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女神
會場,主席台上坐著的學校領導見諾德約翰來了之後,等了幾分鍾,等到會場例外都安靜下來後,校長便宣布了交流會正式開始。
隨後,由校方的領導宣讀與會的專家名稱和榮譽,二十幾位中西醫專家一一介紹完畢後,身著一襲白色雪紡吊帶裙,上身罩了一件天藍色牛仔上衣的澹台紅菱從一旁緩緩走到中、西醫的陣營中間。
美麗、典雅至極的她那麽的吸引人眼球,隨著蓮步輕移,裙擺上泛起了一圈圈的漣漪,似仙子一般清純可愛,頭上像戴著光環一般,令人置身於另一個童話世界。
她重複了一下此次會議的目的和她的期盼,隨後,她走到了中醫科學生的位置上,率先說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同學,我是中西醫結合專業的澹台紅菱,雖然我隻是一名學生,但我致力於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已有兩年,在這兩年中,我主要研究婦科疾病,所以,針對於自己所學,我提出一些問題,希望大家能夠為我解惑。”
話音一落,會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如此女神,怎麽能不給麵子?
“婦女閉經,是因為卵巢功能低下,黃體激素分泌減少。
西醫治療很簡單,直接給病人使用黃體酮,結果使用幾天月經就能來潮,但每到該來月經時都要再用,隻要停用黃體酮,就更加不來月經,要想保證月經如期來潮,就必須月月使用,從而形成對黃體酮的依賴。
但依賴總有依賴不住的時候,使用幾個月或一、兩年,人體產生抗藥性,同樣的病症往往再用黃體酮也沒有用了。
若等黃體酮沒有用時,再用中醫方法也沒有用,隻能望病興歎。
中醫治療閉經,並不是直接給黃體激素,而是通過補腎養肝,理氣活血,養血調經,來提高機體的機能,通過機體的作用,再生經血,雖不直接給黃體激素,可能這些作用能夠使機體自己產生黃體激素。
這種方法雖不如直接給黃體激素見效快捷,便利,但卻能解決根本問題,近期效果不佳,但遠期效果卓著。
一般功能性閉經隻要不經黃體激素治療過,一般一、二個月都能治愈,若經黃體激素治療過,再治療就難了。
還有便是青春期痛經的治療,西醫隻能在每次痛經時針對子宮痙攣,用解痙止痛藥,臨時替代,痛雖暫止,來潮必複。我嚐試過運用中藥來組方,熬製痛經湯,不是針對子宮痙攣單一環節,而是散寒、理氣、活血、緩急,諸法合一,隻需三劑,就可根除。”
澹台紅菱說著,環顧了一下四周,道:“同樣治療過敏反應,西醫隻能用抗組胺藥或激素類藥物,替代性地消除過敏反應產生的致敏物質。
消除過敏症狀,而不能脫離過敏,根除過敏。要想保證今後不再複發,就要讓病人忌食魚蝦,不接觸過敏原。
但我試過自擬蕁麻疹湯治療過敏,隻要未用過激素治療,一般急性過敏三五劑可愈,皮膚劃痕陽性者十五至二十劑而愈,不需忌食任何食物,不需避免接觸過敏原,均不複發。
然而中醫能夠傳承的唯一方法就是,師徒製。
可是這種方法,最好一對一,最多同時也不能超過一對十,培養周期五年十年也不算長。
華夏曆史上,三千年內,出名的名醫,不到三十位,平均一百年出一位,這個出人才的效率怎麽適應現在十三億人,所以廣大醫療市場被能夠一年培養上萬名至少不會亂來的見習西醫們占領,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是對社會負責任的事情。
綜上所述,中西醫的結合勢在必行,可是我畢竟勢單力薄,即便傾盡全力也無法找到完美的契合點,所以,還請在場的專家、領導加以指導,同學們集思廣益,謝謝。”
澹台紅菱說完,掌聲雷動,她朝四周鞠躬,到林楓這邊的時候,她偷偷瞄了林楓一眼,發現這年輕的專家正眼觀鼻、鼻觀心的養著神,她頓時有些失落,這些論點和資料,可是她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才弄出來的,雖然之前並非是為林楓而做,但今天她看到他的第一眼,便有種被電了的感覺,所以,她鬼使神差的,在說完後,想要看看林楓的反應。
林楓其實在聽,以前他倒是研究過這個方案,但是後來,他認為,中西醫結合,完全沒有必要。
西醫應該叫做現代醫學,因為西方古代基本上沒有醫學,甚至不少發達國家,連古代都沒有。
現代醫學的基礎,是人體解剖學,化學,和微生物學。
因為受到基督教思想上層建築的限製,西方沒有類似陰陽,木火土金水這樣的哲學辨證係統,所以西方的現代醫學和科學一樣,是一個從微觀到宏觀的係統,是一個如果排除掉對腦和脊柱的研究之外,純粹機械論的係統,幻想其實人體是一個大機器,這個零件壞了就修這個零件,那個零件壞了就修那個零件,所有的零件都好了,人就好了。
至於為什麽很多時候好不了,那是因為科學水平還達不到,對人體這個大機器的認知還不夠充分,人類手中的化學藥物武器還不夠先進,並且幻想有朝一日科學夠先進了,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這就是科學樂觀主義。
林楓倒是不反對這種樂觀主義,但是至少要等到科學能把中醫的根本原理包含進去,且能對陰陽五行進行定量分析之後,才有希望。
定量分析是中醫、也是中國文化的最大缺憾,所以連中國菜譜都充斥著各種若幹,少許,一茶匙而不是多少多少克,多少多少微克這樣精確的詞。
在林楓看來,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現代醫學,隻存在現代化學藥品使用技術和現代醫療工具使用技術。
和中醫不一樣,中醫的技術進步,是掌握在醫生手中的,就那麽多藥材,怎麽配,配多少,決定一切。
會場,主席台上坐著的學校領導見諾德約翰來了之後,等了幾分鍾,等到會場例外都安靜下來後,校長便宣布了交流會正式開始。
隨後,由校方的領導宣讀與會的專家名稱和榮譽,二十幾位中西醫專家一一介紹完畢後,身著一襲白色雪紡吊帶裙,上身罩了一件天藍色牛仔上衣的澹台紅菱從一旁緩緩走到中、西醫的陣營中間。
美麗、典雅至極的她那麽的吸引人眼球,隨著蓮步輕移,裙擺上泛起了一圈圈的漣漪,似仙子一般清純可愛,頭上像戴著光環一般,令人置身於另一個童話世界。
她重複了一下此次會議的目的和她的期盼,隨後,她走到了中醫科學生的位置上,率先說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同學,我是中西醫結合專業的澹台紅菱,雖然我隻是一名學生,但我致力於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已有兩年,在這兩年中,我主要研究婦科疾病,所以,針對於自己所學,我提出一些問題,希望大家能夠為我解惑。”
話音一落,會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如此女神,怎麽能不給麵子?
“婦女閉經,是因為卵巢功能低下,黃體激素分泌減少。
西醫治療很簡單,直接給病人使用黃體酮,結果使用幾天月經就能來潮,但每到該來月經時都要再用,隻要停用黃體酮,就更加不來月經,要想保證月經如期來潮,就必須月月使用,從而形成對黃體酮的依賴。
但依賴總有依賴不住的時候,使用幾個月或一、兩年,人體產生抗藥性,同樣的病症往往再用黃體酮也沒有用了。
若等黃體酮沒有用時,再用中醫方法也沒有用,隻能望病興歎。
中醫治療閉經,並不是直接給黃體激素,而是通過補腎養肝,理氣活血,養血調經,來提高機體的機能,通過機體的作用,再生經血,雖不直接給黃體激素,可能這些作用能夠使機體自己產生黃體激素。
這種方法雖不如直接給黃體激素見效快捷,便利,但卻能解決根本問題,近期效果不佳,但遠期效果卓著。
一般功能性閉經隻要不經黃體激素治療過,一般一、二個月都能治愈,若經黃體激素治療過,再治療就難了。
還有便是青春期痛經的治療,西醫隻能在每次痛經時針對子宮痙攣,用解痙止痛藥,臨時替代,痛雖暫止,來潮必複。我嚐試過運用中藥來組方,熬製痛經湯,不是針對子宮痙攣單一環節,而是散寒、理氣、活血、緩急,諸法合一,隻需三劑,就可根除。”
澹台紅菱說著,環顧了一下四周,道:“同樣治療過敏反應,西醫隻能用抗組胺藥或激素類藥物,替代性地消除過敏反應產生的致敏物質。
消除過敏症狀,而不能脫離過敏,根除過敏。要想保證今後不再複發,就要讓病人忌食魚蝦,不接觸過敏原。
但我試過自擬蕁麻疹湯治療過敏,隻要未用過激素治療,一般急性過敏三五劑可愈,皮膚劃痕陽性者十五至二十劑而愈,不需忌食任何食物,不需避免接觸過敏原,均不複發。
然而中醫能夠傳承的唯一方法就是,師徒製。
可是這種方法,最好一對一,最多同時也不能超過一對十,培養周期五年十年也不算長。
華夏曆史上,三千年內,出名的名醫,不到三十位,平均一百年出一位,這個出人才的效率怎麽適應現在十三億人,所以廣大醫療市場被能夠一年培養上萬名至少不會亂來的見習西醫們占領,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是對社會負責任的事情。
綜上所述,中西醫的結合勢在必行,可是我畢竟勢單力薄,即便傾盡全力也無法找到完美的契合點,所以,還請在場的專家、領導加以指導,同學們集思廣益,謝謝。”
澹台紅菱說完,掌聲雷動,她朝四周鞠躬,到林楓這邊的時候,她偷偷瞄了林楓一眼,發現這年輕的專家正眼觀鼻、鼻觀心的養著神,她頓時有些失落,這些論點和資料,可是她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才弄出來的,雖然之前並非是為林楓而做,但今天她看到他的第一眼,便有種被電了的感覺,所以,她鬼使神差的,在說完後,想要看看林楓的反應。
林楓其實在聽,以前他倒是研究過這個方案,但是後來,他認為,中西醫結合,完全沒有必要。
西醫應該叫做現代醫學,因為西方古代基本上沒有醫學,甚至不少發達國家,連古代都沒有。
現代醫學的基礎,是人體解剖學,化學,和微生物學。
因為受到基督教思想上層建築的限製,西方沒有類似陰陽,木火土金水這樣的哲學辨證係統,所以西方的現代醫學和科學一樣,是一個從微觀到宏觀的係統,是一個如果排除掉對腦和脊柱的研究之外,純粹機械論的係統,幻想其實人體是一個大機器,這個零件壞了就修這個零件,那個零件壞了就修那個零件,所有的零件都好了,人就好了。
至於為什麽很多時候好不了,那是因為科學水平還達不到,對人體這個大機器的認知還不夠充分,人類手中的化學藥物武器還不夠先進,並且幻想有朝一日科學夠先進了,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這就是科學樂觀主義。
林楓倒是不反對這種樂觀主義,但是至少要等到科學能把中醫的根本原理包含進去,且能對陰陽五行進行定量分析之後,才有希望。
定量分析是中醫、也是中國文化的最大缺憾,所以連中國菜譜都充斥著各種若幹,少許,一茶匙而不是多少多少克,多少多少微克這樣精確的詞。
在林楓看來,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現代醫學,隻存在現代化學藥品使用技術和現代醫療工具使用技術。
和中醫不一樣,中醫的技術進步,是掌握在醫生手中的,就那麽多藥材,怎麽配,配多少,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