤?”

    空寂禪師聽了葉宇的這番話,欣賞的點了點頭:“小施主對佛法深有造詣,老衲眼拙了!”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再是討論葉宇方才挾持之舉的對與錯,而是一場佛學之間的辯論。空寂禪師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句勸言,竟然會卷入一場佛法的探究。

    他雖然非常的意外,但更多地則是一種欣喜。所謂話不說不明,理不辨不清,這經文學術也是如此。

    “那於某請問大師,佛既是覺而不迷之人,那麽,人,豈會無私?”

    “佛源於本心,既然是覺而不迷之人,自會無私!”

    “哦?佛說眾生平等,那為何以五穀雜狼這等有生之物,以助爾等僧人修行。這種舍棄卑微生命而成全爾等修成正果的行為,此番作為平等嗎?無私麽?”

    “這……”

    葉宇此言直接正中本心,僧人吃素不沾葷腥看似眾生平等不添殺戒,但五穀雜糧青菜蘿卜也是生命之源。

    這時一直作為旁聽的完顏長樂,見葉宇辯才了得,於是不服氣的插嘴道:“廢話,僧人不食葷腥已經是苦不堪言,若是連五穀雜糧也不食用,豈不是活活餓死?”

    “嗬嗬,公主殿下說的極是,那僧人汲取萬物生命,而去修行成就正果,這難道不自私麽?這就是佛家講究的眾生平等?”

    “這……可是佛陀當年割肉喂鷹,足以彰顯無私奉獻……”

    完顏長樂雖然對佛法不甚精通,但是金國佛教鼎盛,在這種國度的熏陶之下也懂得不少典故。

    葉宇一聽這佛陀割肉喂鷹的典故,隨即便笑了:“那是佛陀欠那隻鷹的!”

    “胡說八道!今日你若是說不出個道理來,本宮就將你以褻瀆神靈定罪!”

    “於某所言自然有其道理,當年佛陀割肉喂鷹,的確是因虧欠所致!鷹以捕食田鼠而生,而田鼠又以偷食五穀而活,佛陀雖不食葷腥,但卻食用五穀雜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世流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彼岸三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彼岸三生並收藏宋世流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