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士兵,身著鮮紅的鴛鴦戰襖,肩上扛著黑黝黝的火銃,雪亮的刺刀,在太陽下泛著寒光。
在當下的明軍裏,並不存在多少名將……包括俞大猷,湯克寬,盧鏜等人在內,還都算不上大名鼎鼎。
哪怕是曾經追隨王嶽大破卜赤的俞大猷也說,現在領兵,隻需要按部就班即可。
在軍中擁有一支很強大的參謀團隊。他們多數出身武學,還有一些是有功將士,因為頭腦靈活,擁有一定指揮才能,被提拔進入參謀團隊。
隨著參謀團隊的成型,主將就徹底被解放了。
過去說一將無能累死千軍,誠然,身為主將,肩負一切。大到行軍作戰,小到吃喝拉撒,全是主將說了算,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有了參謀團隊之後,軍中士兵情況如何,有多少兵器,有多少糧草,全都由他們負責。這些參謀還會主動收集處理軍情,製定作戰方略。
最後隻要主將批準,即可施行。
落實的時候,參謀還會跑前跑後,用心監督……這一樣來,身為主將,可以抽出大多數的時間,專注於主要的事情,做出一些重要的決斷。
好多將領都在感歎,隻要是中人之姿,根本不需要什麽天縱奇才,就能幹得很不錯,他們根本沒有發揮的餘地。
麵對下麵人的抱怨,王嶽隻有欣喜。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現在大明最厲害的不是名將如雲,也不是士兵如虎……而是隨時可以拉起一支擁有一戰之力的兵馬投入到前線。
這樣短暫訓練?戰力並不算強大的士兵?在一些人看來,根本是炮灰。但是又有什麽關係?
隻要能武裝出足夠的炮灰?就能消滅最兇悍的敵人。
當然了?王嶽不是拿士兵性命開玩笑的人。
隻是說在一種極端的情況下,能武裝出足夠的兵馬?那也是實力,而且還是了不起的實力!
紅色的戰旗?紅色的戰襖?雄壯的士兵……這些人的訓練時間普遍在一年左右,他們能嫻熟掌握手中的武器。
而且在這支數萬人的兵馬中,還配屬了三百多門野戰火炮,更是有二十個用於戰場觀測的巨大熱氣球。
還不要算多達一千多輛的戰車。
這樣一支在明廷看來?隨便組織起來的力量?放在周遭勢力的頭上,那就是泰山壓頂,勢不可擋。
不得不說,明軍已經進化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甚至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多麽駭人!
盧鏜統帥大軍西進?並且對士兵進行適應訓練,讓他們能夠更快進入戰爭狀態……相比起明軍的緊張有序?俺答這邊,就顯得亂糟糟的。
他從京城迴到河套老巢?就積極動員人們,準備西征事宜。
隻不過蒙古右翼三萬戶?雖然以俺答為首?但是卻不是他想幹什麽就幹什麽的。
尤其是那些老頑固?一聽說要西征,頓時就鬧起了。
河套這塊水草豐美,住著也習慣,憑什麽放棄?
你說明軍會來,那讓他們過來好了!
等打贏了我們再說。
就這麽放棄了河套,想也別想!
“愚蠢!”
俺答氣得痛罵,“大明的實力根本不是我們能抗衡的,等到明軍打來,一切都沒有了,那時候我們就不是西征,而是向西逃竄……知道嗎?”
“要想保住咱們的勢力,要想擁有最後的體麵,就要主動放棄,換取大明的支持,讓咱們拿下更遼闊的土地,擁有更肥沃的馬場……成吉思汗的子孫,連重複先人的西征之路都不敢了嗎?”
俺答咆哮怒罵,許多王公都低下了頭,很顯然他們不願意。
“可汗,你若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就不會不戰而逃,你才是真正的恥……”
這位還沒說完,就發現一道寒光,他的腦袋飛了起來。
俺答提著染血的彎刀,狀若兇神。
“誰敢反對,就是這個下場!”
無頭的屍體,鮮血還在汩汩流淌,眾人終於害怕了。
俺答為了說服手下人,前後殺了數十人,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一支超過五萬人的西征大軍,終於組織了起來。
“出發!”
這支兵馬離開了河套,向西進發。
他們亂哄哄的,很是雜亂。而且在他們出兵之後,消息就立刻傳到了哈密,傳到了吐魯番,傳到了青海!
這些勢力和俺答早就是冤家了,往常就矛盾不斷,彼此征伐不休。這一次俺答大舉西進,又豈能坐視不理,很快,一支為了對抗俺答,而組建的聯軍,也有了眉目……
俺答走了,雖然還留下了十多萬的老弱婦孺,但是已經不重要了。
這塊寶地,又迴到了大明的手裏。
河套平原,名副其實,黃河在這裏分出一條臂膀,奔湧的河水衝到了陰山腳下,然後又沿著陰山向東,就像個調皮的孩子,跑累了之後,再度迴到主河道,歸為一股,向東流去……
黃河皮了這麽一下,不知道開不開心,但是對於這裏的生靈來說,卻是無比開心。河道分開之後,水流減緩,有利於灌溉。
要知道修建一條水渠,往往需要傾國之力,在河套這塊,直接由大自然奉送了一條。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不管是種田,還是放牧,都是天賜之地!
塞上江南,名不虛傳。
這麽好的土地,那些人怎麽舍得放棄!
曾銑在給內閣的呈報當中,痛心疾首,他強烈建議朝廷,必須選派得力幹將,接管河套,並且一定要捏在手裏,再也不能丟了,否則就是千古罪人!
王嶽當然不會放過河套,他已經安排了兩位年輕的臣子前往,一個人叫胡宗憲,一個人叫李天寵,全都是西山書院的門下。
“山長……現在俺答走了,隻剩下老弱婦孺,幹脆直接大舉移民,把這些人都驅逐了算了。”
王嶽冷哼,“胡宗憲,你要是就這麽點本事,我可要換人了!高拱,吳山,他們都比你合適多了!”
胡宗憲嚇得一縮脖子,連忙道:“山長,我就是說個笑話……其實我有個挺不錯的主意,就是不那麽光明正大。”
停頓了一下,胡宗憲道:“我想著,那些青壯都走了,隻剩下婦人支撐家業,並不容易,若是……”
他一臉鬼嘻嘻的表情,不用往下說了,王嶽也明白什麽意思。
“你這叫什麽話!根本是趁虛而入,挖人牆角,簡直可惡透頂!”王嶽毫不猶豫大罵,“咱們是上國,做事要磊落……人家俺答也是咱們盟友,你怎麽能讓他挑出毛病?我們可以派人過去,幫著人家幹活,放牧,照料家人……倘若,倘若真有兩情相悅,阻攔不住的情況……那也要人家主動,若是因為你們胡來,壞了大明的名聲,我絕對不饒你們!”
胡宗憲和李天寵互相看了看,算是領教了。
什麽叫差距啊!
都是一樣的事情,咱們到了元輔的嘴裏,就這麽冠冕堂皇了!
“弟子明白,弟子這就去了!”
王嶽看著他們的背影,忍不住輕歎……還是太年輕,需要曆練啊!
此刻的俺答,還不知道後院即將起火,他沉浸在喜悅之中,根據他安插的探子迴報,盤踞在青海的卜兒孩正集結兵馬……要求兩丁抽一,三丁抽二……每家每戶,準備戰馬,兵器,毛氈,糧食……逾期未至,一律處死。
很顯然,卜兒孩這是要拚老命,俺答對此不屑一顧……當初卜兒孩就是從右翼叛逃出去的,這一次就要徹底蕩平!
俺答信心滿滿,卜兒孩戰戰兢兢,大明不動聲色……就在這一場三方博弈之中,遙遠的沙州,一群衣衫襤褸,鬢發花白的人,正小心翼翼,集中手裏的財物,包括一些金銀,還有許多鐵質箭頭。
“又征發了,這幫韃子,還真好鬥!都拿去吧,互相廝殺,都殺光了就好了!”這個老者操著官話,切齒咬牙。
另一個半老的男人無奈歎息,“就算他們互相殺戮,同歸於盡,又能怎麽樣?朝廷一天不收複哈密,咱們就一天迴不去……你說,咱們能不能趁著戰亂,偷偷跑迴去啊?”
第一個老者搖頭,“且不說咱們身體都不行了,光是這裏的上千百姓,咱們能拋棄嗎?”
老者無奈了,握緊了拳頭……他們是正德年間,為了恢複哈密,派出的一隊使者……沒想到的是,他們迷失道路,竟然走到了西域……更沒有料到的是,他們在西域遇到了一群逃難過來的漢人。
雙方相遇之後,這幫人竟然激動詢問,是不是大宋王師?還有……襄陽怎麽樣了,那是他們祖輩心心念念得故鄉……
大宋?襄陽?
這一群口音怪異的漢人,讓大明的使團有種錯亂的感覺,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經過詢問,他們終於知道,原來當初蒙古人攻破襄陽,掠走了不少工匠,而這些工匠又被忽必烈送給其他汗國,用來合縱連橫,結果就是他們像貨物一樣,不斷顛沛流離……越是苦難,就越是思念故鄉……
也不知道經過了幾代人,終於帖木兒帝國崩潰了,戰亂殺戮,就連工匠都難逃一劫……這些人決定向東走,去尋找那個讓無數人魂牽夢繞的家園。
“大宋早沒了……隻是大明……或許也忘了咱們吧!”一個老者哀歎著……正在這時候,突然他發現遠處來了一群人,一群穿著鮮紅戰襖的人!
在當下的明軍裏,並不存在多少名將……包括俞大猷,湯克寬,盧鏜等人在內,還都算不上大名鼎鼎。
哪怕是曾經追隨王嶽大破卜赤的俞大猷也說,現在領兵,隻需要按部就班即可。
在軍中擁有一支很強大的參謀團隊。他們多數出身武學,還有一些是有功將士,因為頭腦靈活,擁有一定指揮才能,被提拔進入參謀團隊。
隨著參謀團隊的成型,主將就徹底被解放了。
過去說一將無能累死千軍,誠然,身為主將,肩負一切。大到行軍作戰,小到吃喝拉撒,全是主將說了算,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有了參謀團隊之後,軍中士兵情況如何,有多少兵器,有多少糧草,全都由他們負責。這些參謀還會主動收集處理軍情,製定作戰方略。
最後隻要主將批準,即可施行。
落實的時候,參謀還會跑前跑後,用心監督……這一樣來,身為主將,可以抽出大多數的時間,專注於主要的事情,做出一些重要的決斷。
好多將領都在感歎,隻要是中人之姿,根本不需要什麽天縱奇才,就能幹得很不錯,他們根本沒有發揮的餘地。
麵對下麵人的抱怨,王嶽隻有欣喜。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現在大明最厲害的不是名將如雲,也不是士兵如虎……而是隨時可以拉起一支擁有一戰之力的兵馬投入到前線。
這樣短暫訓練?戰力並不算強大的士兵?在一些人看來,根本是炮灰。但是又有什麽關係?
隻要能武裝出足夠的炮灰?就能消滅最兇悍的敵人。
當然了?王嶽不是拿士兵性命開玩笑的人。
隻是說在一種極端的情況下,能武裝出足夠的兵馬?那也是實力,而且還是了不起的實力!
紅色的戰旗?紅色的戰襖?雄壯的士兵……這些人的訓練時間普遍在一年左右,他們能嫻熟掌握手中的武器。
而且在這支數萬人的兵馬中,還配屬了三百多門野戰火炮,更是有二十個用於戰場觀測的巨大熱氣球。
還不要算多達一千多輛的戰車。
這樣一支在明廷看來?隨便組織起來的力量?放在周遭勢力的頭上,那就是泰山壓頂,勢不可擋。
不得不說,明軍已經進化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甚至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多麽駭人!
盧鏜統帥大軍西進?並且對士兵進行適應訓練,讓他們能夠更快進入戰爭狀態……相比起明軍的緊張有序?俺答這邊,就顯得亂糟糟的。
他從京城迴到河套老巢?就積極動員人們,準備西征事宜。
隻不過蒙古右翼三萬戶?雖然以俺答為首?但是卻不是他想幹什麽就幹什麽的。
尤其是那些老頑固?一聽說要西征,頓時就鬧起了。
河套這塊水草豐美,住著也習慣,憑什麽放棄?
你說明軍會來,那讓他們過來好了!
等打贏了我們再說。
就這麽放棄了河套,想也別想!
“愚蠢!”
俺答氣得痛罵,“大明的實力根本不是我們能抗衡的,等到明軍打來,一切都沒有了,那時候我們就不是西征,而是向西逃竄……知道嗎?”
“要想保住咱們的勢力,要想擁有最後的體麵,就要主動放棄,換取大明的支持,讓咱們拿下更遼闊的土地,擁有更肥沃的馬場……成吉思汗的子孫,連重複先人的西征之路都不敢了嗎?”
俺答咆哮怒罵,許多王公都低下了頭,很顯然他們不願意。
“可汗,你若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就不會不戰而逃,你才是真正的恥……”
這位還沒說完,就發現一道寒光,他的腦袋飛了起來。
俺答提著染血的彎刀,狀若兇神。
“誰敢反對,就是這個下場!”
無頭的屍體,鮮血還在汩汩流淌,眾人終於害怕了。
俺答為了說服手下人,前後殺了數十人,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一支超過五萬人的西征大軍,終於組織了起來。
“出發!”
這支兵馬離開了河套,向西進發。
他們亂哄哄的,很是雜亂。而且在他們出兵之後,消息就立刻傳到了哈密,傳到了吐魯番,傳到了青海!
這些勢力和俺答早就是冤家了,往常就矛盾不斷,彼此征伐不休。這一次俺答大舉西進,又豈能坐視不理,很快,一支為了對抗俺答,而組建的聯軍,也有了眉目……
俺答走了,雖然還留下了十多萬的老弱婦孺,但是已經不重要了。
這塊寶地,又迴到了大明的手裏。
河套平原,名副其實,黃河在這裏分出一條臂膀,奔湧的河水衝到了陰山腳下,然後又沿著陰山向東,就像個調皮的孩子,跑累了之後,再度迴到主河道,歸為一股,向東流去……
黃河皮了這麽一下,不知道開不開心,但是對於這裏的生靈來說,卻是無比開心。河道分開之後,水流減緩,有利於灌溉。
要知道修建一條水渠,往往需要傾國之力,在河套這塊,直接由大自然奉送了一條。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不管是種田,還是放牧,都是天賜之地!
塞上江南,名不虛傳。
這麽好的土地,那些人怎麽舍得放棄!
曾銑在給內閣的呈報當中,痛心疾首,他強烈建議朝廷,必須選派得力幹將,接管河套,並且一定要捏在手裏,再也不能丟了,否則就是千古罪人!
王嶽當然不會放過河套,他已經安排了兩位年輕的臣子前往,一個人叫胡宗憲,一個人叫李天寵,全都是西山書院的門下。
“山長……現在俺答走了,隻剩下老弱婦孺,幹脆直接大舉移民,把這些人都驅逐了算了。”
王嶽冷哼,“胡宗憲,你要是就這麽點本事,我可要換人了!高拱,吳山,他們都比你合適多了!”
胡宗憲嚇得一縮脖子,連忙道:“山長,我就是說個笑話……其實我有個挺不錯的主意,就是不那麽光明正大。”
停頓了一下,胡宗憲道:“我想著,那些青壯都走了,隻剩下婦人支撐家業,並不容易,若是……”
他一臉鬼嘻嘻的表情,不用往下說了,王嶽也明白什麽意思。
“你這叫什麽話!根本是趁虛而入,挖人牆角,簡直可惡透頂!”王嶽毫不猶豫大罵,“咱們是上國,做事要磊落……人家俺答也是咱們盟友,你怎麽能讓他挑出毛病?我們可以派人過去,幫著人家幹活,放牧,照料家人……倘若,倘若真有兩情相悅,阻攔不住的情況……那也要人家主動,若是因為你們胡來,壞了大明的名聲,我絕對不饒你們!”
胡宗憲和李天寵互相看了看,算是領教了。
什麽叫差距啊!
都是一樣的事情,咱們到了元輔的嘴裏,就這麽冠冕堂皇了!
“弟子明白,弟子這就去了!”
王嶽看著他們的背影,忍不住輕歎……還是太年輕,需要曆練啊!
此刻的俺答,還不知道後院即將起火,他沉浸在喜悅之中,根據他安插的探子迴報,盤踞在青海的卜兒孩正集結兵馬……要求兩丁抽一,三丁抽二……每家每戶,準備戰馬,兵器,毛氈,糧食……逾期未至,一律處死。
很顯然,卜兒孩這是要拚老命,俺答對此不屑一顧……當初卜兒孩就是從右翼叛逃出去的,這一次就要徹底蕩平!
俺答信心滿滿,卜兒孩戰戰兢兢,大明不動聲色……就在這一場三方博弈之中,遙遠的沙州,一群衣衫襤褸,鬢發花白的人,正小心翼翼,集中手裏的財物,包括一些金銀,還有許多鐵質箭頭。
“又征發了,這幫韃子,還真好鬥!都拿去吧,互相廝殺,都殺光了就好了!”這個老者操著官話,切齒咬牙。
另一個半老的男人無奈歎息,“就算他們互相殺戮,同歸於盡,又能怎麽樣?朝廷一天不收複哈密,咱們就一天迴不去……你說,咱們能不能趁著戰亂,偷偷跑迴去啊?”
第一個老者搖頭,“且不說咱們身體都不行了,光是這裏的上千百姓,咱們能拋棄嗎?”
老者無奈了,握緊了拳頭……他們是正德年間,為了恢複哈密,派出的一隊使者……沒想到的是,他們迷失道路,竟然走到了西域……更沒有料到的是,他們在西域遇到了一群逃難過來的漢人。
雙方相遇之後,這幫人竟然激動詢問,是不是大宋王師?還有……襄陽怎麽樣了,那是他們祖輩心心念念得故鄉……
大宋?襄陽?
這一群口音怪異的漢人,讓大明的使團有種錯亂的感覺,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經過詢問,他們終於知道,原來當初蒙古人攻破襄陽,掠走了不少工匠,而這些工匠又被忽必烈送給其他汗國,用來合縱連橫,結果就是他們像貨物一樣,不斷顛沛流離……越是苦難,就越是思念故鄉……
也不知道經過了幾代人,終於帖木兒帝國崩潰了,戰亂殺戮,就連工匠都難逃一劫……這些人決定向東走,去尋找那個讓無數人魂牽夢繞的家園。
“大宋早沒了……隻是大明……或許也忘了咱們吧!”一個老者哀歎著……正在這時候,突然他發現遠處來了一群人,一群穿著鮮紅戰襖的人!