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看了看葉宇,欣慰的點了點頭:“能夠對貧道名諱知之甚詳,普天之下也是難尋,也許這就是緣分。”

    這句話不是恭維葉宇,因為王中孚這個名字,是王重陽年少之時所用,之後改名為王知明,就再無人知道王重陽的原名。

    而葉宇對於王重陽的姓氏名諱如此清楚,除了後世受到了金庸武俠小說的影響,更主要的是王重陽在道教中地位。

    王重陽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開宗者,後被尊為道教的重陽開化輔極帝君與北五祖之一。

    其實葉宇之所以猜出老人是王重陽,除了那兩句詩詞外,還有就是他在遞還竹幡之時,看到了老人的手心以及虎口,有著厚厚的老繭。

    這些老繭顯然是練武之人才有,絕非一般道士以及農夫所能擁有。

    再加上這位老人氣質非同一般,才會讓葉宇對這竹幡上的詩句有了琢磨。

    “貧道願賭服輸,不知葉學士需要貧道答應什麽事請?”

    “晚輩早就聽聞北地終南山,王道長的武藝超群,因此想請為王道長傳授晚輩武藝!”

    葉宇直抒胸臆,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今日遇到了王重陽,他就沒有打算輕易放過。

    他雖然知道王重陽,並非武俠小說裏那樣天下第一。

    但曆史上的王重陽,曾參加金國的武舉考試,並且奪得了武狀元的頭銜,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倒不是葉宇貶低宋國而抬高金國,但就武舉而論,金國武狀元的含金量要比宋國高很多。

    而且以王重陽一個漢人的身份,在金國的統治之下奪得武狀元,這就更能說明武藝的卓絕。

    如今時隔幾十年,想必武藝也已經如臻化境。

    王重陽聽了葉宇的話後,輕挑眉頭自語道:“難道真被那瘋和尚說準了?”

    “呃,王道長口中的瘋和尚,可是濟顛聖僧?”葉宇聽力極好,王重陽私下嘀咕卻被他聽得一清二楚。

    “不錯,就是那個瘋和尚,他說貧道此次前往江南傳道,會有一段師徒緣分!”

    葉宇聞聽此言頓時狂喜不已,隨即就要當即行拜師之禮。

    此刻他也忘記自己的身份,更忘記了這個場合的不妥之處。

    “且慢!”

    王重陽隨即托起葉宇欲要下蹲的身子,接著道:“練武要練早,葉學士如今已是而冠之年,恐……”

    就在王重陽無意觸摸到葉宇的脈搏時,他突然臉上露出驚愕之色,到了最後他已經忘記了他要說什麽。

    而是緊緊地壓住葉宇的脈搏,替葉宇把起了脈。

    王重陽的這一舉動,讓葉宇心中頓時緊張不安起來。

    他本想將手臂迅速抽離,可王重陽僅僅是兩根手指,就已經讓他右臂難以舉動。

    “道長,莫非晚輩身子有疾?”

    葉宇看著王重陽,那神色幾經變幻的臉,心情也不由得凝重起來。

    “凝香梧桐,天大的造化!”沉默良久的王重陽,一臉感歎的輕聲道。

    “道長……”

    王重陽見葉宇一臉的疑惑,於是解釋道:“凝香梧桐,不僅有肉生白骨之功效,而且還可以洗筋伐髓改造體質!”

    “洗筋伐髓?當初聖僧隻說這凝香梧桐木,煮茶飲用可治愈腿疾舊患。”

    “這個瘋和尚,可真是舍得,百年以上的梧桐木的精華所在,鳳棲梧桐便是如此。不過以貧道判斷,你服用這梧桐木可不止百年……”

    “這……”

    葉宇這一刻開始猶豫了,他怎麽覺得這有些玄乎,難道還真有什麽洗筋伐髓的說法?

    看著葉宇麵帶質疑,於是問道;“你是否覺得,你的身體有些異於常人?”

    “異於常人?”

    葉宇對於這個問題陷入了沉思,遠的不說,就說最近的事情,似乎還真是有些異於常人。

    當日在錢塘江畔遇襲,背後中了劍傷能夠短時間痊愈尚且不說,單說那一夜船舫裏與胡媚兒的魚水之歡,就讓葉宇覺得有些詭異。

    要知道背後所中的劍傷不輕,但他依舊是生龍活虎攻城拔寨。

    再有就是自己的力氣似乎大了很多,七夕佳節將趙悌的隨從捏躺在地上,臨安府衙拎著尤褒,猶如拎小孩一樣輕鬆……

    這些以往葉宇都沒有太過留意,但今日王重陽一番提醒,倒是讓他似乎覺得自己,的確有了一些變化。

    “習武之人,基本功最適合時期是在幼年,隻因這個時期的人,骨骼柔韌性是為最佳。而二十歲再去習武,雖不算太晚,但終究難以大成,因為資質已經成型難以改變。”

    王重陽說著,繼而看了看葉宇道:“而你則不同,洗筋伐髓之後的筋骨,遠比常人強上許多!單論這一點,你就比常人優越十年之功!”

    “那,道長的意思……”

    “你要答應貧道一件事,如此貧道才會傾囊相授!”

    葉宇此刻早已喜出望外,鄭重施禮道:“師傅吩咐,弟子豈敢不從?請隨徒兒迴府,再慢慢敘談不遲……”

    不問是什麽事請,先把師徒這層關係確定再說。

    王重陽對於葉宇的小心思,自然看得十分清楚,但也不予拒絕,直接跟隨葉宇迴府敘談。

    阿寬跟在後麵,額頭是直冒冷汗。方才自家少爺的話,他可是聽得一清二楚。

    他方才斥責的老頭子,這一會兒的功夫,就成了自家少爺的師傅,那他豈不是以下犯上,犯了忤逆之罪。

    一路上阿寬可是獻金樂殷勤,以免自家少爺發怒懲罰自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迴到府上之後,葉宇與這個街邊撿來的師傅,在書房裏談了很久。

    對於王重陽要在江南傳道的建議,葉宇是從內心表示支持。

    他葉宇是個本土情緣很深的一個人,對於土生土長的道教,他還是一直抱有支持態度的。

    尤其是王重陽所提倡的思想,很對葉宇的口味。王重陽糅合儒、釋、道的思想,主張三教平等、三教合一。

    聲稱“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這種海納百川的包容思想,其實正是中華民族的思想。

    在葉宇的心中,最是鄙夷那些門戶之見固步自封,到頭來隻會是走向沒落。

    王重陽在與葉宇交談之中,越發的覺得葉宇對道家有深刻地認識,而且二人的思想觀念不謀而合。

    他本來已經有了七位弟子,也就是後世道家典籍中記載的全真七子。

    年過半百的他,已經不打算再收弟子。

    不曾想被當初五台山上的濟公言中,在這臨安城被葉宇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師徒緣分。

    既然是一種緣分,他也就欣然收下了葉宇這名弟子。

    其實這王重陽心裏清楚,能收下葉宇這名俗家弟子,對於他傳道授法有著極大幫助。

    想要將道教發揚光大,單憑民間的影響力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對於這個將來,可能會左右大宋的徒弟,王重陽也是不遺餘力悉心教導。

    而對於葉宇而言,能夠得到王重陽的授藝自然是好,但最好的是堂堂全真教道統,成了他牢牢嵌入北地的一顆釘子。

    天下道士的力量,有時候也不容小覷,它是一種無形的勢力,可以顛覆一些原本看似不可能的東西……

    拜了王重陽為師之後,葉宇除了公務之餘,就留在府中潛心跟隨學習武藝。

    對於葉宇來說,他本身就有些許功夫底子,又加上後世軍隊裏學了不少格鬥之術,所以接受王重陽的教導很是得心應手。

    期間王重陽詢問葉宇擅長什麽,葉宇很想說自己擅長射擊,可惜這個時代沒有槍械。

    有時候葉宇在想,是不是找個合適的時機,研究一下製作火槍的工藝。

    雖然他知道這個想法有些艱巨,但也不是不可為之。

    之後他又想到喜愛的飛刀之術,但是可惜的是,撿來的這個師傅沒有這項絕技。

    按照王重陽的說法,這種飛刀絕技不夠靈動與氣勢,所以建議葉宇挑選十八般武藝中的一種。

    葉宇想了想,覺得這貪多了並非好事,於是便決定學習劍術。

    之所以選擇學劍術,除了劍術的靈動飄逸,仗劍而行的武俠情節作祟外,主要還是這種武器便於攜帶。

    要知道真實的古代可絕非影視劇裏那樣,任何人都可以拿著刀槍滿大街走。

    就連後世如此開放的時代,隨意拿著槍械、利刃行走於大街上,也會當做恐怖分子,立馬會被警察抓走。

    可想而知,古代除非特殊人士,一般都不會拿著長槍大刀瞎逛悠。

    而劍就不同,這是一種文士樂於佩戴的飾品,就像‘風騷’文人的折扇一樣,冰天雪地裏也拿著折扇不住的扇著風。

    而曆史上最為有名的,自然要數詩仙李白了。

    所謂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其實所有的基本功與招式,無非就是那些。關鍵還是要習武之人是否用功,是否懂得去靈機應變。

    所以王重陽在府上暫住了一個月,之後就飄然而去,江南之行的傳道授法,才是他此行的目的。

    而葉宇在這一個月時間裏,著實是獲益匪淺。不僅學會了應有的劍法,也學習了道家的一些吐納之法。

    這才讓葉宇明白,原來武俠小說裏的東西,並不是全部虛構。而這道家的吐納之法,既可以養生延年益壽,又可以提高武學的修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世流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彼岸三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彼岸三生並收藏宋世流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