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這二老而言,之所以對葉宇另眼相看,除了吳氏說的相貌與聰慧之外,重要的是一種寂寞使然。

    二人年過六旬膝下無子,雖然當今皇帝趙昚,名義上算是二人的子嗣,其實說白了也隻是過繼的兒子。

    兒子都不是親生的,那麽慶王與恭王這兩孫子,就更沒有多少的感情在內。

    所以吳氏在見到葉宇之時,才會有這番感慨。

    俗話說兒子沒有親生的好,兒子趙昚以及孫兒趙惇、趙愷再如何恭孝,也終究不是親生的。

    所以趙構認下葉宇這個好孫兒,也是憑借個人的喜好所致。

    既然都不是親生的,那選一個喜愛的孫兒,又有何不可呢?

    這二老一少,三人在龍池旁相談了許久。

    葉宇雖然不善意哄人開心,但為人過於機敏,不時地說些民間的趣事,以及後世有意思的段子,也是讓二老樂不可支。

    看著二老如此興起的樣子,葉宇覺得是該迴歸正題的時候了。

    於是一指桌案上的玉佛道:“皇祖母,其實這彌勒佛之所以笑,還有另一層深意……”

    “哦,還有一層深意?”吳氏此時心情大好,一聽葉宇這麽說,頓時就來了興致。

    “正是,孫兒這裏有一對聯……”

    葉宇說著,便念道:“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好,這幅對聯好,孫兒這一副對聯,道盡了彌勒佛祖的佛法無邊、佛門的胸襟寬廣!”

    太後吳氏聞聽這幅對聯,頓時是欣喜不已。

    但趙構卻是笑了笑,瞥了葉宇一眼道:“芍芳,你這剛認的孫兒,可是話有所指呐……”

    一副對聯,吳氏看到的是佛法無邊,而曾為帝王的趙構,看到的卻是一種規勸。

    凡事付之一笑,是要勸他凡事不可太過認真與執拗;於己何所不容,是要勸他對趙昚的禁酒令予以包容。

    吳氏本是個聰慧的女人,經趙構這麽一提醒,頓時就明白了葉宇這幅對聯的深意。

    “皇命在身,還請祖父、祖母見諒……”

    看著葉宇為難的神色,吳氏也幫著勸說道:“官家,既然如此,你何不做個順水人情?”

    趙構猶豫了半晌,最後悠悠歎道:“這大內皇宮孤寂清冷,朕不過是想找些樂趣,奈何也不能得償所願……”

    葉宇一聽這話,頓時明白了趙構宮中釀酒的本意,隻要解決了這個後顧之憂,那此事就大功告成。

    想到這裏,於是便開口道:“二老若是覺得枯燥,可讓內侍尋一兩個說書人,講些故事段子解解悶。”

    葉宇提出這個建議,本以為趙構與吳氏會轉憂為喜,卻不料趙構麵露失望之色。

    吳氏拍了拍葉宇的手,笑著解釋道:“你有所不知,這說書人,倒是尋了幾人,但說的段子都是千篇一律,周而複始就那幾個,起初還有些新奇,之後就膩煩了……”

    原來是嫌故事過於單一,那這事好辦啊,這對於他這個後世小說迷而言,這些並不是什麽難事。

    四大名著?不行!

    《紅樓夢》雖然文辭絕美,但倫理之間卻有不良影響。

    《水滸傳》雖然人物各個鮮明,但終究是是諷刺朝廷的作品。

    《三國演義》《西遊記》雖然波瀾壯闊,但已經被無數穿越小說用爛了,他葉宇標新立異,豈能在這上麵同為一路?

    ……

    諸如《金瓶梅》、《玉·蒲·團係列》、……所謂的十大禁淫小說,則更是難登大雅之堂。

    腦中百轉千迴,最後他終於想到了一本書,正適合現在所需。

    “二老不必於此事憂愁,孫兒腹中不僅有數不盡的段子,還有數不盡的梨園劇本……”

    “哦?此話當真?”方才還倍感失落的趙構,被葉宇這句話頓時提起來興致。

    葉宇卻神態自若道:“今日上天眷顧,讓小子得遇至親二老的疼愛,孫兒自當極盡孝道,又豈敢妄言?”

    “孫兒這就給二老說一段,而且這段子裏的人,二老也一定聽過……”說完兩句奉承的話後,葉宇就向趙構與吳氏說起了書。

    葉宇之所以斷定兩位老人聽過,是因為他說的是《濟公傳》。而如今這濟公,就活生生的存在於當下。

    要說明清小說,葉宇是看了很多,但是最為熟悉的莫過於《濟公傳》,因為不僅看過影視劇,還聽郭·德綱說了不少。

    既然這二老喜歡聽說書段子,而濟顛和尚又對他有大恩,那這《濟公傳》就必須得說一說。

    “這第一迴:李節度拜佛求子,真羅漢降世投胎,話說自皇祖父再立大宋國祚,在紹興年間,台州府天台縣……”

    葉宇接下來可謂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說起故事來也是引人入勝。而坐在麵前的兩位老人家,更是聽得漸漸入了迷。

    尤其是趙構更是癡迷其中,因為葉宇說的主人公李修緣,就是當下最為流傳的濟公活佛。

    剛說完第一迴,就已經讓趙構與吳氏著了迷。後世人看書、聽書,大多是在意的是事故情節。而當下這個時代,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對於神話迷信,都是十分的敬畏。

    因此這兩位老人家,聽得如此入迷也是在情理之中。

    當趙構詢問葉宇為何知之甚詳時,葉宇就發揮了自圓其說的能力。

    聲稱這些故事段子,都是他從民間流傳故事,以及自身融合而來。

    而且還講述了自己頗有佛緣,殘廢雙腿因濟公而痊愈,更是起到了自圓其說的佐證。

    “看來哀家這孫兒佛緣深厚,難怪能從彌勒一笑中,感悟諸多玄機……”

    吳氏乃是信佛之人,所以一切都將歸於佛緣。

    趙構也是微微點頭道:“這濟公活佛朕在宮中也頗有耳聞,聽說此人濟世救人,卻又瘋癲成性。”

    “修心不修形,心誠證佛性,皇祖父,這才是高僧!”

    葉宇的這十個字,使得趙構頻頻點頭,讚歎道:“言之有理,所謂心誠則靈,便是如此!”

    “朕今日心情甚好,至於撤去宮中酒坊一事,朕就準了!不過,這說書的段子……”

    趙構話中示意,葉宇豈能不明,於是恭敬道:“皇祖父放心,即使孫兒公務繁忙不能親自講述,也會將寫好的段子送於宮中,由二老親自預覽!”

    “嗯!好,朕要的就是你這句話!宇兒,以後這德壽宮,朕準你來去自如。”

    “是!”

    葉宇心道這下可是因禍得福,整個皇宮分為後宮、政宮以及德壽宮,當年趙昚準他宮中行走的特權,其實也不過是政宮的範圍。

    政宮,是朝臣辦公以及皇帝處理政務的地帶,而後宮乃是嬪妃、宮女等女眷居住之所。

    德壽宮更是皇宮中的禁地,除了當今皇帝趙昚,沒人有權利在德壽宮任意進出。

    如今趙構給了葉宇這個權利,除了被葉宇的《濟公傳》所吸引外,也足以說明這兩位老人對葉宇的喜愛。

    從德壽宮出來之後,葉宇暗中長出了口氣,隨後便急匆匆的向禦書房趕去。

    當趙昚聽了葉宇的迴稟之後,不但對葉宇解決宮中酒坊大加讚賞,更對老爹收下葉宇這個幹孫兒頗為欣喜。

    葉宇看著趙昚喜出望外的樣子,心中卻是感慨良多。這才半天的功夫,自己既給別人當孫子,又給別人當兒子。

    對於太上皇認葉宇為幹皇孫的事情,其實趙構本人也隻是這麽一說,之後也沒有太過講究此事。

    而葉宇也隻是將其當成套近乎的方式,並沒有真的奢望立馬享受皇子的待遇。

    雙方當事人沒有太過較真,可皇帝趙昚對此卻當了真。不僅在朝堂上通告了群臣,還準備下達一份旨意以作證實。

    當葉宇在朝堂上聽到這消息,也是感到十分的意外。

    不過迴思一想,倒也是件好事。

    這件事不久之後,就在民間得以流傳。葉宇成了當今皇帝的義子,雖然沒有什麽爵位,但這個身份也是讓人豔羨不已。

    一夜之間葉宇的地位,又一次被拔高!

    不過這些葉宇卻是無暇顧及,每日裏都是忙得昏天黑地。

    不但要審核各地官員的政績以及履曆,還要將寫好的《濟公劄記》送往德壽宮。

    之所以改名為劄記,是因為傳記講究史實,而劄記隻是一種記述,沒有太過講究,所以不會被人拿來詆毀。

    雖然審核吏部官員的重任,不止他葉宇一人主持大局,還有首相虞允文以及太尉張說。

    但這此次整頓吏治,趙昚很明顯是讓這二人陪襯。因為最終審核的名單,直接由葉宇親自擬定。

    對於趙昚的這個做法,其實所有人都看得很透,葉宇自然也不例外。

    朝廷上下黨派爭鋒,所牽扯的關係更是密如網絲。所以吏治的整頓,交由朝廷任何一位官員,都會存在一些利益的衝突。

    而他葉宇隻是個無根浮萍,沒有任何的朝堂基礎,更是朝中兩個黨派的攻擊對象,所以裁減官員會更加淩厲與無所顧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世流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彼岸三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彼岸三生並收藏宋世流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