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借刀殺人?
這一次,恆露宗是真的著急了。
沒辦法不著急。
他們這次開會,當然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了。然而問題卻沒有那麽好解決的。
這些個長老們都已經達成了共識,那就是,這件事情一定要盡早解決,否則的話,接下去的變化就不一定是他們能夠掌控的了。
這份共識的達成,讓他們必須選擇人進去探查,看禁地到底發生了事情。可是,誰要進去?要幾個人進去?
雖然現如今,時間過去了這麽久之後,他們對於禁地也有所了解了,他們有一定的辦法從禁地之中逃離,但這並不代表是沒有意外的。
想要進入禁地並且能有一線生機,首先要帶著恆露宗的寶貝,再者,他還需要對禁地有所了解。當然,這都不是問題,寶貝可以給,了解的問題,可以從書上的記載得知。可這並不是全部,禁地無時無刻都是在變化的,因此,現在進去的人,遇到的可能是以前沒有遇到的,一旦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夠強的話,是很可能就死在裏麵的。
死在裏麵的人已經數不勝數了,在這種情況之下,誰願意派人冒這個險呢?
這些個長老們手下到底有多少元嬰期的修士,多少虛神期的修士,很大的程度上就已經決定了他們在宗門的地位了。
這一爭論起來,就爭論了好幾天。
沒有人願意。當然,這是肯定的。
有人建議宗主指派一個人,但是這也不是容易的。
你但凡想要伸手到長老那邊去,你肯定是要惹上麻煩的,這種情況之下這位宗主就難做人了。
當然了,他也可以選擇從自己的勢力之中派遣一個。可是這可能麽?
他這個宗主已經當得十分的憋屈啦,他的勢力不夠強勁,在這種時候,派自己的人,他以後可還有說話的地位麽?
再者,這還不是一個虛神期的修士能夠搞定的。
“宗主有花不妨直言。”董承見到那宗主一直看著自己,一臉為難的樣子,他馬上就知道對方的想法了,無非就是想要從自己的手上得到人選嘛,但其一呢,他不會讓自己的人出去的,因為林楓的原因,他死了一個虛神期的修士,他就已經足夠心疼了,再加上阿玉已經成為了長老了,他的手裏的力量進一步的削弱。
在一開始的時候,董承一直以為,他待阿玉這麽好,阿玉的表現也是十分的感恩的,他們之間應該是能夠和平相處的,對方就算成了長老之後,也會是自己這一方的勢力的。可惜的是,人們嘛,哪裏會那麽好猜測的。
阿玉當了長老之後就和董承撇清了關係了,就算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董承那邊出來的,可是他們也都緘默不言。
要明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阿玉也是各個長老們的煩惱,他如果成了長老又繼續向著董承的話,那麽董承的地位就太高了一些了,以後也不好解決。
正是因為這些想法,他們對於阿玉的情況一直十分的關注。
阿玉對董承也不說多麽絕情,說是翻臉不認人也不至於,就是吧,他主動撇清和關係之後,又好言對董承許諾了許多,大抵就是,既然他已經是長老的身份了,如果不避嫌的話,到時候他要培養勢力別人也得忌憚著,肯定是要處處打壓,這對他是十分不利的,不過他讓董承放心,他阿玉一直都是向著董承的,他不可能忘記董承的知遇之恩雲雲。
這些話說得好聽,董承一臉微笑的點頭表示明白了,但他轉身就皺起了眉頭。
到底是他失策了,沒有想到這個阿玉竟然是白眼狼。
董承知道自己的情況並不是很好,好在阿玉並沒有說穿,現如今大家還不怎麽確定阿玉到底是誰的人,因此現在還沒有人敢挑釁道董承的身上,可是董承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實力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弱化了。
“是這樣的,董承長老百年前不是進過禁地麽?董承長老定然對禁地有所了解,對於禁地裏麵到底需要什麽樣的人才,還請董承長老搭把手,為我挑選一番。”
那宗主一臉和藹的說道,其心卻是十分的惡毒的。
董承自然也知道對方不懷好意,隻是,他就算不接口,對方遲早也是要開口的,避讓不得。
“宗主說笑了,董承雖然進去過,可是當年可都是幾位師兄一起進去,若不是幾位師兄出手,董承恐怕已經死在裏麵了,對於裏麵的印象,卻是不大清楚。”董承一臉謙虛的說道,但這也同時是警告。
那些個和董承一同進去的一共有五個人,當年,死在裏麵的就有三個,而另外兩個活下來的,一個是董承,另外一個因為傷勢太過嚴重,他將自己的過往編書之後,還是死掉了。
“若是說經驗的話,董承的經驗未必比的上幾位師兄們,再者,師兄的書董承還在手裏呢,若是宗主需要,董承自然貢獻出來。”董承四兩撥千斤的說道。
他才不會傻傻的去得罪人。
董承又不是冤大頭,這種問題,他隻有兩個選擇,第一個不必多說,就是從自己的手下之中選人,第二個嘛,就是伸手到別的長老那邊進去,這可是極為得罪人的。
這宗主和董承素來就有間隙,此次竟然是想要借此打壓董承,真是一手好算盤,可惜的是,有些人卻不準備入套。
“長老謙遜了,當年若不是長老機智,這禁地之事也不容易那麽容易解決。”那位宗主好不容易找到這麽好的機會,他繼續絮絮叨叨的表示董承完全可以勝任。
董承當即就皺起了眉頭來。
“先不說董承無才無能,無法擔此大任,就說這事情吧,關乎恆露宗生死存亡,我董承一人怎可獨斷?在下不過是一位長老而已,如此越俎代庖的,那豈不是大逆不道?”董承說的好聽,其實幾分真假,大家心裏都清楚。
宗主也很清楚,正是因為清楚,他的臉色顯得有些難看,董承這一句一句的全都刺在他的心裏去了。
這一次,恆露宗是真的著急了。
沒辦法不著急。
他們這次開會,當然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了。然而問題卻沒有那麽好解決的。
這些個長老們都已經達成了共識,那就是,這件事情一定要盡早解決,否則的話,接下去的變化就不一定是他們能夠掌控的了。
這份共識的達成,讓他們必須選擇人進去探查,看禁地到底發生了事情。可是,誰要進去?要幾個人進去?
雖然現如今,時間過去了這麽久之後,他們對於禁地也有所了解了,他們有一定的辦法從禁地之中逃離,但這並不代表是沒有意外的。
想要進入禁地並且能有一線生機,首先要帶著恆露宗的寶貝,再者,他還需要對禁地有所了解。當然,這都不是問題,寶貝可以給,了解的問題,可以從書上的記載得知。可這並不是全部,禁地無時無刻都是在變化的,因此,現在進去的人,遇到的可能是以前沒有遇到的,一旦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夠強的話,是很可能就死在裏麵的。
死在裏麵的人已經數不勝數了,在這種情況之下,誰願意派人冒這個險呢?
這些個長老們手下到底有多少元嬰期的修士,多少虛神期的修士,很大的程度上就已經決定了他們在宗門的地位了。
這一爭論起來,就爭論了好幾天。
沒有人願意。當然,這是肯定的。
有人建議宗主指派一個人,但是這也不是容易的。
你但凡想要伸手到長老那邊去,你肯定是要惹上麻煩的,這種情況之下這位宗主就難做人了。
當然了,他也可以選擇從自己的勢力之中派遣一個。可是這可能麽?
他這個宗主已經當得十分的憋屈啦,他的勢力不夠強勁,在這種時候,派自己的人,他以後可還有說話的地位麽?
再者,這還不是一個虛神期的修士能夠搞定的。
“宗主有花不妨直言。”董承見到那宗主一直看著自己,一臉為難的樣子,他馬上就知道對方的想法了,無非就是想要從自己的手上得到人選嘛,但其一呢,他不會讓自己的人出去的,因為林楓的原因,他死了一個虛神期的修士,他就已經足夠心疼了,再加上阿玉已經成為了長老了,他的手裏的力量進一步的削弱。
在一開始的時候,董承一直以為,他待阿玉這麽好,阿玉的表現也是十分的感恩的,他們之間應該是能夠和平相處的,對方就算成了長老之後,也會是自己這一方的勢力的。可惜的是,人們嘛,哪裏會那麽好猜測的。
阿玉當了長老之後就和董承撇清了關係了,就算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董承那邊出來的,可是他們也都緘默不言。
要明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阿玉也是各個長老們的煩惱,他如果成了長老又繼續向著董承的話,那麽董承的地位就太高了一些了,以後也不好解決。
正是因為這些想法,他們對於阿玉的情況一直十分的關注。
阿玉對董承也不說多麽絕情,說是翻臉不認人也不至於,就是吧,他主動撇清和關係之後,又好言對董承許諾了許多,大抵就是,既然他已經是長老的身份了,如果不避嫌的話,到時候他要培養勢力別人也得忌憚著,肯定是要處處打壓,這對他是十分不利的,不過他讓董承放心,他阿玉一直都是向著董承的,他不可能忘記董承的知遇之恩雲雲。
這些話說得好聽,董承一臉微笑的點頭表示明白了,但他轉身就皺起了眉頭。
到底是他失策了,沒有想到這個阿玉竟然是白眼狼。
董承知道自己的情況並不是很好,好在阿玉並沒有說穿,現如今大家還不怎麽確定阿玉到底是誰的人,因此現在還沒有人敢挑釁道董承的身上,可是董承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實力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弱化了。
“是這樣的,董承長老百年前不是進過禁地麽?董承長老定然對禁地有所了解,對於禁地裏麵到底需要什麽樣的人才,還請董承長老搭把手,為我挑選一番。”
那宗主一臉和藹的說道,其心卻是十分的惡毒的。
董承自然也知道對方不懷好意,隻是,他就算不接口,對方遲早也是要開口的,避讓不得。
“宗主說笑了,董承雖然進去過,可是當年可都是幾位師兄一起進去,若不是幾位師兄出手,董承恐怕已經死在裏麵了,對於裏麵的印象,卻是不大清楚。”董承一臉謙虛的說道,但這也同時是警告。
那些個和董承一同進去的一共有五個人,當年,死在裏麵的就有三個,而另外兩個活下來的,一個是董承,另外一個因為傷勢太過嚴重,他將自己的過往編書之後,還是死掉了。
“若是說經驗的話,董承的經驗未必比的上幾位師兄們,再者,師兄的書董承還在手裏呢,若是宗主需要,董承自然貢獻出來。”董承四兩撥千斤的說道。
他才不會傻傻的去得罪人。
董承又不是冤大頭,這種問題,他隻有兩個選擇,第一個不必多說,就是從自己的手下之中選人,第二個嘛,就是伸手到別的長老那邊進去,這可是極為得罪人的。
這宗主和董承素來就有間隙,此次竟然是想要借此打壓董承,真是一手好算盤,可惜的是,有些人卻不準備入套。
“長老謙遜了,當年若不是長老機智,這禁地之事也不容易那麽容易解決。”那位宗主好不容易找到這麽好的機會,他繼續絮絮叨叨的表示董承完全可以勝任。
董承當即就皺起了眉頭來。
“先不說董承無才無能,無法擔此大任,就說這事情吧,關乎恆露宗生死存亡,我董承一人怎可獨斷?在下不過是一位長老而已,如此越俎代庖的,那豈不是大逆不道?”董承說的好聽,其實幾分真假,大家心裏都清楚。
宗主也很清楚,正是因為清楚,他的臉色顯得有些難看,董承這一句一句的全都刺在他的心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