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兩人段這杯酒,來到了莊園的前院。
這裏有一個小亭子,遮住太陽,然後小風一吹,別提多舒服了。
吹著小風,兩人隨便聊了起來、
從阿爾諾最熟悉的奢侈品開始,聊著聊著,就聊到的了法國文學。
現代法國人的起源非常複雜,主要由凱爾特人、日耳曼人和羅曼人構成,其中羅曼人所占比重最大。法語本身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拉丁語的一種現代形式。那些古羅馬的拉丁語天才盡管早已作古,卻似乎始終左右著法語文明發展的軌跡和方向。古羅馬人對秩序和理性的熱愛、對極端狀況的竭力避免等特征被後來的法國人所繼承。然而這些特征在法語文學中的體現卻並不明顯。盡管法國通常是新的文藝運動的發源地,但這無法改變法國人思維保守的事實。
法國人曆來非常嚴肅的看待美學問題;一部法國文學史,便是學習文學發展脈絡的最好教材。由於法語文學擁有悠久和豐富的曆史,並在發展過程中對其他語言的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通常認為其占據了西方文學發展的核心位置。
有時法國人自視為高盧人的後裔,繼承了所謂的“高盧精神”,追求輕鬆愉悅的歡樂,喜歡嘲諷別人,從不嚴肅的思考生命和生活的相關問題。實際上,在所有法語文學中都可以看到這種“高盧精神”的影子。然而,法語文學有一個非常基本的特征卻經常容易被人忽視,那就是絕大多數最偉大的法語作家的作品中“高盧精神”體現得並不顯著。
如此簡單的概括顯然不可能將複雜的法語文學的特征解釋清楚。對於大多數外國人,尤其是講英語的人而言,以表述明白、表意準確和風格高雅為特征的法語散文似乎在形式上要優於法語詩歌。然而法國人卻會竭力反駁這一點。在他們眼中,法語詩歌獨特的韻律感是旁觀者永遠也無法充分領略的,其魅力絕不亞於聲名遠播的法語散文。對法國人而言,法語詩歌的獨特性根植於法國文明的傳統,並且也切合法國人的品味。
法國文學通常都以標誌法蘭西王國建立的第一份羅曼語文獻,即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詞》作為起源的標誌。也就是說,它最初的形態屬於中世紀文學。
中世紀法國文學,這一時期的文學基本上都是韻文,是便於行吟詩人傳誦的口頭文學。按類型分有宗教文學、英雄史詩(武功歌)、宮廷文學、騎士文學、經院文學、市民文學等;按體裁分則有詩歌、戲劇、編年史和韻文故事。法蘭西民族具有熱情浪漫的天性,加上法國騎士製度最為發達等社會原因和位於南歐地中海濱的地理條件,使法國的中世紀文學幾乎在各個方麵都取得了成就。
文藝複興時期法國文學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登基,標誌著法國文藝複興時期的開始。在這一時期形成的資產階級人文主義,對後世的思想和文學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拉伯雷的長篇小說《巨人傳》,集中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反抗封建意識和教會神權的文藝複興精神,同時開法國長篇小說之先河。
17世紀法國文學為君主專製製度服務的古典主義由醞釀、發展而走向全盛。30年代,法蘭西學士院的組織者夏普蘭接受了意大利學者研究古希臘羅馬文藝理論的成果,基本上提出了包括三一律在內的古典主義文藝理論體係,但由於絕對王權尚未確立,貴族沙龍文學得以盛行,代表作是奧諾萊·杜爾菲的田園體小說《阿絲特萊》。而後的17世紀末的古今之爭標誌著古典主義的沒落和啟蒙文學的開始。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的百科全書派與文學有密切的關係,狄德羅、伏爾泰、盧梭等都曾經為百科全書撰寫條目。
19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20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阿爾諾雖然是奢侈品帝王,但他的文學素養很高,說起來有條有理,侃侃而談,周方遠幾乎插不上話,隻能在旁邊含笑點頭。
說完了文學,又說音樂。
法國音樂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最早居住在法國本土上的克爾特、高盧等部族的民間音樂。公元前58~前51年,羅馬人征服了高盧人,形成高盧-羅馬文化。紀元後最初幾百年,法蘭克人占領高盧,哥特人侵入法國西南部,勃艮第人侵入東南部,都帶來各自的文化。上述這些部族的音樂,成為法國音樂文化發展的基礎。
關於法國民間音樂的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 9世紀的文獻。其中描述了古代的敘事樂、數字遊戲歌,以及笛、風袋管、撥浪鼓和號角等樂器的使用,當時音樂在人民生活和宗教儀式中占重要地位。
法國民歌大部分都是單聲部的,多為獨唱曲,也有對唱曲。布列塔尼半島流行一種由兩個歌手輪流應答式的對唱,在每一段歌詞的末尾為重唱。多聲部歌曲主要流行在南方巴斯克和科西嘉地區。法國民歌的特點是注重歌詞的吟誦,有些古老的曲調是將言語音調初步加工成詠敘調。
典型的節拍是拍,有時與拍、拍結合,也有的歌曲是拍領唱和拍疊歌連在一起。古老的民歌大都從主音到五度音的曲調進行開始。有些地區的舞蹈音樂已經成為流行各地的著名舞曲,如布列塔尼的加沃特舞曲,普羅旺斯的法朗多爾舞曲等。法國民間音樂的調式主要是大調、自然小調,古自然調式和交替調式也很普遍。
說到了法國音樂,就不得不說說法國電影。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之一。裏昂照相器材製造商a.盧米埃爾和盧米埃爾﹐l.兩兄弟﹐在前人研製的基礎上﹐於1894年製成了一種既可用於放映﹑又可用於拍片和衝洗底片的活動電影機﹐盧米埃爾用這種手搖的電影機拍攝了一些紀錄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公映﹐獲得成功﹐這一天被公認是電影誕生的日子。
二次大戰結束以後﹐由於好萊塢影片的競爭﹑國外市場的喪失﹐加上百代采取全麵清理的政策﹐關閉了他經營的製片﹑發行機構﹐賣掉了掌握法國主要影院網的百代交易公司和萬塞納膠片廠﹐使法國電影瀕於消亡的邊緣﹐影片產量大幅度下降﹐影片輸出幾乎等於零﹐為了重振法國電影﹐德呂克﹐l.發起組織電影俱樂部的運動﹐並以他為中心創立了一個包括杜拉克﹐g.﹑萊皮埃﹐m.﹑愛浦斯坦﹐j.﹑岡斯﹐a.等人的電影流派──印象派。
他們從印象主義的繪畫獲得啟發﹐企圖用畫麵來表現直接的感性印象。他們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節﹐著重於氣氛的創造。他們攝製的影片雖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點﹕詩意的畫麵﹑強烈的表現力﹑以風景或背景作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義與主觀主義的表現手法或象征主義的比喻手法。印象派電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節目》﹑《太陽的死亡》﹑《微笑的布迭夫人》﹑萊皮埃的《海上的人》﹑《無情的女人》﹑《金錢》﹑愛浦斯坦的《巴斯德傳》﹑《忠實的心》﹑《美麗的尼維爾納斯河》﹑岡斯的《車輪》﹑《拿破侖》等。
印象派電影由於追求造型美﹑尋求新奇的視覺形像和新穎的拍攝角度﹐發展到完全否定人和社會﹐脫離現實。1924年德呂克故世後印象派便告衰落。印象派雖然隻曇花一現﹐但在電影美學和電影技巧上卻有所貢獻﹐其中有德呂克在《狂熱》中的深焦距鏡頭﹐岡斯在《車輪》中的加速蒙太奇﹑在《拿破侖》中疊印的人物及合成銀幕和多種角度拍攝的主觀鏡頭﹐萊皮埃在《黃金國》中從人物眼中看到的各種景像等。
也因此,法國電影和好萊塢電影完全不同,有另一鼓勁。
好萊塢電影總體來說講究個快節奏,講究個劇情直白,以最簡單的方式,將電影的內涵展現在觀眾麵前。法國電影,乃至整個歐洲的電影則不然,他們講究更深的內涵,似是而非的感情,玄而又玄的劇情。總之要概括的話,美國電影,總體來說就是爆米花電影,就算是一些較為有深度的電影,理解起來難度也不大。法國,或者說歐洲電影則不然,就是很生澀難懂,就是讓你絞盡腦汁,就是玩各種藝術情調。
電影的話,周方遠就有些話可說了。
畢竟他現在在華夏和米國兩邊都在發展傳媒事業,電影是傳媒領域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對電影也有一定的了解,終於不用再當耳朵了,終於也可以說幾句話了。
總體來說,好萊塢的電影,更像是工業產品,一切的一切,都為市場服務,就算是有內涵有深度的藝術類電影,其內核,也是商品電影。法國電影呢,是藝術電影,他們不在乎觀眾是不是能看懂,導演拍電影,就是衝著藝術去的,票房當然也重要,但不如藝術性重要。好在法國這邊的觀眾也算是從小就跟著電影一起成長,所以相比其他國家的觀眾來說,法國的觀眾,對於這種藝術為主商業為輔的電影接受能力也更強。
國內的電影,現在正處於一種兩難的境地。
你說是搞商業電影吧,玩不過好萊塢,好萊塢畢竟年久了,經驗豐富,電影工業也更加發達和完善。玩藝術吧,也玩不過法國人,法國人已經有些偏執的為了藝術不顧一切了,國內沒幾個人敢這麽玩,票房失敗,尤其是導演,以後失去拍片的機會,這個險誰都不敢冒。所以對比這兩個國家,國內的電影,還處於摸索之中,想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並不容易。完全的仿照好萊塢模式或者法國歐洲模式都不行,雖然有前人鋪路,但終究還是摸著石頭過河,難度依舊是非常的大。
說完電影,不知怎麽的,他們又聊到了足球。
法國一直以來都可以算是足球強國,法甲原本倒也一般,但隨著進入21世紀,近幾年來以裏昂為代表的一些球會開始崛起,法甲競爭力明顯提升,已經吸引了大批優秀球員。法甲也是以非洲為代表的第三世界球員進入頂級聯賽的跳板。
二法國國家足球隊早在20世紀50年代已是世界上其中一支強隊。1958年世界杯在方丹、皮安托尼和雷蒙·科帕帶領下取得第三名,其中射手方丹在賽事中射入13球。八十年代,以名將普拉蒂尼等為首的法國隊帶領球隊於1982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界杯打進四強,並在1984年取得歐洲足球錦標賽,也是法國國家隊首次奪得大型國際賽事的錦標。當時以普拉蒂尼、蒂加納、吉雷瑟和費爾南德斯四人組成的黃金中場威震天下,其中1986年世界杯八強對巴西一戰連加時在內的120分鍾打成1-1平手,法國更以點球大戰晉級四強。
但在1986年世界杯後,隨著普拉蒂尼等名將相繼引退,法國隊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陷入低潮,連續在1990年及1994年兩屆世界杯預選賽被淘汰,無緣進入決賽階段。但90年代末,由齊達內為首的法國隊重振聲威,首先在1998年世界杯決賽擊敗巴西奪得法國足球史上首個世界杯,2年後再贏得歐洲足球錦標賽,成為首支接連贏得世界杯和歐洲足球錦標賽冠軍的國家隊。
踏入二十一世紀,法國隊的表現卻相當反複,先在2002年世界杯表現失準,3場小組賽沒有取得勝仗加上沒有進球小組末席出局,至2004年歐洲足球錦標賽於八強被希臘淘汰出局,但法國卻能在2001年、2003年奪得聯合會杯。在2006年世界杯,法國更在被看淡的情況下,先在八分之一決賽淘汰西班牙,再在八強中以1-0戰勝衛冕冠軍巴西,之後在半決賽打敗葡萄牙晉身決賽,最終在決賽中以點球大戰被意大利擊敗,得到亞軍。
可惜法國隊奪得世界杯亞軍後成績急速滑落,2006年世界杯靠著齊達內、維埃拉等老將的最後爆發打進了決賽,但當老隊員先後離開後,法國隨即在歐洲杯上遭遇慘敗,2008年歐洲足球錦標賽首輪小組賽慘敗於荷蘭及意大利腳下,以一和兩負的劣績小組末席出局。
周方遠對足球的了解,顯然更加超過了電影,說道足球,他就有很多話可以說。阿爾諾顯然也算是一個足球迷,兩人聊的非常開心,不知不覺,居然都聊到了黃昏時分。
這裏有一個小亭子,遮住太陽,然後小風一吹,別提多舒服了。
吹著小風,兩人隨便聊了起來、
從阿爾諾最熟悉的奢侈品開始,聊著聊著,就聊到的了法國文學。
現代法國人的起源非常複雜,主要由凱爾特人、日耳曼人和羅曼人構成,其中羅曼人所占比重最大。法語本身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拉丁語的一種現代形式。那些古羅馬的拉丁語天才盡管早已作古,卻似乎始終左右著法語文明發展的軌跡和方向。古羅馬人對秩序和理性的熱愛、對極端狀況的竭力避免等特征被後來的法國人所繼承。然而這些特征在法語文學中的體現卻並不明顯。盡管法國通常是新的文藝運動的發源地,但這無法改變法國人思維保守的事實。
法國人曆來非常嚴肅的看待美學問題;一部法國文學史,便是學習文學發展脈絡的最好教材。由於法語文學擁有悠久和豐富的曆史,並在發展過程中對其他語言的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通常認為其占據了西方文學發展的核心位置。
有時法國人自視為高盧人的後裔,繼承了所謂的“高盧精神”,追求輕鬆愉悅的歡樂,喜歡嘲諷別人,從不嚴肅的思考生命和生活的相關問題。實際上,在所有法語文學中都可以看到這種“高盧精神”的影子。然而,法語文學有一個非常基本的特征卻經常容易被人忽視,那就是絕大多數最偉大的法語作家的作品中“高盧精神”體現得並不顯著。
如此簡單的概括顯然不可能將複雜的法語文學的特征解釋清楚。對於大多數外國人,尤其是講英語的人而言,以表述明白、表意準確和風格高雅為特征的法語散文似乎在形式上要優於法語詩歌。然而法國人卻會竭力反駁這一點。在他們眼中,法語詩歌獨特的韻律感是旁觀者永遠也無法充分領略的,其魅力絕不亞於聲名遠播的法語散文。對法國人而言,法語詩歌的獨特性根植於法國文明的傳統,並且也切合法國人的品味。
法國文學通常都以標誌法蘭西王國建立的第一份羅曼語文獻,即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詞》作為起源的標誌。也就是說,它最初的形態屬於中世紀文學。
中世紀法國文學,這一時期的文學基本上都是韻文,是便於行吟詩人傳誦的口頭文學。按類型分有宗教文學、英雄史詩(武功歌)、宮廷文學、騎士文學、經院文學、市民文學等;按體裁分則有詩歌、戲劇、編年史和韻文故事。法蘭西民族具有熱情浪漫的天性,加上法國騎士製度最為發達等社會原因和位於南歐地中海濱的地理條件,使法國的中世紀文學幾乎在各個方麵都取得了成就。
文藝複興時期法國文學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登基,標誌著法國文藝複興時期的開始。在這一時期形成的資產階級人文主義,對後世的思想和文學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拉伯雷的長篇小說《巨人傳》,集中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反抗封建意識和教會神權的文藝複興精神,同時開法國長篇小說之先河。
17世紀法國文學為君主專製製度服務的古典主義由醞釀、發展而走向全盛。30年代,法蘭西學士院的組織者夏普蘭接受了意大利學者研究古希臘羅馬文藝理論的成果,基本上提出了包括三一律在內的古典主義文藝理論體係,但由於絕對王權尚未確立,貴族沙龍文學得以盛行,代表作是奧諾萊·杜爾菲的田園體小說《阿絲特萊》。而後的17世紀末的古今之爭標誌著古典主義的沒落和啟蒙文學的開始。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的百科全書派與文學有密切的關係,狄德羅、伏爾泰、盧梭等都曾經為百科全書撰寫條目。
19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20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阿爾諾雖然是奢侈品帝王,但他的文學素養很高,說起來有條有理,侃侃而談,周方遠幾乎插不上話,隻能在旁邊含笑點頭。
說完了文學,又說音樂。
法國音樂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最早居住在法國本土上的克爾特、高盧等部族的民間音樂。公元前58~前51年,羅馬人征服了高盧人,形成高盧-羅馬文化。紀元後最初幾百年,法蘭克人占領高盧,哥特人侵入法國西南部,勃艮第人侵入東南部,都帶來各自的文化。上述這些部族的音樂,成為法國音樂文化發展的基礎。
關於法國民間音樂的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 9世紀的文獻。其中描述了古代的敘事樂、數字遊戲歌,以及笛、風袋管、撥浪鼓和號角等樂器的使用,當時音樂在人民生活和宗教儀式中占重要地位。
法國民歌大部分都是單聲部的,多為獨唱曲,也有對唱曲。布列塔尼半島流行一種由兩個歌手輪流應答式的對唱,在每一段歌詞的末尾為重唱。多聲部歌曲主要流行在南方巴斯克和科西嘉地區。法國民歌的特點是注重歌詞的吟誦,有些古老的曲調是將言語音調初步加工成詠敘調。
典型的節拍是拍,有時與拍、拍結合,也有的歌曲是拍領唱和拍疊歌連在一起。古老的民歌大都從主音到五度音的曲調進行開始。有些地區的舞蹈音樂已經成為流行各地的著名舞曲,如布列塔尼的加沃特舞曲,普羅旺斯的法朗多爾舞曲等。法國民間音樂的調式主要是大調、自然小調,古自然調式和交替調式也很普遍。
說到了法國音樂,就不得不說說法國電影。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之一。裏昂照相器材製造商a.盧米埃爾和盧米埃爾﹐l.兩兄弟﹐在前人研製的基礎上﹐於1894年製成了一種既可用於放映﹑又可用於拍片和衝洗底片的活動電影機﹐盧米埃爾用這種手搖的電影機拍攝了一些紀錄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公映﹐獲得成功﹐這一天被公認是電影誕生的日子。
二次大戰結束以後﹐由於好萊塢影片的競爭﹑國外市場的喪失﹐加上百代采取全麵清理的政策﹐關閉了他經營的製片﹑發行機構﹐賣掉了掌握法國主要影院網的百代交易公司和萬塞納膠片廠﹐使法國電影瀕於消亡的邊緣﹐影片產量大幅度下降﹐影片輸出幾乎等於零﹐為了重振法國電影﹐德呂克﹐l.發起組織電影俱樂部的運動﹐並以他為中心創立了一個包括杜拉克﹐g.﹑萊皮埃﹐m.﹑愛浦斯坦﹐j.﹑岡斯﹐a.等人的電影流派──印象派。
他們從印象主義的繪畫獲得啟發﹐企圖用畫麵來表現直接的感性印象。他們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節﹐著重於氣氛的創造。他們攝製的影片雖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點﹕詩意的畫麵﹑強烈的表現力﹑以風景或背景作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義與主觀主義的表現手法或象征主義的比喻手法。印象派電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節目》﹑《太陽的死亡》﹑《微笑的布迭夫人》﹑萊皮埃的《海上的人》﹑《無情的女人》﹑《金錢》﹑愛浦斯坦的《巴斯德傳》﹑《忠實的心》﹑《美麗的尼維爾納斯河》﹑岡斯的《車輪》﹑《拿破侖》等。
印象派電影由於追求造型美﹑尋求新奇的視覺形像和新穎的拍攝角度﹐發展到完全否定人和社會﹐脫離現實。1924年德呂克故世後印象派便告衰落。印象派雖然隻曇花一現﹐但在電影美學和電影技巧上卻有所貢獻﹐其中有德呂克在《狂熱》中的深焦距鏡頭﹐岡斯在《車輪》中的加速蒙太奇﹑在《拿破侖》中疊印的人物及合成銀幕和多種角度拍攝的主觀鏡頭﹐萊皮埃在《黃金國》中從人物眼中看到的各種景像等。
也因此,法國電影和好萊塢電影完全不同,有另一鼓勁。
好萊塢電影總體來說講究個快節奏,講究個劇情直白,以最簡單的方式,將電影的內涵展現在觀眾麵前。法國電影,乃至整個歐洲的電影則不然,他們講究更深的內涵,似是而非的感情,玄而又玄的劇情。總之要概括的話,美國電影,總體來說就是爆米花電影,就算是一些較為有深度的電影,理解起來難度也不大。法國,或者說歐洲電影則不然,就是很生澀難懂,就是讓你絞盡腦汁,就是玩各種藝術情調。
電影的話,周方遠就有些話可說了。
畢竟他現在在華夏和米國兩邊都在發展傳媒事業,電影是傳媒領域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對電影也有一定的了解,終於不用再當耳朵了,終於也可以說幾句話了。
總體來說,好萊塢的電影,更像是工業產品,一切的一切,都為市場服務,就算是有內涵有深度的藝術類電影,其內核,也是商品電影。法國電影呢,是藝術電影,他們不在乎觀眾是不是能看懂,導演拍電影,就是衝著藝術去的,票房當然也重要,但不如藝術性重要。好在法國這邊的觀眾也算是從小就跟著電影一起成長,所以相比其他國家的觀眾來說,法國的觀眾,對於這種藝術為主商業為輔的電影接受能力也更強。
國內的電影,現在正處於一種兩難的境地。
你說是搞商業電影吧,玩不過好萊塢,好萊塢畢竟年久了,經驗豐富,電影工業也更加發達和完善。玩藝術吧,也玩不過法國人,法國人已經有些偏執的為了藝術不顧一切了,國內沒幾個人敢這麽玩,票房失敗,尤其是導演,以後失去拍片的機會,這個險誰都不敢冒。所以對比這兩個國家,國內的電影,還處於摸索之中,想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並不容易。完全的仿照好萊塢模式或者法國歐洲模式都不行,雖然有前人鋪路,但終究還是摸著石頭過河,難度依舊是非常的大。
說完電影,不知怎麽的,他們又聊到了足球。
法國一直以來都可以算是足球強國,法甲原本倒也一般,但隨著進入21世紀,近幾年來以裏昂為代表的一些球會開始崛起,法甲競爭力明顯提升,已經吸引了大批優秀球員。法甲也是以非洲為代表的第三世界球員進入頂級聯賽的跳板。
二法國國家足球隊早在20世紀50年代已是世界上其中一支強隊。1958年世界杯在方丹、皮安托尼和雷蒙·科帕帶領下取得第三名,其中射手方丹在賽事中射入13球。八十年代,以名將普拉蒂尼等為首的法國隊帶領球隊於1982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界杯打進四強,並在1984年取得歐洲足球錦標賽,也是法國國家隊首次奪得大型國際賽事的錦標。當時以普拉蒂尼、蒂加納、吉雷瑟和費爾南德斯四人組成的黃金中場威震天下,其中1986年世界杯八強對巴西一戰連加時在內的120分鍾打成1-1平手,法國更以點球大戰晉級四強。
但在1986年世界杯後,隨著普拉蒂尼等名將相繼引退,法國隊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陷入低潮,連續在1990年及1994年兩屆世界杯預選賽被淘汰,無緣進入決賽階段。但90年代末,由齊達內為首的法國隊重振聲威,首先在1998年世界杯決賽擊敗巴西奪得法國足球史上首個世界杯,2年後再贏得歐洲足球錦標賽,成為首支接連贏得世界杯和歐洲足球錦標賽冠軍的國家隊。
踏入二十一世紀,法國隊的表現卻相當反複,先在2002年世界杯表現失準,3場小組賽沒有取得勝仗加上沒有進球小組末席出局,至2004年歐洲足球錦標賽於八強被希臘淘汰出局,但法國卻能在2001年、2003年奪得聯合會杯。在2006年世界杯,法國更在被看淡的情況下,先在八分之一決賽淘汰西班牙,再在八強中以1-0戰勝衛冕冠軍巴西,之後在半決賽打敗葡萄牙晉身決賽,最終在決賽中以點球大戰被意大利擊敗,得到亞軍。
可惜法國隊奪得世界杯亞軍後成績急速滑落,2006年世界杯靠著齊達內、維埃拉等老將的最後爆發打進了決賽,但當老隊員先後離開後,法國隨即在歐洲杯上遭遇慘敗,2008年歐洲足球錦標賽首輪小組賽慘敗於荷蘭及意大利腳下,以一和兩負的劣績小組末席出局。
周方遠對足球的了解,顯然更加超過了電影,說道足球,他就有很多話可以說。阿爾諾顯然也算是一個足球迷,兩人聊的非常開心,不知不覺,居然都聊到了黃昏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