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員在晚飯後,來到禁閉室。對帥新華、楊君、邵輝、吳小天和王鵬五個人所犯的錯誤,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在指導員的諄諄教導下,他們一個個的爭先恐後的發言,向指導員承認自己的錯誤。
但是指導員並沒有很快的原諒他們,而是讓他們深挖思想根源,把自己犯錯誤的源頭揪出來。並且警告他們:隻有從思想上徹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今後才能夠避免犯錯誤。
而從他們的內心,並沒有認為自己有錯。之所以認錯,那是違心的。但是他們不知道。在違背個人意願的同時,他們已經出賣了自己的人格。
“思想”, 一個在鍵盤上隻要按下兩個鍵。就可以很快的出現在顯示器上的名詞。難道就真的這麽簡單嗎?什麽是思想?而思想又是什麽?難道維持住幾千年封建社會的儒家思想,就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思想嗎?那麽思想和文化又是何種關係呢?
前幾天看到一個名詞:“文化屬性”。自己才疏學淺,怎麽也不能悟透其中的道理。有一天拜讀柏楊先生的《醜陋的中國人》一書,書中說:美國人寫了一本《醜陋的美國人》,結果美國國務院拿這本書做為他們行動上的參考。日本人也寫了一本《醜陋的日本人》,作者是日本駐阿根廷大使,結果他閣下被撤職。柏楊先生曾經調侃的說:“我寫完了這本《醜陋的中國人》,可能就要麻煩各位去監獄給我送飯了”
對於描寫國人醜陋的書,美國人的態度是接受、反思;日本人的態度是撤職,但沒有查辦;而中國人的態度是(很可能就象柏楊先生所說的)牢獄之災了。
柏楊先生認為這是中國文化的問題。而我認為這就是中國文化屬性的問題(可能是有點恬不知恥)。
因為中國的文化屬性,就是把別人的思想強加在你的身上,不允許你有自己的思想。而可悲的是,我們幾千年來都沒有過自己的思想。
中國隻有一個有自己思想的人——孔子。
這個世界上什麽都可以拿來賣,國家的主權、人性的尊嚴、殺人的武器、害人的毒品、女人的肉體、河裏的沙石……但是思想是沒有人拿來賣的,要是說有的話,也隻有一個人——孔子。
論語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之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子貢問孔子,我這兒有一塊美玉,我是把它擱在盒子裏好好的收藏呢?還是求得一個好價,把它賣了呢?
孔子說:賣了吧,賣了吧,我這兒還等著賣呢。
我不敢妄自揣摩聖人的心思,但我可以誠惶誠恐的把這段話理解為:孔子把自己比喻成美玉,而他這塊美玉的精髓,就是他的思想。孔子知道他的思想可以正規矩、法禮統。而這也正是這個社會所缺少的,或者說是沒有的。他急切的想把自己的思想以商品(美玉)的形式,進入社會,再而融入社會(這句話我說的更加的誠惶誠恐)。讓所有的人接受和施行。
孔子的本意是以他的思想拯救人們的精神、規範人們的行為。使社會成為一個和諧的、美好的社會。
但是統治階級正是利用了孔子這如玉般的美德。他們用孔子的思想禁錮住社會的道德規範,用孔子的理論束縛住人們的行為準則。社會的道德規範就是統治階級希望的道德規範,人們的行為準則就是統治階級需要的行為準則。而這些,都被強加在人們的身上。這,就是中國的文化屬性。
但對於這一切,我們卻無能為力。因為人們沒有自己的思想,有的,隻是牛鼻子上的一枚鐵環。
可悲可歎、可憐可泣。
孔子先生還可以出賣他的思想,而我們又可以出賣什麽呢?迴答是:我們可以出賣我們的人格。
眾所周知,關於曆史的記載,不但有正史,還有數不清的諸如野史之類的史書。為什麽有了正史,還要有野史呢?很有可能就是正史記錄的不完全或是不準確。
史官在記錄曆史的時候,很容易把自己的觀點、看法或是個人的喜惡記錄在案,而這就往往有悖於曆史的真相。這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而首先影響的就是文化。當你沉浸於被篡改、被出賣的曆史的“史實”中,你的人性已被蒙蔽,而你的人格也已經被出賣。
既然曆史都可以被篡改、被出賣。那我們出賣一下自己的人格,又有何不可呢!
但是指導員並沒有很快的原諒他們,而是讓他們深挖思想根源,把自己犯錯誤的源頭揪出來。並且警告他們:隻有從思想上徹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今後才能夠避免犯錯誤。
而從他們的內心,並沒有認為自己有錯。之所以認錯,那是違心的。但是他們不知道。在違背個人意願的同時,他們已經出賣了自己的人格。
“思想”, 一個在鍵盤上隻要按下兩個鍵。就可以很快的出現在顯示器上的名詞。難道就真的這麽簡單嗎?什麽是思想?而思想又是什麽?難道維持住幾千年封建社會的儒家思想,就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思想嗎?那麽思想和文化又是何種關係呢?
前幾天看到一個名詞:“文化屬性”。自己才疏學淺,怎麽也不能悟透其中的道理。有一天拜讀柏楊先生的《醜陋的中國人》一書,書中說:美國人寫了一本《醜陋的美國人》,結果美國國務院拿這本書做為他們行動上的參考。日本人也寫了一本《醜陋的日本人》,作者是日本駐阿根廷大使,結果他閣下被撤職。柏楊先生曾經調侃的說:“我寫完了這本《醜陋的中國人》,可能就要麻煩各位去監獄給我送飯了”
對於描寫國人醜陋的書,美國人的態度是接受、反思;日本人的態度是撤職,但沒有查辦;而中國人的態度是(很可能就象柏楊先生所說的)牢獄之災了。
柏楊先生認為這是中國文化的問題。而我認為這就是中國文化屬性的問題(可能是有點恬不知恥)。
因為中國的文化屬性,就是把別人的思想強加在你的身上,不允許你有自己的思想。而可悲的是,我們幾千年來都沒有過自己的思想。
中國隻有一個有自己思想的人——孔子。
這個世界上什麽都可以拿來賣,國家的主權、人性的尊嚴、殺人的武器、害人的毒品、女人的肉體、河裏的沙石……但是思想是沒有人拿來賣的,要是說有的話,也隻有一個人——孔子。
論語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之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子貢問孔子,我這兒有一塊美玉,我是把它擱在盒子裏好好的收藏呢?還是求得一個好價,把它賣了呢?
孔子說:賣了吧,賣了吧,我這兒還等著賣呢。
我不敢妄自揣摩聖人的心思,但我可以誠惶誠恐的把這段話理解為:孔子把自己比喻成美玉,而他這塊美玉的精髓,就是他的思想。孔子知道他的思想可以正規矩、法禮統。而這也正是這個社會所缺少的,或者說是沒有的。他急切的想把自己的思想以商品(美玉)的形式,進入社會,再而融入社會(這句話我說的更加的誠惶誠恐)。讓所有的人接受和施行。
孔子的本意是以他的思想拯救人們的精神、規範人們的行為。使社會成為一個和諧的、美好的社會。
但是統治階級正是利用了孔子這如玉般的美德。他們用孔子的思想禁錮住社會的道德規範,用孔子的理論束縛住人們的行為準則。社會的道德規範就是統治階級希望的道德規範,人們的行為準則就是統治階級需要的行為準則。而這些,都被強加在人們的身上。這,就是中國的文化屬性。
但對於這一切,我們卻無能為力。因為人們沒有自己的思想,有的,隻是牛鼻子上的一枚鐵環。
可悲可歎、可憐可泣。
孔子先生還可以出賣他的思想,而我們又可以出賣什麽呢?迴答是:我們可以出賣我們的人格。
眾所周知,關於曆史的記載,不但有正史,還有數不清的諸如野史之類的史書。為什麽有了正史,還要有野史呢?很有可能就是正史記錄的不完全或是不準確。
史官在記錄曆史的時候,很容易把自己的觀點、看法或是個人的喜惡記錄在案,而這就往往有悖於曆史的真相。這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而首先影響的就是文化。當你沉浸於被篡改、被出賣的曆史的“史實”中,你的人性已被蒙蔽,而你的人格也已經被出賣。
既然曆史都可以被篡改、被出賣。那我們出賣一下自己的人格,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