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如此。”
蘇尋搖頭,說道:“本公子隻是想了解一下這個方中性格如何,有什麽喜好,還有就是他現在的情況。”
吳龍兩人頓時楞了一下。
他們兩人都是在揚州城街頭上混跡多年的老紈絝。
平時跟著蘇尋無惡不作,若是說讓他們說出揚州城裏哪一家窯子裏麵的姑娘最漂亮,他們能口若懸河的說個一整天。
可讓他們說家鄉父母官的性格職責,這卻讓他們犯了難。
“這……這個,大哥,據我所知這方老頭就是個窮手稿經的讀書人,關心他能有什麽意,不然我最近又找到了一個風流小寡婦……”
“咳咳,就是在我父親的太守府上見過一次,這老頭好像挺正直的,雖然身為主簿,但因為不會阿諛逢迎縣令,所以不被重用,我父親還說他挺可惜的。”
相對於瘦子張亮,胖乎乎的吳龍家裏麵是正兒八經的書香門第。
父親是江南道的郡首,母親是揚州城有名的大家族千金,父母二人的身後都有實力雄厚的大家族。
奈何吳龍本人實在不成器。
平日裏就喜歡和蘇尋張亮這樣的紈絝在一起花天酒地,膽子不大的他雖然不敢做出像蘇尋這樣強拆的事情。
可是平日裏麵,對於父親吳德的話一句都聽不進去,反而對著紈絝大哥蘇尋言聽計從。
根據蘇尋的記憶,吳龍這家夥畢竟出自書香門第,記憶力還算可以,也算聰明,隻是不喜歡把精力放在讀書學習上。
久而久之也就把自己荒廢了。
就像現在。
蘇尋提起方中的名字,吳龍就能立刻想起來自己父親當年所說的話,這也證明了蘇尋之前的記憶沒有錯誤。
“不錯,不得誌的文人,你父親還有沒有說過別的?”蘇尋好奇的問道。
“說什麽此人文可載道,前途不可估量,但仍需磨礪什麽的……其他的我就沒在意了,蘇大哥……我們……”
麵對蘇尋的提問。
吳龍不敢怠慢,小心的問道:“要不然我去問問父親?”
“要問,不過不是現在,你們繼續玩,明日我去你家拜訪你。”蘇尋心中已經有了大致計劃。
“啊?我父親可不是我……若是讓父親知道我和你來往,隻怕……會打斷我的腿的……”
吳龍嚇了一跳。
吳家家教很嚴,吳德一直不讓兒子吳龍和蘇尋這一類富商紈絝交往。
而且,吳德身為外派尚書,有著直接上奏皇帝的能力,平時自然潔身自好,也不願意自己的兒子有什麽劣跡。
“放心,我自由分寸,我不但會給你父親找惹麻煩,還會給他帶來好處。”
蘇尋輕笑一聲,瞥了一眼吳龍,一把把他腰間的一個玉佩扯了下來,拿在手裏把玩,說道:“這玉佩看上去不錯,能否借我用用?”
“大哥若是喜歡盡管拿去就是。”吳龍連忙點頭。
“不錯,以後有什麽事情,來找我就是。”
對於吳龍的表現,蘇尋很滿意,說道:“還有就是,以後不準你們兩個再來此地,隻準在家學習,征辟為官”
“張亮,你去習武從軍,以後不準為禍鄉裏!”
“啥?”
“這……我們是這塊料麽?”
吳龍和張亮聽了蘇尋的話之後,頓時都愣住了,啞然失笑。
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一切。
蘇尋三人一直以來都是揚州城內有名的紈絝子弟,名聲也是一片狼藉,對於這些,他們三人從來不在意。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對於吳龍和張亮兩個家夥的詫異,蘇尋是真有點怒其不爭。
此刻,大漢皇庭還沒有科舉製這樣的說法。
入朝為官隻要依靠的是“察舉製”和“征辟製”,顧名思義,想要當官就要有人推舉,而且推舉的人必須是郡縣的各級官吏,隨後在統一考試。
因為當朝皇帝信董仲舒的“儒學”思想,認為為官者更重要的是孝順廉潔,對於才能方麵的考察較少。
所以考試也就流於形式。
這樣的考試形式,對於當官的來說,簡直再好不過了。
隻要稍稍打點一下其他的同事,就能讓自己兒子入朝為官,隨後若能再操作一些,讓七大姑八大姨家裏的小孩當官,這樣一個家族小團體不就建立起來了麽?
到時候撈點銀子這種小事情還不是隨便就能做到?
“是不是這塊料你們都要去,這也是為了你們誒來著想,看看你們都多大歲數了,二十三四歲了,一事無成!”
“每日依靠家裏的錢財才能生活,難道不會感覺到羞愧麽?”
“退一萬步說,就算你們家底厚實,能夠養得起你們一輩子,可是你們的人生追求難道就隻是混吃等死麽?”
蘇尋鐵青著臉。
站在案幾前,對著這兩個紈絝子弟一陣劈頭蓋臉的責罵。
蘇尋的聲音之大,讓外麵等候的龜公和姑娘們都嚇了一跳,甚至不敢開門進來更換茶水。
“可是……我們難道還有別的辦法麽?”
“是啊,大哥那我們該怎麽辦啊?”
吳龍和張亮兩個家夥本就是紈絝子弟,平時仗著家裏父輩的榮光還有手下的惡仆,才有膽子在揚州城內囂張跋扈。
除此之外,他們沒有一絲一毫了不起的地方。
此刻,麵對上比他們還要“惡”的蘇尋,他們自然被嚇得抬不起頭來。
“很簡單,入朝為官。”
“並且你們要痛改前非,不準在為禍百姓,而要溫良恭儉讓,做個為國為民的好官,至於具體怎麽做……你們可以迴家看看你們的父親!”
蘇尋嚴厲的說道:“其他的就沒有了,滾吧!”
“是……”
“是。”
兩個紈絝子弟嚇了一跳,最後還是連滾帶爬的離開了。
……
當晚。
揚州城將軍府和尚書府內。
兩個屢教不改的紈絝子弟同時跪在尚書大人和將軍大人麵前,哭著說要痛改前非。
在兩家父母的追問之下,他們才說這是受了蘇尋公子的影響。
……
與此同時。
蘇尋心滿意足的迴到家中。
一進門就從柔兒嘴裏得知陳二貴把二百斤細鹽賣出了天價。
蘇尋搖頭,說道:“本公子隻是想了解一下這個方中性格如何,有什麽喜好,還有就是他現在的情況。”
吳龍兩人頓時楞了一下。
他們兩人都是在揚州城街頭上混跡多年的老紈絝。
平時跟著蘇尋無惡不作,若是說讓他們說出揚州城裏哪一家窯子裏麵的姑娘最漂亮,他們能口若懸河的說個一整天。
可讓他們說家鄉父母官的性格職責,這卻讓他們犯了難。
“這……這個,大哥,據我所知這方老頭就是個窮手稿經的讀書人,關心他能有什麽意,不然我最近又找到了一個風流小寡婦……”
“咳咳,就是在我父親的太守府上見過一次,這老頭好像挺正直的,雖然身為主簿,但因為不會阿諛逢迎縣令,所以不被重用,我父親還說他挺可惜的。”
相對於瘦子張亮,胖乎乎的吳龍家裏麵是正兒八經的書香門第。
父親是江南道的郡首,母親是揚州城有名的大家族千金,父母二人的身後都有實力雄厚的大家族。
奈何吳龍本人實在不成器。
平日裏就喜歡和蘇尋張亮這樣的紈絝在一起花天酒地,膽子不大的他雖然不敢做出像蘇尋這樣強拆的事情。
可是平日裏麵,對於父親吳德的話一句都聽不進去,反而對著紈絝大哥蘇尋言聽計從。
根據蘇尋的記憶,吳龍這家夥畢竟出自書香門第,記憶力還算可以,也算聰明,隻是不喜歡把精力放在讀書學習上。
久而久之也就把自己荒廢了。
就像現在。
蘇尋提起方中的名字,吳龍就能立刻想起來自己父親當年所說的話,這也證明了蘇尋之前的記憶沒有錯誤。
“不錯,不得誌的文人,你父親還有沒有說過別的?”蘇尋好奇的問道。
“說什麽此人文可載道,前途不可估量,但仍需磨礪什麽的……其他的我就沒在意了,蘇大哥……我們……”
麵對蘇尋的提問。
吳龍不敢怠慢,小心的問道:“要不然我去問問父親?”
“要問,不過不是現在,你們繼續玩,明日我去你家拜訪你。”蘇尋心中已經有了大致計劃。
“啊?我父親可不是我……若是讓父親知道我和你來往,隻怕……會打斷我的腿的……”
吳龍嚇了一跳。
吳家家教很嚴,吳德一直不讓兒子吳龍和蘇尋這一類富商紈絝交往。
而且,吳德身為外派尚書,有著直接上奏皇帝的能力,平時自然潔身自好,也不願意自己的兒子有什麽劣跡。
“放心,我自由分寸,我不但會給你父親找惹麻煩,還會給他帶來好處。”
蘇尋輕笑一聲,瞥了一眼吳龍,一把把他腰間的一個玉佩扯了下來,拿在手裏把玩,說道:“這玉佩看上去不錯,能否借我用用?”
“大哥若是喜歡盡管拿去就是。”吳龍連忙點頭。
“不錯,以後有什麽事情,來找我就是。”
對於吳龍的表現,蘇尋很滿意,說道:“還有就是,以後不準你們兩個再來此地,隻準在家學習,征辟為官”
“張亮,你去習武從軍,以後不準為禍鄉裏!”
“啥?”
“這……我們是這塊料麽?”
吳龍和張亮聽了蘇尋的話之後,頓時都愣住了,啞然失笑。
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一切。
蘇尋三人一直以來都是揚州城內有名的紈絝子弟,名聲也是一片狼藉,對於這些,他們三人從來不在意。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對於吳龍和張亮兩個家夥的詫異,蘇尋是真有點怒其不爭。
此刻,大漢皇庭還沒有科舉製這樣的說法。
入朝為官隻要依靠的是“察舉製”和“征辟製”,顧名思義,想要當官就要有人推舉,而且推舉的人必須是郡縣的各級官吏,隨後在統一考試。
因為當朝皇帝信董仲舒的“儒學”思想,認為為官者更重要的是孝順廉潔,對於才能方麵的考察較少。
所以考試也就流於形式。
這樣的考試形式,對於當官的來說,簡直再好不過了。
隻要稍稍打點一下其他的同事,就能讓自己兒子入朝為官,隨後若能再操作一些,讓七大姑八大姨家裏的小孩當官,這樣一個家族小團體不就建立起來了麽?
到時候撈點銀子這種小事情還不是隨便就能做到?
“是不是這塊料你們都要去,這也是為了你們誒來著想,看看你們都多大歲數了,二十三四歲了,一事無成!”
“每日依靠家裏的錢財才能生活,難道不會感覺到羞愧麽?”
“退一萬步說,就算你們家底厚實,能夠養得起你們一輩子,可是你們的人生追求難道就隻是混吃等死麽?”
蘇尋鐵青著臉。
站在案幾前,對著這兩個紈絝子弟一陣劈頭蓋臉的責罵。
蘇尋的聲音之大,讓外麵等候的龜公和姑娘們都嚇了一跳,甚至不敢開門進來更換茶水。
“可是……我們難道還有別的辦法麽?”
“是啊,大哥那我們該怎麽辦啊?”
吳龍和張亮兩個家夥本就是紈絝子弟,平時仗著家裏父輩的榮光還有手下的惡仆,才有膽子在揚州城內囂張跋扈。
除此之外,他們沒有一絲一毫了不起的地方。
此刻,麵對上比他們還要“惡”的蘇尋,他們自然被嚇得抬不起頭來。
“很簡單,入朝為官。”
“並且你們要痛改前非,不準在為禍百姓,而要溫良恭儉讓,做個為國為民的好官,至於具體怎麽做……你們可以迴家看看你們的父親!”
蘇尋嚴厲的說道:“其他的就沒有了,滾吧!”
“是……”
“是。”
兩個紈絝子弟嚇了一跳,最後還是連滾帶爬的離開了。
……
當晚。
揚州城將軍府和尚書府內。
兩個屢教不改的紈絝子弟同時跪在尚書大人和將軍大人麵前,哭著說要痛改前非。
在兩家父母的追問之下,他們才說這是受了蘇尋公子的影響。
……
與此同時。
蘇尋心滿意足的迴到家中。
一進門就從柔兒嘴裏得知陳二貴把二百斤細鹽賣出了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