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議事廳中的地上仍然一片狼藉,偶爾還可以看到一灘灘的血跡。沿著議事廳一直往裏麵走去,很快就看到了一處院子。


    院子中由於缺乏打理,已經長滿了野草。這個時候,從院子的一處泥屋中傳來陣陣嚎哭之聲。聽聲音,應該正是那個大漢的。


    “哎”政良歎了一口氣。明峰秀正前來是求助的。按照分工,他負責的是清點物資,為了避免造成混亂,他是要求所有人不得靠近後院的,可是有人不願意聽他的。沒錯,就是那個大漢。根據隨同明峰秀正前來稟報的一個原山寨的奴隸所述,這個大漢是一邊叫著“小青”,一邊不顧眾人阻攔地闖入後院的。政良一聽就知道是怎麽迴事了。肯定是大漢的家眷被山賊所擄,遭遇了不如意之事了。現在大漢正是急著進去確認家眷的安危的。


    明白了事情原委後,政良迅速跟隨眾人前往查看,畢竟山寨中的秩序還是需要維護的。現在站在院子門口處,聽著大漢的嚎哭聲,政良知道果然是出事了。


    沿著院子中的小道一路走去,很快就來到了傳出嚎哭之聲的泥屋門前。往裏麵一看,隻見大漢正蹲在地上大哭。而周圍卻是沒有任何人,就連一個屍體也沒有。那他是為何而哭得如此悲傷呢?


    政良沒有急於上前安慰,處於悲傷之中的人,還是讓他宣泄一下心中的情緒,而且政良已經將這個大漢列入了“神經病”的名單之中了,貿然打擾,鬼知道他會做出什麽樣的舉動啊。


    舉目四望,仍然沒有發現。突然,一隻白sè的身影翻上了大漢的肩膀。政良被嚇了一條,連忙定神一看,“這…這是…海東青?”


    細細看過去。其體長56~61厘米,體重1310~2100克左右,羽毛的顏sè卻是一片雪白。政良以前的動物世界是看過這種鳥的。沒錯,這的確是海東青。


    這裏怎麽會有海東青的,而且是一隻上品的海東青。海東青中以純白的‘玉爪‘為上品,另有秋黃、波黃、三年龍等名目。(.)到了清代。如果一個刑徒捕捉到一隻海東青並進獻給朝廷,則可免一切死罪,可見其何等珍貴。驕奢的末代遼統治者天祚帝年年派出銀牌使官向女真族索要海東青,且“每至其國,必yu薦枕者。其國內輪中下戶作止宿處。以未出室女待之,後,使者絡繹,恃大國命,惟擇美好婦人,不問其有夫及閥閱者”。激起女真人的怨憤,在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率領下,集女真諸部兵。擒遼障鷹官‘。清代文人沈兆提曾評價道:“遼金釁起海東青。玉爪名鷹貢久停。”可見,一隻鷹雖微不足道,卻關係到遼金的興亡。


    遼、金、元、明、清各代均設有類似鷹坊的機構,專司捕取和飼養。滿族人以鷹用於狩獵,統治者則以鷹捕鵝雁,作為享樂消遣的手段。海東青的捕捉和馴服很不容易。民間常有:“九死一生,難得一名鷹”說法。將野xing十足的海東青用捕鷹網捕獲後。要拜謝‘鷹神‘格格的恩賜。帶迴家放在熬鷹房將鷹上架,加上‘腳絆‘。幾天幾夜不讓它睡覺,磨掉野xing,叫‘熬鷹‘。再通過‘過拳‘、‘跑繩‘等環節,這時鷹就能聽人的吆喝來到獵者的手臂上。最後通過對鷹的‘勒膘‘,把腸油刮出,使鷹饑餓,但肌肉強健,便於捕獲獵物。馴好的鷹就可以到山野之中‘放鷹‘了。架鷹者站在高處觀望,讓人用棒敲打樹叢將野物轟出,俗稱‘趕仗‘。發現有獵物跑或飛出,鷹會立即尖叫著俯衝下去捕獲住獵物,架鷹者要盡快趕到取下獵物,隻給鷹吃點動物內髒,不可喂飽,所謂‘鷹飽不拿兔‘,就是這個道理。除《清朝野史大觀》外,《燕山叢錄》、《遼史》等還比較詳細記錄了遼國主縱鷹助獵的情景。次年早,獵戶們將鷹喂飽,除去鈴鐺和腳絆子,將鷹放迴歸大自然過天和夏天,繁殖後代。


    現在這裏怎麽會出現了一隻海東青呢?正當政良詫異之際,突然一隻灰sè身影也跳上了大漢的肩膀之上,一灰一白兩隻海東青在大漢的肩膀上嬉戲起來。


    “這……”政良完全被驚呆了,竟然還有一隻?


    “恩人,你來了啊”這個時候蹲在地上大漢發覺了門口的異常,抬頭一看,發現是政良,連忙站起來行禮道。兩隻海東青跳到了地上,在大漢的腳下轉來轉去,看情形跟大漢很是熟悉。


    “你……”政良本來想說一些安慰的話語的,但卻突然看到大漢手中拿著數根暗sè的羽毛,看樣子似乎是一直海東青的羽毛。


    “恩人,小青死了,被那些該死的山賊吃了”大漢舉起手中的羽毛,對著政良說道。看那樣子,跟死去至親的親人一樣悲傷。


    大漢的話一出,政良才知道自己弄錯了,原這個大漢是掛念這幾隻海東青啊。既然是這樣,那倒好辦多了。於是政良一邊示意明峰秀正繼續帶人清點倉庫中的物資,一邊安慰這個大漢。


    慢慢的大漢也安定了下來。


    “聽你的口音,並不是這裏的人啊”政良開始與這個大漢閑聊起來。一開始的時候,政良並沒有太過注意這個大漢的樣貌,現在近距離觀察下,隻見這個大漢,身材魁梧,身高有1米7左右,跟政良的身高差不多了。而且四肢看上去很粗壯,完全一個猛士的身形。最後結合大漢有點生疏的漢語,政良斷定這個大漢不是本地人,甚至不是明國人。


    “恩人,俺自小在一條大江邊長大的”大漢迴複說道。然後大漢開始為政良講述了他的來曆。


    大漢是女真人。準確地來說,是野女真人。明朝先後設遼東都司25衛,奴兒幹都司384衛,統轄整個關東地區。女真族分布在鬆花江以東,黑龍江下遊以西,瀕臨ri本海,南界朝鮮半島的廣大地區。明初,依照分布區域,把女真族劃作三大集團,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原為居住在黑龍江三姓(今依蘭)的火兒阿部。建州女真另一支,為居住在三姓附近的斡朵裏部,酋長為猛哥帖木耳(孟特穆),永樂八年,因野人女真侵擾而南遷,幾經轉遷,於正統初重新集結於渾河流域。


    海西女真之名,始見於元代,泛指海西諸衛的女真人。海西女真有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顏種;江夷居黑龍江,即生女真。哈達、葉赫屬山夷,而輝發、烏拉則屬江夷。後遷至唿蘭河流域,唿蘭與唿倫(扈倫)為音轉,又稱唿倫四部。


    野人女真,同樣是沿襲元代舊名,是女真中比較落後的一部分,故冠以“野人”之稱,分布在黑龍江中下遊兩岸及烏蘇裏江以東。野人女真,又稱東海女真、東海窩集部,分為薩哈連、唿爾哈、瓦爾喀、庫爾喀四部。而唿爾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後來,留居原地的仍為唿爾哈部,而遷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根據政良判斷,這個大漢應該是來自於野人女真部落。至於為何他會從千裏之外的黑龍江那裏來到南方的浙江呢?這要從他的遭遇說起了。


    大漢原本生長在一個小部落裏。過著捕魚打獵,養馬養牛的生活。生活很是平淡。但是天有不測之風雲,他的部族遭受到了另外一個強大部族的入侵,雖然奮起反抗,最後也是被滅族。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年輕人逃了出來。


    逃出生天的大漢一心打算為死去的父母以及族人報仇,終於趁著一次仇人部族宴會的機會,黑夜之中潛入對方營地,將殺害他父母的仇人殺了,然後潛逃到了漢人的居住區。此後一段時間,他一直在深山以及漢人集市之間出沒,將打獵得到的獵物在集市出售,以換取生活的其它所需。陪伴他的隻有三隻自小由他養大的海東青。


    這一次,他是聽信一個商人的承諾,接受雇傭,為一艘商船護航的。但上了船後才知道上了當,對方完全就是為了他的那幾隻海東青而來的。情急之下,他抓著一塊木板跳海逃生,幸虧船隻已經臨近沿海,再加上有幾隻海東青的領航,他有驚無險地漂流到了杭州灣。


    被欺騙過一次的大漢當然不願意隨便相信別人了,所以上岸後,他沒有去人煙密集的地方,反而是向著深山野領而去。熟悉山林捕獵的他,隻要能夠進入深林,就能夠有辦法找到食物。可惜他很倒黴,正好遇到了這夥山賊,圍攻之下,他失手被擒,就連跟在身邊的三隻海東青也被誘捕。由於人高馬大,所以他被作為苦力奴隸留住了xing命沒有被殺。但是那幾隻海東青就沒有那麽好運氣了,正好碰到了不知道海東青價值的山賊首領,很不幸的,當大漢被政良解救出來趕到這裏的時候,其中一隻已經成為了山賊首領的晚餐。大漢悲從心起,所以才有了剛才的一幕。(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s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之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遊泳之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遊泳之魚並收藏戰國之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