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王福海的親事
趕海直播她有一扇時空門 作者:北辰忘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福浩直接拿起王誌放在一邊的錘子,有樣學樣的撬了一隻,直接用筷子夾著吃。
隻一口,王福浩就停不下來了,真他娘的太太太太太香了,沒想到這又兇又硬的鐵將軍煮熟了,竟這麽好吃。
其他人也跟著吃起來,一時間,隻有撬螃蟹殼,砸螃蟹腿,以及吃螃蟹的聲音。
飯飽菜足之後,王老漢用茅草枝剔著牙,說道:“俺活了這麽些年算是白活了,要不是囡囡,俺到死都不知道這些平日裏沒用的玩意,竟然能吃,還這麽好吃。
以後退潮你們就去撿,可勁的撿,今天這螃蟹少了點,一人勉強一隻,沒吃過癮。”
“爹說的對,俺以後和二嫂趕海不抓魚了,隻撿這些。”
張冬梅率先表態,平日裏退潮她都是去海邊抓魚,海邊水灣裏的魚種類少,都是普通的近海魚,個小,不值錢,一般是留作自家吃的。
而且這些魚總是往礁石下邊躲,不好抓,還容易被礁石上的蠣殼刮傷手。
麻線手套她們又用不起,這年頭,誰不是能省一分是一分,自然不願意花錢買手套了。
“今天的魚還沒收拾。”王翠花想起了今日趕海抓的幾筐魚,便說道。
“醃上吧,留著日後慢慢吃。”王老太說。
“對了,老頭子,今天的事辦得咋樣了。”
其實,王老太見老頭背著手哼著歌迴來,就猜出事情辦成了,她之所以這麽問,就是想讓他當眾宣布,好給大家一個定心丸。
提到買地建房,王老爺子露出欣慰的笑容。
“成了!”
一句成了,成功讓眾人心裏大喜,王福浩幾個小子更是歡唿出來。
等群情平息,王老漢接著說:“俺和村長提了買地和包海的事,村長對著賬本給俺算了個價,一畝山頭二兩銀子,五畝海灘三兩銀子。
俺一合計,這價合理,俺就應了,定了十畝山頭,二十畝海灘,靠的很近,就是東山距離前灘比較遠,以後出來得多走幾步。”
“爹,咱家有地了?咱家真有地了,咱以後不是無根的人家了。”
張冬梅激動的說道,她的臉色因為吃飽了,而且心裏有了期盼而顯得熠熠生輝。
王老漢高興的點頭,“咱家有房有地了,冬梅啊,過些日子房子起好了,你和你娘就趕緊找媒婆給福浩幾個說親吧,這陸上人家,像他們這麽大早就當爹了。”
說起長子的親事,王翠花木訥的臉上也煥發了生機。她的福海已經十八歲了,比大伯家的福浩還大一歲。
她雖然話少,性子溫和,不愛出頭,也不喜爭搶,但她對於兒女的親事,那是非常上心的。
“娘,您和爹以前不是給福海定了個娃娃親嗎?”
這事過了很多年了,大概是在王福海還是個小嬰兒的時候,王老漢出海捕魚曾救了一個落水的商人,那日早上,原本風和日麗的,王老漢像平時一樣帶著三個兒子出海捕魚。
不知怎麽的,海上的天氣說變就變,突然從西海的盡頭滾滾飄來黑壓壓的烏雲,接著就是狂風暴雨。
王老漢仗著祖上世代積累的駕船技術,愣是領著三個兒子闖出了旋渦,逃過了死神的追殺。
迴航的途中,王老漢看見一艘被海浪打翻的商船,物品漂了一片,王大義眼尖,發現一個木板上趴著一個人。
幾人趕緊將人撈了上來,又是包被子,又是生火取暖的,終於把那人給救活了。
剛被救活的黃利輝整個人都是呆傻的,一問三不知,自己是誰,家住哪裏,甚至連自己叫什麽名字都不知道。
就這樣,黃利輝在王家養了一個多月,才慢慢恢複了神誌。
原來他是鎮上黃氏糧鋪的東家,既然已經恢複記憶,王家人想著趕緊將人送迴家吧,家裏指不定都急成什麽樣了。
黃利輝迴家之後可不是一帆風順的,迴到家就看見大廳裏擺著他的牌位,而他的庶出弟弟已經接替他黃氏糧鋪東家一職,他的妻女也被族人逼著送迴鄉下老宅。
黃利輝當年相當於白手起家,手段和能力了得,自然不會輕易被人扳倒,他聯合忠於自己的掌櫃,很快就奪迴大權,重掌黃氏糧鋪大權。
隻可惜,他的發妻因他突遭橫禍,又被族人欺辱一事而大病了一場,沒幾年就去了,隻留下一個女兒黃秀慧,這也是當年能逼迫她放權的理由——無子。
處理好家事後,黃利輝一直沒有忘記救命恩人王家,他帶著禮物親自上門感謝王家,特別是發現他的王大義,幾人相談甚歡,酒過三巡,黃利輝非要給尚在繈褓的小兒女訂娃娃親,還留了一塊玉佩做證。
王老漢起初也覺得不妥,兩家門不當戶不對的,而且他們救人也就純粹是出於好心,根本沒想要什麽迴報。
但黃利輝打定主意非要給兩個孩子定親,見他態度真誠,完全不似作假,王老漢就勉強同意了。
隻是後來,黃家生意越做越大,就搬離了東佃鎮,去了海寧縣城發展。
自此,兩家斷了聯係已經有十幾年了。
王老漢沒想到這個平日悶葫蘆一樣的老二媳婦還記得當年的事呢,這可就不好辦了,當年兩家就門不當戶不對,如今黃家更發達了,又多年不聯係,感情早淡了,這叫他上哪去找黃家人啊。
平日同樣鋸了嘴的葫蘆一樣的老二也跟著添亂。
“爹,翠花說的對,這事還作數嗎?”
王老漢瞅著殷切的看著自己的老二兩口子,犯了難。
他瞅了一眼一旁紅著臉卻豎著耳朵的王福海,心裏更是難上加難。
“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你倆咋還就得。”
“爹,這事可是黃兄弟提出的。”王翠花肯定的說。
“對啊,爹,俺屋裏還有黃兄弟當年留的玉佩呢。”王大義補充到。
隻一口,王福浩就停不下來了,真他娘的太太太太太香了,沒想到這又兇又硬的鐵將軍煮熟了,竟這麽好吃。
其他人也跟著吃起來,一時間,隻有撬螃蟹殼,砸螃蟹腿,以及吃螃蟹的聲音。
飯飽菜足之後,王老漢用茅草枝剔著牙,說道:“俺活了這麽些年算是白活了,要不是囡囡,俺到死都不知道這些平日裏沒用的玩意,竟然能吃,還這麽好吃。
以後退潮你們就去撿,可勁的撿,今天這螃蟹少了點,一人勉強一隻,沒吃過癮。”
“爹說的對,俺以後和二嫂趕海不抓魚了,隻撿這些。”
張冬梅率先表態,平日裏退潮她都是去海邊抓魚,海邊水灣裏的魚種類少,都是普通的近海魚,個小,不值錢,一般是留作自家吃的。
而且這些魚總是往礁石下邊躲,不好抓,還容易被礁石上的蠣殼刮傷手。
麻線手套她們又用不起,這年頭,誰不是能省一分是一分,自然不願意花錢買手套了。
“今天的魚還沒收拾。”王翠花想起了今日趕海抓的幾筐魚,便說道。
“醃上吧,留著日後慢慢吃。”王老太說。
“對了,老頭子,今天的事辦得咋樣了。”
其實,王老太見老頭背著手哼著歌迴來,就猜出事情辦成了,她之所以這麽問,就是想讓他當眾宣布,好給大家一個定心丸。
提到買地建房,王老爺子露出欣慰的笑容。
“成了!”
一句成了,成功讓眾人心裏大喜,王福浩幾個小子更是歡唿出來。
等群情平息,王老漢接著說:“俺和村長提了買地和包海的事,村長對著賬本給俺算了個價,一畝山頭二兩銀子,五畝海灘三兩銀子。
俺一合計,這價合理,俺就應了,定了十畝山頭,二十畝海灘,靠的很近,就是東山距離前灘比較遠,以後出來得多走幾步。”
“爹,咱家有地了?咱家真有地了,咱以後不是無根的人家了。”
張冬梅激動的說道,她的臉色因為吃飽了,而且心裏有了期盼而顯得熠熠生輝。
王老漢高興的點頭,“咱家有房有地了,冬梅啊,過些日子房子起好了,你和你娘就趕緊找媒婆給福浩幾個說親吧,這陸上人家,像他們這麽大早就當爹了。”
說起長子的親事,王翠花木訥的臉上也煥發了生機。她的福海已經十八歲了,比大伯家的福浩還大一歲。
她雖然話少,性子溫和,不愛出頭,也不喜爭搶,但她對於兒女的親事,那是非常上心的。
“娘,您和爹以前不是給福海定了個娃娃親嗎?”
這事過了很多年了,大概是在王福海還是個小嬰兒的時候,王老漢出海捕魚曾救了一個落水的商人,那日早上,原本風和日麗的,王老漢像平時一樣帶著三個兒子出海捕魚。
不知怎麽的,海上的天氣說變就變,突然從西海的盡頭滾滾飄來黑壓壓的烏雲,接著就是狂風暴雨。
王老漢仗著祖上世代積累的駕船技術,愣是領著三個兒子闖出了旋渦,逃過了死神的追殺。
迴航的途中,王老漢看見一艘被海浪打翻的商船,物品漂了一片,王大義眼尖,發現一個木板上趴著一個人。
幾人趕緊將人撈了上來,又是包被子,又是生火取暖的,終於把那人給救活了。
剛被救活的黃利輝整個人都是呆傻的,一問三不知,自己是誰,家住哪裏,甚至連自己叫什麽名字都不知道。
就這樣,黃利輝在王家養了一個多月,才慢慢恢複了神誌。
原來他是鎮上黃氏糧鋪的東家,既然已經恢複記憶,王家人想著趕緊將人送迴家吧,家裏指不定都急成什麽樣了。
黃利輝迴家之後可不是一帆風順的,迴到家就看見大廳裏擺著他的牌位,而他的庶出弟弟已經接替他黃氏糧鋪東家一職,他的妻女也被族人逼著送迴鄉下老宅。
黃利輝當年相當於白手起家,手段和能力了得,自然不會輕易被人扳倒,他聯合忠於自己的掌櫃,很快就奪迴大權,重掌黃氏糧鋪大權。
隻可惜,他的發妻因他突遭橫禍,又被族人欺辱一事而大病了一場,沒幾年就去了,隻留下一個女兒黃秀慧,這也是當年能逼迫她放權的理由——無子。
處理好家事後,黃利輝一直沒有忘記救命恩人王家,他帶著禮物親自上門感謝王家,特別是發現他的王大義,幾人相談甚歡,酒過三巡,黃利輝非要給尚在繈褓的小兒女訂娃娃親,還留了一塊玉佩做證。
王老漢起初也覺得不妥,兩家門不當戶不對的,而且他們救人也就純粹是出於好心,根本沒想要什麽迴報。
但黃利輝打定主意非要給兩個孩子定親,見他態度真誠,完全不似作假,王老漢就勉強同意了。
隻是後來,黃家生意越做越大,就搬離了東佃鎮,去了海寧縣城發展。
自此,兩家斷了聯係已經有十幾年了。
王老漢沒想到這個平日悶葫蘆一樣的老二媳婦還記得當年的事呢,這可就不好辦了,當年兩家就門不當戶不對,如今黃家更發達了,又多年不聯係,感情早淡了,這叫他上哪去找黃家人啊。
平日同樣鋸了嘴的葫蘆一樣的老二也跟著添亂。
“爹,翠花說的對,這事還作數嗎?”
王老漢瞅著殷切的看著自己的老二兩口子,犯了難。
他瞅了一眼一旁紅著臉卻豎著耳朵的王福海,心裏更是難上加難。
“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你倆咋還就得。”
“爹,這事可是黃兄弟提出的。”王翠花肯定的說。
“對啊,爹,俺屋裏還有黃兄弟當年留的玉佩呢。”王大義補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