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達、奉孝。”張浩將目光轉向荀攸和郭嘉。


    “主公”兩人齊齊的起身應道。


    “命你二人為度遼軍軍師。”


    “是主公。”


    “仲德先生,在城內設立招賢館,凡是有一技之長者,皆可自薦,無論身份無論地位,隻要有能力,經過考察都可被征召為官吏。”張浩說道。


    現在能被舉孝廉的,大多都是些世家豪族之人,而在平民之中也不乏有才識過人之人。


    “主公,任何方麵的人才都可以嗎?”程昱看著張浩問道。


    “沒錯,什麽人都可以,不隻是儒士,木匠、鐵匠,甚至精通法家道家等等反正是有一計之長的人都可以。”


    “當然了,人品一定要過關的,不能什麽人都收的。”張浩笑著說道。


    “是,主公。”


    “嗯,另外,還要建造學院。”


    “建造學院?”


    “沒錯,建造學院,可以源源不斷的為我們輸出人才,現在我們這些人連一座城都管理不過來,光靠招募不行,我們就自己培養嘍。”


    “不止要建設高級學院,還要建設各級學校,未來要在我們管轄的地方,每亭每個村子都要有啟蒙學校。”


    “凡是六歲以下孩童,皆可入學,費用由官府負責,六歲之前成績好的可以升小學繼續學習。”


    “而小學要保證每個鄉都有一座,小學在十歲之前通過考核可升中學,每個縣城都要有中學。”


    “每個郡設立大學,而大學就開始分科目,專門學習自己擅長科目,在大學之上,設太學,太學為最高學院。”


    “暫時太學分文學院、軍學院、醫學院和工學院。”


    “文學院?軍學院?”其他人聽著張浩的話,喃喃的念叨著。


    “沒錯,文學院可以為我們培養各級官吏,當然還有各級學校的老師以及其他方麵的人才。”


    “老師,文學院我想交給您打理,不知老師意下如何?”張浩看著蔡邕說道。


    “當然沒有問題。”蔡邕笑著應道。


    “那就有勞老師了。”


    “不會不會,子瀚你剛才說所有孩子都可以上學?”


    “沒錯,不管是農民的孩子、工匠的孩子還是豪族家的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張浩說道。


    “女孩子也可以?”


    “當然,可不要小瞧了女孩子,像您女兒文姬不就被您培養的非常好嘛。”張浩笑著說,來自現代的他,可沒有那麽深的男尊女卑的觀念。


    “話雖如此,但是讓百姓送女兒去讀書,能接受的人家還是不多的。”


    “慢慢來吧,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還有一個問題,一個學院不能隻有我一個人吧。”蔡邕再次提出了問題。


    “等我們這邊安定下來,我去把義父也請來。”


    “哈哈,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蔡邕聽要把鄭玄請來,哈哈大笑起來。


    “重生先生,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先生所學應該是道家經典吧。”張浩看向張新,也就是張角。


    “不錯,當初我在山上偶遇南華老仙,受我南華經一部,我是節選了其中三篇,著成了太平要術。”張新點頭說道。


    他能在南華經中節選一部分,自己著成新書,說明他對道家經典理解的還是很透徹的。


    “重生先生,不知您是否願意加入文學院。”張浩問道。


    “這……”張新猶豫了一下,而蔡邕程昱幾人也是麵露難色。


    “諸位,我知道各家思想迥異,但是每家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若是我們能互相印證,再現百家爭鳴之勢,會不會得到更好的思想呢?”


    “儒家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


    “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而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


    “還有法家提倡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從事軍事活動的兵家,是軍事思想的精華。”


    “若是我們再現百家爭鳴,各家思想互相證道,諸位可以想象一下那時的情景嗎?”


    “如果我們以儒家的君子之道以律己,以法家的法治約束別人,以兵家之軍事思想來禦敵,還有墨家、名家、陰陽家等等。”


    “如此集百家之所長,融百家之所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取長補短,諸位能想象到那時的情景嗎?”張浩一句一句的說著。


    對於波才這些人來說,可能意識不到什麽,但是像蔡邕這些人,早就被張浩的話給打動了,對張浩所說的充滿了憧憬。


    “集百家之所長,融百家之所思,真的會有那麽一天嗎?”


    “我不能保證大家一定能見到那一天,但是我們可以一起向著那個目標努力。”張浩淡淡說著,臉上掛著自信的微笑。


    “子瀚,我願意加入文學院。”張新站起身,走到張浩身邊說道。


    “老師,您怎麽看?”張浩沒有接張新的話,看著蔡邕問道。


    “好,我也期待著能看到子瀚所說的那個情景。”蔡邕點頭說道。


    “伯喈先生,以後還請多多賜教。”張新上前向蔡邕施了一禮。


    “重生先生客氣了,像子瀚說的,我們互相印證,互相學習。”蔡邕還了一禮說道。


    “哈哈,互相學習。”張新哈哈大笑著說道,對於他來說,曾經的一個反賊頭目,能得到蔡邕這樣的大儒的認可,是一件非常值得開心的事情。


    “重生先生,不知南華仙人您還能不能聯係到。”張浩看著張新問道。


    “仙人他行蹤不定,我也聯係不上。”張新搖頭說道。


    “那倒是有些可惜了。”張浩一臉惋惜的說道。


    “子瀚也不用這樣,若是有緣,說不上哪天仙人他自己就來找你了。”張新看著張浩的表情,勸慰道。


    “也罷也罷,隨緣吧。”張浩點點頭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之鐵蹄出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折百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折百轉並收藏穿越三國之鐵蹄出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