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你幾個兵,要記牢我說的話。沒有後方,所以要避敵,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能和敵人糾纏,沒有後方,受傷之後意味著什麽,你們明白。和敵人糾纏,把大把敵人引來,你們也明白意味著什麽。”李科長又強調著。
“另一個要強調的,是路線問題。路線是多方探查後才定好的,你們不能私自更改,記牢了,記牢了!”李科長看向黃班長。
黃班長規矩的點點頭。
李科長微點頭顱,露出滿意的表情。他低瞅著桌麵,在腦袋裏尋思其他要講的話。一會兒,他就尋到了。
李科長看了看表,戴迴軍帽說:“我有一個消息,還要告訴你幾個。現在幾個軍區的偵察大隊,已經集結到了戰區,其中就有你們的老娘家。他們上戰場前線的任務呢,有四個,搞偵察,抓俘虜,鬥特工,搞破壞。我曉得,把你幾個從編製裏抓出來,肚子裏肯定都是問號,想知道個為什麽。
“但是見麵的第一天我就講過嘛,你幾個是選拔出來的,是尖子,是特殊中的特殊,比起偵察大隊,你們的任務更為重要,同時也更危險,搞訓練的這些日子,我看到了你們的能力,也對你們的能力有信心——”說到這裏,點頭不停的李科長,突然停頓了一下。
他整了整衣領,好像想到了什麽,隔幾秒又接著說:“該講的也差不多了,既然都說到了這裏,那我們就當開一個簡單的誓師大會吧。我問你們,有沒有不怕犧牲,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的信念,去完成這次任務?”
“有!”六人坐直身子,齊聲答道。
李科長滿意點頭,他看著手表,說:“好,四個小時後,也就是晚上九點出發。到時候,戰區有炮擊任務,炮一響,任務,就開始。”
四個小時後,太陽極不情願的落下了山。星空滿夜,鳥兒飛迴了家,蟲鳴響徹在山穀間。
不會有人知道,漆黑的邊境山林中,正蹲伏著六名偵察兵。哦,這裏算是筆誤,因為鄧鴻超不算。全副武裝的我們,早已在這山坳處的預備地點,蹲伏了一個小時。再往著前麵走上幾米,就是和我們處於戰爭狀態的鄰國——越南。
一身的裝備很多,比平時多了不少的量。尤其是每人多還綁了一個防毒麵具,我真不知道這玩意兒帶來做個啥。也許是上級有其他顧慮吧。
太陽落山後的西南山林,熱氣降下不少,但依舊讓我憋了一身的汗。可能是裝備給壓出的汗,也可能是緊張帶來的汗。
鄧鴻超就伏在我身邊,他那雙摘下眼鏡兒的近視眼,正警覺的注意著黑漆漆的林間山地。五個兵手中都是握著嶄新的衝鋒槍,隻有他,抱著那坨黑色的相機,一刻也不肯分開。相機是任務需要,據說是下到洞底之後需要帶迴相片資料。
按他自己的說法是,相機雖然是公家的,但是是進口貨,放包裏擔心會給壓壞,隻有拿在手裏才放心。
那坨黑相機確實是進口貨,今天下午鄧鴻超給我們拍完合影後,我還專門拿來瞧了瞧。機器上都是洋文,一個漢字都沒有,比李科長發的那地圖“洋化”得還要嚴重。但我一個兵,哪裏會擺弄這玩意兒,就覺得挺厚實,挺洋氣。
以前下鄉做知青時,跟記者站的“老三屆”很熟,經常就偷懶和他們一起瞎攪。印象裏,記者站有一台“海鷗”牌相機,他們就愛把那玩意兒掛在胸前顯擺,從來不給我玩。現在一迴想,當年那些老三屆當個寶的玩意兒,趕鄧鴻超胸前這進口貨肯定也差遠了。
我估摸著,等明年複員了,有錢了,也去學照相,也去買一坨這黑行頭掛著,那多洋氣!
“嘿,黃班長,這炮要是不響,咱還走嗎?”思緒間,我聽到旗娃壓低聲音問了一句。
伏在最前邊的黃班長一驚,連忙轉過頭,皺眉做了個噓聲的手勢。王軍英順手又往旗娃的後腦勺丟了一個巴掌,示意他不要亂說話。吃了啞巴虧的旗娃,隻好縮起頭,不再言語。我暗暗一笑,心想這沒有走過任務的兵蛋,最缺的還是耐心啊。
借著月光,抬手看表,表針已經指向了八點四十二分。以過往的經驗來看,炮兵大哥都挺守時的,估計再過不了一陣,炮就該響了。
手腕上這塊上海牌,還是幾年前到越南時,私藏的戰利品。當然也不能叫私藏,那是在一個越南的村子裏,我們班路過時,發現了一家商店。商店裏盡是中國援助的收音機、自行車、手表這些精貴行頭。連長過來一看,臉都氣綠了。
當年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捐助的物資,全他媽喂白眼狼了!於是連長當即就下令讓我們全部砸掉。
結果班長就分來一盒手表讓我砸,我看著那銀晃晃的表帶,肯定心疼啊,舍不得啊!那時候這些東西可都是要憑票的,這上海牌手表,城市戶口也不見得多少人有。要我砸,肯定是舍不得的。
但連長有令,這些東西雖然都是越南人的“財產”,我們要堅決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能偷不能搶,但也絕對不能留給這些白眼狼,所以非砸不可。
於是呢,我想砸了也是砸了,就悄悄留了一塊,揣進兜裏。
盯著月夜下不太明晰的表盤,我感歎呐,當年那個在越南私藏戰利品的新兵蛋,迴軍營裏繞了五年後,今天又給繞迴越南來了。但願這次任務,也能平安迴國吧。迴了國,就能立軍功,那到時候複員了,爭取迴家也光鮮一番。
想著想著,這喉嚨就有些幹,正準備取下水壺時,就見遠處的天邊白光大閃,好似雷公電母爭相登場。隔有好幾秒,耳邊才響起微弱的“隆隆”音。我點頭一笑,果然,炮兵大哥準時出來“犁地”了。
炮聲一響,最前的黃班長立即手勢一打,我們就齊刷刷的蓋好偵察麵罩,然後抓起埋在草裏的麻繩,佝背彎腰,緩緩走了出去。
耳朵旁邊微弱的“隆隆”聲響個不停,望著黑夜中那片白光大閃的天際線,我心想,是嘛,越南,我又迴來了。
隆隆的炮聲,讓人冒出一股很奇怪的安全感。反擊戰的時候,炮兵大哥已經打出了名聲,那一陣在越南的出生入死的部隊都知道,咱們的炮兵,是我們最有力的“後勤保障”。所以現在就算周圍隻有我們六人,炮兵大哥遠在天邊,但我仍然有股穩在心窩的安全感。
除了遠在天際的炮火,留在我們身邊的,就隻有黑暗了。此時我們正行進在半山腰,路是斜的,時不時也會有藤蔓拌腳,讓你摔上一跤。這一跤摔下去,可不僅僅是擦胳膊掛腿那麽簡單。為什麽呢?因為我們的腳下,是世界上著名的“地雷區”。
說到這片“地雷區”,那可就算“曆史遺留問題”了。
七十年代,中蘇決裂,越南便仗著蘇聯的支持,開始在中越邊境滋事挑釁。為了防止解放軍有可能的軍事行動,越南在邊境埋下了數不清的地雷,這是第一次埋雷。
七九年反擊戰之後呢,為了防止越南的反撲,咱們在撤軍的時候,也在邊境埋了雷,並號稱讓越南永遠排不完,這是第二次。
第三次埋雷,就是在“兩山輪戰”期間,雙方為了防止敵方偵察兵的滲透,又在邊境往死裏埋。
所以,在這條國境線上,有壓發雷、鬆發雷、絆發雷;有防步兵雷、防坦克雷、子母雷;也有蘇式雷、美式雷、越南式雷和中國式雷。它們掛在樹梢上,埋在石縫裏,掩於小溪邊,共同形成了世界上種類最多的複雜雷區。
所以在這條邊境線上,如果你運氣差了點兒,前腳踩下去,就會換來“轟”的一聲。轟聲之後,地雷也會為你換個麵貌。
去年我迴了一次雲南邊境,聽說部隊組織了幾次排雷,但還是排不完,還是留有大麵積的雷區。戰爭雙方的邊民,都還在忍受戰爭留下的陰影,時有平民被地雷炸傷的消息。所以啊,這仗隻要一打起來,就沒有絕對的勝利方。
說迴那晚。既然有雷區,那我們該怎麽辦呢?難道說,六個人全都敞開步子,聽天由命?
自然不可能。有地雷,李科長是不會讓我們硬闖的。按他的說法是,在我們訓練的一個月裏,這裏悄悄派來了一個工兵班。工兵班一路往前,掃出了條形的安全區,並為我們拉出一條麻繩,保證沿途安全。
所以呢,我在前文提到的麻繩,就是這個作用。六個人握緊了這條麻繩,行進在半山腰中,一刻也不敢鬆懈。神經繃到了最緊,一步一步都是邁實了在走,誰也不想聽到自己腳下“轟”的一聲。
但有了這條“生命繩”,大家心裏有了底,走起來也不算太慢。
走完山腰,地勢往下,行至山麓處,周圍一下子敞亮許多。因為之前遮天蔽日的樹冠變得稀疏,月光透下來,好似白晝。抬頭一看,還能瞧見撒滿了夜空的星星在閃爍不停。側耳一聽,草堆裏的蟲鳴此起彼伏,全然不理會這隊闖入的偵察兵。是啊,和戰區的炮聲隆動一對比,這裏是多麽的靜謐!
但那晚的實際情況,並不如我事後想來的那樣怡人心脾:我們有很長的路途目標要趕,黃班長的要求是,如果今晚到不了路線分劃的第一段,今晚這覺就不用睡了。
更危險的是,這看似靜謐的深山老林,說不定就會碰到繞路而行的越南特工隊,也也可能會遭遇越軍的明碉暗堡。
“另一個要強調的,是路線問題。路線是多方探查後才定好的,你們不能私自更改,記牢了,記牢了!”李科長看向黃班長。
黃班長規矩的點點頭。
李科長微點頭顱,露出滿意的表情。他低瞅著桌麵,在腦袋裏尋思其他要講的話。一會兒,他就尋到了。
李科長看了看表,戴迴軍帽說:“我有一個消息,還要告訴你幾個。現在幾個軍區的偵察大隊,已經集結到了戰區,其中就有你們的老娘家。他們上戰場前線的任務呢,有四個,搞偵察,抓俘虜,鬥特工,搞破壞。我曉得,把你幾個從編製裏抓出來,肚子裏肯定都是問號,想知道個為什麽。
“但是見麵的第一天我就講過嘛,你幾個是選拔出來的,是尖子,是特殊中的特殊,比起偵察大隊,你們的任務更為重要,同時也更危險,搞訓練的這些日子,我看到了你們的能力,也對你們的能力有信心——”說到這裏,點頭不停的李科長,突然停頓了一下。
他整了整衣領,好像想到了什麽,隔幾秒又接著說:“該講的也差不多了,既然都說到了這裏,那我們就當開一個簡單的誓師大會吧。我問你們,有沒有不怕犧牲,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的信念,去完成這次任務?”
“有!”六人坐直身子,齊聲答道。
李科長滿意點頭,他看著手表,說:“好,四個小時後,也就是晚上九點出發。到時候,戰區有炮擊任務,炮一響,任務,就開始。”
四個小時後,太陽極不情願的落下了山。星空滿夜,鳥兒飛迴了家,蟲鳴響徹在山穀間。
不會有人知道,漆黑的邊境山林中,正蹲伏著六名偵察兵。哦,這裏算是筆誤,因為鄧鴻超不算。全副武裝的我們,早已在這山坳處的預備地點,蹲伏了一個小時。再往著前麵走上幾米,就是和我們處於戰爭狀態的鄰國——越南。
一身的裝備很多,比平時多了不少的量。尤其是每人多還綁了一個防毒麵具,我真不知道這玩意兒帶來做個啥。也許是上級有其他顧慮吧。
太陽落山後的西南山林,熱氣降下不少,但依舊讓我憋了一身的汗。可能是裝備給壓出的汗,也可能是緊張帶來的汗。
鄧鴻超就伏在我身邊,他那雙摘下眼鏡兒的近視眼,正警覺的注意著黑漆漆的林間山地。五個兵手中都是握著嶄新的衝鋒槍,隻有他,抱著那坨黑色的相機,一刻也不肯分開。相機是任務需要,據說是下到洞底之後需要帶迴相片資料。
按他自己的說法是,相機雖然是公家的,但是是進口貨,放包裏擔心會給壓壞,隻有拿在手裏才放心。
那坨黑相機確實是進口貨,今天下午鄧鴻超給我們拍完合影後,我還專門拿來瞧了瞧。機器上都是洋文,一個漢字都沒有,比李科長發的那地圖“洋化”得還要嚴重。但我一個兵,哪裏會擺弄這玩意兒,就覺得挺厚實,挺洋氣。
以前下鄉做知青時,跟記者站的“老三屆”很熟,經常就偷懶和他們一起瞎攪。印象裏,記者站有一台“海鷗”牌相機,他們就愛把那玩意兒掛在胸前顯擺,從來不給我玩。現在一迴想,當年那些老三屆當個寶的玩意兒,趕鄧鴻超胸前這進口貨肯定也差遠了。
我估摸著,等明年複員了,有錢了,也去學照相,也去買一坨這黑行頭掛著,那多洋氣!
“嘿,黃班長,這炮要是不響,咱還走嗎?”思緒間,我聽到旗娃壓低聲音問了一句。
伏在最前邊的黃班長一驚,連忙轉過頭,皺眉做了個噓聲的手勢。王軍英順手又往旗娃的後腦勺丟了一個巴掌,示意他不要亂說話。吃了啞巴虧的旗娃,隻好縮起頭,不再言語。我暗暗一笑,心想這沒有走過任務的兵蛋,最缺的還是耐心啊。
借著月光,抬手看表,表針已經指向了八點四十二分。以過往的經驗來看,炮兵大哥都挺守時的,估計再過不了一陣,炮就該響了。
手腕上這塊上海牌,還是幾年前到越南時,私藏的戰利品。當然也不能叫私藏,那是在一個越南的村子裏,我們班路過時,發現了一家商店。商店裏盡是中國援助的收音機、自行車、手表這些精貴行頭。連長過來一看,臉都氣綠了。
當年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捐助的物資,全他媽喂白眼狼了!於是連長當即就下令讓我們全部砸掉。
結果班長就分來一盒手表讓我砸,我看著那銀晃晃的表帶,肯定心疼啊,舍不得啊!那時候這些東西可都是要憑票的,這上海牌手表,城市戶口也不見得多少人有。要我砸,肯定是舍不得的。
但連長有令,這些東西雖然都是越南人的“財產”,我們要堅決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能偷不能搶,但也絕對不能留給這些白眼狼,所以非砸不可。
於是呢,我想砸了也是砸了,就悄悄留了一塊,揣進兜裏。
盯著月夜下不太明晰的表盤,我感歎呐,當年那個在越南私藏戰利品的新兵蛋,迴軍營裏繞了五年後,今天又給繞迴越南來了。但願這次任務,也能平安迴國吧。迴了國,就能立軍功,那到時候複員了,爭取迴家也光鮮一番。
想著想著,這喉嚨就有些幹,正準備取下水壺時,就見遠處的天邊白光大閃,好似雷公電母爭相登場。隔有好幾秒,耳邊才響起微弱的“隆隆”音。我點頭一笑,果然,炮兵大哥準時出來“犁地”了。
炮聲一響,最前的黃班長立即手勢一打,我們就齊刷刷的蓋好偵察麵罩,然後抓起埋在草裏的麻繩,佝背彎腰,緩緩走了出去。
耳朵旁邊微弱的“隆隆”聲響個不停,望著黑夜中那片白光大閃的天際線,我心想,是嘛,越南,我又迴來了。
隆隆的炮聲,讓人冒出一股很奇怪的安全感。反擊戰的時候,炮兵大哥已經打出了名聲,那一陣在越南的出生入死的部隊都知道,咱們的炮兵,是我們最有力的“後勤保障”。所以現在就算周圍隻有我們六人,炮兵大哥遠在天邊,但我仍然有股穩在心窩的安全感。
除了遠在天際的炮火,留在我們身邊的,就隻有黑暗了。此時我們正行進在半山腰,路是斜的,時不時也會有藤蔓拌腳,讓你摔上一跤。這一跤摔下去,可不僅僅是擦胳膊掛腿那麽簡單。為什麽呢?因為我們的腳下,是世界上著名的“地雷區”。
說到這片“地雷區”,那可就算“曆史遺留問題”了。
七十年代,中蘇決裂,越南便仗著蘇聯的支持,開始在中越邊境滋事挑釁。為了防止解放軍有可能的軍事行動,越南在邊境埋下了數不清的地雷,這是第一次埋雷。
七九年反擊戰之後呢,為了防止越南的反撲,咱們在撤軍的時候,也在邊境埋了雷,並號稱讓越南永遠排不完,這是第二次。
第三次埋雷,就是在“兩山輪戰”期間,雙方為了防止敵方偵察兵的滲透,又在邊境往死裏埋。
所以,在這條國境線上,有壓發雷、鬆發雷、絆發雷;有防步兵雷、防坦克雷、子母雷;也有蘇式雷、美式雷、越南式雷和中國式雷。它們掛在樹梢上,埋在石縫裏,掩於小溪邊,共同形成了世界上種類最多的複雜雷區。
所以在這條邊境線上,如果你運氣差了點兒,前腳踩下去,就會換來“轟”的一聲。轟聲之後,地雷也會為你換個麵貌。
去年我迴了一次雲南邊境,聽說部隊組織了幾次排雷,但還是排不完,還是留有大麵積的雷區。戰爭雙方的邊民,都還在忍受戰爭留下的陰影,時有平民被地雷炸傷的消息。所以啊,這仗隻要一打起來,就沒有絕對的勝利方。
說迴那晚。既然有雷區,那我們該怎麽辦呢?難道說,六個人全都敞開步子,聽天由命?
自然不可能。有地雷,李科長是不會讓我們硬闖的。按他的說法是,在我們訓練的一個月裏,這裏悄悄派來了一個工兵班。工兵班一路往前,掃出了條形的安全區,並為我們拉出一條麻繩,保證沿途安全。
所以呢,我在前文提到的麻繩,就是這個作用。六個人握緊了這條麻繩,行進在半山腰中,一刻也不敢鬆懈。神經繃到了最緊,一步一步都是邁實了在走,誰也不想聽到自己腳下“轟”的一聲。
但有了這條“生命繩”,大家心裏有了底,走起來也不算太慢。
走完山腰,地勢往下,行至山麓處,周圍一下子敞亮許多。因為之前遮天蔽日的樹冠變得稀疏,月光透下來,好似白晝。抬頭一看,還能瞧見撒滿了夜空的星星在閃爍不停。側耳一聽,草堆裏的蟲鳴此起彼伏,全然不理會這隊闖入的偵察兵。是啊,和戰區的炮聲隆動一對比,這裏是多麽的靜謐!
但那晚的實際情況,並不如我事後想來的那樣怡人心脾:我們有很長的路途目標要趕,黃班長的要求是,如果今晚到不了路線分劃的第一段,今晚這覺就不用睡了。
更危險的是,這看似靜謐的深山老林,說不定就會碰到繞路而行的越南特工隊,也也可能會遭遇越軍的明碉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