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好像真的是和他的子女閑聊一會,履行一下他作為父親的責任。
可是張良並不這樣想,當嬴政給他看東郡郡守的奏折的時候,羅網叛逆,這絕對是一件大事情。
可是嬴政並沒有著急處理羅網,反而要見眾多的公子公主,這絕對是反常之事。
東郡如今已成是非之地,雖然沒有親自前往東郡,但是東郡之事,張良自然有所耳聞。
羅網刺客阻攔嬴玄辦事,王離對農家存了斬盡殺絕的心思,可是因為嬴玄的存在,無論羅網還是王離,都無法達成自己的目的。
嬴玄從北方調兵南下這不是一個秘密,遼東黑甲一到,塵埃自然落定,農家就是一潭死水,任嬴玄揉捏。
所以有人想把這潭死水做活,那麽就必須讓嬴玄離開東郡,等其他人接手東郡之後,沒有遼東黑甲的威懾力,農家的這潭死水,在有心人的疏通之下,就可以變成一潭活水了。
“難怪公子胡亥想要執掌影密衛,東郡之事陛下交由影密衛處理,即便侯爺手握遼東黑甲,但是沒有影密衛的名頭,也無法插手東郡農家之事。”
張良大腦飛速運轉,轉眼就將其中要給害拎了出來,“如此說來,羅網背後的就是公子胡亥呢?難怪陛下不再多留,原來心裏已經有了結論。”
“不過還好,陛下依舊相信侯爺,但是羅網這邊,恐怕就要受到陛下的責備了,倒是好事一件。”張良心裏高興,但是麵上不露聲色。
隨著嬴政的離去,那些公子公主就變得輕鬆起來,開始打量起張良來。
張良是儒家名士,收到長戈武侯嬴玄的推薦,才得以侍奉陛下左右,雖是郎官,加上伏念聖恩正隆,但是還真沒有人敢小看他。
“你就是儒家張良?”華庭公主一副小女兒的姿態,略帶羞澀的問道。
張良生的玉樹臨風,為人謙和,正所謂,翩翩公子,溫潤如玉,讓一些情竇初開的公主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儒家張良,見過諸位公子、公主,”張良隨和的說道:“陛下讓我考校諸位,不知諸位公子讀書幾何?識字幾許?良也好出題,不致諸位一無所知。”
“阿?先生要考書上的東西嗎?”有年幼的公子高興拍著手,興奮的說道:“我讀的書,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公子,必言何解?”張良好奇的問道。
“先生有所不知,我等雖有夫子指導,可是學業之考察,都是由皇叔負責的。”
公子將閭無奈的解釋道:“皇叔所出之題,皆天馬行空,隻做甲乙丙丁四等,從不評價。”
“是啊!”公子昆弟附和著說道:“皇叔所出之題,看似平常,實則避虛就實,每每讓我等始料未及。數年下來,唯有公子扶蘇和櫟陽公主兩人得到甲評各一次。”
“將閭哥哥飽讀詩書,學富五車,頗得夫子看重,常常稱讚,可是皇叔不屑一顧,將將閭哥哥的策論棄之如草履。”華庭公主也點點頭,算是同意了其他人的說法。
“長戈武侯非常人,非良所能揣摩,不知長戈武侯所問之題為何題,竟然讓諸位如此為難?”
張良好奇不已,嬴政的公主公子有名師教導,絕對不會向他們所說的那般不堪。
“那就多了去了。”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二十頭,下有五十六足,問雉兔各幾何?”
“天下乃一人之天下,還是天下人之天下?”
…………
“平王東遷,乃有大秦;孝公變法圖強,惠文王東出函穀,武王洛邑舉鼎,昭襄王伐交頻頻,莊襄王覆滅東周,至於陛下,一統六國。秦國曆代先王皆有宏願。然後皇叔就問我的誌向是什麽?”
華陽公主在腦海中仔細迴想起嬴玄的題目,一一說給張良,最後忍不住問道:“張良先生,你說我的誌向應該是什麽呀?”
“人各有誌,公主的誌向我怎麽會知道呢?”
張良坐直身體,看著眾多的公子公主,正色說道:“那麽,今日張良也請問諸位之誌向。”
“啊,張良先生,你怎麽也學皇叔啊?”華庭公主一臉難受,說道:“早知道,就不告訴你了。”
“諸位,快些做答吧,”張良笑盈盈的說道:“良,還要向陛下複了。”
“我的誌向就是取代嬴玄,為父皇分憂。”
胡亥看到張良對嬴玄頗為推崇,心生不喜,語氣不善的說道。
張良一愣,將公子胡亥的答案記在紙上,還評價說道:“公子跋扈,性格不穩,聰明有餘,謀略不足,還需要多努力努力。”
聽到張良對他的評價,公子胡亥臉色一黑,這張良居然暗中諷刺於他。
“那就走著瞧!”胡亥一甩衣袖,頭也不迴的離開了。
“張良先生,胡亥被父皇慣壞了,您莫要放在心上。”
一旁的華陽公主解釋一句,緩和了氣氛,不至於讓張良難堪,嬴玄在時,胡亥可不敢如此放肆。
“公主放心,小孩子心性,良未曾放在心上,那麽公主的誌向呢?”
“我一個婦道人家,能有什麽誌向,安安穩穩的度過餘生,不好強求什麽了。”華陽公主歎息道。
“昔日儒家有顏迴,一簞食,一瓢飲,賢哉迴也。”張良點頭稱讚說道:“公主有此想法,亦是大妙。”
聽到張良誇讚華陽公主,一邊的其他人也忍不住躍躍欲試。
“我想成為樂聖,為父皇譜寫《秦頌》。”櫟陽公主說道。
“公主至孝,難怪陛下對公主寵愛非常。”張良說道。
自嬴政一統六國以後,無時不刻的想要譜寫一首曲子,讓秦人一統六國的偉業被世人傳頌,讓萬世之後的人也知道秦人的偉業。
“我想在朝廷謀求一官半職,讓自己一身所學,不至於毫無用武之地。”公子將閭說道。
眾人各抒己見,有人好權,想做人上人;有人好財,想做天下巨富;有人胸無抱負,隻想做個安穩得公子。
“嬴柔公主,你的誌向呢?”
張良並不覺得嬴柔這樣的小孩子能有什麽遠大的誌向,但是嬴柔乃是嬴玄一手調教,常人不能插手半分,讓張良不由的好奇,嬴玄的學生,該是什麽樣的姿態?
“子房師叔,叫我阿柔就好不用這麽客氣。”
伏念算是嬴柔的老師,因此稱張良為先生,也是應該的。
“皇叔的誌向,就是我的誌向,雖然我還不懂皇叔的誌向是什麽意思。”嬴柔略帶沉思的說道。
“哦,長戈武侯的誌向,我都是頭一次聽說,阿柔,能給姐姐說說嗎?”
不懂張良說話,華陽公主就已經詢問嬴柔。
華陽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雖然不在秦國朝野,但是身為王家掌舵者,有通武侯王賁坐鎮,加上公主的身份,她的地位不輸於帝國武侯。
身在秦國權力的高層,她自然會關注一些事情,比如說嬴玄這位受到嬴政重用,風頭一時無兩的武侯。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開萬世之太平。”
當張良將這一句話轉告給嬴政的時候,依舊沒有壓下心中的震驚。
“果然,唯有嬴玄最懂朕,這是朕的誌向。”
嬴政仰天長笑,指著掛在牆上的秦國地圖,對張良說道:“如此宏願不應隻是朕與嬴玄的誌向,這應是我秦人的誌向,應是天下人的誌向。”
“臣張良願隨陛下開萬世之太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良一腔熱血沸騰,看著眼前的嬴政,頓時覺得嬴政的身影無限高大,讓他忍不住膜拜。
“孔子著《論語》,戰國分七雄,九州已然安定,等到朕率領秦人的鐵騎踏破妖族的皇都,人族將迎來前所未有之盛世。”
“陛下萬年,大秦萬年!”
可是張良並不這樣想,當嬴政給他看東郡郡守的奏折的時候,羅網叛逆,這絕對是一件大事情。
可是嬴政並沒有著急處理羅網,反而要見眾多的公子公主,這絕對是反常之事。
東郡如今已成是非之地,雖然沒有親自前往東郡,但是東郡之事,張良自然有所耳聞。
羅網刺客阻攔嬴玄辦事,王離對農家存了斬盡殺絕的心思,可是因為嬴玄的存在,無論羅網還是王離,都無法達成自己的目的。
嬴玄從北方調兵南下這不是一個秘密,遼東黑甲一到,塵埃自然落定,農家就是一潭死水,任嬴玄揉捏。
所以有人想把這潭死水做活,那麽就必須讓嬴玄離開東郡,等其他人接手東郡之後,沒有遼東黑甲的威懾力,農家的這潭死水,在有心人的疏通之下,就可以變成一潭活水了。
“難怪公子胡亥想要執掌影密衛,東郡之事陛下交由影密衛處理,即便侯爺手握遼東黑甲,但是沒有影密衛的名頭,也無法插手東郡農家之事。”
張良大腦飛速運轉,轉眼就將其中要給害拎了出來,“如此說來,羅網背後的就是公子胡亥呢?難怪陛下不再多留,原來心裏已經有了結論。”
“不過還好,陛下依舊相信侯爺,但是羅網這邊,恐怕就要受到陛下的責備了,倒是好事一件。”張良心裏高興,但是麵上不露聲色。
隨著嬴政的離去,那些公子公主就變得輕鬆起來,開始打量起張良來。
張良是儒家名士,收到長戈武侯嬴玄的推薦,才得以侍奉陛下左右,雖是郎官,加上伏念聖恩正隆,但是還真沒有人敢小看他。
“你就是儒家張良?”華庭公主一副小女兒的姿態,略帶羞澀的問道。
張良生的玉樹臨風,為人謙和,正所謂,翩翩公子,溫潤如玉,讓一些情竇初開的公主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儒家張良,見過諸位公子、公主,”張良隨和的說道:“陛下讓我考校諸位,不知諸位公子讀書幾何?識字幾許?良也好出題,不致諸位一無所知。”
“阿?先生要考書上的東西嗎?”有年幼的公子高興拍著手,興奮的說道:“我讀的書,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公子,必言何解?”張良好奇的問道。
“先生有所不知,我等雖有夫子指導,可是學業之考察,都是由皇叔負責的。”
公子將閭無奈的解釋道:“皇叔所出之題,皆天馬行空,隻做甲乙丙丁四等,從不評價。”
“是啊!”公子昆弟附和著說道:“皇叔所出之題,看似平常,實則避虛就實,每每讓我等始料未及。數年下來,唯有公子扶蘇和櫟陽公主兩人得到甲評各一次。”
“將閭哥哥飽讀詩書,學富五車,頗得夫子看重,常常稱讚,可是皇叔不屑一顧,將將閭哥哥的策論棄之如草履。”華庭公主也點點頭,算是同意了其他人的說法。
“長戈武侯非常人,非良所能揣摩,不知長戈武侯所問之題為何題,竟然讓諸位如此為難?”
張良好奇不已,嬴政的公主公子有名師教導,絕對不會向他們所說的那般不堪。
“那就多了去了。”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二十頭,下有五十六足,問雉兔各幾何?”
“天下乃一人之天下,還是天下人之天下?”
…………
“平王東遷,乃有大秦;孝公變法圖強,惠文王東出函穀,武王洛邑舉鼎,昭襄王伐交頻頻,莊襄王覆滅東周,至於陛下,一統六國。秦國曆代先王皆有宏願。然後皇叔就問我的誌向是什麽?”
華陽公主在腦海中仔細迴想起嬴玄的題目,一一說給張良,最後忍不住問道:“張良先生,你說我的誌向應該是什麽呀?”
“人各有誌,公主的誌向我怎麽會知道呢?”
張良坐直身體,看著眾多的公子公主,正色說道:“那麽,今日張良也請問諸位之誌向。”
“啊,張良先生,你怎麽也學皇叔啊?”華庭公主一臉難受,說道:“早知道,就不告訴你了。”
“諸位,快些做答吧,”張良笑盈盈的說道:“良,還要向陛下複了。”
“我的誌向就是取代嬴玄,為父皇分憂。”
胡亥看到張良對嬴玄頗為推崇,心生不喜,語氣不善的說道。
張良一愣,將公子胡亥的答案記在紙上,還評價說道:“公子跋扈,性格不穩,聰明有餘,謀略不足,還需要多努力努力。”
聽到張良對他的評價,公子胡亥臉色一黑,這張良居然暗中諷刺於他。
“那就走著瞧!”胡亥一甩衣袖,頭也不迴的離開了。
“張良先生,胡亥被父皇慣壞了,您莫要放在心上。”
一旁的華陽公主解釋一句,緩和了氣氛,不至於讓張良難堪,嬴玄在時,胡亥可不敢如此放肆。
“公主放心,小孩子心性,良未曾放在心上,那麽公主的誌向呢?”
“我一個婦道人家,能有什麽誌向,安安穩穩的度過餘生,不好強求什麽了。”華陽公主歎息道。
“昔日儒家有顏迴,一簞食,一瓢飲,賢哉迴也。”張良點頭稱讚說道:“公主有此想法,亦是大妙。”
聽到張良誇讚華陽公主,一邊的其他人也忍不住躍躍欲試。
“我想成為樂聖,為父皇譜寫《秦頌》。”櫟陽公主說道。
“公主至孝,難怪陛下對公主寵愛非常。”張良說道。
自嬴政一統六國以後,無時不刻的想要譜寫一首曲子,讓秦人一統六國的偉業被世人傳頌,讓萬世之後的人也知道秦人的偉業。
“我想在朝廷謀求一官半職,讓自己一身所學,不至於毫無用武之地。”公子將閭說道。
眾人各抒己見,有人好權,想做人上人;有人好財,想做天下巨富;有人胸無抱負,隻想做個安穩得公子。
“嬴柔公主,你的誌向呢?”
張良並不覺得嬴柔這樣的小孩子能有什麽遠大的誌向,但是嬴柔乃是嬴玄一手調教,常人不能插手半分,讓張良不由的好奇,嬴玄的學生,該是什麽樣的姿態?
“子房師叔,叫我阿柔就好不用這麽客氣。”
伏念算是嬴柔的老師,因此稱張良為先生,也是應該的。
“皇叔的誌向,就是我的誌向,雖然我還不懂皇叔的誌向是什麽意思。”嬴柔略帶沉思的說道。
“哦,長戈武侯的誌向,我都是頭一次聽說,阿柔,能給姐姐說說嗎?”
不懂張良說話,華陽公主就已經詢問嬴柔。
華陽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雖然不在秦國朝野,但是身為王家掌舵者,有通武侯王賁坐鎮,加上公主的身份,她的地位不輸於帝國武侯。
身在秦國權力的高層,她自然會關注一些事情,比如說嬴玄這位受到嬴政重用,風頭一時無兩的武侯。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開萬世之太平。”
當張良將這一句話轉告給嬴政的時候,依舊沒有壓下心中的震驚。
“果然,唯有嬴玄最懂朕,這是朕的誌向。”
嬴政仰天長笑,指著掛在牆上的秦國地圖,對張良說道:“如此宏願不應隻是朕與嬴玄的誌向,這應是我秦人的誌向,應是天下人的誌向。”
“臣張良願隨陛下開萬世之太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良一腔熱血沸騰,看著眼前的嬴政,頓時覺得嬴政的身影無限高大,讓他忍不住膜拜。
“孔子著《論語》,戰國分七雄,九州已然安定,等到朕率領秦人的鐵騎踏破妖族的皇都,人族將迎來前所未有之盛世。”
“陛下萬年,大秦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