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送迴來的好消息的確是不斷。(.無彈窗廣告)


    首先是半個月前從東海道送迴來的山本勘助與次子羅氏信良等人的情況。他們再一次擊敗了駿河今川家與北條家的聯軍,更是生擒了駿河今川家的家督今川氏真。這可謂是一場大勝了。


    唯一可惜的是,由於北條綱成在駿河國邊境及時組織潰軍防守,令到山本勘助等人無法乘機殺入駿河國的境內,從而獲得更大的戰果。


    但是,無論如何,隨著這一次的大勝,山本勘助以及次子信良等人也徹底在東海道站穩腳跟了,以後羅氏家本家對他們的支援也將可以逐漸縮減了,從而減少本家的負擔了。


    況且,由於缺少了山本勘助,導致武田家與上杉家在川中島的第四次對戰反而更加勢均力敵了,兩家直至到了山本勘助向他傳送情報之時,還依然在對峙當中。如此一來,駿河今川家是完全無法向武田家這個盟友請求支援了,而武田家也暫時沒有更多的精力對遠江國與三河國地區進行覬覦了。


    至於北條家方麵,雖然北條綱成破壞了羅氏家乘機進入駿河國境內的打算,但此時北條家此時也算得上是兩麵作戰了,一方麵幫助駿河今川家防備山本勘助等人,另外一方麵還得重新奪取前一段時間被關東聯軍攻陷的領地,繼續在關東地區擴大北條家的版圖。如此一來,隻要羅氏家在關東拉攏煽動一番,自然也是能夠給北條家造成不少的麻煩的。


    要是能夠令到北條氏康不得不將北條綱成召喚迴北條家,那麽山本勘助等人就會有機會入侵駿河今川家了。要知道。在短短兩年時間內,連續經曆了三場慘敗(一場是今川義元上洛的慘敗,另外兩場則是與山本勘助、羅氏信良等人合戰的慘敗),已經令到駿河今川家的實力以及底蘊都下降了很多,如今在武田家還沒有來得及抽出身來之際(在政良看來。武田信玄還真不是一個講究信用與大義之人,在看到駿河今川家衰落後,而且自身也有精力的情況下,武田信玄絕對會像曆史中覆滅今川家一般,撕毀與駿河今川家的盟約,然後介入到東海道這一場紛爭中來的)。正是入侵甚至吞並駿河今川家的最佳時機阿。(.)


    而令到政良感到更加高興的是,從山本勘助派人送迴來的情報中,政良得知高橋紹運正是抱著牽製北條家的目的進入了關東地區,想必是能夠做出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來的。


    除了來自東海地區的好消息外(雖然蝦夷地區的羅氏政宗等人也已經抵達了目的的,並且按照政良此前的布置開始在蝦夷當地布局起來。但由於距離較遠的關係,目前情報閣有關蝦夷地區的情報還正在被送迴羅氏家本家的路途當中),四國地區也同樣傳來了兩個好消息。


    一是在一條家的作為中間人牽線下,長宗我部家也成為與一條家在羅氏家中地位一樣的羅氏家盟友;二是,在島津家與西圖寺廟家南北兩麵不斷夾擊之下,伊豫國的宇都宮家、河野家、大野家分別宣告投降,並且臣服於羅氏家麾下。考慮到宇都宮家與西圖寺家的世仇關係(西圖寺實充唯一的親生兒子死於宇都宮家之手),政良將宇都宮家整個家族轉封到了肥後國。而宇都宮家在四國地區伊豫國中的領地則是成為了羅氏家的直屬領地。


    宇都宮家的這一塊領地正好位於南伊豫國宇和島灣與北伊豫國伊豫灘的交匯之處的沿海地區,羅氏家掌控了這裏以後,一方麵可以通過這裏加強對九州與四國之間的海域的控製與監視。另外一方麵,由於這一塊領地在陸地上正好也位於西圖寺家、大野家以及河野家三方的領地之間,既可以作為緩解這三方之間矛盾的過渡地帶,也可以作為監視這三家的良好位置。


    至於島津家,經過這兩年轉封至北伊豫國地區的發展後,此時島津家幾乎已經占據了近半原屬於河野家的領地。可謂在領地上已經占據了近四分之一的伊豫國土地此外,由於其領地分別與土佐國與三好家所控製著的讃岐國、阿波國接壤。此時也陷入了與這些地區的勢力糾纏當中,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政良當初限製島津家發展的目的。


    最後。除了東海道、四國傳來的好消息外,在南九州地區的羅氏學府分學院,也終於在今年年初開始招收新的學員了。


    這一舉動,預示著羅氏家對南九州的掌控已經徹底安定下來了,南九州將逐漸成為羅氏家日後發展的根基之地之一。而隨著羅氏學府在當地影響的擴大,這裏也將更加緊密地與羅氏家聯合在一起,並且逐漸接受羅氏家的文化與法度,最終徹底融入到羅氏家的統治體係當中來。


    隨著這些好消息的到來,那麽就預示著這兩年羅氏家對本家的休養休整,以及對外的布局都得到了極大的成功,於是此前早就有了定論以及暗中布局的上洛之事,也終於暗中啟動了。


    在這兩年裏,羅氏家眾人一麵在按照政良與眾家臣商議的計劃,不斷在內、外開始為羅氏家的上洛大業而布局,另外一方麵,也在討論著羅氏家上洛的最終道路。


    總的來說,羅氏家的上洛之道,主要有兩條。


    第一條看上去是最為便捷的道路,那就走水道。這裏有兩條水道可以選擇,一是直接從瀨戶內海出發,途經淡路水道,在攝津國或者和泉國上岸,然後逐步往京都進發;二是從豐後水道出發,途經土佐灣、紀伊水道,隨後同樣在攝津國或者和泉國上岸,然後逐步往京都進發。


    走這兩條水道都會在途中與到眾多海賊勢力以及三好家的水軍勢力相碰撞,而且即便最後能夠在攝津國或者和泉國上岸,也將會遇到不少的困難。


    和泉國方麵,它是麵向大阪灣的五畿內的一國。它的北麵是攝津國,南方通過和泉山脈與河內和紀伊兩國接壤。大阪灣通過明石海峽連接到瀨戶內海,又處於紀淡海峽的要衝位置。同時北方的堺港自從室町時代起就是與明國貿易的中樞地區,因此成就了現在戰國最大的貿易港口堺港。而現在的堺港當中,已經由當中的三十六個商人組織成了“堺三十六人會合眾”的合議製,使該地變成了一種自治化的港口。除了堺港以外,三好家、田山家都是當地勢力強大的大名。


    所以羅氏家要打算在和泉國登陸後,前往京都,那麽就要得到這些勢力的許可才可以,否則隻能陷入到當地以三好家為首的眾勢力的圍攻中去。


    至於攝津國方麵,它位於畿內的西側,北麵是北攝山地的丹波國;西邊是六甲山地的播磨國;東北是京都盆地的山城國;東南偏南的平原地帶是河內國;以南是通過堺港與和泉國相連;大阪灣的海對麵是淡路國。國土的北邊是山地,南方是平原。南部是瀨戶內海東端的大阪灣,自古以來它便被稱為難波津,是倍受重視的海上交通要衝。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而且此時它又被三好家所掌控著,羅氏家若想從這裏登陸後前往京都,那麽自然也是要此時正掌控著京都而不願有其他勢力來跟它搶奪權利的三好家對戰了。


    所以,隻要是從水道上洛,必然都會與三好家相碰撞,以三好家此時在京都的掌控程度來看,它也必然不會允許羅氏家上洛成功的,於是雙方必然會爆發大戰,而且首先就是兩間之間的大規模水戰。


    以羅氏家水軍目前的勢力,若是在外海地區,應該是羅氏家更加占據實力的,但畢竟這兩條水道都會涉及到近海海域的,而且三好家的水軍還可以隨時從沿海地區得到後勤保障,所以羅氏家水軍在這兩條水道當中也隻能與三好家水軍勢均力敵。


    即便是最後羅氏家水軍獲勝了,但隻要羅氏家的上洛隊伍一登陸陸地,還是要與三好家在陸地當中再進行一番激戰,而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在當地沒有根基之地,需要通過水道從遙遠的九州地區獲取後勤支援,這必然會影響到羅氏家上洛軍勢的戰力的,所以,選擇走這兩條水道,必然會與三好家展開曠日時久、勝負難料的戰爭的,這並不可取。


    既然水道不可取,那麽就隻有走陸道了。


    而陸道也是有著兩條道路,一條是從四國地區出發,直接占據三好家在四國地區的讃岐國、阿波國,然後再經由淡路國進入攝津國,最後抵達京都地區。


    走這一條陸道,同樣也是需要與此時正如日中天的三好家死磕,而且在與三好家激戰之際,在羅氏家後方的都是島津家、河野家、西圖寺家、一條家、長宗我部家這樣的盟友。


    雖然這些盟友暫時都是可信的,但在這個父與子、兄與弟都會為了利益而拔刀相見的戰國時代,政良向來都不敢將自己的身後交給這些所謂的盟友的,所以走這一條陸道同樣不保險。


    如此情況下,就隻有最後一條陸道可走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之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遊泳之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遊泳之魚並收藏戰國之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