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
境內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嶽,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關都邑,八麵環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
因此得“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
在東漢時期叫做“雒陽”,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五行五德學說。認為高祖劉邦是“赤帝之子”認定漢朝是火德,水克火,所以才將洛陽寫成“雒陽”。
到曹魏時代,曹丕才把“雒陽”改迴“洛陽”二字。
“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
“磴道盤且峻,巉岩淩穹蒼。”
“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
“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
“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
“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
“前行無歸日,返顧思舊鄉。”
“慘戚冰雪裏,悲號絕中腸。”
“尺布不掩體,皮膚劇枯桑。”
“汲水澗穀阻,采薪隴阪長。”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餐,饑飲零露漿。”
“歎此北上苦,停驂為之傷。”
“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張浩看著眼前繁榮的洛陽城,再想到窮苦百姓們的生活,張浩不禁有感而發,甚至最後仰天長嘯“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此時張浩對月揮杯的飄逸、抽刀斷水的豪邁,統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兩眼含淚的悲哀與深切的同情。
就連身後的童飛、趙雲、張文三人,身上也升起一股悲涼之意,一臉的感慨。
在前麵排隊等待入城的一位文士打扮的老者,帶著一位少女,看樣子是一對父女,聽到張浩的聲音,二人迴頭一臉驚詫的看著張浩。
那少女眉如遠黛,目若秋水,一雙水靈靈的眼睛,清澈無比,迴頭的一瞬間,竟讓人有迴眸一笑百媚生的感覺。
“喂,那老頭,磨蹭什麽呢,到你了。”正當老者想上前和張浩說話的時候,城門的士兵對著老者喊道。
老者搖了搖頭,帶著少女向城門走去。
“站住”檢查過後,老者正要入城,士兵叫了一聲,伸出了一隻手,送到老者麵前。
“你這是什麽意思?”老者看著那士兵,不解的問道。
“關稅”士兵淡淡的說道。
“關稅?老夫又不經商,又沒攜帶貨物,交什麽關稅?”老者眼睛一瞪,怒視著士兵。
“老頭,沒錢就打哪來迴哪去,沒錢進什麽城。”
“你,這洛陽乃天子重地,爾等守衛城門本就是分內之事,卻在此私設關卡,搜刮百姓錢財,還有沒有王法了?”老者憤怒的說道,聲音渾厚,底氣十足。
“王法?在這,老子就是王法,不叫錢就給我滾。”士兵說著,揮拳便要打老者。
張浩跨步上前,身手抓住了士兵的拳頭。
“你是什麽?我勸你不要多管閑事。”士兵看著張浩說道,語言中帶著威脅之意。
張浩摸出一貫五銖錢,扔給了士兵。
“這位先生的關稅我出了,這些錢可夠了?”張浩淡淡的說道。
“夠了夠了。”士兵趕忙點頭。
隨隨便便能拿的出一貫錢,還一臉的無所謂,這人定是有些權勢之人,可不是自己一個城門守衛能得罪的。
“先生,請。”張浩微微一笑,對老者說道。
“壯士,這……”老者看著張浩想要說些什麽,卻被張浩打斷。
“先生,此處不是說話之處,我們城內再敘。”張浩笑了笑說道。
“唉……”老者歎了口氣,搖了搖頭,帶著少女向城內走去。
張浩和童飛幾人緊隨其後,走進城門,和老者找了個酒館坐了下來。
“壯士,老夫觀你也是憂國憂民之人,不然不會吟出“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此等佳句,可是怎麽又做出如此助長不正之風之舉呢。”
老者還沒等坐穩,便問出了心中的疑問,本來他聽過張浩的詩句,對張浩很是欣賞,卻對張浩給守城士兵錢的舉動有些不滿。
張浩有些無奈,看來這老頭是個固執之人啊。
“小子鬥膽,敢問先生尊姓。”張浩起身,微微施禮問道。
“老夫蔡邕,蔡伯喈。”老者淡淡的說道。
張浩聞言一愣,蔡邕避難江南十二年,直到董卓掌權時,才強召為祭酒,怎麽會這個時候出現在洛陽呢。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後被征辟為司徒掾屬,任河平長、郎中、議郎等職,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後來因與司徒劉郃不和,被劉郃誣陷,被流放朔方。
“小子張浩,張子瀚,見過先生。”張浩趕緊深施一禮,恭敬的說道。
“哦?可是康成兄義子?”蔡邕驚奇的看著張浩問道。
“正是小子。”
有了鄭玄這層關係,蔡邕與張浩關係倒是親近了不少,和張浩嘮起了家常,還把童飛三人介紹給了蔡邕。
而蔡邕也把自己身邊的少女介紹給了幾人,少女名蔡琰,表字文姬,是蔡邕的女兒。
張浩看了一眼這個曆史上博學多才卻又命運多舛的女人,蔡琰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
曾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卻已失傳,隻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以及“文姬歸漢”的故事,廣為流傳。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迴家。南匈奴入侵時,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迴,嫁給董祀。
“子瀚啊,我還是不太理解,你給那城門守衛錢財,豈不是助長他們的氣焰,讓他們變本加厲的盤剝百姓。”聊了一會,蔡邕還是問到了這個問題。
“伯喈先生有所不知,如今大漢朝廷腐敗,如果不是上麵吩咐,他一個小小的城門守衛,怎敢如此明目張膽的收取入城關稅。”張浩淡淡說道。
“子瀚此話何解?”蔡邕問道。
“小子以為這些士卒隻是奉命行事,就算您能收拾的了這一個,後麵還有千千萬萬的士兵會如此做。”
“那老夫就把源頭搬倒。”蔡邕堅定的說道。
“先生,這源頭可不是那麽搬倒的。”張浩笑了一下說道。
境內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嶽,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關都邑,八麵環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
因此得“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
在東漢時期叫做“雒陽”,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五行五德學說。認為高祖劉邦是“赤帝之子”認定漢朝是火德,水克火,所以才將洛陽寫成“雒陽”。
到曹魏時代,曹丕才把“雒陽”改迴“洛陽”二字。
“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
“磴道盤且峻,巉岩淩穹蒼。”
“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
“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
“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
“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
“前行無歸日,返顧思舊鄉。”
“慘戚冰雪裏,悲號絕中腸。”
“尺布不掩體,皮膚劇枯桑。”
“汲水澗穀阻,采薪隴阪長。”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餐,饑飲零露漿。”
“歎此北上苦,停驂為之傷。”
“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張浩看著眼前繁榮的洛陽城,再想到窮苦百姓們的生活,張浩不禁有感而發,甚至最後仰天長嘯“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此時張浩對月揮杯的飄逸、抽刀斷水的豪邁,統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兩眼含淚的悲哀與深切的同情。
就連身後的童飛、趙雲、張文三人,身上也升起一股悲涼之意,一臉的感慨。
在前麵排隊等待入城的一位文士打扮的老者,帶著一位少女,看樣子是一對父女,聽到張浩的聲音,二人迴頭一臉驚詫的看著張浩。
那少女眉如遠黛,目若秋水,一雙水靈靈的眼睛,清澈無比,迴頭的一瞬間,竟讓人有迴眸一笑百媚生的感覺。
“喂,那老頭,磨蹭什麽呢,到你了。”正當老者想上前和張浩說話的時候,城門的士兵對著老者喊道。
老者搖了搖頭,帶著少女向城門走去。
“站住”檢查過後,老者正要入城,士兵叫了一聲,伸出了一隻手,送到老者麵前。
“你這是什麽意思?”老者看著那士兵,不解的問道。
“關稅”士兵淡淡的說道。
“關稅?老夫又不經商,又沒攜帶貨物,交什麽關稅?”老者眼睛一瞪,怒視著士兵。
“老頭,沒錢就打哪來迴哪去,沒錢進什麽城。”
“你,這洛陽乃天子重地,爾等守衛城門本就是分內之事,卻在此私設關卡,搜刮百姓錢財,還有沒有王法了?”老者憤怒的說道,聲音渾厚,底氣十足。
“王法?在這,老子就是王法,不叫錢就給我滾。”士兵說著,揮拳便要打老者。
張浩跨步上前,身手抓住了士兵的拳頭。
“你是什麽?我勸你不要多管閑事。”士兵看著張浩說道,語言中帶著威脅之意。
張浩摸出一貫五銖錢,扔給了士兵。
“這位先生的關稅我出了,這些錢可夠了?”張浩淡淡的說道。
“夠了夠了。”士兵趕忙點頭。
隨隨便便能拿的出一貫錢,還一臉的無所謂,這人定是有些權勢之人,可不是自己一個城門守衛能得罪的。
“先生,請。”張浩微微一笑,對老者說道。
“壯士,這……”老者看著張浩想要說些什麽,卻被張浩打斷。
“先生,此處不是說話之處,我們城內再敘。”張浩笑了笑說道。
“唉……”老者歎了口氣,搖了搖頭,帶著少女向城內走去。
張浩和童飛幾人緊隨其後,走進城門,和老者找了個酒館坐了下來。
“壯士,老夫觀你也是憂國憂民之人,不然不會吟出“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此等佳句,可是怎麽又做出如此助長不正之風之舉呢。”
老者還沒等坐穩,便問出了心中的疑問,本來他聽過張浩的詩句,對張浩很是欣賞,卻對張浩給守城士兵錢的舉動有些不滿。
張浩有些無奈,看來這老頭是個固執之人啊。
“小子鬥膽,敢問先生尊姓。”張浩起身,微微施禮問道。
“老夫蔡邕,蔡伯喈。”老者淡淡的說道。
張浩聞言一愣,蔡邕避難江南十二年,直到董卓掌權時,才強召為祭酒,怎麽會這個時候出現在洛陽呢。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後被征辟為司徒掾屬,任河平長、郎中、議郎等職,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後來因與司徒劉郃不和,被劉郃誣陷,被流放朔方。
“小子張浩,張子瀚,見過先生。”張浩趕緊深施一禮,恭敬的說道。
“哦?可是康成兄義子?”蔡邕驚奇的看著張浩問道。
“正是小子。”
有了鄭玄這層關係,蔡邕與張浩關係倒是親近了不少,和張浩嘮起了家常,還把童飛三人介紹給了蔡邕。
而蔡邕也把自己身邊的少女介紹給了幾人,少女名蔡琰,表字文姬,是蔡邕的女兒。
張浩看了一眼這個曆史上博學多才卻又命運多舛的女人,蔡琰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
曾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卻已失傳,隻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以及“文姬歸漢”的故事,廣為流傳。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迴家。南匈奴入侵時,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迴,嫁給董祀。
“子瀚啊,我還是不太理解,你給那城門守衛錢財,豈不是助長他們的氣焰,讓他們變本加厲的盤剝百姓。”聊了一會,蔡邕還是問到了這個問題。
“伯喈先生有所不知,如今大漢朝廷腐敗,如果不是上麵吩咐,他一個小小的城門守衛,怎敢如此明目張膽的收取入城關稅。”張浩淡淡說道。
“子瀚此話何解?”蔡邕問道。
“小子以為這些士卒隻是奉命行事,就算您能收拾的了這一個,後麵還有千千萬萬的士兵會如此做。”
“那老夫就把源頭搬倒。”蔡邕堅定的說道。
“先生,這源頭可不是那麽搬倒的。”張浩笑了一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